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草根政治日记

第40章


墙前站了一排纳粹分子,大多穿着整齐的军装制服,中间有个讲台,上面铺着鲜红的卐字旗,有人正在上面讲话。有趣的是,他不是面对纳粹分子,而是面对山坡,喇叭也是对着外面。看来他的宣讲对象不是自己人,而是外界,尤其是山坡上那些反对者们。 
  在他的右侧,有人挥舞着卐字大旗,还有人拿着美国国旗。一面大横幅展开在他们的队伍中,上面印着卐字,写着“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然后还给出了他们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一些媒体在下面采访拍摄,至于我们这些人,则是过不去的,除了有栏杆拦着之外,还有一排警察在警戒。我注意看了一下那些示威者们,果然都没有上次看见的那些奇装异服,着装也不统一,看来警察确实是担心那些人的暴力倾向,因此把他们隔在公园之外。 
  谷底的讲话我没有留神听,只听到他们不时冒出几句口号,然后那些纳粹分子就一起举臂喊道:“白人至上!”可惜他们的人数实在太少,不仅没有示威者多,也没有看热闹的人多,甚至没有警察多。 
  纳粹思想在美国的兴起,起于30年代以来美国的德国移民。二战之后,纳粹思想成为千夫所指,美国纳粹党基本消声匿迹。20世纪60年代,人权运动兴起,在黑人争取民权的同时,白人至上的声音也随之激荡,纳粹党乘势重起。他们一度被地方政府禁止过,后来美国人权组织认为他们的权利也应当受到保护,任命了一位律师替他们辩护。这个律师是犹太人,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5 ∶ 4判纳粹党也有信仰和言论自由,从而使纳粹党在美国获得合法地位。 
  我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对纳粹党的介绍,活动仪式与德国人搞的如出一辙,都是高举旗帜,全副武装,盛大游行。他们举的是美国国旗,但如果不细看旗帜,很容易以为是德国纳粹,因为他们也佩戴卐字。主席台上也供个巨大的人像,不过不是希特勒,而是戎装的乔治·华盛顿。不过我看到的这些都是30年代他们刚兴起时的好时光,现在的纳粹已经基本在美国没有什么影响了,只有一些极端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才会成为信徒。他们还对《圣经》作出了新解释:雅利安人是上帝的选民,希特勒是先知,第三帝国就是天堂的一个样板,现在的美国是新耶路撒冷,我们要在这里建设纳粹新天堂。 
  每次纳粹党的年会,都有大批反种族歧视者尤其是犹太人前来示威。今天,他们挑选的这个日子恰巧是犹太教最重要的节日“赎罪节”,大概是为了乘着犹太人都呆在家里过节,来开个安心的会,不料光是来示威的白人,人数就超过了他们。 
  我耐心地等到他们的讲话结束,想在他们回去的时候,再仔细看看纳粹分子的模样。不料他们开完会后,并不从我们这边走,而是登上几辆巴士,从山谷后面走小道开走了。 
  我只好跟着人流,一起从原路回去。刚走到公园门口,忽然迎面走来一队防暴警察,我想:“看来大会开完了,他们也该下班了。”可再仔细一看,不对啊,他们中的有些人看起来可实在不像是防暴警察啊,而且着装也不整齐,个个面露凶光、脸带杀气,急匆匆地往会场的方向行军。正在好奇间,忽听得他们爆发出一声口号:“黑人至上!黑人至上!”于是才恍然大悟,原来也是来示威的。 
  我旁边正好站了两位黑人妇女,她们疑惑地说:“纳粹的会都结束了,他们还来干什么?”我搭话说:“他们好像来迟了。”另一个女士大笑起来:“他们来迟了!就像其他所有黑人一样,他们又迟到了!”我也笑了起来,开玩笑说:“说不定他们没迟到,他们故意算准了时间的。那边一个人看见纳粹的会议开完了,就赶紧打手机通知他们:纳粹已经走了,你们可以来了!”两位黑人女士一起哈哈大笑。 
  后来我才想起,他们也许是因为装束太暴力化,遂被警察给予和前面那些黑衣蒙面白人一样的待遇:只能在公园外示威,不能进公园,直到现在纳粹的拉励已经结束了,才准许进场。我们嘲笑他们迟到,说不定倒是冤枉他们了。 
  这队示威者们的服装确实威风,全身上下都是黑色,脚蹬军靴,有人还戴着防暴头盔,军服上有个标志,是非洲地图,显示他们以自己的非裔血统为傲。大家看见半路杀出这么个程咬金,都纷纷猜测他们要干什么。他们也不理会众人,仍旧急行军向前。我小时候看过一些打仗的电影,听说两条腿是跑得过四个轮子的,因此不免猜测他们也许能追上纳粹分子,跟他们以暴对暴,看看黑人力量(black power)和白人力量(white power)到底哪个更厉害,岂不有趣?连忙跟在他们后面看热闹去。其他也有很多人跟了过来,甚至已经往外开的新闻采访车也开了回来。   
