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

第15章


王莎莎:对呀,我九岁离开家,我家住在邯郸,在邢台上武术学校,一个月回来和妈妈呆几天.妈妈以前在山西做生意,我开始在山西上学,后来才来的邯郸,老来回倒,我也没觉得怎么.上武术学校是因为我伯伯的孩子上了这个学校,挺有名的,在影视方面机会比较多,我非常喜欢这个专业.我们有早操,五点就要起来.然后每天六节文化课,三节武术课,跟同学在一起,整天学习,有时候就忘了想家了.
编者:当初尚敬导演怎么找到你的呢?
王莎莎:选莫小贝这个角色也选了一个多月吧,一开始尚导想要一个七八岁小孩,但是这个岁数的小了点,戏拿不下来.当时我刚拍完《小兵张嘎》,《小兵张嘎》的导演好像跟尚导关系挺好的,把我推荐给尚导,然后我就去面试,当时就签下了.一开始他也挺不相信我的,再三问我们副导演:"你能确保这个孩子能把这个戏演下来吗?"问了好多次.
编者:之前采访的几位演员,他们都说《武林外传》剧组里气氛特别好,大家都像一家人.
王莎莎:对,为什么《武林》会得到观众认可呢?除了导演好,编剧好,演员好,其实我们大家磨合得也好.如果我们私下关系不好的话,或者我们大家不团结的话,我觉得也不会这么成功.我们导演说了,《武林外传》不光要有喜剧的东西,搞笑、逗乐什么的,还要有亲情、友情.我们私下都很好,互相关心.从山上到北京市区,坐汽车还要两三个小时呢,除了拍戏,就是整天看山,看大树.我们老板养了很多小动物,我们在山上惟一的娱乐就是喂喂猫,喂喂狗,喂喂猴子了.
编者:《武林外传》里你有一些哭戏,容易进入角色吗? 
王莎莎:我们试戏的时候,我就会哭得稀里哗啦的,他们都说,小贝,试戏呢,至于的吗?还是那句话,跟我们平常的气氛有关系,大家之间的配合特别默契.不过有些比较细腻的内心的东西,还比较难的,需要导演说.我在这方面经验不是特别多,大家都是特别帮助我.
编者:我听到很多人夸你会演戏. 王莎莎:怎么说呢?导演他们总是这么说我,就说这个孩子是个天才(笑).导演很少训我,对我真的挺好的,会细心地给我讲解,他会帮助我把握角色,几乎没有训过我,也许是因为我是小孩吧,也许是导演对我挺满意.
编者:拍戏影响读书吗?
王莎莎:我们拍《武林外传》的时候,妈妈给我请了个老师,和我一起住在剧组.我跟老师商量好了,一没戏就学习,那时我上六年级,挺紧的.中间隔一两场我就不回房间了,来来回回,让大家都等你多不好.当时导播间旁边有个休息的地方,我们有空就在那里学习.但是中间如果隔七八场戏,就可以回自己的房间.这次来广州拍戏,老师也在.
编者:过年回家同学之间会打电话吗?
王莎莎:有啊,我的同学都给我打电话了,说我看了你的戏了,真好玩.还有的发短信拜拜年.在学校我的知心朋友也挺多的.我不能像他们那样有规律地学习或者练武,有时候刚刚开学几天,就得跟学校请假做宣传,回来再赶快补课.
编者:你羡慕你的同学啊,还是他们羡慕你啊?
王莎莎:他们都说我幸运,挺羡慕我的,他们说我要是你就好了.但是有时候我也挺羡慕他们的.
编者:那你是不是也挺骄傲的?
王莎莎:没有.干吗说我骄傲啊.
编者:(笑)心里挺高兴的,挺美的吧?
