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神州/平凡普通

第1125章


    他们也是久在军旅的人物,还从来没有见过专门培养将领的学校,只是以前听人说过,大宋开办过武学,专门培养将军,但具体如何,却不清楚。
    此刻看到神州军校,在心里就把他们当成大宋的武学延续,乍然一见这么多年轻的学员苦练作战技能,心中感到极度的困惑和不理解。观这些学员的作战技能,也不见有特别的地方,虽然有很多动作和器械史家兄弟都没见过,但以他们的经验,看着这些学员使用使用,就知道到底有什么用,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心中有数。
    总体来看,这和他们地练兵方法以及兵书上提及的一些方法并无多少不同。比如那种穿着沙袋服跑步地方法,远在春秋时期魏国名将吴起就曾经用过,也许在具体方法上有些不同,但以负重运动来增加士兵体力和意志的精神却是一致地。
    这些东西一方面让史家兄弟不解,另外一方面又让史家兄弟好奇,难道这座神州军校也是一座军营不成?不是说如今的大宋将军几乎尽出于此吗?为何军校内也尽是军营训练大头兵们常用地手段?
    要说这些方法能训练出将军,史天泽三兄弟都不会相信,但却相信,这么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士兵的意志和体力,并让他们掌握娴熟的搏杀技巧,增加战场生存率。
    自古以来,从士兵中就涌现过大量地将军,但那些将军不是培养的,而是靠自身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这个认识,又和尚懿介绍的神州军校宗旨不符,因此史家兄弟感到极为迷惑。
    尚懿似乎注意到史家兄弟地不解,淡然解释道:“我们大宋一向要求军官和将领在军营中要和士兵保持一致,不能过分的特殊化,一些作战训练也要经常参加,所以能否熟练掌握常规训练技巧,也是考验军官将领是否合格的一个方面。”
    虽然尚懿说的轻描淡写,
    兄弟却听的惊涛骇浪,和士兵保持一致,说的轻巧,是很难。看看眼前这些认真训练的学员们,史天泽终于明白到大宋真的不一样,她的强大已经在方方面面开始生根,只要顺着这个势头成长下去,其成为参天大树之势将不可阻挡,只要再给大宋几年时间,那她将是真正地无所畏惧。
    环顾大宋周围列国,史天泽惊讶的发现,现在竟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大宋构成威胁。金国不用说,至于西夏,自保都很难,就算是最有可能阻拦大宋的蒙古,也因为西北一战伤了元气,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南下,这也就预示着大宋的崛起将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这个认识让史天泽极为震惊,但同时也感到庆幸,毕竟自己选在这个时候投靠了宋国,只要自己坚持下去,自己肯定能攀上这棵蓬勃的大树,并借着这棵大树的成长,完成自己的人生功业,这个认识让史天泽对大宋地归顺心更加迫切。
    其后,尚懿又带着史家兄弟前往其他地方参观,甚至和史家兄弟说好,化装参加了一堂由军中参加过实战的将领讲述的公开课。这些将领老师并没有开讲什么新奇的战争方法或者观念,只是很朴实的将他们参与的战争,一一告诉这些学员,从开战前己方的谋划,到开战后根据情况的应对,到结束后胜败优劣的自我评估,对胜利没有夸大,对错误也没有鄙薄,只是很坦然地告诉学员,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更好。
    这已经是在教导学员如何进行一场战争,这种做法让史家兄弟感到极度新奇。两宋几百年来一直战争不断,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满门皆是军人的将领世家,这些将领世家都对战争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有意识的将这些认识教导给子孙,因此这些将门出来的将领,天生就比那些平民将领要高一头,不仅仅是身份上,更多的还是认识上。
    但如同神州军校一般,将这些战争认识公开传授给大量的学员,这种做法在史家兄弟的认知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让他们又惊又奇,一边感到难于置信,一边又感到隐隐害怕。
    只要想想眼前这些学员都将成为媲美将门出身的将领,史家兄弟就为大宋军队地实力感到震惊。也不难想到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将所学融汇到日常行事中,这些将领绝对会成为大宋军中地顶梁柱,更可怕的是,这些顶梁柱还不是唯一地,不断有新的顶梁柱产生,不会再因为某个将领地战死,导致一支军队的战力瞬间崩塌。
    史家兄弟认识到这一点,彼此看了一眼,都在眼底发现那抹掩饰不住的惊惧。
    听完公开课,尚懿又带着他们转了几个地方,眼看天色已晚,才带着他们离开军校。
    回去的路上,史天泽突然对尚懿感叹了一句:“神州军校竟然可以做到如此地步,也难怪现在的大宋名将辈出,史某兄弟以前身在河北,不知天下之大,坐井观天了!”
