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

第4章


把每次讲话都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你可以从事有效的沟通和说服艺术,从而逐渐形成你自己的理想化的演讲风格。本书将教给你如何在任何会议或谈话中练习运用强而有力的讲演技巧:提前准备,组织谈话结构,重点聚焦,言语中肯,为思想提供足够信息支撑,同时关注到听众的需要。
  这一关于口才的精细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它的设计是为了让你能把控住讲话的局面,但又远不止如此。有效的口才确实能够大大改善个人对于自我的评价。那些能控制住通过谈话进行沟通的有效性的人不仅是在展示他们的信心,他们事实上已经变得更为自信。清楚地讲话和陈述、具有说服力、便于人记忆的能力是一门技能,多年之后你仍能从中获益无穷。
  请继续读下去,并请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重新估量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再是一系列漫无目的的闲聊,而是许多次磨练你成为出色口才人的技能的大好机会。你首要的当务之急就是驱除当众讲话的恐惧,我将在下一章中进行深入阐述。只要把恐惧抛在了脑后,你就能够自由享受作为一位居高临下的发言者的收获了。
  冲破恐惧的屏障(1)
  在我曾经主持过的一次私人专业培训的实习里,我和数位会议策划者亲密共事,研究听众的兴趣和需求。我的团队关心的是提升他们在组织内的影响力,但是他们也表示并不希望我在当众演讲上花费太多时间。为此我组织了一次讨论,让参与者在讲台上进行演示。等到实习结束时,评估结果表明口才是当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模块。一些参与者承认,他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害怕当众开口发表讲话。
  引用《名单大全》一书的说法,世界上人们首先恐惧的是公开讲话,而不是病菌、身高、深水甚至死亡。
  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如此之恐惧?一间装满了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的人们(据理推测他们应该手无寸铁)的屋子能够对讲话的人造成什么危害呢?了解为什么面对听众会激发起内心深处的恐惧是控制恐惧的第一步。
  当众讲话的恐慌来源
  聚光灯底下的形单影只
  作为讲话者,你恰恰就是那个独立于人群之外的人。处于团队之中比领导团队更令人舒适;就这种意义上而言,没有人会对你负责,一旦你绞尽脑汁、榨干了所有的创意和灵感,自然会有其他人接过你的话头来。讲台使得你孤立;它把你从同僚中一把拽出,并在你额头上标下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烙印——你就是那个有事必须开口向大家宣召的人。有些人分外享受众人目光齐集在身上的感觉,但还有一些人会突然觉得灯光刺眼到令人畏缩的地步,对于后者的这种感受我们不难理解。诀窍就在于接受这种孤立;它只是暂时的,而且也许能够称之为一种荣誉。是的,努力把它当成荣耀吧,因为你如何看待该事件将会对你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将头顶的聚光灯视之为心理障碍也将对你有所助益。许多新手会在脑海里把这一孤立状态过分夸大,直至造成重大影响时局面已经无法控制了。少考虑自己的情绪,多关注你的听众。只要你不再把自己看成孤立的个体,而是当成置身于团体之中,并且这个团体渴望听到你的讲演内容,部分恐惧情绪便会悄悄隐退。
  我应该怎么做?(这一点很难断定)
  除了一问一答部分外,演讲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单向的。你无法像平时交谈一样从对方处获得反馈。你甚至不确定人们是不是确实听到了发言并了解你的思想。你能看到台下听众的眼睛(虽然并不十分清楚),但是你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一个人起身离开房间,你感觉上像是受到了拒绝,其实他不过是走出去打个电话而已。一个讲过多次、每次都能引起哄堂大笑的笑话此时如同石沉大海,激不起听众的一丝笑意。
  由于无法从听众处迅速获得反馈,同时也因为不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这些都令你觉得怅然若失。事实上并非仅仅只有讲演者如此,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有所反应。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经在一家酒吧里和人打赌,只要他向英国飞镖冠军挑战,不用超过四次他就有把握让这位行家里手认输。冠军掷出飞镖后,挑战者迅速在他面前举起了一张白纸,这样一来冠军就无法看见自己出镖的结果如何,而等到下一轮时上一支飞镖又已被及时清除。果然不出挑战者所料,第三轮时冠军的游戏就已经进行不下去了。由于无法目睹每次掷出飞镖的结果,他输掉了这一局。
