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风铃

第37章


“梅,没想到你真的做了迟来的寻梦者!”江涛接过梅的行李,打的,来到住地附近的一家荷花酒店。住进802套房的一个小单间,每晚50元。
梅从洗手间冲完澡出来,拖着湿淋淋的头发,一边用干毛巾擦头发,一边用极富魅力的眼睛注视江涛。
江涛联想起记忆深处中学时柳梅那纯洁、天真、可爱的少女形象!
梅换了一条雪白真丝连衣裙,本来就窈窕的身材,凭添几分娴雅的气质,有如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江涛带她来到斜对面的麦当劳餐厅,品尝西式快餐。
一路饥渴,梅感到有些饿,吃了两个汉堡包后,才呷着冷饮慢慢聊起来:“拖了三年,总算了结啦!”
“孩子归谁呢?”江涛关切地问。
“跟了他奶奶。我现在真正是一无所有,了无牵挂。也好,一张白纸可以重新书写人生!”梅无奈中透出几分坚强。
“你这次来的时机不是太好,偏偏肖娴和女儿也在深圳过年,她们要过了元宵才回内地。”江涛深感不凑巧。
“我刚办完手续,就迫不及待地想离开那伤心之地,希望能早点在深圳找到立足之地。涛,你知道吗?我是为圆20年前的梦而来的呀!”梅用深沉的目光逼视他。
“只怕过去的,再也寻不回来了。”江涛理解她“圆梦”的含义。
“涛,你那时真的很爱我吗?”梅把时光拉到20年前的高中生涯。
“那年代,我们不懂得爱。谈情说爱是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我是班长兼团支部书记,更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哪里敢涉足爱河呢?”
“你还记得20年前我们在学校打雪仗的情景吗?” 梅眼睛里充满着幸福的回忆。
“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时,我们男、女生宿舍就隔一条6米宽的绿化带,每逢下雪天,我们男生就起得特别早,对着女生宿舍叫:下大雪了,快起来打雪仗!”
梅手撑着下巴听着,仿佛回到了20年前——
“我现在还记得你打雪仗的情形,两手冻得像红萝卜,两腮红得像关公的脸,嘴里呼出一串串白气。在雪地里笑着、叫着、跳着,像个疯婆子。我故意把雪团对准你的头甩,雪团开花撒进你的脖子里,你弯下腰像一个下跪的孩子。我站在一旁戏笑:看,认输了吧,都对我五体投地呢!你趁我不防备,忽然起身反把雪团塞进我的衣领……”江涛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中。
“那时,你每天吃过中饭,都要练习半小时书法,常常抄写格言名句,写完就扔到窗外草坪上。我每天都在捡,拍干净尘土,珍藏起来。我不仅仅在珍藏书法,也在珍藏爱。那时,我就开始为你写少女日记了。”
“可惜,那时我太纯洁、太幼稚,以为中学生谈情说爱,是一件耻辱的事,始终保持距离,不敢越雷池半步!”
“所以,我也只能把对你的爱埋藏在心里,唯一的寄托就是每天为你写爱的日记。我至今看到当年的日记,都还会脸红耳赤。”
“后来,我考上省城大学,一年后,你也考取地区师范学校,我们开始了频繁的通信。字里行间都有‘那个’意思,但就是不敢捅破。你的回信也尽是些大道理:什么好好读书,不要分散精力……”
“后来,我们同一年毕业,我分到琴城小学,你分在中学,我们只隔一条浅浅的河流,就在那座拱桥上,我们相爱了——那是我人生中最甜美的一段!”
“我满以为能与你结合,白头偕老。但没想到你父母那么固执,说自己女儿是教师,坚决不再找当教师的女婿。我理解你不敢违背父母之命,主动写信跟你提出分手。你一赌气,也再没跟我联系……后来,我听说你父母给你找了个工商局顶职的干部,不久就听说你们结婚了……这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我也为此记恨我父母一辈子!”梅深深地追悔,“这桩婚姻铸成了我一生的错:他虽说是干部,但只有初中文化,生活呆板得就像时针,每天都重复同样的路径;我是文体爱好者,喜欢活泼自由。我们缺乏共同语言,结婚不久,我就想分手。”
“你们夫妻情况,我从同学那里,有所风闻,但没去细打听——”
“当我听同学说,你也有了自己的归宿后,我就发誓:忘记你!不料,越是刻意要忘记的东西,越是记得牢固。不思量,自难忘。”梅眼眶有些潮红。
“老夫老妻凑合过日子就算了,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还说呢,都是因为你!有一次,他偶尔翻到我学生时代写的日记,他知道无法驱赶掉那个从未出现,但又无时不在的——江涛!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分居生活,婚姻早已名存实亡。”
江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影子,成了他们家庭不幸的根源!
