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

第85章


    “翊棠,三星堆出土的那尊立人像衣领是左是右?”
    陈华朝翊棠走去,翊棠正躺在雯华的床上翻书。
    “要我看来,也就只有北方那些胡夷才穿左衽,胡人尚左。”
    翊棠起身坐好,将手里正在读的一套中国历代服饰递给陈华。这套书显然是雯华的床头读物。
    “现学现用。”
    翊棠露出笑容。
    “我来回答你好了,三星堆那尊立人像是右衽。”
    旌胜伸了伸手臂,打了个哈欠,便回房去睡了。
    “好在我对服饰没兴趣,不烦恼这种问题。”
    文莹正趴在桌上写笔记,抬头露出微笑。
    “文莹,你对什么感兴趣?”
    翊棠问。
    “她的兴趣是骨头,要死的,不带皮不带肉,活的还没兴趣。”
    陈华说。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文莹觑了陈华一眼。
    “狗嘴里要吐得出象牙,那就是条大象犬了。”
    陈华嘿嘿笑着。
    “我也想去找门学问钻研,但暂时还真不知道从哪入手。”
    翊棠有时候真羡慕那些活得很有目标的人,他自己就属于生活从不做打算,率性而为,估计到老了也一事无成。
    “不用沮丧,我是你这边的。”
    陈华说。
    “要我回宿舍拿那本青铜器的著作砸你吗?”
    翊棠出门,也打算回隔壁男子的寝室。
    “那本书百分之九十九是旌胜撰笔,我只提了一个观点,才赚了个合写者的身份。说起来,有些天才拽屁型的家伙真该被人道消灭掉。”
    陈华说的显然是旌胜。
    “这句话,我很赞同。”
    翊棠与陈华哥俩好地勾肩搭背一起离开。
    “这两人,真是长不大。”
    见翊棠与陈华离开,文莹笑着跟雯华说。
    文莹笑而不语,其实有这样的工作伙伴才能相处愉快。
    随着不锈的千年古剑出土,再加上这把剑铭文竟是“纯匀”,有连续一个礼拜,新闻报纸都报道了大郭山古墓的重大发现。媒体更是为了吸引眼球,加了不少噱头,称此墓是勾践墓。吴队长很无语,拿着报纸问队员谁告诉那群呱噪记者这是勾践墓,湿尸是勾践。男队员们全都在摸下巴,这么武断的话他们怎么可能说嘛。旌胜回答说:明日我们要不要拜托警局多派几个人保护发掘现场,人民群众加各地媒体电台会像潮流般涌来。
    旌胜不仅平日有毒舌喜好,而且有时候还很乌鸦嘴。
 第十四章 媒体
    第十四章 媒体
    湿尸安置于考古研究所,特意空出了一间房间,搞了相关设施后存放。这具湿尸很可能将在考古研究所里呆上二至三年,或许更长时间,直到于发掘现场建起原址博物馆为止。
    在大郭山出土千年湿尸、勾践名剑的消息传开后,媒体一窝蜂的拥向了大郭山和存放古越湿尸的研究所,各类不实传言四起,让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人员哭笑不得,这些传言还包括网上传言的存放湿尸的木棺会自动移动,而且湿尸身上浮现蛇的鳞片,胸口还有蛇头的纹身,这湿尸不是凡人,是给墓镇守的墓兽。
    “我很想知道,这都是谁传出去的。”
    在研究所里,袁队长(他本身也是该所的所长,组队考古时担任了队长)举起一份报纸,询问座上的三位医师。这三位医师都参与了解剖,并且为了研究湿尸,他们最近都呆在研究所里。
    “湿尸上半身的纹身,媒体曾拍过照片。”
    其中一位中年医师回答。
    “我的队员并没有吐露任何细节,比如湿尸手脚有某些痕迹。”
    袁队长很了解他的队员,这些人嘴巴很密实。
    “呃,我在博客上,谈及了一些关于湿尸的事。”
    说这话的是三位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姓吕,名唤吕彬。
    吕彬一开口,厅室里的人都看向了他。
    “我提过这具湿尸生前可能.患有蛇皮藓,而且。。。是解剖之后两天才呈现。”
    吕彬完全没意料,他的言论被夸.大之后,竟是如此的荒诞。
    袁队长听完吕彬的话,知道生.气也来不急了,只是警告说:
    “什么消息也不要再吐露,否则外头的那些媒体,就.全部由你去应付。”
    “为什么有些明明科学可以解释的东西,会被夸大.到这种程度呢?”
