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

第3章


秀才腐竹们说我低调,看看人家).山上条件不算优越,同事们却从没失去过热情.
两个问题:一、喜剧是怎么出来的?认真排练出来的!很多人放弃了生活中的私人时间,在导演的带领下开会攒包袱;二、我们的包袱怎么出来的?被毙出来的,没打错字,是枪毙的毙,是在很多方案里挑出来的.
我们的剧本和现场同时在创作,宁财神经常自费飞到北京再搭几个小时的车(走的是山路),到现场体会大家的工作状态,再回去完成任务,有几次我们都觉得他瘦得不行了,又无法亲自下山送他,就站在摄影棚门口,眼睁睁看着他疲惫的身影渐行渐远,不知是谁发出第一声,唱出来"送战友,踏征程……",大家齐声合唱.当时有点煽情,现在说出来,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的确是发自心声.
关于尚敬:
尚敬导演是我的朋友,我更想说他是我的老师.他对我老是称呼"咱哥俩",而几年下来我一直尊称他尚敬导演(不直接叫老师是因为圈里也有互称老师相互调侃的传统,比如冯小刚、刘震云他们).他看的书比我多,了解的世界比我丰富,他照顾我、体谅我,远比我体谅他、配合他做得多的多.他的宽容和智慧在他孩子般的外表下和孩子般的内心里显出了绝无仅有的色彩.没人会在不作弊的前提下一眼准确猜出他的实际年龄.孩子气和直觉是尚敬导演的特质,加上他的人格魅力,意味着只要在正常情况下(不生病,不在别人撺掇下去做生意),他必定会一呼百应、战无不胜! 
人物档案
郝亚宁《武林外传》投资人
北京联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投资影视作品
电影:
《周渔的火车》
《子夜冰峰》
电视剧:
《爱在羊年》
《亲情树》
《香樟树》
《爱在边缘》
《葛建国同志的夕阳红》
电视情景喜剧:
《健康快车》
《武林外传》
见到郝亚宁,是在一家西餐厅里.当时是下午三点多钟,我来之前他刚刚吃完一块面包.他说从早晨六点到现在,自己一直马不停蹄,这是他今天的第一顿饭.
关于他的报导资料非常少,隐约知道他之前曾担任过坦克连连长和指导员,后来下海经商,北京联盟影业是他众多经营品种中的一个.《武林外传》中有一个回合"佟湘玉煞费良苦心,莫小贝梦游影视城",这个"影视城"指的就是联盟影业在平谷的影视基地.戏里,洋装在身、墨镜卷发的游客佟湘玉和白展堂,在客栈接到老总的电话,请他们回去补戏,佟白二人游兴正欢,假装手机没有信号,匆匆挂了电话,继续度假.电话那头的"老总"就是"郝总".
这个在戏里偶尔被拿来开涮的"老总",在剧组却有极好的人缘,大家亲切地称他"老好".
编者:拍戏的时候您也住组里?
郝亚宁:我一星期去一次.我们先盖了一个摄影棚,基本能用就进去开始拍了.拍的同时又盖另一个棚.那边建设、这边拍戏,这边一开机工地就停.专门有一个人来喊"开机、安静",那边儿就全停下来,等着.这边儿喊"开工",他们再接着干.有很多事情需要我现场把握和协调,要赶工期,跟施工单位讲条件,道具要不停地补充,布景也是拆了做、做了拆,来回五六遍.剧组是十一月份进去的,进去以后连暖气都没有.他们告诉我说加一个隔栏把房间封起来,但解决不了问题.后来一想,以前我们老家住平房,是挂棉布门帘来保暖的.那个最快,两个小时就可以挂好了,于是就赶紧挂门帘.那年天气变化快,说冷马上就冷了.挂了帘子也受不了,只能烧暖气.于是重新建锅炉,修管道.山上本来就温度低,风大,那么大的棚,还有宿舍,全都烧热乎了不容易.整个冬天,光煤就烧掉四十吨.
编者:那个摄影棚有多大?
郝亚宁:净高十二米,宽二十五米,长六十米,总共一千五百平米,还有一个导播室.北京没有这么大的棚.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其实演员拍戏的时候,热一点还好办;冬天拍戏的时候如果冷,演员说话就会哈气,那就穿帮了.以前的处理方法就是让演员说台词之前含冰块,说台词的时候吐掉,或者用凉水漱口.烧了暖气后,演员至少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编者:专门为了室内喜剧建造一个摄影棚,造价不是很大吗?当时有没有考虑过租棚?