王莎莎:对,我一直认为我挺满足的,太幸运了.当时《小兵张嘎》选演员,英子这个角色,当时有一万多名候选的,城市的,农村的.为什么去我们的武术学校呢?就是觉得《小兵张嘎》这个戏特别苦,城市的孩子受不了,受不了那个环境,就一直筛选,到最后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小孩去体验生活,结果我进入总决赛了.
编者:拍完《河流如血》后,你就能回去上学了吗?
王莎莎:现在暂时没有片约,就是先忙完这部戏,就回去上学.
编者:你平常除了拍戏和学习,还做什么?
王莎莎:我喜欢游泳.当时在山上拍《武林外传》的时候,我们院里有一个露天的游泳池,但是不能游,山上挺热的,很多虫子掉在水里.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在饭堂吃,我不在那里吃,我就端到水池旁边吃.当时有人往池子里放新的水,我就想水放完的时候就能游泳了!但是水永远都放不完,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池子的下面是一个鱼池,养了好多金鱼,新放的水是给金鱼喝的,不是给我们游泳的.
编者:以前在学校喜欢干什么?打游戏、看卡通?
王莎莎:我不会玩游戏机.在学校我们的作息时间挺满的.早晨五点多跑步,然后吃饭,上四节课,十二点吃饭,一点多又上课,一节文化课,两节武术课,十五分钟休息时间,然后又吃晚饭,差不多半个小时后上晚自习,完了就该关灯睡觉了.很紧的,还玩呢?玩还不如休息呢.
编者:这么看,像莫小贝那样的童年是不是更好?你觉得呢?
王莎莎:她的童年丰富多彩的.虽然她有的时候挺让人讨厌的,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天真活泼,童言无忌,挺好的.小贝不是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整天学啊,工作啊.
编者:以后有什么打算呢?考电影学院之类的艺术院校?
王莎莎:有这个打算.我从小就喜欢表演,那时候看《还珠格格》,我也才几岁吧,特别喜欢,整天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的,把枕巾往头上裹,拿着枕巾当手绢,说皇阿玛吉祥.当时挺天真的,妈妈就说你长大怎么着,也想当格格?我说我长大一定要拍电影,我一定也演小燕子!没想到一句玩笑话真的实现了.
编者:现在已经夜里十二点多了,明早七八点钟你又得化妆拍戏,整天跑来跑去,这么累,妈妈在家知不知道啊?会心疼吧? 
王莎莎:怎么说呢?我跟莫小贝在生活中反差特别大,我会坚强得多.你既然选择了这个,就得付出.大家都没什么,你为什么要那样?你拍戏大家都在等你,你过不了大家都在陪着你,我觉得没什么埋怨的.对演员,我个人认为必须得这样.这次来到广州拍戏,离邯郸很远,有时候十一点多了,妈妈还会给我打电话,有时候往房间打打不通,就打我手机,但是我接不到,因为我在拍戏.等接通了,她就问你现在在哪?我们最近都是十点半拍完,回到驻地就十一点了,我就想,妈妈是不是每天都等到十一点给我打电话啊,等到十一点, 就是为了给我打个电话.妈妈比较劳累,妈妈做生意,回家还要洗衣服.如果我在家,妈妈真的会说,有你在家,帮了我一大半的忙.我会帮妈妈整理家具、擦地板什么的.妈妈把我养这么大,我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采访结束已经快凌晨一点了.早上起来,我一直在想,自己十三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好像那时候最难过的事情是不能早起床,每天都得等母亲做好早饭,才不高兴地坐到餐桌前.
整理完采访记录,我看看表,清晨九点钟.广州那边,莎莎应该已经开始新一天的拍摄了吧? 