    说这话的是位眼镜医师,他刚将报纸读完。
    “鱼鳞病(中医又称蛇皮藓)也不是罕见的病,至于.湿尸身上有纹身,也不奇怪吧?古代人也会纹身吧?”
    眼镜说时看向袁队长。
    “古代越人的图.腾是蛇,而且也有断发纹身的习惯,并不古怪。”
    袁队长回答。
    就是这样,明明可以得到解释,却把它搞复杂了。
    “你们认为他年龄在几岁?”
    袁队长询问三位研究者。
    “应该在二十岁至二十五岁。”
    吕彬回答。
    “死因呢?”
    袁队长看向在座三人,这三人交换了眼神。
    “还不确切。”
    吕彬说。
    “我有些怀疑,是死于某种谋杀。”
    眼镜扶了下眼镜,声音带着迟疑。
    “他身上没有任何伤痕,也没有中毒的迹象,也没有病发的症状。”
    中年医师显然在纠正眼镜。
    “这样死法不是很古怪吗?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死去。”
    眼镜很愿意相信一位正直青年的男子不可能因为什么怪症死去,而是应该考虑某种隐秘的杀害。
    “我不发表意见,不过湿尸的发育有些迟缓,不排除身上有某种怪疫,蛇皮藓不包括在内。”
    吕彬其实还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要是越王的话,史书上有记载吗?有的话应该会记载是怎么死的吧?”
    眼镜问袁队长,历史方面他知识实在很浅薄。
    “可靠的记载只有几位越王,而且没有一位只活了二十岁出头。”
    袁队长很确切地回答。
    “还是需要搞清楚死因,这点太重要了,这墓的谜团搞清楚一个是一个。”
    袁队长起身准备离开,自从湿尸出土后,他就没休息过一天,事情多得能压死人。
    见袁队长离去,三位医师便又返回湿尸的存放室,他们的工作只算是刚展开,对于这具湿尸的研究,还很漫长,他们要探明死因,更主要的还要搞明白为什么这具湿尸能千年不朽。
    袁队长架车出研究所大门,挤过好几家媒体及其采访车,出了人墙才松了口气。
    这是一次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也不奇怪会引起特别关注。
    在发掘现场里,位于“暗室”做发掘工作的翊棠从泥土里捧清理出了一件青铜器,他忙碌了一个早上,就是为了将这件青铜器清理出来。
    “我猜猜,这个绝对可以用来烤羊肉串。”
    陈华接过器物,端详了又端详,辨认出这是一组烤炉,便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嘘。”
    文莹做了个小声点的动作。
    在他们一侧,一家电台正在搞现场直播,所幸摄影机没对准他们。
    “我比较喜欢吃烤鱿鱼,鸡翅也不错。”
    翊棠压低了声音。
    “我以前曾读到一篇小说里写了古代熨斗,于是另一些人就反驳古代不会有熨斗。其实古人不仅有熨斗,连‘烤炉’都做得比现在精致。”
    文莹轻声说完话,便与陈华提了这件四方型的成套青铜器上楼梯。
    也是他们目标明显,摄影机镜头很快对准过来,并且一位主持人还很热情的将话筒递给了陈华,陈华不想说什么,这几天被媒体搞得他心情很不爽,文莹虽然也烦这些人干扰工作,但还是很客气的接受了采访。
    文莹长话短说,在对方还要继续采访时,急忙和陈华闪避、离开。
    翊棠在下头看到这情景,笑得有些幸灾乐祸,还是他运气好,今天没被打扰过。
    “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所在的这个方位,就是出土了巨棺的地方,我们到下面看看。”
    电台主持人步下阶梯,正朝翊棠所在的方位走来。
    翊棠不理会这群人,蹲角落里,继续清理工作,他只希望自己此时是一件趴淤泥里的青铜洗,谁也不要留意到他,打断他工作。
    在另一个发掘区域,旌胜与雯华正从淤泥里清理出一处极不起眼的竹编遗迹,也因此他们逃过了电台的骚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