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明朝

第59章


所贡的马,每年以五百匹为限,分为上中下三等,按等给予马价,准许贡使以所得的马价购买缯布等项物品。互市的地点,除了陕西三边原有的以外,指定大同市场在左卫威远堡的边外,宣府的在张家口边外,山西在水泉营边外。互市的时期,定为每年以一个月为限。互市的物品,在蒙古人的一方,可用金、银、牛、马、皮张、马尾;汉人的一方可用绸缎、布匹、铁锅、铁釜。市场由明军五百人保护;蒙古兵可以驻三百人于市场之外。从此,俺答不再扰边。明朝的西北方得到安宁,直至他的另一孙儿撦力克之时。 
 
 
  
八五、乞庆哈、力克、卜失兔
  俺答在万历十年去世,他的儿子黄台吉继位,袭封为“顺义王”。“黄台吉”三个字,正如清朝顺治皇帝父亲皇太极的名字一样,是“皇太子”三个字的译音:从汉文译过去,又从蒙文译回来,走了样。黄台吉的本名,可能是“乞庆哈”。《明史·鞑靼传》说他在受封以后才改名为“乞庆哈”,可能是传闻之误。
  乞庆哈在位三年而死。儿子撦力克袭封。三娘子于俺答死后,曾再嫁给乞庆哈;乞庆哈死后,又嫁给了撦力克。这是当地的风俗,并不足怪。她一向主张对明廷保持和平,明廷很感谢她,封她为“忠顺夫人”。
  撦力克管不住自己的部下,包括他的一个孙儿卜失兔。他因事离开了河套之北,到西边去出巡。他的部下,在河套的庄秃赖,与他的孙儿卜失兔便骚扰起甘凉洮岷与西宁了。明神宗大怒,在万历十九年停止对撦力克的赏赐与互市。八个年头以后,明神宗才对他恢复了赏赐与互市。
  撦力克在万所三十五年去世,诸部各不相下。到了万历四十一年,明廷才封卜失免为继任的顺义王。这时候,卜失兔已经对明廷表示服从,而且娶得了三娘子为妻。
  三娘子嫁了卜失兔不久,使因老病而与世长辞。
  卜失兔虽则受封为顺义王,而仍无统驭诸部的力量。他仅能驻牧于山西大同之北,割据一方。到了崇祯元年,东边的博迪一系君主所统辖的蒙古人,在林丹呼图克图的指挥之下向西发展,把卜失兔及其直属部落击溃。卜失兔逃奔到河套以内(黄河以南)苟延残喘。
  他在何年去世,由何人继位,《明史》并无交代。蒙古人自己的史料《黄金史》与《蒙古源流》,也没有交代。我们仅仅知道,在他以后,不再有什么“顺义王”而已。
  他的父亲是谁,我们也无从查考。其实,他是不是撦力克的孙儿,也是问题,只是《明史.鞑靼传》作了如此记载而已。
  他可能是撦力克的儿子,或兄弟,或堂兄弟。总而言之,史无明文。
  从俺答到卜失兔,均不是整个北元的正统君主。正统君主是博迪、达赉孙、图们、布延、林丹呼图克图;亦即《明史》上的卜赤、打来孙、土蛮、白言台周、虎墩兔。 
 
 
  
八六、图们可汗
  达延汗死时,由于长子图噜·博罗得先死,图的儿子博迪·阿拉克(卜赤)年幼,整个北元的领导权落入达延汗的第四个儿子,亦即俺答的父亲巴尔苏·博罗得之手,虽则巴仅是一个济农(“吉囊”,副王)而已。
  博迪.阿拉克成年以后,就可汗之位。然而他所能控制的,只限于左翼(东边)的三个万户;作可汗也只是作了四年。
  他的儿子库登可汗达赉孙(打来孙),据《明史·鞑靼传》说,本来驻牧于宣府塞外(张家口的北边),因为畏惧俺答的兼并而向更东的地区移动,移动到辽河上游,收福余(扶余)杂部。这就与泰宁及朵颜二部接壤了。
  达赍孙在位九年。死后,他的儿子图们可汗,给了明廷以极多的麻烦,从嘉靖三十七年闹起,一直闹到了万历初年。明廷的君臣称他为“土蛮”。
  最厉害的一次,是在隆庆元年。他在九月二十一日穿进长城,由蓟州转掠卢龙、昌黎,到了抚宁,才被总兵官李世忠挡了一阵。明廷宣布京师戒严,戒严到十月初五,他退出长城之时。 他同泰宁卫的部长速巴亥与炒花,朵颜卫的部长董狐狸与长昂,都连在一起。这泰宁与朵颜,加上福余,原是明成祖所设置的三个羁縻卫,称为“大宁三卫”,亦名“兀良哈三卫”,而讹称为“朵颜三卫”。朵颜位于热河东南,泰宁位于辽宁的西部,福余位于辽宁的北部。
  图们可汗有两个弟弟,叫做大委正与小委正;一个叔父,叫做黑石炭;两个堂兄弟,叫做煖兔与拱兔。这五个人,都是很活动的分子。图们可汗的儿子也有好几位,其中最有名的叫做卜言台周,便是其后的布延可汗。
  在明神宗万历初年,图们可汗闹得最凶。明廷幸亏有李成梁与戚继光,才守住了东北边疆。否则,便会在万历三年失掉沈阳,在万历四年失掉锦州义州,在万所五年失掉耀州,在万历七年失掉海州(海城),在万历八年失掉松山杏山,在万历九年失掉广宁(北镇)或辽阳。
  速巴亥在万历十年于义州镇夷堡之战,死在李成梁部下的参将李平胡与苍头李有名之手。
  图们可汗死于万历二十年。到了万历二十五年之时,他的儿子布延可汗(卜言台周)与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对垒,用埋伏击杀了李如松。 
 
