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神图

第72章


何琳走投无路,出城投降。
  天佑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双方签订《何叶协定》,规定何琳必须解除江州以北的一切武装,九江有万人以上的军事调动,必须提前通知晋军司令部,第九师以协助城防为名进驻江州监视何琳。叶伟率部返回襄阳,带回何琳的降伏书以及一个重大秘密:何进撤到豫章前告诉何琳,在江州集中兵力坚守,他十五天后会率主力从小明关北上。
  除此之外,军队还带回两部机器和温氏财团的代表,据说是温氏财团的新产品,刚刚研制出来,卖给何琳。李成看完,说:“这不是电报嘛?”
  代表面面相觑:“这是温老板亲自取的名,怎么总司令也知道?”
  李成兴奋地说:“我不仅知道这叫电报,还晓得这玩意日后必定大行于世。这样,你们卖给何琳多少钱,我们出一样的价钱买下来,如何?”温氏代表欣然同意,并留下几个技术人员。
  晋军接下来有两条路线选择,一是继续南下,进攻豫章,彻底打垮何进,解决后顾之忧,然后东进或者北上,攻占寿春。二是派小股兵力拖住何进,大部北上庐江,击败或者招降宁完我,然后继续东进,与楚军主力决战,攻占寿春。
  经过商讨,叶伟分析,何进狡猾,一旦大军在豫章与何进部陷入持久战,楚国军队四面合围,又或者分兵袭击本国,那时首尾不能相顾,极其危险,所以司令部选择第二种方案,于是派人送一部电报机给潘刚,并拍了第一份电报,让潘刚率第九师迅速前往小明关,务必堵住何进。李成身体已好,亲率大军奔赴庐江。行至半途,温氏的技术人员返回,说潘刚自称懂得新机器,不需要指导,吩咐他们回来。
  李成颇感奇怪,潘刚只跟着自己见过电话,几时看过电报?不过技术人员既然这么说,想必潘刚手下也有能人,而且潘向来服从自己命令,知晓自己心意,应该没有问题,于是也没深究,吩咐军官给温氏技术人员支付一笔钱,接着设宴饯行,送走他们了。两军交战,确实不适宜参和中立人员。
  听说四十万晋军入境,宁完我放弃庐州,率兵连夜逃走。得到这个消息,叶伟挑选一支骑兵团立刻赶往宁氏主城柳城,部队到了城下,才发现楚国执政潘彰率近卫军抢先一天进入柳城。叶伟感慨:“不愧是虎将!”遂退去。
  李成领大军随后抵达,与叶伟会合,在附近一个叫明王镇的地方驻下。大家看过地图,一致认为,近卫军只有二十万,人数大大低于我军,况且长途奔波,战力下降,潘继善逃回寿春,宁完我逃离庐江,何进被堵,何琳已降。晋军占尽天时地利,在柳城一举歼灭楚军主力,其余地方就可以传檄而定。
  商议已定,忽报城外三十里出现大批楚军。原来是宁完我拉着全部家当跑到豫章与何进会合,双方共二十五万人马越过小明关,向柳城浩浩荡荡而来。叶伟大惑不解:“已派第九师奔赴小明关,为何两路楚兵到来,没有报告?”频发电话询问,结果第九师电报没有回应,遂派联络员急唤第九师归队。待潘部赶回大本营,询问之下,才知道潘刚把电报误认为是电话,明明不会,为了面子,硬说会用,结果没收到电报,一直滞留在江州,没有去小明关,导致何宁联军轻松通过。
  李成大怒,拔出手枪,几乎要枪决潘刚,叶伟连忙劝住:“事已至此,责备无益。情报显示,潘彰是从萧关经过,现在潘继善正在会稽集结部属,一样要从萧关走。不如让潘戴罪立功,去守萧关。”李勉强压住怒火,点头允诺。
  潘刚满脸羞愧,低头就走,叶伟一把拉住,又多加叮嘱:“萧关目前仍在楚军手中,守兵不过三千,潘师长可轻松拿下。不过眼下有十万楚军正赶往萧关,计划增援柳城。两军主力在柳城将有一场决战,楚兵定然拼死过关,若你多守一天,我军就多一份胜算,责任重大,师长可清楚吗?”