“我不想欺骗自己,没有爱的婚姻,迟早也要解体。我今天鼓起勇气向你倾吐埋藏在心中20年的爱,我真的想能有机会弥补——”梅激动地拉过江涛的手,紧紧贴在自己脸上,灼热的泪珠从江涛手背上滚落下来。
“梅,错过的事,再也无法弥补!我和肖娴虽然感情平淡,但从没考虑分手。”江涛深感遗憾。
“为什么爱总是这样阴差阳错——你爱的人总得不到,不爱的人却又被圈在了婚姻的围墙里?”梅真想大哭一场,逼着伤心的泪往心里流……
第八节
江涛根据梅的经历,炮制了一份简明扼要的求职书,在电脑上打印出来,与学历、资历证明一起订成薄薄一本,复印了十几份。又买了张深圳地图给她,反复向她交待求职注意事项和来回的公交线路。
梅边听边点头,被江涛那美丽的唠叨所感动。
自从梅踏上了寻工之路,江涛就多了一份牵挂。每天晚上八点钟,他都会带些水果、零食去荷花酒店看望梅。听她讲一天求职的经历和见闻,分担她的孤独和寂寞。
江涛特意买了广东特产——芒果,让梅品尝。
梅见了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 
“广东的芒果!”江涛细心剥皮,送到梅手上。
梅吃完后,便介绍起一天的求职见闻:“深圳找工作并不像你说的那么难。在华强路、振兴路一带的电线杆、停车场、电话亭,到处都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急聘’广告,还有专人在路口摆放‘急聘’的牌子,大把招聘秘书、文员,全都要求女性。”
每一个初来深圳的求职者,都会被满街的招聘广告所迷惑。江涛不得不提醒她:“你都见了每个‘急聘’牌旁边都站了守候的人,在炎炎烈日下,连一片阴凉都没有,晒得像非洲人。你想想看,真的那么容易找到工作,他们何苦还守着这份烈日下的生意呢?”
“他们也不像行骗呀!我把应聘表交给守牌的人,他给我写了个地址。我找到那家职介所,还挺正规的:有正式的营业执照,员工都戴工卡上岗,还设有投诉电话。接待小姐说我条件好:大专文凭、懂电脑,顺利的话一二天就能找到文秘工作。她叫我先交200元押金,直到帮我找到满意的工作为止。我交过钱,还开了收据,这怕什么?”
梅真是单纯得可爱。江涛再三提醒她:“你千万要小心,不要轻易交押金,在深圳求职受骗的事每天都在上演!”江涛提醒梅。
“市人才市场,我也去了,转了一天,够辛苦的。”梅显然有些疲倦,手捂着嘴轻轻打了个呵欠。
江涛客气地说:“找工作太累了,你早点休息吧!”说完起身告辞。
第二天下午,梅去缴过押金的那家职介所,接待小姐填写了一张推荐表,叫她去一家酒楼应聘电脑文员。梅找到那家酒楼,人家却说那是一个月前在报上登的广告,早过时了!
梅只得再回到职介所,小姐很热情,连说“对不起”,再介绍她去一家制衣厂应聘文员。梅大汗淋淋赶到那家制衣厂,人事部经理说,他们根本就不招文员,只是登报招机车工。那经理愤愤不平,在表格信息反馈栏上写了“纯属行骗”几个大字。
梅这才意识到:这些职介所只是打着招聘的幌子,大多是骗人的。她对这家职介所失去了信心,要求退回押金。回答是要等到周五下午,符合条件的才能退。
梅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她只得拨响江涛的电话,问他怎么办?
江涛来到酒店,碰上梅匆匆回来,气愤地责骂:“深圳的职介所纯粹骗子!为什么这些中介机构提供的全都是虚假信息呢?”
江涛解释说:“他们的信息并不是用人单位提供的,而是从市人才市场招聘栏或者报纸上剪下来,然后分类整理,变成自己的信息,广为散发。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一般见报3天后,人就招满了,所以,他们拥有的都是过期的信息!”
“那政府部门为什么也不管管呢?这样多损害特区形象!”
“政府部门也不是没有管,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检查整顿,深圳媒体也多次曝光。政府部门检查时就好一阵子,过后又卷土重来。因为求职的人太多,中介机构便蜂拥而上,专营这一本万利的生意!”
“我那200元押金,还能取回来吗?”梅焦急地问。
“周五下午,我陪你去试试看吧!”江涛临走时安慰梅说,“你也别太往心里去,大不了也就损失200元钱,权当求职交学费呗。你早点休息吧!”
周五下午,江涛和梅来到收押金的那家职介所。
江涛直接找到经理,说梅是自己的太太因下岗而重找工作。开始经理态度强硬,两个字“不退”!
江涛使出杀手锏,因为他经常发表文章,是深圳几家大报的特约通讯员,报社给他发了通讯员采访证。
江涛亮出证书给经理看:“如果你硬是不退押金,我立即就写篇稿给你们曝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