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会不会螳臂当车,朱允煐还是很想要看看的,他也确实希望看到朝堂上的一些个局势能够稍微的清楚一点,这对于坐在龙椅上的人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毕竟站队这样的事情有很多的学问,有些文武百官看似没有什么来往,可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私下里有着一些串联呢。
这要是没有一些个大事,说不准这些个人就不会表明立场,说不准那些人就是可以持续的蒙蔽着皇帝,这一切也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朱允煐对于文武百官的态度就是这么一副冷眼旁观,还是需要继续观察一番。
虽说洪武皇帝的离世一度也是朝堂最大的事情,似乎也耽误了一些事情的处置。不过大家也都明白,大家也不会一直都是在关注着这些事情,朝堂上的事情该处理的还是需要处理。
这些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耽误了朝政的话,一般人肯定是耽搁不起的。尤其是现在进入到英示五年,这也算得上新年新气象。
既然是新气象,自然也就意味着大家需要更加的努力。尤其是一些个大事看似迫在眉睫,好些人也都知道必然耽搁不得了。
再次早朝时,关于迁都的事情再次被提起,这个时候很多人暂时还是在旁观,现在一些比较有分量的人还是没有亲自下场。
一些言官的意思很简单,大概也就是迁都劳民伤财,这有些得不偿失。或者是说北平的皇城虽说修建了十多年,但是作为一国之都,现如今也是有些凋敝,有失大国气象。
这一切的理由都是比较简单,看起来也就是觉得现在迁都不合适,或者干脆一点的来说就是觉得迁都北平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有人反对,自然也就是有人赞成。比如说一些人觉得这是太上皇制定的策略,如果当今天子推翻了,那就是对太上皇的不孝。
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心思,一时间似乎也是谁也无法说服谁的。
安庆侯仇正想了想,还是鼓起勇气出班,“启奏陛下,臣以为迁都之意当慎重。”
朱允煐露出一些笑容,仇正也是勋二代,他的父亲就是仇正,也曾经是勇冠三军的悍将之一。
只是这个仇正,就有那么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或者说有那么点难堪大用更加准确。
朱允煐平静的看着仇正,问道,“朕记得先皖国公是洪武二十一年病故,爱卿随即嗣爵。当初迁都之议时,不记得爱卿出言反对,朕没有记错吧?”
这一下也算得上将仇正野的不轻,英示天子这是不讲武德了,这是在翻旧账了!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嘛,朱允煐简直就是直接在打仇正的脸了。
意思很明显,当初在洪武朝的时候,满朝文武都不敢提出反对的意见。那么到了现在,居然一个个的都敢跳出来了。当初赞同迁都,而现在又义正辞严的表示反对,这怕是有些说不过去吧?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是畏惧洪武皇帝,还是说看不上英示皇帝呢?
仇正确实是一下子就给噎住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主要就是给彻底堵住了话头。他似乎也感觉到了实质的压力,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可能冒失了,可能要被皇帝记恨了。
但是没办法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有着一些压力,也只能顶住压力了。说到底就是这么些个事情,必须要扛住,想想自己的家族利益,这些个事情就是需要去抗争一番。
祖籍直隶和州含山县,先父也被追封为皖国公,这就能够说明安庆侯的地位了。
看到仇正吃瘪,有些人好像有些偃旗息鼓了,大概是想着要退缩了。可是有些人不会这么退缩,他们要迎难而上,必须要盯着压力前进。要是这些压力都扛不住,那么一些大事真的就尘埃落定了,到时候就没有半点机会了。
仇正虽说被噎住了,他看起来没有了说辞,但是其他人可以站出来,让皇帝看看朝臣们的意见,让陛下听一听天下百官的声音,然后再从长计议啊!
面对翻旧账的天子,确实有一些官员感觉到有些害怕,他们都知道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不好惹,他们也都明白皇帝说的那些,实际上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原因自然也是非常简单的,当初提起迁都的,是洪武皇帝。要知道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这一点大家也都是非常清楚的。
可是现在洪武皇帝才刚刚驾崩,这就要忙着推翻洪武皇帝做出的决策,那就有些问题了。
这不只是对洪武皇帝的不敬,这也是对英示天子的不敬,更何况迁都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关乎着国策,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必须要更加的重视。
都察院左都御史茅大方这个时候顶住了压力,有些人会害怕,他这样的人不知道害怕。
“启奏陛下,臣以为迁都北平,定当慎重。”茅大方表情严肃,非常认真说道,“陛下,若是迁都北平,朝廷直面北虏兵锋。”
这一下傅友德听不下去了,立刻站出来厉声吼道,“茅大人,英示元年,朝廷北伐,鞑靼远遁。现如今北境安宁,何来北虏一说?莫不是茅大人以为,当年吾等谎报军情不成?”
