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

第310章


要求钦宗严加惩处。以明诛赏。在朝野一片强烈要求声中。正月十二日钦宗以命梁师成与李等人将宣和殿地珠玉器玩送往金营为名。将梁师成骗出宫中。下诏公布其罪行。责授为彰化军节度使。遣使押赴贬所。正月二十九日行至八角镇(开封西南)。又将他死。
    这样。赵时期把持朝政地“六贼”。三人被诛杀。一人放归田里。另两人也实际上成为了戴罪地逃犯。经过陈东等人地努力。“六贼”对朝政地影响已经完全肃清。
    赵退位时,曾表示除了道教事情外,其他事一切不管。但是,当靖康元年正月中旬逃到襄阳,在随他一起南逃的蔡攸及陆续赶到的童贯、蔡京、朱等人的怂恿唆使下,他以太上皇帝圣旨的名义先后把荆楚、四川、两广等地区给中央的奏报、纲运物资及勤王援兵扣住不放,不准前往都城开封。童贯、蔡京死党还直接把持江南的行政、经济、军事大权,并准备在襄阳把赵重新扶上台,对赵桓的统治直接构成了威胁。
    靖康元年二月十七日,围困了东京一个多月的金兵渡过黄河北归,宋朝亡国威胁暂时解除,赵桓得以有精力对付蔡京、童贯死党。二月十八日,御史孙上奏论蔡京、蔡攸、童贯之罪,钦宗便将蔡京父子、童贯一并罢免。以后,大臣们又纷纷进言,要求加重对蔡京、童贯等人的处罚。陈东第四次上书论蔡京、童贯的阴谋,请诛杀蔡京等人。
    蔡京、童贯一党一再被贬逐到岭外州军。这年七月,蔡京再被移州(海南县)安置,行至潭州(湖南长沙)病死,子孙二十三人被分别驱逐至外地州军,遇赦不能返回,而长子蔡攸、次子蔡绦后均被诛。罪大恶极的朱亦被赐死,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六贼”之中,以宦官童贯的死最富有戏剧性。童贯起先被移吉阳军(海南宁远水下游)安置,后来赵桓下诏书列出了童贯的十大罪状,派出监察御史张明达追斩童贯。张明达知道童贯身材魁梧久在军旅会些武功,怕斩首的时候怕出意外。在到达童贯住地的前一天,派人上门拜访童贯,假说朝廷有茶叶和药物赏赐给童贯,并且朝廷因军务紧急,要童贯回京担任抗金的河北宣抚使。童贯信以为真,对使者说:“朝廷还是少不了我”。第二天,张明达赶到,童贯高高兴兴地迎接,正在跪接圣旨的时候,张明达宣读童贯的十大罪状。童贯虽然醒悟,但是为时已晚,被张明达的随从一刀砍下了脑袋。
    陈东等人不了解兵事,自不知原禁军太尉高俅之恶,此人执掌禁军十多年,将禁军从精锐之师变成了无用的摆设,碰到金军就土崩瓦解,其罪可诛。**逃到了州,童贯、高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赵的亲信小班子。但是赵的宠臣们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
    在到达州后不久,童贯便与高俅发生冲突,冲突结果是童贯扈从赵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州,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原来历史上,当时随从皇帝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死,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死,恰恰是因为高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
      首发
第七十一章 赵佶禅位
    俊义拿着赵的那一份罪己诏,捧腹大笑:“人之将善!”李清照接过细细看了笑道:“临时抱佛脚而已,不过看那赵的平素轻佻的秉性,他必不能长久,再遭挫折,定会禅让皇位给他那个从来都不疼爱的太子赵桓。”果然,数日后就传来了赵禅位的消息。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午时分,赵正式下诏皇太子赵桓权领开封牧,在宋代就是登上皇帝宝座的前兆。下午,皇太子赵桓入朝谢恩,赵又赐以排方玉带。在宋代,“排方玉带”只有摄政监国者方可使用,绝不是当臣子的可以用的。此情此景明眼人已经揣摩出,此时的皇上已有“内禅”之意了。
    当晚,赵召集文武大臣在宫中议事。赵神情疲惫,强打精神,拉着宠臣蔡攸的手,似乎想要说什么,突然一阵晕厥,跌坠于御床之下。众大臣手忙脚乱地将他搀扶到宣和殿东暖阁,御医赶快给做了一剂“还魂汤”,赵这才悠悠醒来。从眼睛看还是正常的,但是话说不出来,类似于中风症状。赵马上索来纸笔,用左手写道:“我已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群臣也傻了眼,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赵又用左手写道:“大家为什么不说话呀?”殿内鸦雀无声,一片寂静。这种关键时刻,谁敢瞎表态。看到没有人接下茬儿,赵只得自己写道:“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赵见左右无人能应,又大声说道:“吴敏是朕亲自拔擢的大臣,必然不负朕躬,可由他前来起草退位诏书,并诏皇太子进宫。”