  美国纳粹党拉励(3)   
  很快,他们就走到安检门了,不过他们并没有冲上去和警察搏斗,而是笔直地站成纵队,走过去让警察搜查。媒体这时已经赶到,纷纷拍照的拍照,采访的采访。有一个白人示威者手里拿着个“要爱,不要仇恨”的标语牌,和队伍里的最后一个人慢条斯里地说:“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应当诉诸暴力,应当用和平的手段,用爱来对待仇恨……” 
  显然,这些黑人没有带任何凶器,陆续都通过了检查。随着整齐的号令声,他们进军到山坡草地上,栏杆在前,他们无法再往前走。两个首脑模样的人商量了一阵子,忽然大呼口号:“黑人至上!”其余人都跟着对谷底大喊。如是者三,首脑发一声令:“向右转!”便收队回朝了。 
  他们如此收场,倒令众多想看热闹的人有些失望,只好随着他们往回走。走到半路上,那架在天上盘旋的直升飞机缓缓地降落在路旁的草坪上,看来,今天的大戏终于结束了。 
  晚上的新闻里,也播了纳粹党的这次拉励大会,不过各电视台都只给了大概1分钟,其中还有一半时间是给了示威者。我这才知道,原来除了那些现场示威者,还有人在大约1里外的地方举办了一个反种族主义的拉励,在那里有音乐表演,还有被伊拉克人斩首的美国人质的父亲的讲话。他说:“那段日子是非常艰难的。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暴力我们不能还报以仇恨。我的心里已无仇恨。” 
  对纳粹分子的采访又是另外一副景象。在电视画面上,有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庄重地举起右臂,行纳粹军礼。她的父亲接受采访说:“我们不是个非暴力的组织。当时机来临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暴力。” 
  不过对此我倒不担心,他所期待的时机显然永远也不会到来。纳粹在德国的兴起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德国本身就有普鲁士的浓厚军国主义传统,人们很容易认同极权思想,在经历上千年的分裂、德意志帝国短暂的光荣、巴黎和会所遭受的巨大屈辱之后,德国人很自然地选择了极端民族主义。这些促使纳粹诞生壮大的土壤,除了“核心国家”的类似地位外,今日的美国都没有。美国人当然也对他们的国家异常自豪,但他们并没有由外辱刺激出来的、由深埋心底的自卑感改头换面爆发出来的“合群的自大”,相反,在美国盛行的是自由主义传统,人们崇尚的是个人的自大。因此,纳粹思想注定在美国无法壮大。   
  教堂里的多党辩论(1)   
  美国自由党在5月份开全国大会,确定了迈克尔·班纳瑞克(Michael Badnarik)为总统候选人。我们蒙郡自由党主席吉姆·巴伯发起了一个叫“宾州支持班纳瑞克”的组织,作为宾州的自由党总统竞选活动协调者。宾州是自由党较为活跃的一个州,班纳瑞克当然也要来此进行竞选活动。他在宾州停留约一个星期,吉姆为他安排了一份很紧凑的日程表。今晚,他将在附近的一个教堂参加多党辩论。 
  这次辩论是一个叫“天主教和平与正义团(Catholic Peace and Justice Groups)”的组织主办的,地点在费城北郊的一座天主教教堂,邀请了所有党派的所有候选人参加。当然,布什和克里不可能来,其他大部分候选人也来不了,只派来了代表。蒙郡自由党人达仁和他们联系上,保证所有的自由党候选人都将亲自出席。 
  我在几天前发Email问达仁,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回信说:“我们需要一个人打扮成公鸡,站在教堂外散发自由党的传单。你可以来做吗?”——这当然是开玩笑。他说,主办者都已经组织好了,我们不需要帮忙。 
  我在晚上6点三刻到达教堂,会场内早摆好了椅子,大概能坐两百多人。左侧靠墙一排长桌上放着饮料和蛋糕,我正好没来得及吃晚饭,取了一些蛋糕吃了,好像是人们自家做的,比店里平常买到的蛋糕要有味道得多。 
  辩论还有15分钟开始,大家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 
  班纳瑞克还没有来,我加入了其他自由党人的圈子。有人身上佩戴着与众不同的“班纳瑞克”徽章,得意地说:“别人戴的都是班纳瑞克获得自由党提名之后制作的徽章,我这个是在5月份自由党大会之前的,我在那个时候就支持班纳瑞克了。”原来,在自由党大会上,班纳瑞克原本并没有被人看好,以前参加过蒙郡自由党活动的加里·诺兰和一位来自好莱坞的亚隆·罗索才是总统候选人的大热门,最后班纳瑞克奇迹般地在代表投票中胜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