人物档案
于娟杨蕙兰扮演者
出生年份1975年 籍贯江苏南通
奖项全国新人新作歌手大奖赛金奖
演唱作品
个人专辑《我怕》
电视剧《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片尾曲
表演作品
《武林外传》
《健康快车2》
于霞《武林外传》片尾曲作词、演唱
出生年份1980年
奖项2004年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通俗组第二名
演唱作品
电视剧《香樟树》片尾曲
《武林外传》片尾曲
《武林外传》剧组被媒体评为"2005年度最有战斗力的团队",在明星大腕儿缺席的情况下,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搅乱江湖,确定了自己在中国室内电视喜剧中的地位.在亲如一家又富有创作激情的班底里,还真有一对亲姐妹,引起了超级腐竹的注意.
姐姐
二轮播出时,宁财神在一篇小文里提到,在剧中的几段感情戏里,大嘴对蕙兰的感情也许是最深最沉的,"那份感情,早已经不是爱,而是信仰".这个让大嘴付出无私爱恋的蕙兰,在剧中戏份很少,但却栩栩如生,楚楚动人,不但牵动着大嘴的心,也吸引了众多腐竹的目光.
蕙兰的扮演者于娟,是北京联盟影业有限公司的签约演员.她的名字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但是她在《武林外传》里的表演却可圈可点.于娟1975年生于江苏南通,从小就在市少年宫学习唱歌,十六岁离开家乡,成为一名文艺兵.1994年,她参加了在珠海举行的"全国新人新作歌手大奖赛",获得金奖.这次比赛成为于娟日后发展的一个契机.复员后,于娟签约北京一家音像出版社,其间录制了自己的个人专辑《我怕》.
妹妹
当年把于娟带入少年宫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妹妹于霞.《武林外传》的超级腐竹对"于霞"这个名字应该是有印象的,她就是《武林外传》片尾曲的词作者和演唱者.
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
但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太阳每天依旧要升起
是我永远住在你心里
于霞属猴,比姐姐整整小了五岁,从咿呀学语时起,就在床上跟妈妈学唱"奶奶,你听我说——"稍大一些,见了叔叔阿姨,被人一怂恿,经常是张口就来.于霞七岁进少年宫,是当时合唱团里年龄最小的学员.于霞至今记得,自己一个人从家里出来,换公交车,迈着小腿去少年宫的情景.南通冬天冷,又没有暖气,于霞穿得像个棉猴一样,有时候去晚了,她推开门,所有的学员就停下来,一起看着她乐.
多年持续不断的声乐训练,使于霞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姐姐参加"新人新歌大奖赛"那年,于霞也去参加了.只不过姐姐是代表所在的军队文工团,而自己则是代表江苏省.当时由于年龄不够,还在报名表上做了个小文章.那次比赛,于霞的自选歌是《鲁冰花》,伴奏带需要自己提前准备好.到了广州火车站,于霞回头看同行的父亲,也就是这么短短的一瞬,再一回头,放在脚边的包就已经不翼而飞了.第一次出远门的于霞真是又伤心又害怕.后来她和父亲走遍广州大街小巷的歌厅、音像店,想重新找一盘《鲁冰花》的伴奏带,可就是找不着.这次比赛于霞只唱了一首指定歌曲,得了银奖.
姐姐
像很多在北京闯荡,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于娟十余年独自在北京的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的北京,给于娟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满城的风沙,以及天空中幽远空旷的鸽哨声,直到现在说起来,于娟还觉得几分凄凉.由于公司宣传等原因,这张专辑并没有形成太大影响.于娟有些失落,先后去新加坡和美国学习语言,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两年后,她回到国内,今后自己该何去何从,对她仍然是一个问号.她甚至想过要不要像很多"北漂"者一样,转行去做做生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于娟为电视剧《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演唱了片尾曲.导演尹力觉得她很有潜质,给她在剧中安排了一个小角色,虽然只有一两集戏,但是于娟的表演放松、真实、自然,不但赢得了导演夸奖,还为自己树立了信心.这个戏之后,她和投资方联盟影业签约,成了一名"新晋职业演员". 
