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只见南山风景

第111章 过往亭前淳风渡(6)


淳风温泉离淳风小镇不算远,却别有洞天。
    一条宽阔的街把温泉水度假区与一个小村连接在一起,一到晚上,沿街几家烧烤店就做起生意来了,食物却少得可怜,除豆腐块,马铃薯,韭菜再无什么可吃的。
    晚上的小街却异乎寻常地热闹。冷彬一问烧烤店的女工,才知晓是恰巧赶上了淳风特有的一个节气街,平日朝聚晚散的赶街人,上了年纪的都早早回家了,青年男女们则三五成群地邀约一起,有坐河边倾诉衷肠的,有和着别人的山调子喝山歌的,街上也是灯火通明,几家烧烤店也是坐了些男女。
    “竟然会在离亭子那么远的地方找那碑首,可能是发洪水的时候冲下去的。”年纪在60左右的男人,手执酒杯,拖一双拖鞋,白衬衫特干净,听口音也不是淳风本地人。
    “文献记载徐宏祖最后几年是游西南地区,无从证明到过这淳风,凭什么你就认定过往亭前的碑与他有关?!”似乎是其中一人说过往亭与明朝的徐霞客有关,而徐霞客也确实到过云南,但文献资料中,只提到徐霞客到过腾越(今云南腾冲),丽江,并没有证据证明他到过淳风。另一人马上激动起来,与之争论。
    “我是说可能与他有关,仅仅是猜测,不应科举,好游山水,并在那年代里的边远地区,而且是深林里搭亭的人,有几个?”
    “碑文上有‘终年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至淳风,足疾……’最后告诉村民淳风的热泉可以洁身治病。在那朝代,这样行走而且通晓些地理,科学和水质的人,我真想不出还有谁。”
    冷彬夫妇已吃不下东西了,却没起身。冷彬又要了杯酒,慢饮着,偶尔挟块豆腐咀嚼。
    从那几个人的谈话中,听得出是在酒食间闲谈,言涉过往亭前那残碑的来历。
    冷彬暗想:“世间事巧合的兴许是多的,只是遇到的人不经意就会错过罢了。”想自己刚对那过往亭前的残破碑文感兴趣,就遇上了一些正探究这过往亭来龙去脉的人。心里自然是喜不自禁,望身边雪轻笑,示意要细细听几个人一番争论。
    冷彬在早些年前也听人说过往亭很老,当地人更是传说得神乎其神的,说远古时候,淳风只有两三户人家,一日,顺清河漂下一神木,上面站立一身着破旧青衣之人,肩挂一布囊,一看执着桃枝,一幅仙风道骨模样。在神木至淳风村头浅水处,那人让离神木,淌河上岸与村民讨食物吃,并顺手把手中桃枝插在了村口地上。人却突然大汗淋淳摇摇欲坠。
    村人本就穷苦,又敦厚得直接和怕事。
    对不明来历之人,不敢放他进院落。
    并商议说这是连河水都淹不死的人,可能传说中上游居住着的恶之神变成人,下来看他治下的子民的。对能在水里行走,顺河下来的人也就又敬又怕。
    而顺河而来之人,一幅和蔼可亲模样,见村民对自己是又好奇又害怕,就只索要了顿吃的,说自己是从很远处来的,脚都走烂了,要在小村这里住上一些日子。
    执着桃枝顺河而来之人见村里一胆大的男青年总在不远处窥视他。就请男青年拿刀依他嘱咐往棕树上剥棕衣,并就着村落不远处的一眼热泉水搭建了一简易亭子作避雨养足用。
    那时候的淳风热泉,在明清时期一致被当地称为“邪水”,因为那水常年滚烫,恶臭难闻,更是烫伤过几个村里的小孩。
    顺河而来之人,却把蓑衣亭建在了那泉眼上,只是把泥塘稍微扩大了些,村民见这怪人不时把脚伸进那“邪水”,且一脸享受样。
    更是对他好奇,见他不伤村人,也就亲近他。
    小村人第一次知道那村头插下的树枝叫桃枝。
    并得知那树的果子是可食用的。
    适逢淳风浊河水大,顺清河而来之人一脸忧虑,在离开淳风时又告诉村民,说若依顺着,让那浊河横行,几年后淳风不再。
    淳风村民惶恐,讨要解救淳风之法。
    那人思量一阵,望远处青山万木成林,欲言又止。独自咕嘟:“想你们,本就食不果腹,哪还有物力去种些不得收益之树呵!”
    一阵叹息,行至村头,见那随手插栽下的桃枝却已活了,又发新芽,便嘱淳风村民,清河浊河两岸都要多种桃,前三载固土,后十载得实。常此以往,淳风福至。
    或许,那淳风传说中的顺清河水踏神木而来的人,说不定真是徐霞客,在崇祯十三年最后一次在西南游走时到过淳风也说不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