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

第51章


要注意的是这需求曲线之价,是任顾客选购多少的不限量之价。价$7. 00,顾客选购三件;价$6. 00,顾客选购五件;等等。为了简化,我们假设了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相等,二者是同一平线,每件$5. 00。垄断者要赚取的是最高的总租值(monopoly rent)。以这些数字为例,租值最高是$6. 00($26. 00总收入减$20. 00总成本)。这是边际收入(marginal revenue)等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的那一点。那是说,争取最高租值的售价是$6. 50,顾客买四件。
以上是传统的结论。这结论的一个要点,是垄断会导致无效率的资源使用,或引起浪费。产量四件,边际用值(出售价)是$6. 50,而边际成本只是$5. 00,增加生产会对社会有利:生产第五件社会多赚一元,第六件多赚五毫。我们以总用值减除总成本来求出社会利益,后者最高是$10. 50。这是产量第六或第七件,边际用值($5. 00)与边际成本($5. 00)相等。但如果售价$5. 00而任君选量($5. 00选购七件),垄断者的总租值是零。租值最高的$6. 00是售价$6. 50,产量四件。
从垄断租值最高的产量四件到社会利益最高的产量七件,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死三角」(dead weight loss)。那就是生产第五件社会可多赚一元,第六件多赚五毫,加起来是一元半。可赚而不赚,是浪费了。垄断历来被谴责,这就是原因。
因为垄断有浪费,五、六十年代以戴维德(A. Director)为首的芝加哥经济学者就考虑垄断者以榨取消费者盈余(extraction of consumer"s surplus)的办法来增加产量,减少或减除死三角。三个明显的办法我们在卷一第五章分析过的。其一是跟需求曲线收费:第一件卖$8. 00,第二件$7. 50……等等。第七件卖$5. 00,与边际成本相等。消费者盈余是零。其二是收一个会员费或入场费。上述的数字例子,会员费最高可收$10. 50(最高的消费者盈余),产品售价$5. 00,顾客选购七件,死三角就消失了。最后一种办法,是全部或零(all-or-nothing):要就一起买七件,平均售价(平均用值)$6. 50,否则一件也不准买。这样,消费者盈余被垄断者榨取了,死三角不再存在。
以上三种办法,第一种(每件收不同之价)显然不容易;第二种(收取会员费)要做多一重手续;但全部或零的交易费用并不高于订一价而不限量的安排。那是说,与不限量相比,以全部或零的总价或平均价出售,不会有额外的交易费用。困难是一般而言,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曲线。订出一个全部或零的安排,一些顾客可能选零而不买,另一些购买的可能还有消费者盈余。如果只有一个顾客,或所有顾客天生一样,有同样的需求曲线,全部或零的安排会很容易地消除那死三角的浪费,而全部或零能赚取的租值($10. 50)比不限量的租值($6. 00)为高。
原则上,就算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曲线,选取一个全部或零的安排,让一些顾客选零退出,另一些有消费者盈余,垄断者所获取的租值,可能比订一价不限量的租值为高,而那死三角的浪费也可能减少。因此,采用全部或零的安排的困难,不单是因为顾客的需求曲线不同,而是不同得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使全部或零的安排所带来的租值,低于订一价不限量所得的租值。
因为以上的缘故,经济学者认为要清除或减少那死三角的浪费,价格分歧是需要的。那是说,顾客有不同的需求曲线,垄断出售者要以不同的全部或零的安排,或不同的入场费或会员费,才可以达到边际用值近于或等于边际成本的生产量。但价格分歧显然不容易施行,而在一般观察上,全部或零或收入场费的安排并不普及。芝加哥学派的启发,是使我们联想到迪士尼乐园与乡村俱乐部等榨取消费者盈余的个别例子(见卷一第五章),但除了这些垄断的死三角仍在。
上述的分析有启发,但因为一个失误就对世界看错了。这失误是因为过于重榨取消费者盈余,忽略了全部或零的平均售价可以低于不限量之价而带来较高的租值。所有关于全部或零的分析都有这个失误。以上文的数字为例,不限量之价是$6. 50,产量是四件,消费者盈余是$3. 00,垄断租值是$6. 00。另一方面,全部或零的安排的最高租值是$10. 50,平均价也是$6. 50,产量是七件,消费者盈余是零。边际用值等于边际成本,没有死三角。但如果增加需求曲线不同的顾客,则需要用价格分歧的安排才可以减除浪费。