到了《武林外传》,公司请编剧宁财神为于娟量身定做了一个角色,也就是大嘴梦中情人的杨蕙兰.戏份不多,算是小试牛刀.紧接着,她又主演了《健康快车2》,扮演一位刚刚从卫校毕业的小护士.这部一百集的情景喜剧让于娟大过戏瘾.三个月的封闭拍摄,最辛苦的就是背台词.一开始,大量的台词和紧张的拍摄进度,让从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于娟还真有些不适应,但是很快,在"金牌导演"尚敬和整个剧组的帮助带动下,她找到了自己的状态,变得放松流畅起来. 妹妹
有了姐姐在北京打前站,等到于霞从南京艺术学院乐理专业毕业,来京闯荡一片天地时,情形就相对容易一些.于霞参加过2004年CCTV歌手大奖赛,原本并未有太多预期,谁知一路下来,竟然进入决赛,与一位大连选手"PK",最后以零点零几分的微弱差距屈居第二.这个结果让她亦悲亦喜.
于霞说虽然自己从会说话就开始唱歌,但是好像老天与自己"恶搞",每次重大比赛的重要关头,要么伴奏带丢了,要么感冒发烧,要么从初赛就被无情淘汰.总之,如果说在比赛中除了专业实力的较量,还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的话,那么她肯定不能算是鸿运当头的.
大学期间,有一次在省里参加比赛,一上场她就被刷了下去.于霞说当时自己一下子就懵了,同学们对这个结果也有些难以置信.赛场残酷的竞争,让年轻的于霞意识到,原来任何事情都不像自己设想那么一帆风顺,有时候即便自己努力了,未必能有对等的结局和回报.但是对一个有梦的人而言,除了默默地继续向前,别无选择.
那次大赛之后,于霞有机会为电视剧《香樟树》演唱了片尾曲,这部戏片头曲的演唱者是叱咤歌坛多年的蔡琴,也是于霞十分尊重一位偶像.在后来的一次活动上,于霞有机会和蔡琴同台演出,听完于霞的演唱,蔡琴在后台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像姐姐一样,于霞有着南方女子特有的清秀娟丽,连说话都是温婉动人的.初见于霞,你很难将她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暴安良一身正气,游荡江湖无人能敌,哪怕不知去向何方,努力下去就是希望"这样的豪气联系起来.
她说《武林外传》筹拍期间自己就见过宁财神和导演,听他们说起过这部戏的创意和风格走向.拍戏期间,她去过剧组,也看过几集样片.2005年春节,她奉命在南通家中创作,这首歌的作曲是刘铁营,于霞亲切地喊他铁子,俩人曾经在三里屯的酒吧里一起唱过歌,算是一个战壕里爬出来的"弟兄".起初除了歌词,她还自己谱了曲,最终还是觉得铁子的曲风更契合一些,俩人一起在曾经战斗过的那家酒吧录制了小样……
在北京,兄弟姊妹背井离乡、携手闯荡的例子很多.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圆梦,但是大家奋斗和漂流的轨迹是一样的.《武林外传》播出后,众多年轻人脱颖而出,得到瞩目."庶民的胜利,草根的狂欢",这样的情境不仅仅发生在剧情里.在"唯明星论"的大环境里,于娟于霞姐妹"小荷才露尖尖角",包括其他剧组成员姜超、肖剑等的火爆和成功,也让我们欣慰.
图片提供:宁财神 
苗棣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
在《闲人马大姐》之后,中国的情景喜剧(原文为"情境喜剧",学术界多用"情境喜剧",本书统一为"情景喜剧".——编者注)市场上沉寂了一些时日,除了一些方言情景喜剧例如《外地媳妇本地郎》、湖南经视的《一家老小向前冲》等,在本地观众群中有不错的收视情况以外,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并没有出现一部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情景喜剧作 品.而到了2005年年末,这种情况终于被CCTV8首播的一部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打破.
