细说两晋南北朝

第58章


兄弟刘子鸾因向来受父亲宠爱,废帝责令他自杀。子鸾死时年仅十岁,同母的弟妹也都被杀。他临死对左右说:“愿不再投生帝王家。”说得何等沉痛!叔父刘昶知道废帝要寻他的事,就在彭城起兵,因见所部不能同心协力,只得逃往北魏。前废帝还把他的叔父们关在殿内,任意虐待。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佑都是胖子,他称湘东王“猪王”、建安王“杀王”、山阳王“贼王”,把他们关在竹笼子里。其余几个王,他不太在意,稍为宽松些。
  前废帝的姐姐山阴公主对兄弟说:“陛下有许多妃殡,我只有一个附马,太不均匀。”他就替姐姐置“面首”三十名。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奇闻。
  前废帝把姑母新蔡长公主(文帝女)纳入后宫,姑父何迈打算推翻废帝,迎立晋安王刘子勋。十一月,废帝发现了密谋,杀掉何迈。他本来就猜忌子勋、因为子勋和文帝、孝武帝的排行都是第三,怕他争位,就利用何迈事件,要逼子勋自杀。子勋年仅十岁,其时在江州做刺史,他的部下邓琬等决定拥子勋起兵。
  江州刚刚起兵,前废帝已经在建康被人杀死。这是一些小人物干的事。湘东王刘彧的主衣阮佃夫联合了废帝的主衣寿寂之等,乘他在华林园竹林堂“射鬼”的时候,闯进去很容易地把他杀了。于是那个险些儿被他当作肥猪杀掉的刘彧便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明帝。十二月,他改元泰始。
  明帝任晋安王刘子勋为车骑将军。邓琬等却不肯罢休,拥护子勋与明帝争位,于是又爆发了一场内战。
  晋安王得到许多方面的响应。他的兄弟子房是会稽太守,子项是荆州刺史,他们的“行事”(小孩子当地方官,替他办事的官除称其宫名外,还加“行……州[郡]事”,简称“行事”)都起兵响应晋安王。此外,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历城)刺史崔道固,青州(东阳)刺史沈文秀等也拥护晋安王。一时之间,朝廷的势力已很薄弱。
  但形势又变化得很快。明帝泰始二年(466年)正月,朝廷岌岌可危。可到了三月,因吴喜平定了东面的吴郡、吴兴、会稽等地,朝廷就可以用全力对付西面之敌了,而最终又能获胜,是得力于一个“宽”字。蔡兴宗分析当时的局势,说人情苦于废帝的狂暴,赞成新君的宽政。吴喜为人宽厚,为三吴百姓所熟知,因此容易成功。刘休仁指挥西征军,能够抚慰士卒,吊死问病,也很得军心。八月,沈攸之等进入寻阳,杀子勋,邓琬已先此为部将所杀。
  刘休仁回建康后,向明帝建议:子房等兄弟尚在,后患不可不防。于是孝武帝的二十八个儿子,除己死者外,其余全部“赐死”。这些王子,大的十岁左右,最小的只有四岁,骨肉相残到这等地步,历史上也是极其少见的。
  南方的问题解决了,北方问题却使刘宋丧失了一大片土地。薛安都、崔道固、沈文秀于晋安王失败后都向朝廷投降。明帝要向淮北示威,派张永、沈攸之领重兵北上“迎”薛安都。薛安都恐惧,派使者向北魏求降,于是魏军南下,进入彭城。
  泰始三年(467年)正月,张永、沈攸之被魏军击败,狼狈逃回。魏军进围历城。四年二月,城破,崔道固投降。三月,东阳被围。五年正月,东阳陷落,沈文秀被俘。宋元嘉时,北伐虽则失败,然北方重镇彭城、历城、东阳都没有失陷,但经过这几年的交战,不仅把在今山东省内的大片土地全部丢光,而且还丢掉了在今苏、皖两省的淮河以北各地,使淮阴成了宋的北边重镇。
  明帝并不是明君。他和刘休仁是弟兄(明帝,文帝的第十一子;休仁,第十二子),在前废帝时不仅共患难,还靠休仁领兵打败晋安王。但他们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同安乐。泰始七年(471年),明帝生病,他以太子年幼,怕日后诸弟夺位,就把休祐、休仁、休若一个个杀掉,所剩休范,因人才凡劣,才得免一死。他不仅杀宗室,连吴喜那样的功臣,也要责令自杀,宣布的罪状中竟有“素得人心,岂可奉守文之主”这样的话。泰豫元年(472年),他病重将死,担心日后皇后临朝,她的兄长王景文必为宰相,可能会有野心,就命他服毒先死,说是“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分。”这是真正的“独夫”的心理状态。在他的心目中,天下竟没有可以信赖的人。
  这年四月,明帝死了,十岁的太子刘昱即位,他便是后废帝苍梧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年),那个人才凡劣的刘休范在江州起兵争位,后失败而死。四年,又有建平王刘景素(文帝孙)在京口起兵,也很快失败。他的两个堂兄弟伯融、伯猷(休仁子)只因年龄较大,后废帝的左右认为他们可能会造反,就把他们都杀了。
  后废帝和前废帝是一路货色。他喜欢出外游玩,从者都执短矛,路上见有行人或牛马驴狗,便任意刺杀,弄得人们大白天也不敢开门,商贩更不敢出门叫卖。他残酷好杀,一天不杀人便不快活,左右稍有不合意之处,便遭杀害,人人都提心吊胆。太后常加劝诫,他大为不满。有一次,太后赐他一把扇子,他嫌扇子不好看,就令太医煮药,要下毒杀死太后。左右劝他说:“如果做了此事,你就要行孝,不能出去玩了!”他听了说:“你说得大有道理!”方才作罢。
  元徽五年(477年)六月,他闯进领军府,看见中领军萧道成赤膊躺着,便叫他站起来,在他肚皮上画了个圈做靶子,张弓要射。道成恭恭敬敬地说:“老臣无罪。”左右王天恩说:“领军肚皮大,是好靶子,一箭射杀了,不能再射,不如用骲箭射(骲箭系去掉镞的箭)。”废帝大喜,果然照办,萧道成才没有死。他从此暗暗地联结废帝的左右杨玉夫等,让他们找机会动手。七月,杨玉夫等乘废帝熟睡时,抽出他的防身刀来,把他杀死。于是萧道成用太后令,立安成王刘准(明帝子、九岁)做皇帝,追封后废帝为苍梧王。刘准就是刘宋的末代皇帝顺帝。
  刘宋帝室自相残杀的局面结束了。刘准这个皇帝只是萧道成夺国的过渡人物。异明三年(479年)四月,顺帝被迫禅位给萧道成。刘宋亡,共历八帝、六十年。 
 
