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第36章


他共损失了52 辆坦克、伤亡645 人,却毫无所获。英军一辆坦克都没有损失,只伤亡130 人。在梅德宁战役中,英军的反坦克炮发挥了威力,丘吉尔称赞说:“这是史无前例的。”隆美尔遭到惨败,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作战计划的细节都被英军的“超级机密”破译了。 
  梅德宁之战后,蒙哥马利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对马里斯防线大规模进攻的准备中。 
  隆美尔在进攻梅德宁失败后立刻意识到:这次失败打破了他原来的幻想,即兵力和武器方面均处劣势的他,赶在两个敌人会师形成联合压力之前,就把其中一个打垮。这是拿破仑在对付反法联盟时惯用的战法,拿破仑运用这种战法以少胜多,多次大败对手。隆美尔想学拿破仑,在突尼斯对盟军也来个双重出击,可到头来全部“樯橹灰飞烟灭”。 
  早在一星期以前,隆美尔曾向凯塞林提出一份对突尼斯的局势清醒而忧郁的估计,这也是两位集团军司令阿尼姆和梅塞的看法。隆美尔着重指出:轴心国部队正防守着一条长达650 公里的防线(东西两线加在一起),而面对的盟军具有2 倍的兵力优势和6 倍的坦克优势,并且部队稀疏地拉开,处境十分危险。他主张将战线缩短到只防守突尼斯城和比塞大城长仅150 公里的弧形线,并强调说保卫这条弧形线,每月的补给必须增加到14 万吨。隆美尔还直截了当地要求阐明统帅部关于突尼斯战役的长期作战计划。 
  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于3 月4 日晚些时候向希特勒宣读了隆美尔的信。希特勒不由得联想起1942 年11 月以来,隆美尔就进攻突尼斯的有利之处所许下的振振有辞的诺言。“这和他从前对我们讲的话简直大相径庭,”希特勒怒气冲冲地说,“他想把部队撤退,这绝对不行。”约德尔赶紧应道:“我马上起草复电。”复电还附有一张表格,上面列举了双方编制的数目,不问其实力和装备如何。这种虚假的比较怯,是希特勒在反驳前线指挥官们时常用的手法。 
  3 月7 日早些时候,仍旧站在713 高地上的隆美尔收到了复电。希特勒的拒绝使他惊恐万状。隆美尔突然感到身体像散了架似的,头晕目眩,难以支撑。他气呼呼地将电文一扔,转身钻进汽车,驱车下山。别人代写的隆美尔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回司令部的途中,总司令决定马上接受治疗――一刻也不再耽误。” 
  在梅德宁失败后,隆美尔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德国和意大利部队来说,留在非洲是“明摆着的自寻死路”。1943 年3 月9 日上午7 时50 分,隆美尔在斯法克斯登上飞机前往罗马,随后飞往德国。临上飞机前,隆美尔对接替他职务的阿尼姆大将说:“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会回来的。” 
  然而,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九、死亡航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 
  当突它斯的陆上争夺战日趋白热化时,盟国海空军对意大利至突尼斯的海上补给线的联合封锁正加紧进行中。 
  1942 年11 月间,在法属北非的盟军正忙于巩固既得阵地,而在中地中海的盟军则以上要的注意力对付意大利至利比亚的补给线。德意利用11 月抓紧向突尼斯抢运兵源和补给品。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并站稳脚跟后,其海空军便以西北作海岸的机场和港口力基础加强对意大利本土、西西里岛和西西里海峡的轰炸和封锁。驻马耳他岛的英国海空军也频繁出动,轰炸和袭击意大利补给船队。随着隆美尔的部队撤出的黎波里进入突尼斯,意大利至利比亚的补给线寿终正寝。盟国的海空军遂集中力量封锁意大利至突尼斯的补给线。 
  一进入12 月,意大利海军便领教了盟国的海空军的厉害。 
  12 月2 日晚,4 支意大利补给船队像往常一样急速向突尼斯驶去。意大利商船满载着部队、车辆和军火,并由驱逐舰“达列科”号、“卡米契亚内拉”号、“福耳果雷”号以及护航驱逐舰“克利奥”号与“普罗契翁内”号护送。 
  通过“超级机密”,英国海空军已得知意大利补给船队的航线和目的地,遂提前拟订了截击计划。英国海军分舰队从崩内港出发,急赴战区。马耳他岛的英国空军不时飞临意船队上空,进行跟踪侦察和严密监视,将意船队的位置和航线及时报告执行截击任务的英舰队。 