现在让我们考虑三个低于不限量之价($6. 50)的全部或零之价:$6. 25、$6. 00、$5. 75。其它的数字如上文,但如下的数字代表三个固定不变的全部或零的平均价,然后以每个不同的量作为全部或零的全部量。那是说,不同量的总收入不同,但全部或零的平均价都是一样。
产品数量 1 2 3 4 5 6 7 8
$6.25全部或零
总收入($) 6.25 12.5 18.75 25.00 31.25 37.50 43.75 50.00
消费者盈余($) 1.75 3.00 3.75 4.00 3.75 3.00 1.75 0
租值($) 1.25 2.50 3.75 5.00 6.25 7.50 8.75 10.00
$6.00全部或零
总收入($) 6.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 42.00 48.00
消费者盈余($) 2.00 3.50 4.50 5.00 5.00 4.50 3.50 2.00
租值($)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5.75全部或零
总收入($) 5.75 11.50 17.25 23.00 28.75 34.50 40.25 46.00
消费者英语($) 2.25 4.00 5.25 6.00 6.25 6.00 5.25 4.00
租值($) 0.75 1.50 2.25 3.00 3.75 4.50 5.25 6.00
先考虑$6. 25的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吧。因为这平均价高于不变的平均成本($5. 00),垄断者的租值是产量越大越高。但消费者盈余到了八件(买八件或零)就下降至零,再加量消费者就会选零,一件也不买。在这个约束下,垄断者所能获取的最高租值,不可能高达上文的$10. 50。另一方面,因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6. 25)低于不限量之价($6. 50),产量可能高于边际用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造成产量「过多」的另一个死三角浪费。
让我们考虑$6. 25这个全部或零的平均价以六件为「全部」。这里消费者盈余是$3. 00,与前文不限量的价$6. 50产量四件相比是相同的(也是$3. 00)。那是说,消费者不限量买四件与全部或零买六件都是一样,但后者的垄断租值是$7. 50,比不限量的$6. 00为高。产量六件,死三角的浪费是零。
再看以$6. 00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这里若「全部」是七件,租值($7. 00)与消费者盈余($3. 50)都比前文的不限量的($6. 00与$3. 00)为高,而浪费也是下降至零。最后看以$5. 75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全部」八件的租值是$6. 00,与不限量的一样,但消费者盈余是$4. 00,比不限量的多一元,而浪费也较小。
上面的分析有三个相当重要的含意。第一,量较大而平均价较低的情况,通常被经济学者认为是平均成本较低,是量大折价(quantity discount)的现象。量大折价是可能的,但也可能是全部或零的安排,以榨取少许消费者盈余的办法来减少或减除死三角的浪费。上文可见,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可以低于不限量的平均价而增加租值。
第二,因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可以低于不限量的,垄断出售者可以不限量与全部或零的两种安排并用,或以多个不同的全部或零的包装一起用,由顾客选择。到市场买啤酒,可以买一瓶、两瓶、三瓶……任君选择,也可以买一盒六瓶。散卖之价高于一盒六瓶的平均价,后者可能是量大折价,可能是全部或零的安排减少垄断的浪费,也可能是二者的合并。
第三,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如果低于不限量的,前者的安排可能导致边际用值低于边际成本的产量「过多」的浪费。然而,只要垄断出售者推出多个自己有利可图的不同的全部或零的包装给顾客选择,而不同的顾客各自选消费者盈余较高的,在市场尝试了一段日子,卖得不好的包装被淘汰,余下来受欢迎的加起来,生产的总量会在市场边际用值等于边际成本的邻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