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喜欢翻旧账的皇帝,很多人心里估计也是有些发憷,有些人可能也会觉得比较郁闷。但是皇帝的性格就是这样,他们可控制不了。
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大明没有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这一切也都意味着皇权越发的高高在上,想要和皇权抗争,对于那些文武百官们来说当然越来越有难度。
再者就是需要承担,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是有着各自的立场,他们没办法做到同一个声音和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和皇帝抗争,无疑也就是更加有难度的事情了。
朱允煐这个皇帝还是知道平衡的,知道如何拉拢一部分、分化一部分、打击一部分。
这样才符合大明天子的利益,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文武百官在吵吵闹闹,也挺有意思的。
其实除了这些个文武百官,宗室们也都是有着各自的一些立场,有着他们的一些心思和想法。
朱橚几人也陆续入宫,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他们大概多少也知道一些。这些宗室看起来确实没有太多的实权,为了避嫌很多的时候也不敢对朝堂上的事情表现出好奇心。
只是这些特殊的身份,也会让他们在一些事情上看起来根本无法置身事外。对于这些人来说,宗室的身份既是他们的荣耀,实际上也算得上他们的一些个枷锁。
看着自己的两个侄子也被宣召入宫,朱橚自然也就明白一些事情了,不过他对此不觉得有什么好意外的。这才是常态,这就是大明朝天子经常做的一些事情。
朱橚到底是宗人令,这些个事情对于他来说很常见,要是他都被皇帝给疏远了,那基本上也就代表着大部分宗室的好日子肯定也就算是结束了。
朱允熥自然更加不用说了,他是当今天子的胞弟,这么些年一直都是被皇帝保护的很好。虽说他在朝堂上从来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超然的地位也让他‘举足轻重’。
而朱允炆这个时候就有那么点胆战心惊了,现在的他心里也确实有那么一些忐忑不安。
原因倒也简单,前些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想着要‘夺嫡’,这本来就让皇兄生厌。再者就是前段时间和方孝孺、黄子澄那些人高谈阔论的,这是彻底惹恼了皇兄。
这才算得上刚刚被皇兄解除了闭门思过的处罚,现在就被宣召入宫,朱允炆肯定心里没底。毕竟他的生母现在还在东陵祈福念经呢,朱允炆还真的有些担心皇兄秋后算账。
皇祖父都走了,也就意味着皇兄现在是真正的人间至尊。要是按照朱允炆的性格来,一旦皇祖父不在的话、一旦是他坐在龙椅上,很多的事情也就没必要压抑着了,可以‘圣心独裁’,到时候很多的事情也都是名正言顺的。
朱允炆这个时候是不是想多了,这就很难说了,也没有多少人在乎他的一些脑补和想法。
到了武英殿,朱允煐就比较和善的说道,“今日让五叔入宫,就是想着五叔开春后领一部分宗室先行前往北平府,五叔意下如何?”
这是直接开门见山了,只不过朱允煐这些个话可未必就是那么的让人觉得和善了,自然也就是让人感觉到心惊肉跳。最主要的还是皇帝根本没有掩饰自己的态度,皇帝的态度看起来也是不打算和众人商议,这是直接下达了命令。
朱允炆更是心惊肉跳,难道皇兄和他一样,此前表现出来的亲厚等等,那也只是因为皇祖父在?现在皇祖父不在了,皇兄也就不打算在这些事情上做一些掩饰了?!
其实大明朝的一些宗室,此前也陆续迁往北平了,但是那只是极少数人。这和一些勋贵一样,也有一些失去了权柄的武勋人家被迁往北平了。
甚至包括一些江南富户,不管他们是不是乐意,也都是在一道圣旨后不得不迁往北平。
朱橚这个时候就端正态度,直接而干脆的说道,“臣领旨。”
对于朱橚如此态度,朱允煐自然是非常满意的。如果朱橚这个时候摆出皇叔的架子,或者是在这些个时候犯浑,那么朱允煐自然也就会比较尴尬、为难。
毕竟老朱才刚刚过世,朱允煐这要是立刻就对宗室严苛起来,或者是找些理由惩罚宗室,到时候说不准会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宗室跑去孝陵哭庙,或者是弄出来一些议论,让天下传出皇帝不亲宗族的民声。
这些实际上都是非常现实的,朱允煐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只不过很多的事情也确实不是‘随心所欲’,有些个事情也确确实实需要他稍微的权衡一下。
名声什么的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朱允煐不在乎有些名声,可是有些名声还是在乎的。或者说作为皇帝,他需要在乎的也就是大明朝的名声,他应该成为天下子民的表率。
说到底这就是‘家天下’,千万不要小看宗族的力量,不能小看了传统观念的影响。
朱允煐也只能笑着说道,“说起来咱也是无奈,迁都之事是皇爷爷早就定下来的。只是皇爷爷刚走,这就有些人按捺不住了,总是想着要留在这江南富庶之地。”
朱橚就不说话,他其实算得上最早知道他的父皇、皇兄想要迁都的人之一,他也明白应天府算不上最好的京师之选。这里确实太富庶了,会让文臣武将习惯了江南繁华。
别的不说,在江南富庶之地享受着歌舞升平,可比在北方苦寒之地受罪要强太多了。
朱允煐这个时候也继续说道,“五叔还是先领着宗室去北平,北平府一应王府、公主府也是修好了,宗室迁过去倒也无需担忧没有栖身之所。虽说早些年中山王、开平王破北平,只是这些年一直在修城,北平府也不再是最初那般凋敝。”
这也算得上实话,北平府多少和元大都有一些关系,算起来还是有些基础的。
所说当初攻破北平后,那里一片凋敝,但是自从洪武四年开始,对北平也是在慢慢进行一些改建,哪怕最开始的兵站,但是这些年实际上也有着持续的修筑。
尤其是在确定了北平就要成为大明都城后,更是以应天府的皇城为蓝本,北平府初具规模了。
