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坊刻系统,即以营利为目的的书坊或书肆刻印的图书,表明雕版印刷的图书已完全进入了市场流通。当时坊刻书技术质量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福建以量多取胜,称建本,尤以建阳(今属福建)麻沙镇出版最多,世称麻沙本。开封、杭州、成都、眉山(今属四川)、建宁、建阳(今属福建)、福州和建康(今江苏南京)都是当时的印刷中心。三是私刻系统,即官僚世绅私宅或家塾所刻的图书,表明宋代图书文化的普及程度。宋版书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传世稀少,价值连城。
雕版印刷是书写印刷技术的一次革命。但印行一部大书所需雕版往往累百千万,雕刻既费工时,保存也占空间,仍有改革的必要。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其法是以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火烧泥活字使其坚硬备用。然后在一块铁板上敷以松脂、蜡和纸灰,上加一铁范,内放满所需字印,持铁板在火上加热。等松脂等溶解软化,再用一平板压平字印,使字平如砥,即可开印。
印刷时准备两块铁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效率极高。每字多刻数印,常用字更多至二十余枚,以备一板内重复使用,以韵分类储入木格,少数僻字则临时烧制。印刷完毕,加热再令药物熔化,以手拂印,字印自落。毕昇出身平民,生平事迹不得而详。他也试制过木活字,但木纹有疏密,沾水易变形,还容易与松脂等药粘住,不易拆版,认为还是泥活字方便。实际上,只要选用优质木料,改变拼版方式,木活字的这些缺点也是可以解决的。
毕昇以后,使用活泥字印成的图书,目前确认最早见诸文献记载的是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用胶泥活字印行了他的《玉堂杂记》。但现存西夏翻印佛经有光定六年(1216年)“御前疏润印活字都大勾工院”的题记,表明当时西夏已专设主持活字印刷的机构,则可推测西夏使用活泥字与木活字印刷不会迟于周必大印书的年代,可见传播之快。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大约在13世纪,活字印刷东传朝鲜,后经朝鲜传入日本;另一路同时传入中亚与波斯,并因蒙古西征传入欧洲,启发了古腾堡金属活字的使用与推广。但古腾堡比毕昇的发明整整晚了四个世纪。
除了三大发明,就应说到宋代科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沈括。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学、生物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上都深有造诣,这里只能择要而说。
在天文学上,沈括曾将提举司天监,改进天文仪器,提倡十二气历。他改制了浑仪,使其结构简化,精度提高,操作方便。他还吸取了燕肃莲花漏法的成果,提高了浮漏计时的准确性。他所提倡的十二气历是一种纯阳历的历制,以立春节气为一年之首,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十二个月建立起对应的稳定关系,与现行公历格列高利历有相似之处。但这一个新创举终因遭到传统势力的“怪怨攻骂”而没能推行。
在数学上,沈括一方面为隙积术给出了正确求解公式,隙积术是求解垛积问题的方法,解决的是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另一方面,他创立了会圆术,给出了一个近似公式,会圆术就是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解弦长与弧长。
在物理学上,沈括进行了凹面镜成像的光学实验,取得了新结果;首次记载了地学上地球磁偏角的现象;以实验证明了弦线的基音与泛音之间的共振关系。
在医药学上,他编著了《沈氏良方》,自称“必目睹其验”,才写入书中。其中的“秋石方”,是关于提取荷尔蒙的最早记载。后人将其书与苏轼的医说合编为《苏沈良方》,也许因苏轼名声比他还大,可以招徕读者。
沈括最主要著作当然还是他的《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计六百零九条。据统计,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既有他自己对科学技术诸问题的观察、实验与思考,还保存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具体史料,例如的毕昇的印刷术、喻皓的《木经》,都因该书而得以传世。科学史家李约瑟对其书评家最高,盛赞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不过,国人对这一评价也不必过于陶醉。从其结构体例来看,《梦溪笔谈》还称不上是一部严格的科学著作(在这点上,甚至还不及秦九韶的《数术九章》有意识)。他采用的完全是两宋笔记的传统体制,著述宗旨也只是“谈噱”,与其他以资谈助的宋代笔记没有形式与内容上的根本区别。仅仅因为关注的兴奋点与众不同,因而保存的科技史料就较其他笔记远为密集。《梦溪笔谈》在保存沈括与他同时代的科技史料上确有价值,无视其地位自然不对,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也是不必要的。
说完沈括这位科学巨星,接着说说宋代科技的一般情况。
先说数学。传统数学在宋代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成就,涌现了贾宪、沈括、秦九韶和杨辉等顶级的数学家,迎来了中国数学发展史的高峰期。
贾宪大约生活在宋仁宗时期,曾在司天监任过职。他的数学著作《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和《算法敩古集》已经佚失,前书经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转引才保留了部分内容。
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三角形数表,实际上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西方阿尔·卡西的同类成果约早四百年,数学史上称为贾宪三角(因出现在杨辉书中,也称杨辉三角)。贾宪根据开方作法本源图,创建了增乘开放法,提供了求解任何告辞弥合高次方程正实根近似值的方法。
秦九韶生活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代表作为《数书九章》。他将增乘开方法成功的应用于一般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比西方同类成果早了五百多年,达到了当时数学的最高峰。他还创立了大衍求一术,简洁严密的解决了一次同余组问题的理论与算法,比西方欧拉与高斯的同类证明早了五百年。
杨辉、秦九韶与元代的李治、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杨辉的活动年代比秦九韶略晚,大约在宋元之际。他的数学著作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和《续古摘奇算法》,后三书也合称《杨辉算法》。
杨辉的贡献主要有三。其一,他在沈括“隙积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垛积术”,推动了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其二,他研究了组合数学中高阶纵横图的构成规律。其三,他对筹算算法归纳了一整套歌诀,有助于捷算法的应用与推广。
再说天文学。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仪器、天象观察、星图绘制与历法改进诸方面。
