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1号案

第38章


同时,在西至奎屯  东至芳草湖垦区白范围内,各公安机关要做好以下工作:     
  运用摹拟画像,查找嫌疑人;     
  交通部门查找黑色油箱的两轮摩托车;     
  发现北京、河北刑满滞留当地人员中的可疑情况;     
  注意发现与各物证(如被抢提包、被抢的捆扎现金等)相同或相似的情况。     
  领导小组还决定,除石河子和乌鲁木齐两地公安机关分别负责当地的调查访问,  物证和线索查证外,从乌鲁木齐市局抽调部分侦查骨干,到石河子地区参与重点调  查工作(这一工作,在全国并案召开前已经部署)。石河子城区公安局、下野地垦  区公安局,也要抽调足够的侦查骨干,按照专案领导小组的部署,开展工作。     
  二、请战     
  新疆警察,持别是新疆刊警工作条件比内地要艰苦得多。杨德禄厅长曾著文  《新疆刑警“五大”析》,分析过新疆刑警工作量大、困难大、风险大、费用大、  压力大的基本状况。由于警力所限,也由于新疆案件多,地域广,新疆刑警超负荷  运转是家常便饭。同时,新疆刑警又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敢破大案,忠于  职守,有着对工作负责,对案件负责的精神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8・19”案件发生后,乌鲁木齐市局刑侦处的侦察员们,夜以继日全力以赴  地投入工作。黄亚波始终是冷静的。他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到中心现场及周边地区,  派出警力,全面进行梳理。同时派侦察员,围绕着被害人的情况,到喀什、阿图什  等地区进行调查。随着案情的推进,其他方面的可能性一块块被排除,工作重点越  来越清晰地转向石河子方向。按照他的说法: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在乌市,没有  事情可做了。     
  乌鲁木齐的刑警,是有着破大案、打攻坚战的光荣传统的。1996年以来,他们  连续破获多起特重大暴力案件。比如,1996年“6・22”市电信局特大盗窃传呼机  案;1996年“8・8”大西门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1997年“1・31”特大杀人焚尸  案;1997年“2・25”公共汽车系列爆炸案等。“2・25”系列爆炸案,震动了全国  。案件于2月25日下午18点发生,犯罪分子同时在五辆公共汽车上放置定时炸药,  其中3处爆炸,炸死8人,炸伤67人。案件来得迅猛,案情错综复杂,乌鲁木齐的刑  警仅用了3天时间,就将此案破获,把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8・19”案,犯罪嫌疑人光天化日之下开枪抢劫,在乌鲁木齐的繁华区,打  死7人打伤5人,抢劫人民币近140万元,这是对乌鲁木齐刑警的公然挑衅,激起了  乌市刑警的极大的愤慨。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着在自己手上破获此案。  然而,随着案件的深入,侦查重点却不在他们的辖区,大家都有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纷纷向市局请战。     
  案件的侦查工作是要服从上级的统一指挥的,刑警是个整体,但侦察员的心情  完全可以理解,他们都希望能够参与此案,为侦破这起全国一号案件尽一份力量,  作一份贡献。     
  单笑夏是乌鲁木齐市刑侦处一大队大队长,是黄亚波手下的一员干将。他热爱  刑侦工作,为此付出过重大的代价。1996年,单笑夏因忙于破案,把两个女儿锁在  家里,不幸他所居住的单元房失火,两个可爱的女儿双双离他而去。这是一件他不  愿提起的往事,却从内心激励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刑侦事业中去。     
  单笑夏现已提升为天山分局副局长,对刑警生活仍然情有独钟。他喜欢动脑筋,  在刑侦处担任大队长期间,每接手一个重大案件,他都要认真做好侦查日记。把当  时遇到的困难,他对案情的分析和想法,把作为一个刑警大队长的他当时的种种心  情,都记载下来。他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本。单笑夏告诉我,将来有时间的话,  他一定要写一本关于侦破凶杀案件的书,按照他的经历,挖掘这类案件的侦查规律,  同时也描写一下刑警们的思想和生活。我想,他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工作多年,有  着切身体验,又勤于思考,这本书如若写成,一定会很精彩的。     
