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指了指在对面湖岸上冒着烈日搬运货物的民工:“那些着麻衣的便是二等公民了?”
“不是,他们是一等公民,陛下有所不知,关内不比关外,尤其是应天府,鲜有二等三等公民,大部分是一等公民;
如今时代变了,新式学堂给了一等公民孩童们学习的机会,但也因此家里的开支也增加了;
且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人现在不能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希望能盖房子,再加上路引制度取消,所以许多一等公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或者自己生活的更好会离开家乡来到南京城务工;
所以南京城的许多辛苦活都是他们在干的。
即便一些商人想用更廉价的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毕竟这些公民不用缴纳福利保障金,也不用给他们休假和休息时间学习时间,即便累死也不必承担赔偿。
但这些一等公民不愿意让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夺走他们的工作,说这是夺走他们的活路,要么驱赶走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要么去官府告我们不尊重一等公民,于是迫于无奈,只得用一等公民干这些粗活。”
杨名深说后就看了应天巡抚白允贞一眼:“官府为此也要求我们招募时当优先选用一等公民,但其实是违背我们商业规律的。”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从商人的角度来讲,肯定想用成本更低廉的二等或三等公民更好,但一等公民和官府不答应是吧。”
朱由检这么一问,一旁的应天巡抚白允贞忙解释起来:
“陛下,这也是没办法啊,南京城去年有外来一等公民一百二十三万人,甚至不少是携家带口的,微臣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呀,不能让他们没活干呀,这些作坊工厂如果不用这些一等公民,你让下官怎么办,总不能白白出钱养活他们,那也会把微臣的应天府吃垮呀。”
“抚台大人,杨某承认你说的在理,当你难道没发现,大量工厂都搬迁到了关外与海外了吗,为的就是因为有更好的利润,长此下去,你们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的税赋就会减少,工业也会因此衰弱的!”
杨名深激动地大吼了起来。
而应天巡抚也不甘示弱地道:“农为本,商为末业,这不是什么衰弱之象,而是大明重归大同的好现象,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商人多了,才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离开了土地,成为了你们盘剥的对象,而你们的贪婪又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累死在工厂,朝廷甚至想加个赋税让百姓们在城镇有个安居之所,你们都要反对!”
朱由检压了压手:“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既然如此,朕想问问,如果取缔公民分一二三等如何?”
“不可!”
应天巡抚白允贞与杨名深同时回答道,完全没有任何思索。
“说说为什么”,朱由检有些奇怪,这俩人初始还意见相左,现在却为何又出奇地保持一致。
“陛下,应天府为保证一等公民之福利尚且财力难以维持,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待遇一样,臣的应天府也只怕得垮了,朝廷估计也支持不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让一二三等和三等公民一样,一等公民肯定不愿意,他们现在很多都是有学识的士子,你让他们抛弃自己的特权,等于逼他们造反。”
应天巡抚白允贞说道。
“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一样,商人们依旧没办法通过雇佣低廉价格的劳力来获利,只怕还得去更远的地方开工厂,如果和三等公民一样,如同抚台所说,国内的亿万一等公民不会答应的,他们已经是特权阶层,再让他们放弃特权,他们会没办法接受的,包括微臣自己。”
杨名深说道。
朱由检听后不由得笑了起来,这简直是矛盾的,弄得他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
但朱由检还是不由得问了杨名深一句:
“既如此,为何你们银行还是在南京莫愁湖,而没有去大明新设的东瀛或者乐浪?”
“银行和工厂不一样,我们更需要懂钱法的一等公民,不需要苦劳力;
微臣宁愿和南京和北京的大学堂合作,提前训练与雇佣几个生员为大明中央银行注入新的钱法管理人才,也不愿意跑到海外去先让一个三等公民学会汉语再让他学会钱法,然后再让他管理钱财,甚至微臣还得保证对他足够信任;
所以银行用二等三等公民是不划算的,至于一等公民的高成本,对于他们创造的财富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杨名深说着的时候,便有两衣冠楚楚的人过来向杨名深和白允明打招呼:“杨先生好、白中丞好,这位先生是?”
“鄙人姓朱”,朱由检戴上了大明最新版的墨镜,以此掩饰了自己的身份,避免被这些大明百姓看出来。
而这两人只是回应了一下便离开了这家茶馆。
而朱由检见此便问道:“这两人是?”