按照该剧编剧宁财神的说法,《武林外传》是以郭芙蓉这个初入江湖的黄毛丫头的视角来看世界.出身名门的郭芙蓉一心向往投身武林,成为一代女侠,但是她一心助人却好心帮了倒忙,最后被同福客栈的老板娘点醒,在客栈中当了个杂役.老板娘佟湘玉心地善良、风情万种,但却抠门至极,刚过门丈夫就去世了,于是担负起了抚养小姑子莫小贝的重任,她和小贝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姑嫂,还不如说更像母女.再加上和老板娘有些暧昧关系的跑堂白展堂,饱读诗书却又十分迂腐的帐房先生吕秀才,厨师李大嘴,这些人在每天人来人往的同福客栈中演绎各种各样的故事,俨然就成了一部中国式的《老友记》.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看,《武林外传》都是一部完完全全的中国式情景喜剧.从形式上来看,美国情景喜剧例如《老友记》(又译作《六人行》.——编者注)、《辛菲尔德》都是用二十多分钟的篇幅同时进行三至四条情节线,其中的故事往往非常简单,有时甚至不成其为故事,而只是一个生活中意味深长的小感悟、小片段.而以往我国的情景喜剧则是用一至两集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武林外传》从形式上寻求了突破,它既不同于外国经典的情景喜剧,也不同于之前的中国情景喜剧,而是借鉴了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一个回合讲两个主要故事的样式,在一集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讲两个有一定关联的小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有可能是十分完整的,也有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连每集的名称都借用了章回体小说的样式,例如《入丐帮老邢丢公职,升捕头小六打官腔》.
以往的情景喜剧都是带观众笑声的,不论是现场录制的观众笑声还是"罐装笑声".英达甚至认为有无观众笑声是判断一部电视剧是否是情境喜剧的最重要的标准.《武林外传》和通常的情景喜剧不同的是,这部剧从头至尾都没有带观众的笑声,而是替之以生动的具有民族器乐元素的音乐.这对于一直借鉴国外情景喜剧的中国情景喜剧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的举动.对此,导演尚敬是这样解释的:"这么做考虑的是每个人的笑点不一样,我们不加笑声,到了好笑的地方,你想笑自然就会发笑,用不着拿笑声来暗示和引导大家,不必"胳肢"观众."(《听导演尚敬讲述〈武林外传〉成功的秘诀》,http://ent.sina.com.cn——原注)
《武林外传》选取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作为题材,这在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上是绝无仅有的.虽说是一部武侠题材的情景喜剧,其实它不过是借了武侠这个外壳来看社会.同福客栈虽说武侠云集,既有传说中的"盗圣",又有衡山派掌门,还有关中大侠,但他们其实只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说到底同福客栈更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同福客栈里的众多故事其实是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投射,在这里既有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考学压力,又有家庭暴力问题,连商业恶性竞争在其中都有所反映.
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是这部情景喜剧区别于国外情景喜剧及以往中国情景喜剧的一个重要特色.以往的情景喜剧都是从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吸取营养,这部剧则反其道而行之,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搏.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年轻观众极力追捧它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还有郭芙蓉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用语的中国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另外,强烈的拼贴感也是成就这部后现代风格情景喜剧的重要因素.在这部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后现代风格的解构和现实主义的教诲、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综艺节目、时事新闻、时尚资讯等等,所有这些元素融为一体,就拼贴成了这部"中国式情景喜剧". 
中国情景喜剧从引进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情景喜剧经历了诞生时的辉煌、探索时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几年的重新崛起.随着播放平台的增多,一些优秀的创作人才逐渐加入到情景喜剧的创作队伍中来,情景喜剧不再是英氏一枝独秀,作品总体水平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借用英达的一句很乐观的话:美国情景喜剧的今天就是中国情景喜剧的明天. 