  我阅读过单笑夏大队长关于“8・19”案的侦查日记,蒙他允许,在这里摘录  几段,从中可以看出乌市刑警求战的迫切心情,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投身侦查工作的  渴望和对案件的高度的责任感。     
  1997年8月21日星期四     
  案子发得太大也不好,在协调上难以认同。     
  “8・19”边疆宾馆现场,拾到一个用细毛呢缝制的提枪袋,是一个极其重要  的物证。因为它的缝制方法非常特殊,寻找缝它的地点和人,对寻找嫌疑人、划定  嫌疑人的活动区域有重大意义。     
  我认为这项工作非常非常重要,依我的想法,派专人去石河子,请石河子方面  配合寻找目标。案件发生在乌鲁木齐,乌市公安局可以派人前往。这是非常关键的  。     
  在处长室(黄亚波办公室)我看出厅里的意思,是把此项工作移交给石河子市  公安局去做。我就有点坐不住,把黄亚波叫到屋外,谈自己的看法。     
  我说;“处长,我看我们应该派人前往石河子,顺线索查下去。”     
  “这需要局长同意才行,我看局长不会同意。”黄亚波说。     
  我无心坐在处长室听领导们对此案的分析,回到我的办公室,关上门,打开电  视机,把音量调得很高,让体育节目的快节奏音乐冲掉我脑子里对案子的思绪……     
  1997年8月22日星期五     
  我们继续待命,似乎只有待命。我和处长不只一次谈到我的感受,这么一起大  案件,我们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可干。     
  边疆宾馆中心现场,访问工作一遍遍反复进行着,希望发现点什么,回到处里  汇报,却都一无所获。     
  昨天,厅里治安处接到一个匿名电话,是个女人打的,说她知道凶手是谁,只  要找到伊犁巴音代乡街上开铺面的一个叫刘某的人,就能找到凶手,他们是同伙。  问她是谁,她说,我不能告诉你,他们知道会杀死我的。还说,他们共有两个人。     
  指挥中心迅速派人前往伊犁,日夜兼程,算时间该来电话了。     
  中午接伊犁方面电话,说确有刘某此人,现在不在家。据反映,兵团的尹某某  知道刘某的下落,尹的具体地点在奎屯水利处可以查到。     
  我分析,一、匿名电话和调查地点有一致性;二、伊犁与乌鲁木齐边疆宾馆的  联系似乎有些勉强;三、这是条线索,应尽快查清。     
  可是,这条线索怎么也让人感到来得有些快。这样大的案子,线索上得快,似  乎马上就有重大突破,反而让人难以接受和疑虑重重。     
  前往奎屯。我要求前往,带两位同事一起上车。     
  下午4点,我们风尘仆仆来到奎屯市公安局,奎屯市局钱局长当场表示,全力  支援我们的工作。     
  调查结果是:兵团第二工程团的确有个叫尹某某的人,现住在距奎屯90公里的  水库工区。     
  此时天已经黑透,没商量,只有前往水库工地。不知疲倦的汽车,马达声又轰  轰响了起来……     
  1997年8月23日星期六     
  让人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一场闹剧,令人啼笑皆非。向“家里”打电话通报线索时,黄亚波处长指示:  放弃这条线索,立即返回。     
  原来,前往伊犁工作的同事已在伊犁找到刘某,刘是个地道的当地农民,而其  妻就是那个打匿名电话的报案者。二人发生一些矛盾,其妻为给刘某一点颜色,恰  好到乌鲁木齐购货时听到边疆宾馆的案件,乘车返回伊犁前,在长途汽车站打了电  话。     
  实在让人太气愤了。     
  回到乌鲁木齐,休整,等候命令。     
  1997年8月24日星期日     
  经过长期酝酿,上级终于下决心,将工作的重点战场摆在石河子。决定抽调乌  市部分刑侦力量,到石河子与石河子市公安局共同工作,为了协调工作,派公安厅  刑侦处副处长张卓敏牵头指挥。我的心情,立刻兴奋起来。     
  作为刑警,没有什么比能够参战更重要了。我带领10几名同志,立刻驱车前往,  和石河子的同事一道工作……     
  单笑夏并不遮掩日记中流露出的那种情绪,他说:“你可以看看,我们在侦查  破案中都是怎样想的,那都是我们刑警最真实的感受。”     
  这种求战的心情,不仅单笑夏大队长有,乌市其他一些侦察员也同样有。作为  一名刑警,参加这样重大案件的侦查工作,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