朱橚自然也明白这些,笑着说道,“陛下,臣想宗室都愿迁都北平,万万不敢违逆圣意。”
这也算得上一个说话的学问了,这里的‘圣意’,可以指的是洪武皇帝当年的旨意。自然也可以说英示天子的旨意,这同样是圣意。
其实在老朱离世后,朱橚也算得上比较快速的调整了自己的一个态度。在面对眼前的大侄儿,朱橚可不敢大意,这就是大明的天子,不能只是想着叔侄,也不能只是在乎自己的皇叔的身份。
“五叔去了北平,当继续修好《孝康大典》。”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这部大典,皇爷爷在的时候就一直盼着,只可惜也就是看了点初编。”
朱橚稍微有点尴尬,他是负责编纂《孝康大典》的,这么几年也确实有些进展。只不过想要编纂一部真正的大典,不是两三年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饱学之士。
朝廷给与的支持是足够的,起码英示天子一直都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这要是一直都没办法有些进度,朱橚肯定也是没办法交差的。
看着朱橚,朱允煐继续说道,“五叔还要编纂大典,可以将翰林院的学士带去一些,文渊阁、大本堂所珍藏古今图书,也尽可搬去北平。”
朱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这个时候也只能勉强露出笑容,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
明摆着就是皇帝将他当枪使了,带走翰林院的一批人,将皇家珍藏的古籍等等也一并带走。这明明就是皇帝的安排,可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周王打算修书所需呢。
最主要的就是这么些个事情,都是正式的打响了迁都的第一炮。可是这些事情呢,知道的明白是皇帝的意思。可是不知道的,肯定觉得这就是宗人令周王的一些做法。
其他人怎么想,那是顾不上了,朱允煐只是在做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朱橚这边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那就发动其他人了。自己的皇叔这边都以身作则,也算得上承担起来了责任,那么皇帝的弟弟们,这个时候也不能觉得可以置身事外,他们也需要承担起来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不管是朱允熥还是朱允炆,他们的身份都非常的特殊,很多的人实际上也都是盯着他们。这两位要是在迁都的事情上表现的不配合,哪怕朱允煐的迁都计划,那还真的缺少说服力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实际上朱允煐也非常的清楚,迁都这样的事情必须要有大魄力。要想完成迁都,不是开国之君这般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
看着朱允熥,朱允煐说道,“你是咱的胞弟,这些年咱一直都是爱护着你。咱也不指望你多出息,不指望你成为朝廷栋梁,只是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你也该和咱同进退,明白吗?”
朱允熥自然立刻点头说道,“皇兄,这些道理臣弟自然明白。皇兄放心就是,臣弟回府后就让人开始收拾,咱就要先去北平府,咱要大张旗鼓的走,让天底下的人都看着咱!”
对于朱允熥的表态,朱允煐非常满意,“好,不愧是咱的皇弟,就是这般让咱省心。”
其实朱允熥实际上不想去北平的,在他的计划里肯定也是留在江南富庶之地,留在应天府享受着繁华,这才是他这个富贵王爷应该做的事情。
只不过朱允熥虽然很多的时候都是比较纨绔,也确实有那么一些湖涂,但是道理该懂的也懂。就算是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只要办好了皇兄交代的事情就好,不需要自己瞎琢磨的。
安卓苹果均可。】
这些事情对于他来说也非常的简单,实际上这么些年,他也确实就是这么做的。
其实朱允熥心里也清楚,他现在搬去北平府,那也就是做做样子。等到迁都的大事完成了,他堂堂吴王殿下肯定就是立马打包行李,到时候就可以回到应天府逍遥自在了。
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帮着皇兄唱一台大戏,这些也就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朱允炆这个时候也连忙说道,“皇兄,臣弟愚钝。虽有心为皇兄分忧,也怕误了皇兄大计。臣弟回府后,立刻差人发卖田庄、产业,即刻迁往北平。”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说道,“也无需大动干戈,只需搬去北平府就好。田庄这些留下也无大碍,只要有可用之人打理,那也就行了。”
确实就是这样,现在卖了田地的话也不划算,江南的土地价格相对来说要贵一点。最主要的还是搬去了北平府,到时候还要给这些宗室赐予田地,那可不划算。
对待宗室,朱允煐算不上苛刻。但是也没理由宗室卖了江南的地就将银子收入口袋,然后到了北平吵着要皇帝赐予田地,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
朱允炆可能没有这么一个心思,但是其他的宗室就难保没有这样的心思。不是朱允煐小心眼,而是好些个事情有些个宗室真的可以做出来。
道德水平最低的一批人,基本上不是宗室就是勋贵,这一点朱允煐明白,很多人其实也都明白这些道理。他们要是做出来一些不要脸的事情,更是不需要觉得有什么好新奇的。
迁都,这第一炮还是从宗室打响,这不算是多么让人意外的操作,甚至在很多人看来也很正常。
朱允煐就是这么做的,迁都的事情可不是在朝堂上吵一吵就行了,这些个事情更是需要落在实处,这些个事情更是需要直接开始执行。
宗室开始搬迁,这就可以说明皇帝的态度了,迁都也是势不可挡的,没有人能够阻拦皇帝的决议!