——后现代活力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近些天许多人都在谈论CCTV8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武林外传》,它的搞笑的风格引发了轰动效应.而同样搞笑的"馒头血案"的网络奇观也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搞笑的风气在主流的电视媒体和活跃的网络媒体中都占据了中心的位置. 这里的"搞笑"一面是对于已出的宏大作品的"戏仿";一面是当时即景的随兴发挥.这些都让人忍俊不禁,开心不已.这些作品和现象其实也是近年来的持续不断的风潮的表现,这种风潮正是网络文化持续展开的结果.《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就曾经是当年的网络红人,今天转战电视,自然带出了网络文化的特点.《武林外传》没有一般武侠片的血雨腥风、国仇家恨,而是剑出偏锋,通过颠覆武侠的类型来提供新的可能.而"馒头血案"则是对于鸿篇巨制的《无极》的网络玩笑,反而在网上引发了比《无极》更大的轰动效应.这说明网络拉动的新的文化风尚已经掀动了潮流,给了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这些现象当然会引发剧烈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文化的堕落,也有人认为是新的前景的展开.它们的意义的确不能不引人关切.
其实,这正是十多年来学界一直争议的中国是否存在的"后现代"文化的明明白白的表征.这些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混淆古今中外,混杂南北东西,追求一种平面性的、没有深度的想像力;对于过去作品的放肆地挪用和戏拟,绝不一本正经、高高在上,往往看的时候淋漓尽致地"过把瘾",看完后就没有太多意味深长;这些都是后现代性的最鲜明的特点.今天这些曾经在"小众"的文学里表现的东西已经成了大众的消遣.这说明其实当年争论的问题自有现实给予我们回应.后现代有没有早已不在话下,后现代主导日常生活文化的时刻已经是不由分说地来临了.
这当然一面有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另一面当然还是中国内部生活的变化所致.尽管这些作品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但无论如何它们提供了一个轻松、乐观、充满想像力和灵活性的中国人的形象.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高速成长,"和平崛起"的过程其实也是和我们的文化中的这些新的景观在同一时期出现的现象.中国近年的成功其实正是和社会发现了平常生活的价值和乐趣,并且激发人们通过努力追求这些价值和乐趣紧密相关的.普通人追求平常的乐趣的努力其实也是中国发展的可贵的动力之一.所以,这些搞笑作品的出现当然不是经典性的文化展现,但它们却是一百年来我们的充满悲情和苦难的文化中难得看到的新的东西,它的文化意义显然不全是消极的.搞笑、轻松一面可能使得我们的文化出现肤浅化,这值得我们警惕和关注,但另一面也让我们充满乐趣和拥有平和的心态,让我们在剧烈的竞争和奋斗的处境中得到一种放松的和谐感.
它们的出现其实说明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由中国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奠定的基础,一个可以告别"现代性"的"悲情",更轻松、乐观地面对自己和世界的机遇.它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替代那些鸿篇巨制或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追问,但它们的存在也自有其价值.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既喜欢《亮剑》这样的黄钟大吕式的历史表现,也可以喜欢《武林外传》这样的逗趣之作.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弄《武林外传》,那也会迅速地被公众抛弃,但我们也不能就对这样的作品简单地、过度负面地评判.当下文化的丰富性正是通过这样的不同侧面折射出来的七彩的光芒.看起来有些无序,还需要更多的规范,但毕竟已经展现了新的"后现代"的活力.我们首先需要的是阐释和认知的耐心,而不是简单地下结论.
从今天看来,我们的"知识"和思考方式往往在面对这些作品时没有什么办法,出现一种简单化.这是由于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我们的思维方式缺少对于这些新的现实的应对之道.这些可能在未来长期伴随我们,新的文化形态在召唤和催促我们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路向.
生活之树长得太快了,我们还得快思考才行. 
孟静《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央视八套正在播出的《武林外传》事前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是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它已经超过了2005年央视收视亚军《京华烟云》(收视率为8.51%),达到了9.49%,仅次于10.3%的《亮剑》. 直到接受采访时,导演尚敬还大呼意外,他关切地问记者:"那个收视率是怎么得出来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