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82 番外(二)


    三则
    断了弦,守节三年后,王母跟他提起填房的事儿。
    他自然想起了无双,可是又踌躇了。抬眼望望家里的境况,母亲眼睛越来越不好,吃饭的时候连菜都看不清楚了,往往胡乱夹一点就往嘴里塞。他殚精竭虑给母亲开方子,却也难以回天。中年丧妻,儿女嗷嗷待哺,老人体弱多病,收入微薄。这是一个清末最底层家庭的真实境况。
    这个时候去跟她说亲,会不会玷辱了她?他不想这样。她一定会认为,王孟英只是想找一个女人来料理家庭,而她恰好是合适的人选。
    所以他踌躇了。左思右想间,又拖了半年。
    无双却主动来了。他明白她的一片真心,她也懂得他的苦衷。他的第一本著作《霍乱论》,初成稿子,送了一本给她。当看到洁白如梨花的纸张上,写满了她娟秀的评述,他高兴坏了。胸中一片畅达,浩浩乎如江海,好久没有这样开心了。
    这是他的第一本书啊,这是奠定他成为一代名医的著述啊。他虽然不才,却能够出版一本医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流传后世,有用于后人,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高兴的呢?
    难为她还如此用心地看了。
    他裂开嘴望着她,忽然脑中一片清明。她是他的良师益友,她是他志同道合的伴侣,再没有比她更好的了。
    如果不是小儿子突然殇逝,婚事也就近了。
    阿心死的时候,他的心仿佛被挖去了一大块,鲜血淋漓,痛彻心扉。忆及逝去的惠娘,他更是自责不已,难过得好几天吃不下东西。
    这一次,连无双也不理解他。
    其实,他自己也不理解自己了。一直坚持的理想难道是错的吗?不然何至于众叛亲离?他有些茫然。
    王母没有责骂他,只是常常暗自垂泪,眼疾越发严重。
    他摊开一张纸,挥笔写下辛弃疾的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晾干后贴在窗上,时时聊以慰藉。
    *
    四则
    和无双成亲后,夫妻二人相互扶持,走过了艰难的岁月。
    把她接来上海后,总算松了一口气。夫妻二人结束长期的分居生活,一家人团聚,生活也有了着落。两人一起期盼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她刚来第二天,发生了一件小趣事。
    金簠斋是他在上海新交的好友知己。这一天大清早就兴冲冲跑来请教他医学问题。由于关系很好,他没敲门,直接就走了进去。刚一进大院门口,猛地发现一个女人站在井边梳头。
    那把乌黑的长发,白嫩嫩的脖颈,那带笑的眼眸,几乎让他直了眼。
    “对不起,对不起,我走错门了。”金簠斋满脸通红,踉踉跄跄退出去。走错了,一定是走错了。孟英自己一个人住,家里没有女人,嫂子在家乡海昌那呢。
    结果他睁眼把左右仔细一瞧,咦,没错呀!是这门啊!
    他犹犹豫豫地又探了头进去。
    无双对着缩头缩脑的他笑了:“您是找王大夫的吧?进来吧,他在里屋呢,我给您喊他去。”
    金簠斋唯唯诺诺应了一句,小心翼翼走进来。他左思右想,猜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女人是谁。难道是……?
    王孟英若无其事地和他喝茶聊天。金簠斋忍了又忍,最终还是低声道:“王兄,这样不是太好吧?虽说身边无人服侍是比较麻烦,但您没跟家里嫂子说一声,就有了外室,这……不太厚道吧?”
    王孟英愣了愣,才明白他说什么,连忙解释:“金兄你误会了,那个就是你嫂子啊。”
    金簠斋道:“嫂子怎么会这么年轻?王兄莫要瞒我了。”
    外间忽然传来无双的笑声。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拎着壶茶走进来,“孟英,你这个兄弟是个好人!金兄弟,就冲你的这份心意,你嫂子我就认下你了。”
    金簠斋目瞪口呆看着她:“你真的是嫂子?”
    王孟英笑道:“前几日我回海昌将她接回来了。忘记告知你一声,是愚兄之过。”
    金簠斋这才明白自己闹了笑话,连忙站起来向王孟英赔罪。
    无双乐得不行,从此,喜欢调侃王孟英,说他在上海纳了小妾。还喜欢跟几个夫人探讨保养方子,声称自己有王孟英的葆青春的秘方。
    王孟英闻之,莞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4手机版阅读网址: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