在天文仪器的研制发明上,燕肃在天圣八年(1030年)发明的莲花漏,首次使用了漫流系统,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漏壶的计时精度。苏颂在元祐七年(1092年)研制成功的水运仪象台,实现了浑仪、浑象与报时三位一体、协调运作的构想,既能观察天象、演示天象,又能计时、报时,已具有近世天文台开启式圆顶、望远镜转仪钟与机械钟的科学结构原理。
在天象观察方面,北宋在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至崇宁五年(1106年)的近百年间,先后举行过五次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其中崇宁年间观察,姚舜辅等测得二十八宿距度误差的绝对值仅有0.15度,取代了沿用三百余年的唐代一行的数据。景德三年(1006年)对豺狼座超新星爆发的观测记录,至和元年(1054年)对天关客星的观测记录,都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在星图绘制上,苏颂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的天文学名著《新仪象法要》附有五篇星图,首次采用了较科学的全天星空表示法。皇祐年间(1049-1054年),天文学家周琮主持了重测二十八星宿与周天恒星的工作,这次实验的结果,编制了三百四十五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度与去极度,这一星表收入《灵台秘苑》,所收星数超过了前代。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恒星测量精度更高,其星图以刻石形式保存下来,此即现存苏州博物馆的石刻《天文图》,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为碑文,是研究宋代全天星空的珍贵文物。
两宋共三百二十年,先后颁历达二十部,后出转精,历法修订之频繁为历代所仅见,也可见天文历法研究的活跃。神宗时,卫朴制定的《奉元历》依据二十四节气修成,颇有特色。宁宗时,杨忠辅主持修成的《统天历》所测定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所用之完全一致,但比西方格列高利早了将近四百年。
最后说说医药学。
宋朝政府对医药学十分重视,设有太医局与翰林医官院,大体说来,太医局就是中央医科大学,翰林医官院就是皇家医院。在医疗设置方面,宋代政府设立了官药局,按方配售成药,名称几经变动,最后称太平惠民和剂局;另外还官设了专供有病官员诊病与休养的保寿粹和馆,供行旅患者医养的养济院,为贫苦病人服务的安济坊,给弃儿与贫苦幼儿治病的慈幼局。
官修医方与本草也受到政府高度重视。重要的官修医方有太宗时修成的《太平圣惠方》,徽宗大观年间编撰的《和剂局方》,南宋绍兴年间在此基础上校补而成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说推荐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照水红蕖细细香》作者:香江伊人(完结)_TXT下载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爱那平淡中的妩媚妖娆,我爱那聚散离合中的肝肠寸断,我爱那与子偕老的美丽神奇,我更期盼,能在这遥远的古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者:所写的《照水红蕖细细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细说明朝
- 《细说明朝 在黎氏讲史系列中,此书的受欢迎度似乎不及《细说清朝。但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故而在此书中,就明代制度,一气细说了十四个题目,深入浅出,最见识力,也颇有助于对黄仁宇所谓明清是第三帝国的把握。若说本书的不足,一是万历以后草草收场,让人有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细说两晋南北朝
- 从泰始元年十二月普武帝司马炎代魏起,到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前后共有三百二十三年(公元266年2月到589年2月 这是一个交织着光明和黑暗的历史时期 三百多年间,除西晋统一后的二十年外,分裂、割据、混战,迄无间断。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竟屡屡出现。长安、洛阳、邺、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7章
- 细说清朝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yapian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9章
- 细述唐朝
- 历史其实应该很好玩!权谋、宫斗、战争,父子相残、兄弟相煎、君臣反目、忠诚与背叛 如果把这一切串起来,那历史将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故事《细说唐朝》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李渊起兵反隋的真正原因?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李显是否死于老婆韦氏和女儿之手?开元盛世的唐朝有多强盛?安禄山和杨贵妃
- 穿越架空曾经很酷连载中
- 最新章:(23)东突厥的崩溃(2)
- 细说三国
- 细说三国 作者:黎东方 西洋人谈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族继起的说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溃,另一文化诞生的说法。汤因比(A#8226;Toynbee)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改用“社会”一词,代替民族或“文化,并且补充了一点:某一社会崩溃之后,其构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会所局部保存。汤因比喜欢说“中国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1章
- 细说隋唐
-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达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国家,其根本在于有着凝合力极强的文化道统,在于这个文化道统派生出来的大一统的国家观。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观,由此,中西方的历史学家在研究统一问题时,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非但是重视,且作为经典的现象来加以阐述 中国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1章
- 细说民国大文人
- 民*国版的《世说新语,记载了众多民*国大师的妙言异行、趣闻逸事 书中所叙,皆从三百多部书籍,上千篇文章中采撷而来,作者加以斟酌、选捩、修改、增删、归类、排序、承启,终成此书 作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写法,笔记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叮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56章
- 细说抗战
- 本书由旅美着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壮烈历史。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着作 作者:所写的《细说抗战》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