  晚23 时左右,执行巡逻任务的德军飞机发现了英国舰队,并立即报告意大利海军总司令部。三分钟过后,英国舰队下达了“停止对船队照明”的命令。原来英舰靠照明飞机投掷的远距离照明弹引导,现在意船队已进入英舰雷达的监视之内,已用不着照明飞机继续引导了。英舰担心照明飞机会引起意船队警惕,从而使攻击失去突然性。 
  零时38 分,英舰接近了意大利船队,透过茫茫夜色,护航的意大利驱逐舰的轮廓已映入英舰队指挥官的眼帘。一声令下,英舰万炮齐发,炮火映红了黑暗的夜空。意大利船队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在护航驱逐舰“克利奥”号和“普罗契翁内”号掩护下仓惶向东撤退。3 艘意驱逐舰则向由3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编成的、远为优势的英海军舰队开火,企图缠住英舰。英舰队识破意护航舰只的诡计,一面以巡洋舰攻击意驱逐舰,一面派驱逐舰攻击意商船。英巡洋舰机智地躲过意舰发射的鱼雷,以猛烈的炮火射击,意舰吨位小、火力弱,力战不支。激战半小时后,意驱逐舰“福耳果雷”号被击中要害,葬身鱼腹。又过了半小时,“达列科”号受重伤失去行动能力。只有“卡米契亚内拉”号且战且走,逃出覆灭的厄运。 
  在英巡洋舰与意驱逐舰激战时,英驱逐舰迅速扑向意商船队,像猛虎闯进羊群。意商船加足马力,拼命逃跑,无奈载货重、航速慢,被英舰追上一阵炮击,3 艘意商船被击中。意“K.T.1”号商船发生爆炸当即沉没:“阿万廷诺”号迅即下沉,不久沉入海底;另一艘商船发生火灾,次日上午沉没。好不容易逃脱第一次攻击的意“阿斯普罗蒙太”号商船在凌晨2 时也中弹起火,旋即沉入大海。英舰队这次截击衍动干净利落,自己无一舰受损。 
  在同一天夜里,向班泰雷利亚岛驶进的另一支意大利船队也被马耳他岛的英空军侦察机跟踪。班泰雷利亚岛位于西西里岛至突尼斯的航线上,是意大利海军的基地之一。3 日下午,驻马耳他岛的英空军开始攻击意船队。傍晚,在克肯纳沙洲附近,该船队被英照明飞机照亮,英色雷机乘机发起攻击,将“韦耳洛切”号补给船击中。意护航驱逐舰“卢波”号立刻前来相救,在23 时46 分遭到从马耳他岛赶来的4 艘英驱逐舰突袭。在随之而来的战牛中,“卢波”号被送入海底。 
  1942 年12 月2 日和3 日的战斗只不过是一个开端。盟国海空军为更有效地配合突尼斯的地面作战,以优势力量封锁意大利至突尼斯的海上补给线。轴心国方面深知这条补给线对他们生命攸关,不惜代价突破封锁。意大利海军把1942 年11 月至1943 年5 月的这场反封锁作战称之为“第三期护航之战”,把通向突尼斯的航路恰如其分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   
  基地大轰炸 
  盟国海空军为彻底截断意大利至突尼斯的航线,自1942 年11 月起便砍出了漂亮的“一板斧”,动用空军轰炸意大利海军基地。 
  意大利在西西里岛建有海军基地,舰队从这里出发前往突尼斯比从意大利本上的基地出发要短一半的航程。盟国空军不断出动轰炸机对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南部港口进行猛烈轰炸,德意空军无力对各港口提供有效的空中俺护。 
  在盟国空军的大规模轰炸下。意大利海军总司令部被迫向北转移船只,特别是主力舰船。意第8 巡洋舰分队于1942 年11 月9 日从纳瓦里诺港转移到墨西拿港,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于12 日从塔兰托移到那不勒斯港。刚刚完工几个星期、还需经过几个月训练才能担负作战任务的“罗马”号战列舰,也被迫转移到那不勒斯港。 
  意大利主力舰船北侈后,盟国空军对那不勒斯港集中轰炸。1942 年12月4 日,盟国空军的大编队轰炸机群在战斗机的掩护下飞抵那不勒斯港上空,旋即投下数万吨重磅炸弹,那不勒斯港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此次大轰炸炸沉意巡洋舰1 艘、重创2 艘,并炸毁驱逐舰4 艘。意大利海军的第7 巡洋舰分舰队在这次大轰炸中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意海军总司令部惊恐不安,意识到让主力舰船继续停留在南部诸港极其危险,遂下令进一步北移。12 月6日意战列舰和巡洋舰从那不勒斯港移到拉斯佩济亚港,同时把第3 巡洋舰分舰队从墨西拿港转移到马达累纳港。唯一留在南部的是停泊在墨西拿港的第8 巡洋舰分舰队。到1943 年1 月,盟国空军对墨西拿港进行了8 次大规模轰炸,意第8 巡洋舰分舰队在历遭劫难、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被迫撤到塔兰托港。 
  盟国空军的大规模轰炸迫使意大利主力舰船北移,北移后各海军基地远离海战场中心地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