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思录

第3章


   
  教皇保罗六世戴着镶有金刚钻、缀有几束金色流苏的法冠,穿一身洁白的法衣,走上了教坛,为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天主教徒们,作圣诞祈祷。   
  他的祈祷里有如下一段话:   
  "我们必须警惕现代偶像崇拜的危险。如今有个人正竭力树立自己的个人崇拜。想把自己树立为不仅仅是思想和历史,而且是整个现实社会的最高典范。他似乎已相信依靠本身的力量,他就能创造出真正的进步、发达,并求得自己的超凡入圣。换句话说,他竭力寻求他个人的神圣光荣,而不是上帝的光荣。"   
  保罗六世说这番话时,神情暗淡,声音沉郁。在场的梵蒂冈王国的高级官员们,和特地乘飞机从欧洲、美洲各地赶来参加这次祈祷的众多教徒们,都感到了教皇的担忧--   
  在如今这个充满了动乱、狂热、非理性的世界上,又存在着那个人将取代上帝的危险。   
  第二章 历史的大悲哀   
  四   
  井冈山上,造反的第一颗火种,是东北农学院的红卫兵们带来的。   
  九月的一天,井冈山大厦前,十几个红卫兵与几十倍于此数的、有组织或非组织的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   
  一方的观点是"炮打司令部!炮打井冈山管理局党委!"   
  另一方的观点是"井冈山人不做阿斗!井冈山的运动无需外界插手!"   
  一边是叱咤神州大地、拥有金牌的"天兵天将",一边是从里红到外、革命圣地的居民;一边正为毛泽东同志当今的理论而摇唇鼓舌,一边曾为毛泽东同志过去的理论而浴血奋战。在精神上都拥有金字塔般厚重的优势,在语录本里都能找到锐不可当的武器,谁能压倒谁呢?   
  许是井冈山人酷爱吃辣椒,火气大了点,"吃共产党的饭,穿共产党的衣,进共产党的学堂,倒跑到井冈山上来反共产党了!"气愤情急之余,有人动手了,红卫兵们揪住几个刚还手,周围陡然一片推推搡搡,说是劝架,推搡之中明拳暗脚,密如流雨,防不胜防……红卫兵们一个个跌跌撞撞,抱头鼠窜。莫要说蔓延火势,连这第一颗火种也熄灭了,接待站拒绝再留宿,当晚,他们一行人只得踽踽下了山。   
  十一月,东北农学院的红卫兵再度上山。   
  这回情况不一样了,已经传遍全国城乡、几乎老少皆知的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报--"……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计,长资产阶级威风,灭无产阶级志气,又何其毒也!"--几乎就像是专为井冈山写的;曾经众志成城、"我自岿然不动"的井冈山,也如雨后疯长野蘑菇的森林,纷纷钻出造反派组织,充当报信的耳目、谋划的高参………   
  在罗浮,首次揪斗了山上的一批领导干部。他们不是有从里红到外的本钱吗?我们则有一颗顷刻间叫你们人仰马翻的"核弹头"。这是一张照片:北京工人体育场的万人批斗大会上,彭罗陆杨被迫跪在台前,每个人后面站着三个怒眉冷眼的红卫兵,或抓手,或揪头,或用枪顶着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的脊梁。   
  到茨坪,红卫兵们直奔公安局。你们不是打电报去学院调查我们的成份、表现吗?现在必须把一切黑材料给我们交出来!秘书科长不在局里,抡起斧头,一下把材料柜、办公桌砸了,木屑纷飞,公文遍地,满室咣当,帽上的国徽蒙尘,腰间的手枪无语……堂堂的无产阶级专政机关,竟第一次无力保卫自己。   
  火苗腾空,火势蔓延,火焰哔剥有声……   
  满山刷开了墨迹淋漓、触目惊心的大标语:"打倒刘邓陶!打倒袁孙段!"   
  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女儿化名刘红,到了井冈山。她的安全绝对不成问题,来前,省委组织部曾打来电话,要求保密和接待周到;来后,她和同行的六名中央首长子女,一起被安排住在管理局三楼两个僻静的房间,伙食也是单独开的。然而,她只住了两个晚上,就独自一人悄悄下山了……   
  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袁林同志、管理局局长孙景玉同志、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段奇逵同志等山上主要负责干部,整日里被赶羊一般,轮流赶到山上毛泽东同志的各处旧居前请罪。因为旧居里均没悬挂毛主席的像,他们的罪名是"心中没有红太阳"。   
  博物馆前,一群北京来的红卫兵揪斗袁林--   
  "长征时,你在哪个军团?"   
  "红三军团。"   
  "红三军团是谁领导的!"   