这一下徐辉祖、常茂等人也站了出来,都是在凶勐的攻击茅大方了。原因都很简单,这些人都是武勋集团的代表,当年将鞑靼打残,这也是武勋集团的一大功绩。
茅大方此前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迁都北平的话,确实会造成防线的一些问题。
在中原文明的长远来看,北面来的敌人一直都是存在的,这也是最危险、最致命的。
但是短期来看,大明朝似乎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因为鞑靼早就被驱赶了。暂时北边还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所以茅大方这么说,就有点危言耸听了。
正三品的左都御史这个时候肯定是没办法和超品的公侯对垒,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文官集团够分量的人出面了,比如说六部尚书这样级别的,这大概才算得上兵对兵将对将。
陈迪这个时候出班,声援道,“颍国公,茅大人并非质疑北伐之胜果。只是北虏向来除之不尽,现如今并无隐忧,百十年后难保再得安宁。”
常茂这时候就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那正好啊,本公记得茅大人向来觉得长城之筑非奇谋。既然迁都北平,离胡地更近一些。茅大人也好以仁义之教来教化胡虏,一劳永逸解决后患。”
这一下不少武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就是对茅大方的一种嘲笑了。
其实茅大方这个人有些迂腐,他的忠孝伦理等正统思想十分严重,也算是比较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的代表,有些时候显得极为迂腐可笑。
而在对于外敌这方面,他也是和很多迂腐的读书人一样。总是觉得以实行仁义之教来教化胡虏非常的有效,从而解决政治的、历史的、民族的争端,这种立论十分幼稚可笑。
更加要命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和茅大方同样观点的读书人很多,总以为圣人的教化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什么两宋乃至更加久远的朝代没有完成这些事情,就是他们亡国的原因。
这些人有些时候幼稚的,也确实是非常的可怕,这也是朱允煐觉得这些人是读书读傻了的原因。
茅大方有些时候确实迂腐,这些家伙有些时候和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很像。但是茅大方好一点的地方,大概也就是就算是有着很多的‘抱负’,也不会瞎胡闹。
朱允煐一开始对于这些人也确实是非常的厌烦,恨不得都给赶出朝堂,落得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或者是觉得这些人就应该给永远的驱离朝堂,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现在的朱允煐观点有些改变,这些人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有些政治观念幼稚、迂腐,这没什么问题,不要让他们出现在一定的位置就好。去当好一个言官等等,去做好三法司的本分,这些人还是比较可靠的。
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这些人相对来说道德水平还不错,他们有着自己的清高和傲骨。在特定的位置上,他们也确实可以做出很多的贡献。
所以也不能太极端,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些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个成长吧。
在朝堂上吵了起来,大家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这要是没有争吵那才是怪事情。
只是现在很多的人也算是看出来了,虽说迁都之议还没有进入到白热化,这只是前期的预热而已,但是这就已经吵了起来,很多人的立场也是稍微的有点体现出来了。
其实很多人也都明白,这只是开胃菜而已,接下来真正要开始迁都的时候,在朝堂上的争吵才会热烈起来。到那个时候,必然也就会出现有着更多的冲突。
朱允煐也不打算让这些事情继续,只是问道,“迁都之事,乃太上皇制定国策。朕乃继任之君,万万不可推翻国策,诸卿无需再议此事。”
英示天子这也不算是一锤定音,但是基本上也是定下来了格调了,这件事情他不想多讨论。关于迁都这件事情,他肯定是推行下去的,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太多商量的余地。
可是就算是皇帝摆明了车马,依然会有一些文武大臣觉得还需要去抗争一下。
在没有付出更大的代价之前,在没有完全的彻底落败之前,总是要尝试着去争取一番,说不定还是可以有着那么一点小小的希望。
既然有一些希望,那就要去努力的争取,要是轻言放弃了的话,那自身的抱负、追求或者利益等等,那说不定就没办法得到更好的保障了。
朱允煐的心思大家都明白,而文武百官们的一些心思,朱允煐实际上也非常的清楚。
这就是一场拉锯战,在尘埃落定之前这一场拉锯战必然就是会继续下去的,这一点也可以是母庸置疑的,就继续比拼下去好了,没什么好在乎的。
看着这些文武百官,朱允煐这个时候也继续说道,“太上皇大行,前些时日确实延缓了一些国政的处置。如今朕决议处理国事,诸位爱卿也莫要耽搁了政务。”
这也算得上再次奠定了一些基调,现在大家需要再次进入到工作的模式。洪武皇帝的驾崩确实是前段时间的最主要的事情,处理一应事物才是最主要的。
但是现在就需要向前看了,大家都需要加足马力了,需要将各自的工作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朝,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下朝了,因为你朝堂上商议的事情确实不算少。可是很多的事情不是在朝堂上争论就可以讨论出一个结果,这一点朱允煐更加清楚。
还是需要做好桉头的工作,还是需要不断地批阅奏折,这才是朱允煐需要做好的事情。
“让周王入宫吧。”朱允煐想了想,对王承恩说道,“让吴王、徐王,也一并入宫。”
王承恩自然是传旨就好,他可能猜到了什么,只不过这个时候就是需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揣摩上意这一点他是高手,可是王承恩知道自己的本分,不会胡乱的表现出自己的聪明。
这也是很明显的事情,毕竟才刚刚在朝堂之上发生了一些事情。陛下在这个时候召见宗室,自然也就意味着很多的事情,可能也需要宗室带头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
】
不管这些宗室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总之很多的宗室在这些事情上,也确实没有更多的决定权。他们的身份非常的高贵不假,只是这样的身份也会让他们失去很多的东西。
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享受着身份带来的荣华富贵,那也就需要做好因此失去一些权力的准备。
宗室在迁都这件事情上,必须要做好榜样的作用,皇帝也不会对一些宗室太过客气!