“都是我们中央银行的职员,一个是京师大学堂毕业的,叫刘廷章,一个是南京师范学堂毕业的,唐旭;
其中,刘廷章乃是烈士遗孤,其父死于满清鞑子之手,本人因是烈士遗孤加十分入得京师大学堂,于钱法上颇有天赋,但国文不甚很好,最厌恶四书,这样的人若搁在崇祯二十五年以前只能做继承其父衣钵,做一士兵而已;
但现已经是中央银行负责南直隶业务的管事,月薪达十万银元,前些年去西夷炒了一波,赚了百万银元回来。”
杨名深说后,朱由检不由得道:
“我们当初筚路蓝缕的诛灭乱臣贼子,驱除鞑虏,不就是为了像刘廷章这样的汉家孩子不再做建虏之奴才,甚至还能有自己之美好未来嘛;
汉家百姓为大明付出了那么多,现在他们的特权是他们应得的,不应该废除,甚至还应该在将来给予他们更多的权利,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至于工业兴衰的问题,朕相信大明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价贵了而让帝国的工业有所衰弱,相反还会比现在更加繁盛,因为将来他们肯定是卖脑子的人多,而不是卖苦力的人多。
官府也不必阻拦工厂们搬迁到关外与海外去,你不让商人们在你这里赚更多的钱是不可能留住他们的,你只能通过提升自己所管地区的优势去吸引更多的商户来你这里扎根,既然不能提供廉价的劳动力,那就提供给更自由的市场和更好的治安环境以及更优质的人才资源。”
“陛下所言极是”,杨名深和应天巡抚白允明在听朱由检这么说后,也觉得甚是有理,忙起身回道。
(本章完)
小说推荐
- 大明:家父崇祯,千古一帝
- 家父朱由检,大明崇祯帝!他,高瞻远瞩,励精图治。开放海禁、鼓励商贾;发展基建、重视科研;逐鹿塞外、拓疆扩土;剿灭倭寇、威服四海;八方来贺、万国来朝…文治武功,史称千古一帝…励志成为纨绔藩王的四皇子朱慈炤,总算望父成龙,如愿以偿地做起了太平盛世逍遥王爷 从此游山玩水、调戏良家,全心全意糟蹋国库,心满意
- 穿越架空米缸同学连载中
- 最新章:018:罪大恶极,应诛尽诛
- 大明武帝崇祯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所写的《大明武帝崇祯》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不到黄河不死心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08章 化门弟子归顺朝廷(二更)
- 大明之我崇祯绝不上吊
- 重生到明末时期,成为崇祯皇帝,即将上吊?上吊是不可能上吊的,开启签到系统,绝地反击 神将吕布率领并州铁骑,征战草原!武神赵子龙单枪匹马诛杀李自成“陷阵之志,有死无生”八百陷阵营怒吼道 作者:剑寺所写的《大明之我崇祯绝不上吊》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剑寺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百零三章 司法部
- 崇祯之军火大明
- 武器学博士朱友健穿越到上吊后的崇祯身上,面对内忧外患,他训练军队,研发武器,打土豪,分田地,兴科技,一步步将大明打造成世界灯塔 作者:一纸凤冠所写的《崇祯之军火大明》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一纸凤冠连载中
- 最新章:第331章 就到这吧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张斌意外魂穿明末,附身一个年轻的县令 不愿做亡国奴的他决心拯救大明 但是,一个县令,要救大明,貌似很难 因为,权力太小,没人鸟 在明末,怎么快速上位,手掌大权呢 根据史料记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吹 学圆嘟嘟,学东林党,使劲吹 要想一步登天,先得把自己吹上天 张斌:我一年就能平定东南匪患 皇上:擢张斌
- 穿越架空星辰玖连载中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崇祯大明
- 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崇真的一生是赶鸭子上架的一生,也是悲催的是一生,明末说是乱世,却没有乱世的英雄,哪怕秦皇汉武,三国隋唐,来一位名人也能吊打一切不服的奇葩阶段 且看此时的崇祯,又会有如何波澜壮阔的人生 作者:春秋各半所写的《崇祯大明》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春秋各半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百九十一章一双手套(全书完)
- 大明:崇祯的人生模拟器
- 崇祯三年 这一年,袁崇焕假拟圣旨斩了毛文龙,后金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这一年,后金首次攻入北京,直捣这泱泱大国心脏,袁崇焕曾经许下的豪情诺言破灭,崇祯付出的全部信任和一百万两白银内帑付诸东流 这一年,朝堂上要求增加民赋的声音越来越大,延续两百多年的大明开始摇摇欲坠 朱由检瘫坐在金黄龙椅上,不到二十岁的他
- 穿越架空窗外新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零五章 试题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崇祯十七年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 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诸臣皆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自大学士范景文以下死者数十人 作者:寂寞剑客所写的《崇祯大明:从煤山开
- 穿越架空寂寞剑客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已经上传!
- 大明:开局剧透崇祯,重振河山
- 996社畜意外穿越来到明末,成了崇祯的便宜女婿周显。大厦将倾,闯贼就在城外,怎么玩啊 周显却不知,他的便宜岳父崇祯偷听到了他的心声【崇祯虽节俭,但大臣们却是肥的流油啊,杀几个以儆效尤,顺便抄家弄些银子,启动资金就有了【吴三桂这个反骨仔,一定要看紧咯 作者:明月几时亮所写的《大明:开局剧透崇祯,重振河
- 穿越架空明月几时亮连载中
- 最新章:第390章 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