  "彭德怀。"   
  "你说说,你和彭德怀有什么黑关系?"   
  "没啥子黑关系,只有上下级工作关系。"   
  "不老实!五九年庐山会议后,常委会讨论修改博物馆讲解词时,你说:"彭德怀归彭德怀,红五军归红五军,"结果陈列方案基本未动。你要不是彭德怀的孝子贤孙,你会这样卖力宣扬红五军?!"   
  "到今天,我还是这样认识:彭德怀有错误,不等于红五军就有错误……"   
  "什么,彭德怀犯错误?!他是野心家、阴谋家、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他是犯罪,罄竹难书!罪恶滔天!"   
  几记耳光,一阵脚踢,打得袁林天旋地转,眼冒金星,嘴角滴血,一趔趄,他栽倒在地上。一个红卫兵揪住他的头发,要他挺直腰,跪好。   
  响起一串暴风雨般的口号声:"打倒彭德怀的孝子贤孙袁林!""谁敢为彭德怀翻案,我们就砸烂谁的狗头!"……   
  博物馆里,红卫兵们在第一展厅的八一起义部分,涂写了"朱德是大军阀"、"贺龙是大土匪,陈毅是老机、老右"等字句;在第三展厅的一幅朱毛两支部队会师、成立红四军的巨型油画上,在朱德的腿上打叉;在第四展厅红五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部分,张贴了"这是为大野心家、阴谋家彭德怀歌功颂德!"的标语;在五大哨口的布景箱前,红卫兵们慷慨陈辞:"这是在宣扬地形险要的唯条件论,没有宣传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和人的因素第一。"在几排起装饰作用的松柏木雕图案上,红卫兵们火眼金睛一看,发现十二根针叶组成一圈,无疑是国民党党徽,当即撬了下来,并作为一起严重的"反革命事件",追查谁是设计者和设计者的家庭成份……   
  大字报云涌而来。墙上贴不下了,往版面上贴,版面上也满了,就用一根根绳子悬挂在各个展厅里,飘飘扬扬,犹如悼场白幡,曲曲折折,好似苏州园林。所有的大字报都在声讨:博物馆没有突出毛主席,没有突出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巨大丰功伟绩,突出的却是一条又粗又黑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红卫兵们一致采取"革命行动"--馆上朱德题书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的横匾被倒了过来,并覆之以"批判馆"三个斗大的字。   
  一九六七年一月八日,红卫兵们正式封闭了博物馆。   
  尽管红卫兵们"以蓝天作纸,以大海当墨,也写不尽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巨大丰功伟绩",他们却还是创造出了一条口号来概括这一丰功伟绩--   
  井冈山道路通天下,毛泽东思想照全球。   
  不久,它的每一个字,浇之以四、五公斤的红漆,施之以一丈余见方的面积,赫然矗立在井冈山的主峰之上……   
  五   
  整个八月是红卫兵的天下。   
  成千上万的红卫兵走出学校,拥上街头,掀起了全国范围的"破四旧"运动。在北京,红卫兵"破四旧"的"战绩"有:   
  枪支268支,子弹11,056发,黄金103,131两,白银345,212两,现金55,459,919元,文物玉器613,618件。此外更改了数不清的旧街名、旧牌号……   
  枪支弹药也许可以算是某种战绩,但抄家来的黄金、现钞等物,无疑是借"革命"的名义对人民财产的非法掠夺。   
  使红卫兵的形象在世界的眼里变得狰狞起来的,还有对人权、人格的粗暴蹂躏--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三点半,燥热,憋闷。一队腰扎皮带的女红卫兵,高唱《造反有理》歌,冲进了北京市文联、文化局大院。先闯入编辑部,把稿子、刊物撕碎;又冲进文联会议室,一边嘴里嚷:"养尊处优"、"精神贵族"、"裴多菲俱乐部",一边用手里的剪刀挨个把一张张皮沙发戳上些大窟窿……紧接着,她们从文联、文化局两个门往外驱赶"牛鬼蛇神",大院里,四十几个人站成一圈,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老"牛"们一个个颈吊黑牌,弯腰九十度。二十几个女红卫兵则站在大圈外,手挥皮带往老"牛"们的脊背上骤雨般地抽打,一下,五下,十下……身上随皮带晃动、遮去了一切曲线的旧军装,灼热似两颗烧红了的煤核的眼睛,被仇恨扭曲的脸部,阴沉,麻木,像被雷电击中的枯木,因为竭尽全力而又力不可支,引起了咻咻喘气和眉梢处的阵阵悸动……一切青春的魅力,泯灭了!一切女性的特征,剥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