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在二战

第55章


    火车中途停靠,一定会引起倭人的注意,所以,我打算在进徐州站换水停靠的时候秘密离开。徐州方面,我已经安排好帮内的弟子处理了。”
    “你说倭人在南京就狙击了我三次?”李峰知道倭人在谈判桌上得不到利益,在回来的路上一定会对自己动手,可是,却没有想到,却在南京就动手了三次。
    “嗯,自从你与英法联手后,倭人安排了三次狙击行动,不过,被我清除了。但是,这次,我却始终无法得知倭人安装炸药的具体位置,为了不冒险,我们只能从陆路离开。放心吧,回去的路线,我都安排好了。”
    看着自己这个得力老婆,李峰刚刚烦燥的心情消失了。
    哈哈一笑,搂过小红,亲了一下,“有你安排,我放心。”
    小红脸一红,本想挣扎,但是想了一下,便伏在李峰的怀里,然后示威性的看了站在那里,想哭,又不敢哭的吉凤一眼。
    “哼!好稀罕吗?”吉凤玉手猛地抽了一下马鞭,便离开了这节车箱。
 第五十七章落魄军阀
    河南郑州。
    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郑州曾为夏、商都城之一,为管、郑、韩等藩国的首府,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该观点未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和中国民间学者的普遍认可)。
    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
    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李峰一行人在郑州已经呆了三天了,由徐州开往河南的火车,刚开出徐州不久,便被炸了,李峰一行人因为从徐州下了车,所以并没有出什么事。道是小红安排的假扮他们的人死了三十多个。
    本来,到山西的路都已经安排好了,可惜的是,到达郑州时,小红发现,再向西接应的燕子门门徒全部被杀。为了安全,小红只有让李峰等人暂时住在郑州城内,毕竟城内有近从各处调来的燕子门好手。而郑州的驻军是阿正方面的人,阿正在得知李峰所剩火车被炸之后,尽管事发现场没有发现李峰的尸体,阿正还是连忙给欧阳如玉发电播,声称自己一定会查出凶手,给李峰一个交待。就怕李峰将这事算到他的头上。毕竟江苏可是他的控制范围。
    因此,李峰到在郑州之后,向郑州守军说明身份。郑州守将连忙将李峰在郑州的消息上报给阿正,阿正巴不得李峰死,可惜,阿正却也知道,李峰要是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暴怒下的山西军队,只怕会拿自己开刀。到时,两败俱伤,可是他不想看到的。因此,给郑州守将下达了保护李峰的命令。在得到阿正‘一定要保护好李将军的安全’的命令后,郑州守军加强了对李峰的保护。
    因此,在前路未清理干净之前,李峰待在郑州是安全,同时也是迫不得已的。
    就算他不怕死,万一伤到身边的美人儿,那可怎么办?因此,李峰在小红前去处理问题的时候,便带着纳兰家仪,轩辕雅,吉凤及他的卫队四处看郑州的风景,吃些郑州的小吃。
    “夫君,这里的烩面真的很好吃。”纳兰家仪罗袖掩口,低声在李峰的耳边说着,引来李峰淡淡的笑意。
    四人一到,风云楼的老板便感觉对方不是简单的人物,轩辕雅身着盛装,一身的高贵气质,无论到哪里都给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吉凤身着戎装,披着黑色披风,手握马鞭一看就是一个小辣椒。而纳兰家仪温柔典雅,给人一种贵妇人的感觉。这样的组合,风云楼老板江三开店三十年都未见过的。
    尤其是李峰,虽然穿着正统的儒衫,却依然难盖他一身的杀伐之气。
    因此,江三令人小心侍候着,对方要什么,都上最好的,当然,江三这么做不是为了巴结四人,而是怕自己惹上麻烦。
    所以,纳兰家仪吃的高兴,破天荒的在公共场合说出这种不雅的话来。
    当然了,在纳兰家仪认为的‘不雅’,在李峰看来,却是娇妻幸福的表现。
    “要不,我们把店买下来,让大厨专门做给你吃?”李峰轻捏了捏纳兰家仪的小手笑道。
    “不要了,专门做给我吃,那郑州的百姓就没有口福了。”
    “呵呵,你啊,就是乖巧。”
    就在这时,风云楼老板江三恭敬地走到李峰这一桌。
    “这位爷,几位夫人,楼上有两位老先生想请爷你一叙。”说着,江三指了指楼上坐着的两个第头。
    两人都身穿儒衫,其中一个散发着儒雅之气,而另一个,一看就有一种军人的气质。
    李峰自问不认识这两人,可是又怕自己的前身李老西与两人认识,便点了点头。
    “两位,不知如何称呼,恕李某眼拙。”李峰朝两人一拱手问道。
    “呵呵,次眬兄,我说他便是李将军,你还说不可能。这邨饭钱可由你出啰。”军人气质的男人没有回答李峰的话,朝另一个男人笑道。
    “李将军见谅,子玉他一时高兴,忘了礼数,老朽在这里向你赔礼了。”赵戴文朝李峰告了个罪,然后接着说,“李将军如不弃,请坐下饮一杯水酒,也算是我与子玉兄略敬一下地主之宜。”
    听到对方这么说,李峰也不好推辞,坐了下来道:“客气,客气,只是不知两位是?”
    “哦,老朽赵戴文,这位是老朽的好友吴北服。”
    “哦?原来你两位就是赵老先生与吴将军啊!失敬,失敬。”李峰一听那老者自称赵戴文,便想起阎老西身边的政治能手,山西省主席赵戴文了。
    赵戴文在上一个时空是山西五台人,太原晋阳书院肄业。190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
    1911年与阎锡山共同筹建太原同盟会核心组织,参加了太原辛亥起义。山西军政府成立后,历任东路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山西都督府秘书长,山西督军署参谋长兼晋北镇守使、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第三集团军总参议兼政治训练部主任。察哈尔都统,省主席。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山西省政府主席。
    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主任。1939年又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主任委员。力主抗日,反对阎锡山的妥协投降活动。1943年12月病故于山西吉县克难坡。
    李峰手中的军事人材不少,可是政治上,全靠欧阳如玉。李峰曾经多次想找上一个时空的政治名人帮忙,可惜都找不到。
    这个赵戴文,李峰查了半天,没查到人。后来与纳兰家仪偶然谈起吴北服,才知道,原来,在上一个时空,与阎老西一起的赵戴文,改成了与吴北服一起了。
    如今,吴北服失势,两人辗转各地,最后于一年前,在郑州安下了家。
    此次,两人在风云楼喝茶,不料,吴北服竟然发现当年自己暗恋的纳兰家仪,想起自己当年的风光及现在的落魄,吴北服只能苦笑。
    见吴北服苦笑,赵戴文感觉奇怪,便问原由,吴北服不答,反而与赵戴文打赌午餐,说刚刚与三个女人进来的,是最近声威大振的山西将军李老西。
    赵戴文不相信,所以,才有刚刚请李峰过来确认的一幕。
    见到两人,李峰实在是感觉老天对他还算不错,这个赵戴文,可是一个做内政的好手,尤其是,他与吴北服一样,拥有中华传统文人的傲骨,同时又不愚腐。
    “不敢,不敢,老朽已离开军界,现如今,只是一个田舍翁而已。”吴北服说到这里,痴恋地看了一眼楼下正与轩辕雅及吉凤说话的纳兰家仪。
    昔日伊人,浅笑依旧。只可惜,自己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指点江山的人物了。
    “吴将军哪里话,只要吴将军愿意,我想,中华大地还是愿意看到中华人中能有一个廉颇将军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