  李成又加一句:“你就算死了,也要守住萧关,否则两罪并罚,绝不轻饶,知道嘛?!”潘刚点头如啄米,如临大赦般走了。
  李成觉得自己的话太不吉利,可又收不回来,看着潘刚渐渐远去的背影,只得叹息一声。
  敌情有异,计划亦变。叶伟命凉州新军插至两路楚兵之间,防止敌军会合,张部准备拦截城中突出之敌,龚部计划阻挡城外援助之敌。可当五十一与五十二军赶到目的地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柳城的楚兵没有丝毫动静,城外的何宁联军甚至后撤二十里。
  众人一头雾水,叶伟判断:“友军遇难而不援,上级被围而不救。楚军之间定然有了矛盾,何进说过与司令做生死兄弟,不如司令手书一封,分化敌军。”
  李成欣然落笔,封面书:晋南方兵团总司令致楚三郡大都督何进。略:自从与大都督寿春一别,已有数载。当日酒中戏言,不想今日果沙场对阵,不可不谓造化弄人耳!既为兄弟,一世相扶。吾常思何兄话语,感慨万千。人生一世,不过数十载耳,至今寒来暑往,世间已有多少生离死别。今两军对垒,一胜一败,败者无立锥之地,胜者亦伤亡惨重。生灵涂炭,兄弟相残,想来痛心。何兄潇洒爽快,令小弟敬佩不已,何不放下一切,自由自在。无论胜败,晋国都保证何兄周全,那时天下任意来去,随意居住,财富无尽,超乎律法之上,畅游于人间四方,乐得一世逍遥,岂不快哉!优劣立分,望何兄早日定夺。盼君回音,翘首以待。
  信使出发,半日后即得书返回。李成拆开来看:司令展信康泰!闻总司令向来安好,何某亦感快慰。往昔季友伯兄,一旦对决于战场,何某亦嗟呀不已。怎奈国恩厚重,何某与宁总督誓言报效,纵有金山银山不为所动,何况云游散人乎!虽各为其主,战阵不必留情,然两军不斩来使,若有战和事情,可放心来往。落笔三思,沙场勿思。
  李成看完,叹息一声,丢到地上。叶伟拾起,看了一遍,哈哈大笑。李成惊讶:“参谋长何故发笑?”
  叶伟反问:“信中写了什么?”
  李成神情黯淡,语气也有力无力:“心如顽石不可说,只有战场见胜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叶伟一弹信纸,说:“非也,非也。表面看来,一派尽忠报国,满纸却透露别的意思。依我看来,其意有三:何进与宁氏心意一致,说何必先说宁,这是其一;何进表面做出忠君报国的样子,内地里却为谈判大开方便之门,这是其二;何宁两人,既不会做寓公闲人,又不要金银财宝,至于要的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给,只有亲自去问了,这是其三。”
  听了这番分析,李成也来了兴趣:“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叶伟看着茫茫夜色,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李成吃惊不小:“参谋长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去劝降宁氏?”
  叶伟劝道:“万万不可。何进奸诈,宁氏深谋,你我同去,必被所擒,只可一人前去。”
  两人抓阄,李成占到“去”字,便要动身,叶伟忙说:“何进向来奸鄙,却极为推崇宁氏,可见宁氏对何进影响之大。倘说服此人,何进必降。我亦知宁完我心思深沉,深藏不露。司令既去,不可小瞧了此人。”随后将谈判要点一一道来。李成遂带六名卫兵直抵楚军宁部大营,对把门士兵说是宁将军西北亲戚。士兵听了,进去通报。不久便有人出来迎接。
  李成于路上窥探宁军虚实。宁完我自从谋反失败,被夺权削兵,元气大伤。不久何进崛起,寿春惊疑,对庐江放松警惕,宁氏趁机积聚力量,暗地里招兵买马。至晋楚开战,已拥兵七万,晋军攻到庐江,为避锋芒保存实力,宁完我一枪未放,带部队直接撤到豫章。趁两国大军对垒,与何进一起出兵,以观成败。
  平日里装傻充愣,暗地里积蓄力量,遇到强敌一味退让,但在关键时刻,却拥兵自重,谁也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谁都怕他在背后捅上一刀,由此可见,此人心机之深,不亚于何进。
  宁部纪律严明,巡逻频繁,士兵雄壮,武器精良,甚至与晋国中央军或者楚国近卫军相比都毫不逊色。李成越看越是心惊,方信叶伟之语。进入中军大营,宁完我挥手撤去大半卫士,笑道:“何进说的果然没错,真的只有一个人来。李老弟请放心,这里全是我心腹,有什么话只管说。”
  李成愣了一下,说:“既然宁兄如此直接,我也打开窗子说亮话。眼下两军对垒,宁兄与何进的力量举足轻重,我希望贵部能够投诚加入我军。”
  宁完我沉思良久,忽然问:“司令,你的信仰是什么?”
  李成听到这个跟战争无关的话题,不知道他有什么意图,沉默不语。
  果然,宁氏开口说道:“曾经我也是个少年,也曾热血沸腾,也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也想为人民谋福祉。隋末大**,我冲在最前方,被捕入狱。巡捕问我为什么要闹事,难道不知道面前是一堵墙吗?我回答这是一堵朽墙,用力一推就倒了。结果那巡捕笑着对我说,他就是那墙上的一块砖,要我先推倒他试试。接着我就被几块板砖打了整整一晚。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躺在垃圾箱里面,双腿打断,奄奄一息。同学们发现我,急忙抬到医院,这才把我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李成嗟呀不已,还不知道宁氏有这样的往事,宁完我看了看李成,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死亡不是喊喊口号时那么简单,死是会疼的,死会让你失去一切的,死是让你连死都无法再尝试和夸口的事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