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皇后潘金莲

第11章


得了丰厚工钱的梳头婆子笑道:“两位客官都好相貌,尤其这位小少爷,男生女像,端的有好福气。”
金莲一笑:“多谢吉言。”
待婆子走后,武松奇道:“那婆子认出你是女孩了吗?”
“多半吧,不过更有可能是瞧在你那张拜帖的面子上。”金莲指指桌上武松备下的红色拜帖。
下层人民具有可怕的敏锐性,他们能够本能的发觉事物的本质。说那个婆子没发觉潘金莲是女孩那是不可能的,金莲耳朵上有耳洞,即使用粉盖住了,近距离观察下,也逃不过有经验的婆子的眼睛。
原本这婆子只当金莲是小兔子,发现是个女孩儿,又不免觉得武松这汉子的口味奇特,好好儿的女孩子偏要打扮成男孩样子,又想到桌上红晃晃的柴郡王府的拜帖……看来传说中的这位小郡王的性取向的确是个问题。一名贵族素来传出的名声不是喜欢追逐女人,而是欢喜在同性之中招朋引伴,本身就是严重的问题。
潘金莲是完全不知道柴小郡王有什么名声的,小说里面柴进的形象十分正面,潘玉玺也当那是真的了。
郡王府的门房对武松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番,似乎不敢相信这就是几个月前那个胡子拉碴十分邋遢的武松。面前的武松衣着光鲜,红光满面,精神很好。
金莲特地吩咐了,早上不许武松喝酒。实际上武松也没时间喝酒,一大早就被金莲叫起来洗头换衣服梳头,整理完了就出门。没有酒味的武松,似乎让郡王府的门房不敢确定这就是当初那个莽汉了。
金莲递上一贯钱:“多谢这位哥哥进去通报一声。”
门房不敢接钱:“不敢不敢,郡王府没有这个规矩。”自进去通报了。
武松拍拍金莲肩膀,笑道:“柴大官人家里的下人都很懂规矩的。”
金莲撇嘴:“收不收是他郡王府的规矩,我做这个姿态却是必需的。”
“小家子气。”武松摇摇头。
少顷,管家亲自来请二人进去。
柴进迎出大厅来,“二郎兄弟,许久不见,好生想念。”
“武松心里也十分挂念柴大官人。”
“兄弟太客气了。”两人一番寒暄过后,互相牵了手进了大厅,柴进这才看见身量瘦小的潘金莲,问道:“这位是?”
“这是我家乡小兄弟,路上遇见了,就一并带了来。他说素闻大官人热情豪爽,一心想来拜见大官人。”
金莲有模有样的学着行礼:“小人潘玉,见过柴大官人。”
柴进抬眼一看,这少年唇红齿白,语音温柔,甚是可喜,“小兄弟多礼了,来来,快坐下。”
分宾主坐了,武松说了些辞别柴府之后的事情,柴进赞许道:“如今二郎也是有官职的人了,甚好。”
潘金莲心道:不就是最基层的公务员么,还不抵你家的二等家丁。
拐带武二去种田 第十二章  宴席
柴进年约25、6岁,身材颀长,容貌俊朗,神态举止高贵,却能够在面对客人的时候表现出谦和的态度,很是不容易。一个出身于柴郡王这样公侯家庭的贵族,是不应该随便结交民间武夫的,这大概也是日后柴进不得不上梁山的原因之一。
潘玉玺不相信柴进为了兄弟义气就能够毅然放弃封号爵位和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不符合一位贵族所接受的教育。
郡王府的饮食无可挑剔,甚至还叫了歌姬进来表演歌舞,潘金莲大开眼界。
柴进道:“我家的歌姬也只好算马马虎虎了,不过是比官家的歌姬好一点罢了。”言下还是很得意的。
“官家是哪里?”金莲天真的问。
柴进哈哈一笑,“小兄弟真是有趣的紧。”
武松道:“官家就是皇帝。”
金莲这才想起来,宋朝皇帝一般都被叫做“官家”,“明白了。”
柴进叹道:“现在难得见到这样白纸一样单纯的孩子了。”
这是不是“这孩子很白痴”的另一种说法?
金莲道:“柴大官人,我遇见武二爷的时候,不幸路遇歹人受了伤,武二爷给了药膏涂了。我瞧那药膏很是灵效,不知道能不能向大官人多讨一些?”
柴进想了想,“噢,你说的是绿玉膏啊。”
“绿玉膏,很好听的名字啊。”金莲展颜一笑,柴进看得心里一跳。
“那是外伤药,我府上每年都要配上几斤,送你一点也不打紧的。”柴进看来确实像传说中的那么豪爽。
金莲咋舌:配上几斤,拿来当点心吃吗?真是有钱啊。
忙道:“敢问大官人,这绿玉膏是用哪几味药配制而成的?实在神效非常。”
“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等我去问问医生,让他写出方子来。怎么,小兄弟对配方感兴趣?”