小说推荐
- 玄学小祖宗,我有五个顶流侄孙孙
- 【三岁半+玄学小祖宗+团宠+娃综,1v1全甜爽文 谈蔚兮第一天下山,就被自己黑红影帝侄孙孙带进亲子综艺 看着哇哇哭成一片的小朋友,她对着摄像头满脸写着救救我吖救救我吖 一听是因为下雨导致春游取消,小事儿。她随意地掐了个诀,瞬间乌云退散云开日出 网友:立玄学人设最容易塌!慢慢地随着巧合越来越多,网友纷
- 都市言情郁南栀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古镜
- 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 穿越到大明,熟知后面历史的朱允熥,决定自己掌控命运 于是,他开始做准备 储君将立之时 兵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文韬武略,可为储君 礼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知书达理,可为储君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臣附议 吏部尚书看着五人“原来你们都是三殿下的人 大军北伐时 也速迭儿“想那朱允熥不过是黄毛小子
- 穿越架空归来仍是年少连载中
- 最新章:请假条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 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 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 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 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作者:执笔见春秋所写的《大明皇
- 穿越架空执笔见春秋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1章:老爷子的霸道
- 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
- 刚穿书的孟然,不久就等到了锦鲤孙女出生。本以为变成古代贫穷老太太,这日子肯定没法过 没想到,蹭着锦鲤孙女的福气,孟然越过越好。山上的猎物主动送上门,地里的粮食越长越多 靠着孙女那开了光的嘴,财源滚滚,孟然直接带着全家奔小康 作者:颜颜气泡所写的《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穿越架空颜颜气泡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七章送礼
-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 洪武十五年,一个后世人意外来到了大明王朝,完全不一样的大明。北元名将王保保正厉兵秣马,意欲重振旗鼓,入主中原;建州女真趁势崛起,披荆斩棘建立了后金王朝;大日幕府统治无力,各地大名逐鹿天下,侵入东海烧杀劫掠…这个大明,更加动荡,但也更加璀璨 作者:朕闻上古所写的《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
- 穿越架空朕闻上古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章 村庄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御史“陛下,臣闻二皇孙朱瞻圭,此次出海多次冒充海盗劫掠,此乃有损我大明天朝威严,请陛下严惩”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臣还听说二皇孙殿下,与番邦属国贸易时,多次强买强卖,让番邦属国怨声一片”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二皇孙殿下,还强抢他国公主当舞姬,让他人骨肉分离,此乃”朱瞻圭“我挣回了一亿两”
- 穿越架空荀焱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已发布!
- 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
- 穿越大明,本以为只是个普通身份,岂料竟是大明皇长孙!洪武四大案,有我在,必翻 大明宝钞,有我在,必不可能贬值!曾经欺负过华夏的,有我在,有仇必报 作者:小耳朵是只猫所写的《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小耳朵是只猫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八章 终结
-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 (作者已有一部百万字作品,各位看官可放心食用权谋文+爷慈孙孝文+横推世界文本书朱元璋前期杀伐果断、主角后期杀伐果断,圣母和杠精可能不适,慎入朱雄英,大明嫡长孙,朱标嫡长子,以蓝玉为肱骨,以常茂为爪牙在大明血脉最正,地位最高,继承顺序最为优先但是,谁也没想到,朱雄英暴死,大明瞬间江河日下,同年马皇后薨
- 穿越架空河套大圣爷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章 不留活口
- 皇家逆媳,彪悍太孙妃
- 她是怀瑾,性情古怪,正职是吃货,副职…有点复杂。他是皇太孙,俊美无俦,传说会越级成为下任天子 初见,她用他的浴池,还一脚将他踹水里去,然后欣赏他洗泡泡。自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前主对他下药,他对她恶心到极点。因为他让前主做替罪羊,她对他鄙视到顶点 所以,他们人前斗个你死我活,人后…却是同仇敌忾、
- 穿越架空紫琼儿连载中
- 最新章:第308章 番外: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