    吴敏成绣在胸,挥笔而就。赵阅罢之后,将诏书中“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朕将以道君号退处龙德宫。”一句中的“朕”字改为“予”,又在左下角御批道:依此甚慰怀。完成了这一切之后,赵的“偏瘫”又发作了。
    众所周知,预立储君的制度确立于西汉汉高祖刘邦,太子刘盈在老师“商山四皓”的帮助之下确立了太子的地位,也为后代立太子确立了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
    可是这条原则执行起来难度极大,此后舍嫡立庶的事情屡见不鲜,废立太子的现象不时出现,甚至还发生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类地极端事件。立嫡长子有很多的败笔,西晋惠帝就是一个白痴,看到老百姓逃荒没有饭吃,竟然问为什么不吃肉,但是就这样一个废物还是被立为了皇帝。赵年间的即位问题在于:赵桓即后来的赵桓虽然是赵赵的嫡长子,但其爱子恰恰不是赵桓,而是三子赵楷。
    赵治国的本事很差,但是生孩子的能力确实很不错。到靖康元年,他最小的女儿恭福帝姬出生之时,不到四十五岁的赵已有三十一个儿子和三十四个女儿。其中除了六个皇子与十四个帝姬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早逝之外,共存二十五个皇子与二十个公主。在这二十五名皇子当中,只有赵桓即后来地钦宗一人系嫡出,剩下的都是妃嫔生出来的。
    赵桓生于元符三年十一月,先封嘉王,政和八年九月封郓王。然而赵楷本人确属赵最钟爱的儿子,其原因在于他的性情和爱好与其父皇相近,臭味相投,属一丘之貉。
    但如果说赵、赵楷父子“趣尚一同”,那么赵、赵桓二父子的性情与爱好则大异其趣,简直不像是亲生父子。赵风流倜傥,赵桓举止拘谨;赵多才多艺,赵桓对于音乐美术地事情一无所好;赵以“好色”闻名,曾经“御用”过的妃嫔有几百个,即使到了四十多岁,每周还要“御用”**一人;赵桓不是好色之徒,妃嫔也就是两三个。赵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赵桓,觉得这个孩子不像自己,赵桓对赵的所作所为也看法颇多,觉得也不像自己的老爹。赵宠信宦官与侫幸,赵桓看到这些坏蛋就烦。
    赵崇道抑佛。将佛刹改为宫观。将释迦牟尼改为天尊。将菩萨改为大士等。赵桓很不赞同。上宫殿与老爸公开理论。碰了一鼻子地灰。赵穷奢侈极欲。
    多祸国殃民地事情;赵桓在东宫则号称“恭俭之德。下”。手下地用品没有多少。但是图书却很多。使用地被褥都不带花纹。家具也不用漆。
    赵桓位居太子期间。并非完全无人支持。耿南仲和李邦彦这两个后来祸国殃民地人。就是太子赵桓最忠诚地支持者。
    然而在当时地权要之中。基本都是趋炎附势之徒。支持赵桓者较少。支持赵楷者居多。尤其是赵宠信地“六贼”等人。他们对赵桓事事横挑鼻子竖挑眼。赵桓处处谨小慎微。善于伪装自己地想法。所以把柄较少。这是赵桓地太子地位未能动摇地更为重要地因素。但是久而久之。赵桓养成了懦弱地个性。
    赵不喜欢这个应该即位地嫡长子。但是如今情况非同寻常。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急于脱身苦海地赵。立即就想起那个曾被他冷遇多年地大儿子来了。准备把这个烫手地山芋给他。太子赵桓也不是傻子。得知父亲要传位于他地消息也很吃惊。如果是在平时。这种荣登大宝地事情是人人梦寐以求地。但今日赵家地江山社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现在当这个皇上弄不好就成为金人地阶下囚!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里。被传入宫中地赵桓来到父皇病榻前痛哭流涕。打死也不肯受命。赵命内侍宦官宣读“内禅”诏书。赵桓不肯奉诏。只是一味地低声哭泣。赵一看软地不行就来硬地。命童贯、李邦彦以天子御衣覆于太子身上“黄袍加身”。太子避而不受。赵又用左手写道:“你不接受皇位就是不孝顺!”太子哭着答道:“我如果答应了。就是真地不孝顺!”。赵也很着急。无论何也要把这个烫手地山药蛋传递下去。命人将太子赵桓名义上地母亲郑皇后叫来。郑皇后委婉劝谕太子道:“我们都老了。以后就要靠着你了。别让你父皇着急了!”赵桓就是推辞不即位。
    赵一看文的不行,又开始动武的了,命内侍簇拥太子至大殿即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