郝亚宁:租不到.一般的情景喜剧也就三四场景,没有楼上楼下,就一层,有的甚至一个景就够了.《武林外传》按照导演的要求,需要十四场景,还不算小院、街道、对面怡红楼的门脸,总共加起来将近二十个场景.我跟尚敬选了好多地方,选来选去选不着,没有合适的.后来在小汤山有一个地方,都要下决心定了,结果发现头顶有航道,过飞机.保险起见把录音师叫去,让他听.他说应该没事,但是也很难说.考虑来考虑去,就没敢在那儿建.后来有人说你在山上不是有一个狗场吗,把那个改了不就完了吗?那儿什么声儿都没有.就这样,我们六月份开工,一直盖到十一月.
编者:同福客栈里的楼梯应该是真的,楼上也是真的有客房吗?
郝亚宁:楼梯是真的,上去就是假的了.其他的院落、厨房,都是真的,灶台里面可以生火做饭.导演要求有真实性.
编者:当时除了冷以外,在衣食住行上,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您解决的?
郝亚宁:拍摄基地离平谷县城还有十公里.我们在山上自己弄了一个小卖部,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专门有食堂,但是一开始众口难调,只好不停换厨师,包括请了空政话剧团里以前老给他们做饭的师傅.空政的师傅不错,多数人以前都吃惯了他做的饭,他来了以后就好一些,但是做了一段,因为家里有事他就离开了.后来又找了一个部队下来的厨师.换来换去,最后总算保证每顿饭两种主食、四个热菜、一个汤.在剧组,能吃上热菜,并且能用碗吃饭是最大的幸福.剧组就是导演中心制,有个规矩是导演不吃饭谁都不能吃.所以就算盒饭来了,可能有一部分人没事了,但也不能先开饭,在剧组每天都吃冷盒饭是很正常的.2004年我曾经和尹力导演合作过一部戏,叫《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他说郝总,我给你提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一点儿都不高,但是一定要做到——每天吃饭的时候把盒饭倒碗里端上来.他说看见盒饭就想吐,已经吃成这样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生产进度就理顺了.我们说这个剧组有"四点"——"到点吃饭、到点起床、到点睡觉、到点发工资".这四点执行得好了,大家也就比较愉快.每天拍到夜里十二点左右,早上睡到十点左右.在其他剧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能赶路就要赶两个小时,古装戏要早早起来去做头饰、化妆、穿戏服. 
编者:在山上怎么用电呢?
郝亚宁:开始没有电,我们自己申请,交钱,增容,增变电站.冬天用电量大,农村用电量更大,线路老化,所以老断.我们在深山里,离山下得有二十多里地,在线路的最末端.电压在山下是二百二十伏,到我们那边就是一百五十伏了,电压不稳,动不动就停电.有时候这边用水泵抽水,电压一下就低了;这边一不用,电压一下子又高了,灯一下就炸了, 光专业照明灯泡就换了两百多个.在棚里一听到炸响,大家就赶紧抱脑袋,真有人因为这个受伤的.刚开始我们不知道,怀疑是照明灯质量问题.后来人家说你电压稳不稳?这才明白过来,又添了十几万块钱买了稳压器,买了稳压器以后,棚里又有稳压器的电流声,影响同期录音,所以又买滤波器,又花几万块.在山上像这样买设备买多了.
编者:多久断一次电?
郝亚宁:差不多一个星期一回,严重的时候几乎天天等电.正拍着,"啪",停电了,没有任何预兆.一开始大家还傻等,后来慢慢学聪明了,知道一时半会儿好不了.一停电,大家提前开饭,或者赶紧干那些不用电的事儿,接着往后排,走场,对词.
编者:这都属于不可预计因素,之前都没法做预算.
郝亚宁:对,你怎么做预算?谁也没有想到会增加这些东西.盖棚的时候没想到会花那么多钱.盖完了,没电加电,没水加水,包括怎么做隔音,问题太多了.好在我们这么多年身经百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决策也比较果断,都很快解决了.后来我们安排了一个人,安排了一部车,专门管电.一有问题就打电话报抢修.平谷区供电局跟北京市供电局是一条报修线,一打电话就报到北京市,他们再让人过来抢修.后来这些供电人员说,因为你们,我们今年连奖金都没有了,老是报没电、断电.
编者:山上封闭拍摄,有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郝亚宁:有个网球场,大家有时候打羽毛球,打网球.那帮小伙子们还踢足球.我说你们不累?他们说不累.我觉得他们踢球到处飞,有些乱.但他有劲,你得让他发泄出来.
编者:整个工期没有延期吧?
郝亚宁:延了,前前后后两个月.
编者:那不都是钱吗?
郝亚宁:也不能这么说,因为一开始说拍四十集,拍到四十集以后,成本一核算,不行,我就跟财神和导演说,再加四十集.其实我心里开始想的也是八十集,但是一下跟财神说拍八十集,他肯定压力大,不敢写.所以我就采取挤牙膏的方式,做他的工作.拍了四十集,没办法,你还得写四十集.财神说那你得给我时间,我得调整.那怎么办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