  人们确实能够获知别人的反应——不过是在讲话结束以后。这就好比那位冠军将飞镖投掷了出去,却因不知道飞镖落下的位置而不知所措一样,大部分讲演者所感到的焦虑也可归因于此。但是,凡事预则立,不放则废。你必须预先估计到会场上会有片刻的停顿和静默,等到事情真正发生时就不会感到难以接受。此外,不同的听众自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别指望普通大众和一位专业的技术爱好者会发出同样的呼声。如果询问任何一位演员日复一日地出演同一场表演为何不会觉得厌倦,你得到的答案总是如出一辙:“节目可能是一样的,可是观众每天晚上都不同呀。”不要由于过于焦虑因而误读了听众的反应。沉默可能意味着深沉的思考和同意的态度,但此时你却很可能将其理解为厌倦。
  我见到过一场只有一小群听众的讲演,听众们散坐在教室座位上。有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看上去似乎漫不经心;整场演讲中他要么在纸上胡写乱涂,要么就是凝视着空气发呆。中场休息的时候,其他人很奇怪讲演者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明显的粗鲁行径。讲演者的态度倒是相当从容,他回答说自己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更关注本话题的听众们。但是,讲演结束以后,那个涂鸦者却走上前来表明了自己记者的身份,他非常喜欢和欣赏这场讲演,并将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感谢讲演者给大家带来如此精彩的发言。这则故事的教训是:不要揣摩听众的反应的内在寓意。否则,你的注意力将会从关注讲演的说服力分散开来,转而担忧听众似乎走神的原因,其实他们也许只不过是关心演讲中最艰深的部分而已。
  套用我在“信息娱乐化”讲话中使用的一个人物弗雷德博士的话来说,奇怪的是,我们往往在负面因素上纠缠不休而较少顾及正面因素。如果100位听众里有99个人喜欢一场演说,剩下的一个人却吝于给予赞美,我们总是倾向于注意最后那个人的负面评价。如果100位听众里有1个走神,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被他/她牵着鼻子走。但正如上面故事所表明的,你无法探知倾听者头脑里的思想。而人们的意见也仅仅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并非事实。你演说的次数越多,你就越能够学着接受人们的赞美,微笑着摆脱那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冲破恐惧的屏障(2)
  我没有天赋
  每当和人说起他或者她能够学会如何成为一位雄辩滔滔的讲话高手时,通常我会马上得到一个标准回答:“我没法学会演讲;好口才是一门天赋,强求不来的。”事实并非全然如此。当众演讲不是一项天生的技能;出色的演说家并非天生,而是通过艰苦的工作和训练造就出来的。当然,正如其他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技能一样,有些人在这一点上会表现得比其他人出色,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成功地达到目标。
  如果20年前有人告诉我,当时还有着一把纤细的嗓音和患有人群恐惧症的我以后会深深喜欢上公开演说,我一定一个字也不会相信。但这是事实;而且讲演所带给你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就在于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更不用说你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了。
  发表一场演说并不是件平平常常的普通事件。如果谁指望能够感觉轻松自在,这些人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也许令人难以置信,即使最老练的、遣词造句无可挑剔的演说家也会有紧张不安的时候,但遗憾的是他们确实不是全能的神。所以别期盼或渴望放轻松;你应该全心全意地利用因即将到来的时刻而激起的源源不绝的活力,保持亢奋状态。换句话说,让恐惧为你所用;要知道,超凡的魅力和肾上腺激素可是紧密相关的。
  让恐惧为你所用
  恐惧是帮助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全新的或危险情况都会激发人们“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脉搏加快,肌肉抽紧,肾上腺素猛然增高,从而使得你能够提供人体做出任何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无论你面对的是真实的或臆想的恐惧,或者身体将遭受伤害、情感上受到压抑,人体做出的反应都是同样的。而讲演者则将从中受益:肾上腺素转化为能量;人们的头脑变得更为灵敏,新的思想、事实和创意由此源源而生。事实上,我的一些精彩广告创意正是在面对着最严苛的听众时迸发出来的;这恰恰是肾上腺素所给予的另一份馈赠。
  紧张情绪能提供给你所有出色的说话都拥有的优势和激情,有史以来便是如此。2000年前西塞罗曾经说过,一切好口才的真正价值都是被紧张情绪所激发出来的。但你如何能够分辨激发兴奋情绪的紧张和令人消沉的恐惧呢?先了解一下如何应对所有的演讲者都需要经历的四种恐惧情绪:
  1. 担心表现不佳;
  2. 担心听众的反应;
  3. 担心遭遇尴尬场面;
  4. 担心材料准备不够充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