小说推荐
- 玄学小祖宗,我有五个顶流侄孙孙
- 【三岁半+玄学小祖宗+团宠+娃综,1v1全甜爽文 谈蔚兮第一天下山,就被自己黑红影帝侄孙孙带进亲子综艺 看着哇哇哭成一片的小朋友,她对着摄像头满脸写着救救我吖救救我吖 一听是因为下雨导致春游取消,小事儿。她随意地掐了个诀,瞬间乌云退散云开日出 网友:立玄学人设最容易塌!慢慢地随着巧合越来越多,网友纷
- 都市言情郁南栀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古镜
- 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 穿越到大明,熟知后面历史的朱允熥,决定自己掌控命运 于是,他开始做准备 储君将立之时 兵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文韬武略,可为储君 礼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知书达理,可为储君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臣附议 吏部尚书看着五人“原来你们都是三殿下的人 大军北伐时 也速迭儿“想那朱允熥不过是黄毛小子
- 穿越架空归来仍是年少连载中
- 最新章:请假条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 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 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 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 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作者:执笔见春秋所写的《大明皇
- 穿越架空执笔见春秋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1章:老爷子的霸道
- 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
- 刚穿书的孟然,不久就等到了锦鲤孙女出生。本以为变成古代贫穷老太太,这日子肯定没法过 没想到,蹭着锦鲤孙女的福气,孟然越过越好。山上的猎物主动送上门,地里的粮食越长越多 靠着孙女那开了光的嘴,财源滚滚,孟然直接带着全家奔小康 作者:颜颜气泡所写的《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穿越架空颜颜气泡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七章送礼
-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 洪武十五年,一个后世人意外来到了大明王朝,完全不一样的大明。北元名将王保保正厉兵秣马,意欲重振旗鼓,入主中原;建州女真趁势崛起,披荆斩棘建立了后金王朝;大日幕府统治无力,各地大名逐鹿天下,侵入东海烧杀劫掠…这个大明,更加动荡,但也更加璀璨 作者:朕闻上古所写的《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
- 穿越架空朕闻上古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章 村庄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御史“陛下,臣闻二皇孙朱瞻圭,此次出海多次冒充海盗劫掠,此乃有损我大明天朝威严,请陛下严惩”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臣还听说二皇孙殿下,与番邦属国贸易时,多次强买强卖,让番邦属国怨声一片”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二皇孙殿下,还强抢他国公主当舞姬,让他人骨肉分离,此乃”朱瞻圭“我挣回了一亿两”
- 穿越架空荀焱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已发布!
- 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
- 穿越大明,本以为只是个普通身份,岂料竟是大明皇长孙!洪武四大案,有我在,必翻 大明宝钞,有我在,必不可能贬值!曾经欺负过华夏的,有我在,有仇必报 作者:小耳朵是只猫所写的《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小耳朵是只猫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八章 终结
-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 (作者已有一部百万字作品,各位看官可放心食用权谋文+爷慈孙孝文+横推世界文本书朱元璋前期杀伐果断、主角后期杀伐果断,圣母和杠精可能不适,慎入朱雄英,大明嫡长孙,朱标嫡长子,以蓝玉为肱骨,以常茂为爪牙在大明血脉最正,地位最高,继承顺序最为优先但是,谁也没想到,朱雄英暴死,大明瞬间江河日下,同年马皇后薨
- 穿越架空河套大圣爷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章 不留活口
- 皇家逆媳,彪悍太孙妃
- 她是怀瑾,性情古怪,正职是吃货,副职…有点复杂。他是皇太孙,俊美无俦,传说会越级成为下任天子 初见,她用他的浴池,还一脚将他踹水里去,然后欣赏他洗泡泡。自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前主对他下药,他对她恶心到极点。因为他让前主做替罪羊,她对他鄙视到顶点 所以,他们人前斗个你死我活,人后…却是同仇敌忾、
- 穿越架空紫琼儿连载中
- 最新章:第308章 番外: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