 
  
三六  提倡节俭的齐高帝
  刘宋末年,袁粲、褚渊、刘秉、萧道成四人掌权,号称“四贵”。四人中,袁、褚两个是明帝去世前指定的。其时萧道成的官职是以右卫将军领卫尉,虽不预问政事,但掌握着禁卫军,是个实力派。刘秉是刘裕的侄孙,没有多少才干,袁、褚要拉一个宗室共事,就把他从外地调到建康,做了尚书左仆射。苍梧王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叛乱,兵临建康,全靠萧道成指挥作战,才得平定。这次事变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从此他以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守建康,与袁、褚、刘轮流值班决定政事。他不仅掌握兵权,也兼有了执政的地位。后来他取代刘宋,建立齐朝,他就是南齐的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南兰陵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他的父亲就是宋元嘉二十七年守历城(今山东济南)用“空城计”退魏兵的萧承之(见第三十四篇)。道成以将门之子,先从雷次宗读书,不久,随父从军,兼有文武才能。元嘉二十八年(451年),他从臧质守盱眙,以后历经战阵,官职渐高。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任南兖州刺史,镇广陵;六年,移镇淮阴。他的威望渐著后,明帝颇为猜疑,曾自封银壶酒赐之,他戎装出迎使者,当面酌饮。使者回报,说他不疑有毒,明帝听了很是满意,也比较放心了。七年(471年),萧道成被召回京师,部下劝他不要去。他却奉命即行,还对部下说:“各位见事不明。主上杀了兄弟后,为了太子年幼,考虑万岁以后之事,与外姓没有关系。我只该立即动身,迟了反而要引起怀疑。目前皇室骨肉相残,国运断难长久,天下将乱,我以后借重各位的机会很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萧道成这一席话吐露了他的心曲,他己经准备取而代之了。他与褚渊一向关系密切,到建康以后,因褚渊的推荐,很快就抓到了禁卫军的兵权。
  苍梧王死后(参见第三十五篇),萧道成进宫,用皇太后令召袁、褚、刘三人进宫会议。当时,他的心腹将王敬则拔刀在手,威吓三人,说:“天下事都应该归萧公管,谁敢开一声口,就吃我一刀!”他左手拿起一顶白纱帽替道成戴上(白纱帽是当时从皇帝到士人都可以戴的帽子),要道成马上即位,喊道;“今天谁敢再动!事情须趁热办!”萧道成板着脸把他喝住,说:“你懂得什么,休得胡说!”袁粲想开口,被王敬则喝住。褚渊连忙说:“非萧公不能了事!”于是,萧道成作主,迎立了顺帝。
  南朝的大权都在萧道成手里了。然而,袁粲并不甘心,他还想挽救刘宋王朝。他接受了镇守石头城的任命,便准备以石头城做根据地,和萧道成抗争。
  顺帝昇明元年(477年)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以“交结左右,亲行轼逆”为道成的罪状,起兵反萧道成。袁粲和刘秉也联合一些将领,想在建康发难,杀掉萧道成。但是他们的做法实在太不明智,不可能不失败。萧道成知道了沈攸之起兵,就去见袁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