    尚懿对史天泽的恭维却出乎意料的摇摇头:“史将军这样讲尚某不敢?同,陛下常说,军校直接出不了名将,却能成为名将的摇篮,由此可见,再好的条件也需要人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比如史家昆仲百战余生,比之我大宋名将也逊色啊!”
    对这明显有些恭维拔高的话语史天泽连忙逊谢,同时也敏锐的从尚懿这句话中感到大宋对他们的重视,或者说,大宋对于他们兄弟还是比较看重,反到是对他带来的几万骑兵不那么在意。
    想想也是,只要有翼骑兵这样地强力骑兵在手,自己那些骑兵也的确有些不够看。如果我能够指挥一支翼骑兵……
    脑中这样一想,史天泽就感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渴望慢慢在心头扩张,逐渐充满整个心田,望着远处建康城庞大的轮廓,心中终于下定决心,转而对尚懿郑重恳请道:“我想请尚懿大人代史某禀告大宋陛下,我史天泽愿全心归附大宋,若有违背,天地不容!”
    尚懿并不是轻信誓言之辈,不过他却从史天泽地誓言中,看到他的渴望和请求,无论他当初是抱有何种目的来到大宋的,现在都已经被大宋的强大所震惊,不敢再生出别的心思,反到想积极融入到其中。
    这对大宋来说,到是一个好消息
    “史将军放心,我大宋当今陛下贤明,对各方人才投效是来者不拒,现在大宋军中多有他国降将担任重职要职者。翼骑兵的将领马肩龙,杨沃衍等人,就是从西夏和金国投效过来,所以诸位史家昆仲可以放心,我大宋并非不能信人,还请贤昆仲暂时安心等待。”
    尚懿的话多少让史家兄弟的心里安稳了些,回去地路上,双方更显得融洽,有的时候甚至会就某一个兵法问题产生不同见解,彼此争论中,到多有所得,到了后来,尚懿甚为感叹史天泽在兵法上的造诣,将赵所著的一本秘本兵法送给了史天泽,并告之该兵法的出处。
    这让史天泽大为惊奇,谢过之后细细收藏,准备等回去后慢慢研读。
    史天泽带来的两万骑兵被安置在黄龙军团左大营旁边,背靠河堤,附近还有三卫军中的近卫骑兵军营。从兵法上来讲,这种地形对骑兵是极端不利地,因为退路被断,前方又有重兵屯守,完全没有骑兵纵横的空间,说是绝地都不为过。
    但史家兄弟对这种安排都没什么意见,毕竟这是敌我暂时不明的两万骑兵,没有任何一个朝廷会掉以轻心,若宋国朝廷不这么做,史家兄弟反到要想想宋国朝廷值不值得投靠。
    在开始,史天泽还担心宋国不想接纳他们,干脆派兵围剿了他们。后来被宋国一路派兵护送到建康后,他才彻底的放下心来。无论宋国朝廷会怎么做,但只要他们不做出异动,相信宋国朝廷也不会派兵来对付他们。
    而且在得知尚懿的真实身份后,史天泽更是确认了这种猜测,以如此军部高官来接待自己,足以证明大宋的诚意,估计现在是不能确定自己等人的心思,所以大宋才没有做出决定,相信今日之言经过尚懿传回去后,大宋那位贤明的陛下一定能知道自己的心思。
    这样一想,史天泽就对未来充满期待。
    同尚懿在军营前作别后,史家兄弟就回来军营。
    史天泽回到自己地
    就迫不及待的拿出尚懿送给自己的秘本兵法。
    这本兵法黄皮封面,上面没有任何名录,空荡荡的,若不是尚懿说明,史天泽估计也不会认为它是本兵法。
    翻开第一页,整个页面上只有一句话:战争不应该完全用胜负来评判,而应该以追求本方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准则
    这句开头不仅说的通俗易懂,而且言前人所未言,一下就抓住史天泽的心,连忙翻开下一页序文: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场谁比谁本钱厚,谁比谁更善于使用本钱的赌博,所谓名将,就是这种赌博中的高手,他们很善于使用自己的本钱,往往可以用很少的本钱,获得很大地收益,也就是常说的以小搏大。
    这个说法不仅言前人之未言,简直是离经叛道,荒诞不经,当下就让史天泽一呆,他还从来没想过,有人会这么解释战争,看待名将。
    史天泽也是百战老将,微微闭上眼思考了一会,顿时豁然一惊,这句话说极为精辟,可以说,用最通俗的话说出战争地根本,以及要想成为名将,自己应该怎样努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