 
  
八七、林丹·呼图克图
  布延可汗的儿子,林丹.呼图克图,被明人称为虎墩兔。他即可汗之位,在万历二十七年,去世于崇祯七年。关于他的事,我们不妨现在一口气地说下去,论次序,原应等到说了嘉靖隆庆年间其他的事以后。
  “呼图克图”这个名词,原意是活佛。(林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正如俺答在其晚年一样。)明人省掉了“林丹”二字本名,而把“呼图克图”缩成了“虎墩兔”,可谓匪夷所思。这还算是客气的呢。普通,在官方文书上,只称北元的君臣人民为“虏”。虏这样,虏那样,不写出对方君主或将帅的名字,不仅蒙胞读了会生反感,我们汉人读了也觉得刺眼。这一方面,显出明人的小气;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明人对北元的内情茫无所知。知己而不知彼,焉得不败?况且,明人连自己的国力与兵力也同样地不知! 林丹·呼图克图给于明廷的打击,虽不如图们可汗之甚,却也够受。最凶的两次,似乎是在万历四十一年与四十三年。在四十一年,他与泰宁卫的炒花“三犯辽东”;在四十三年.他“掠义州,攻大安堡,兵民死者甚众”。
  林丹和明廷的关系,发生在万所四十七年。这一年,努尔哈赤灭了叶赫,杀掉叶赫的君主金台什。金台什的孙女是林丹的媳妇。于是,努尔哈赤与林丹之间也结了仇。明廷见到有机可乘,便拉拢林丹,给林丹四千两银子表示好感,请他联络炒花等人,与明方一致,共同对付努尔哈赤。次年,明光宗泰昌元年,银子加送到四万两。林丹也正式宣告,此后要帮助明,对付努尔哈赤的金(后金)。
  泰昌四年,为了林丹的一个亲属歹青,被明方的边境人民杀了,银子增加到“每年”一万三千多两,称为“偿命银”。这一年,炒花为后金击溃,他的残部有一半都归入了林丹属下。
  崇祯元年,林丹攻破了哈刺嗔(喀喇沁),又攻破了卜失兔所统率的一部,与白言台吉所统率的一部,势力顿形庞大,便对明廷翻脸,向宣府大同之北的长城进攻,明廷把“赏银”增加到每年八万一千两,和他讲和。但是,次年他又“拥众至延绥红水滩,乞增赏,未遂,即纵掠塞外”。这一次,他被延绥的总兵官吴自勉赶走。不久,他竟然转到后金的一边,帮助皇太极攻打龙门。但是,他大吃后金的亏,后金不仅不领情,而且击破他的兵。崇祯六年,他撤出在热河的部众,向西逃。崇祯七年,他死在中途。崇祯八年,他的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在上都被后金的兵追到,只得投降,献出元顺帝当年从大都带走了的秦始皇帝的传国玺。 
 
 
  
八八、倭寇
  倭寇的入侵,在洪武年间便已开始,但到了嘉靖之时,才成为严重的祸患。
  太祖称帝以前.便已有方国珍、张士诚的余党领了倭人来骚扰沿海。太祖在洪武二年三年,先后派了杨载与赵秩前往日本,质问当时的世袭宰相足利良怀。良怀派了一个和尚祖来,作为使臣,向太祖称臣纳贡,送还明台二州被掳去的男女七十余名。就在这一年,温州又来了倭寇。次年,海盐、澉浦,与福建的沿海几处地方,也来了倭寇。其后,良怀常常派人来进贡,太祖也常常拒收他的贡,倭寇也照样常常来,不过人数皆不甚多。太祖在洪武二十年命令周德兴与汤和在福建、浙江的沿海,造了几十座防倭的城,市置了六七万兵。倭寇敢来的,便较前更少了。
  实际上,这些倭寇并非良怀所派遣,亦非良怀或他的世袭的宰相足利义满所能防止。割据各方的藩镇,想怎样便怎样。那不属于藩镇的“无主武士”(浪人)更是无拘无束的极端自由的分子。况且,所谓倭寇,有十分之七八是华人!
  足利义满在晚年改名“道义”,复姓源(足利氏本为源氏的一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