“小人正在学医,对配出这道方子的大夫敬佩的很,想知道是哪位圣手名医。”
“看不出来,小兄弟原来是个小大夫。”柴进一笑。
潘金莲信口开河,心道万一柴进要是问一些医药知识怎么办。好在柴进并没有再问她什么,转而去跟武松说了些山东的风土民情。
忽然又跟金莲说道:“听说清河县有个做药材生意的西门家,你认识不?”
“不曾认识。”金莲道。心想估计以后也没什么机会认识了。
从柴府上出来之后,武松将一只漆雕盒子递给潘金莲,“拿着,收好了。”
金莲叹道:“可惜,没有药方。”
“冒冒失失的去要人家的药方,是我也不会给你的啊。”
“我这是本着学习的态度。”
“……你真的会医术吗?”武松纳闷的问。
“不会。”金莲很干脆的回答。
武松气结:这家伙,撒谎都不打草稿的。
“那要是大官人问你医药什么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回答?”
“柴进不会问的。”金莲摇摇头:“他又不是学医的,怎么会问。”
武松只得也摇头了:“你啊!”心里打算还是赶紧把她带回家的好。
景阳冈上初见潘金莲,她还是一副乡下姑娘的样子,穿着粗布衣服,黄巴巴的脸,一点都不起眼。武松趁着酒劲打死了老虎,本来心里就很是激动,根本没空去注意这个小女人。而当他在快活林打听到,那个给店伙计提供揩油点子的姑娘就叫潘金莲的时候,还对她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客栈指使家丁们去调戏金莲,也为的是看看金莲的反应。
哥哥武大对自己恩重如山,情同父母,对于名为潘金莲的小女人居然逃婚,实在是很有些怒火的:哥哥这样的品性,配皇后娘娘也使得了!心里想着把金莲带回去跟哥哥完婚是正经。
不过我们都知道,事情从来不会按照自己想的那样发展的。
******
“收拾一下,准备上路了。”武松对金莲道。
“太匆忙了吧。”金莲不满的噘起嘴,“我还想去瞧瞧李师师呢。”
“那个李师师?”武松又好气又好笑:“小姑娘家家的,不要想着去那种地方。”
“李师师听说很漂亮,又聪明。”
“再聪明漂亮,也是官家的人了,等闲人见不到她的。”武松怎么算口袋里面的200多两银子也不够进李师师家门的。
金莲撇嘴,“本来有人说过要带我去李师师家的。”
武松拧眉:“那个商人是吧?休要再提他。”
武松几乎很少对潘金莲发火,虽说是个北方大汉,却从来没沾染瞧不起女人的毛病。女人是娇弱的,需要男人保护,男人的气概不是表现在打女人、对女人凶狠上面。这也是因为武松武艺高强,鲜少有人能够欺负他,他不需要从另一个方面来补偿自己的自尊心。
知县家丁也对如此匆忙的返回阳谷县表示不满,抱怨好不容易来到首都,没有参观过就离开,也太不人道了。
“那就再多留两日,”武松无奈,“抓紧时间该看的去看了,该买的去买了,我等还要早日返回阳谷交差呢。”
然后把知县亲戚家给的赏银分了下去,武松一点儿没留,家丁们欢欢喜喜的接过了,谢过武都头的慷慨,分头出门采买。
******
李师师虽然瞧不成,逛逛街市还是可以的。东京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繁华首都,潘金莲兴致勃勃的拉了武松四处乱走。傍晚回到客栈的时候,却见柴府的一名仆人候在厅内很久了。
那人一见武松,抢上一步,行礼道:“小人柴兴见过武二爷。”
“柴大官人有何吩咐?”武松忙道。
“我家主人差小的送给潘玉公子一封信,请潘公子务必亲收。”
金莲想了一下才明白“潘公子”就是自己,“什么信?”好奇的很,接过信来拆开一看,居然是绿玉膏的药方。“柴大官人实在是有心,改日定当拜谢大官人。”
“我家主人还说,请武二爷和潘公子明日务必过府一叙。”
好稀奇,昨天才去过柴府,武松觉得已经把这几个月攒的体己话都说完了,怎么明日又请?还加上了“务必”二字,听上去很是郑重。
柴进小郡王出手豪阔,不仅仅送了一大盒绿玉膏给武松,还将药方抄送给潘金莲,实在是殷勤的过分了。
本着怀疑主义的概念,潘金莲直觉认为,柴进此人实在居心叵测。
武松却道:“你这是‘以小女子之心,度君子之腹’。”
“送点绿玉膏就罢了,送药方也行,柴大官人不知道想干什么。”
“大官人但凡人开口,他无有不应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