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逆向法

第3章


另一位是中国电子设备系
统工程公司的一 位工作人员,她每天上班路过我办公室时总是看到我在听写,很有 感触
他说:“我没有见过一个像你这样用功学英语的人”。最后一位 就是我的妻子,看见我一有
空就学英语,录音机哇啦哇啦地响个不 停,说:“你怎么这么笨,学了这么长的时间还学
不会?”其实别人 说我聪明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吗?为什么我不顺着说下去:“是 呀!对
我来说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空的时候听听录音 带,写一写,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从而使别人更认为自己确实是够 聪明的呢?因为事实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一位看了我《慢
速英语人 门》初槁的人对我说:“你不应该把自学英语的实际困难如实地写 出来,而应该
把它说得容易一些,这样读者才有信心来学”。我没有 采纳他的意见,因为知识的问题是
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 假。我要如实地把自学的困难说够,以便使读者有充分的
思想准 备。
而且实践证明,对困难估计得多一些比估计得少一些有利。对 困难估计得多一些,就
会脚踏实地,不会怠于求成。对困难估计不 足就会企图在短期内速成,结果半途而废。为
了学会英语,我下的 功夫是很大的。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坚持每天听写A4 的纸 20
页,不达目的绝不休止,晚上开会晚了也要补上。从1980 年1 月31 日到1983 年2 月我调
到北京为止,三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 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当时我把用完了的笔
芯插在笔筒 里,要看看用了多少就能学会英语),听坏电子管录音机9 部,半 导体收录机
3 部,单放机4 部,翻坏词典两本(因为我不断地在上 面写和画)。所以我经常对别人说:
“词词皆辛苦”。这是我发自内 心的话,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词。
1.4 刚起步时水平并不高
有人认为我起步听写时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所以学会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1980
年1 月31 日我听写的第一条新闻记录稿 如下(括弧内为听不懂的词):
Iran’s foreign minister has condemned Canada for helping six American (diplomats )
escape from lran. He said the action violated international law and may lead to (worse)
(treatment)for the fifty American (hostages) remaining in Tehran. The foreign minister
warned that Canada would have to pay for its action. The six American (diplomats )(fled )
United States,embassy in Tehran when lranian (militants) (seized) the building on
December 4th. The six (diplomats) hid in Canadian embassy for twelve weeks and left
lran a few days ago by using Canadian passports, They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n
Wednesday. In Washington, the state department (called again on) Iran to release the
remaining American hostages in Tehran. It said they must be freed before any effort can be
made to (improve ) the(relations )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ran, The hostages
have been held for eighty 一eight days.
一共只有10 来行的记录中,属于生词就有:
condemn、diplomat、violate、treatment、 hostage、 fled、em- bassy、militant、seize 等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九个。
写出来认得但是听不出来的还有:
worse、call on、improve、relation 等四处。
由此可见我刚起步时的英语水平是不高的,恐怕现在大部分 中学和大学毕业的人都要
比我当时的水平高多了。
1.5 见缝插针
学习英语要花大量的时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时间呢?鲁迅 曾经说过:“时间就像
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用我们通 常的口头语来说就是要“见缝插针”。下面
简单介绍一下在各个不 同情况下我是如何“见缝插针”,挤时间学习英语的。在沈阳工作
时 我是单身一人,没有家务负担,比较有利于学习。刚开始的起步阶 段,必需“大剂量”
地学,用很多时间。所以一般我都提前一个多小 时起床,早饭前学两个小时左右,晚上再
学三四个小时,这样每天 至少可以学五六个小时。星期日照常提前起床,从五点半学到八
点 半吃第一顿饭,学三个小时。饭后洗澡,九点半开始,一直学到下午 四点半吃第二顿
饭为止(北方单位节假日一般只吃两顿饭),晚饭 后活动一个多小时到七点左右,然后再
学到十一点,这样总计可以 学习十几小时;其他节假日放几天假就学几天。比方说春节,
就一 连学上四天或五天。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想要达到的英语水平不 同,并不一定非得
每天学这么长时间不可。不过学习的收获与你付 出的劳动成正比。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每
天起码要学三个小时以 上,以期尽快地登上一个台阶。在北京工作期间,我不住在工作单
位,每天从家到办公室,单程需乘70 分钟左右的公共汽车,来去 约需三小时,业务工作
又比在沈阳时忙多了,怎么办?我很快就“自 适应”了,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时间。首先是
早晨五点二十分起床后, 不论是洗漱、做早饭还是吃早饭,都听录音,上班路上还是听录
音, 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以后,立即查听不明白的词,并把听明白的内 容输入电脑。这
样从起床到上班的两个半小时内,一直没有离开过 英语,起码可以顶一个小时吧!下班回
来路上还是听录音,吃了晚 饭以后从八点到十点半再学两个半小时,这样一天可以保证能
学 三个小时以上。星期天与节假日与在沈阳单身时一样,学十几个小 时。
1990 年单身在南京工作,又有了学习英语的大好条件,在近四 年时间里,把大部分业
余时间用在自学和辅导别人学习英语上,既 提高了英语水平,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1994 年初退休以后, 学习英语的时间更多了,每天听(录)两个小时的英语广播,有听不
懂的地方就逐词逐句地抠,不但提高了英语水平和开阔了眼界,也 为退休生活增加了不少
乐趣。
“见缝插针”,就是要把一般人看不起限的无所事事的导碎时 间都利用起来。例如等
车、开会或等待某人到来前的几分钟十几分 钟、排队购物等。根据记忆心理学的原理,对
于外语等以机械记忆 为主的内容,及时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复习,效果是很好的。
“见缝插针”还要能“自适应(adaptive)”,也就是要有使自己 适合客观环境的能力。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也 就会慢慢地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
容,就会感到学习 英语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就会把学习英语的事时时挂在心上,一天 不
学就好像缺少点什么。有了这种心懦,就再也不会强调客观条件 了,碰到再不利的客观条
件,也不怒天尤人,而会积极地去适应它, 利用它,使之成为找到新学习途径的催化剂,
登上新水平的转折 点。例如我1985 年不幸遭遇严重车祸,右腿膜骨骨折,石膏一直 打到
大腿根,动弹不得,一天到晚在床上躺着,长达三个月左右。面 对这种情况,是急燥埋怨
呢?还是安心疗养并利用卧床不起的时间 学习英语充实自己呢?我选择了后者。开始时只
听不写,过了几天, 觉得收获不大,要写又坐不起来。怎么办?我试着在床尾系一背包 带,
拉着它就能坐起来,垫上一本厚词典就可以写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