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西方的奋

第79章


写信、接电话、组织登记、参加少数民族团体发表演说,是单调乏味的工作,但正是这琐琐屑屑的事情,使她认识到老百姓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是重要的,她不能轻易放弃一张选票,遇上年纪大或生病的选民,她便自告奋勇去住宅接他们。她的认真执著、饱满的热情,让共和党人对这位漂亮智慧的中国女人刮目相看。 
  但是,陈香梅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的助选活动,以尼克松的失败告终。 
  1960年11月8日大选之夜来临。民主党、共和党竞选总部皆灯火通明,电视接收机,电传打字机,大型选票统计机,计算机的各种响声,急促的电话铃声,激动的收音机声将闹哄哄的总部紧张的工作人员心弦都要绷断了!在五光十色的喧闹与骚动中,陈香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刺激与兴奋。或许她已置身于政治主流的漩涡之中,真是欲生欲死! 
  晚十点半,各州选举结果相继传出,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占了明显的优势。且慢!从十一点开始,风向变了,尼克松的票数直线上升,各层各室爆发出如雷的欢呼。且慢!尼克松与肯尼迪的选票彼消此长,犬牙交错,胜负难分!陈香梅的心都快跳出喉咙了,墨西哥乃至西班牙的近乎疯狂的斗牛场面,却远比不一亡此时此刻激动人心。翌日凌晨选举结果最终揭晓:尼克松以34,108,546选民票和219选举团票对肯尼迪的34,277,096选民票和303选举团票的些微之差,败给了肯尼迪。   
  参政的中国女人(3)   
  当民主党的竞选总部和肯尼迪家族山呼海啸般热闹欢庆时,共和党的竞选总部是死一般的沉寂,随后是事后诸葛亮的议论纷纷。 
  成者为王败者寇?还好,四年后八年后或若干年后,只要你强大,还可以东山再起。再来一次!这就是美国民主的热闹和公平。 
  1961年1月20日中午十二点整,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第35届总统肯尼迪举行就职典礼。这一天,华盛顿下着大雪,是空前未有的大雪,国会大厦东翼临时搭起的木制观礼台却显得格外壮观,来自各州的观礼代表兴高彩烈涌向国会山。 
  民主党居然给陈香梅发来了邀请!可是她对尼克松的失败很是懊丧,不想去。葛柯伦笑了:“在美国,民主党共和党都是柔性政党,入党脱党悉听尊便,反反复复地无所谓。虽是两党成员但私交极深者也甚多,你何必这么认真?重要的是认真参与,获得种种体验而已。”她知道。生命是种种体验,但要她成为跳来跳去的女人,她不干。不过她还是跟着葛柯伦去参加了就职大典。 
  她对肯尼迪的第一印象不错。 
  “我们今天不是庆祝一个政党的胜利,而是庆祝自由的胜利,这一天象征着一个结束,也象征着一个开端,它表示着一种更新,也表示着一种变革……火炬已经传到了新的一代美国人手中。他们是本世纪诞生的,受过战争的锻炼,也受过艰难而又困苦的和平时期的训练……所有这一切不会;在我当政的头一百天内完成,也不会在一千天内完成,也不会在本届政府的任期内完成,甚至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一生中也许还不会完成,但是让我们开头口巴。” 
  43岁的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词自信,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专习过公共演讲的陈香梅也被感染了,她还只有36岁,“让我们开头吧”,没错。她记起肯尼迪在向妇女拉选票时最喜欢说的两句话:“妇女力量,未开发的资源”,“年长的女人将作你的母亲,年轻的女人将作你的爱人”,何必去追究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呢?话语恰到好处就是征服力。 
  晚上,她竟怀着政治人物的狂热和少女般的激情,参加了在阿姆基体育场举办的肯尼迪就职晚会。仍旧是纷纷扬扬的大雪,马路两旁都堆起了厚厚的雪墙。可体育场通宵达旦的晚会春意盎然。第一夫人杰奎琳身着飘飘欲仙的白外衣,美丽高贵,她曾是《华盛顿时代先驱报》的采访摄影记者,可眼下,数不清的镜头对着她闪光!只是那双脚委实太大,该穿多少码的鞋呢?陈香梅有时偏爱破坏佳话。她着一袭大红金丝绒长旗袍,襟上绣一枝腊梅,脚上一双刚花75美元买的金色高跟鞋,大雪和狂舞,生生地毁了这双鞋,可是,值!好久没这么尽兴了。 
  1962年5月,肯尼迪总统约请陈香梅在白宫第一次正式单独会面会谈,委托她为中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在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里,铺着猩红色的地毯,总统宝座后两侧分别竖着美国国旗和总统国旗,对面是美国国父华盛顿的戎装画像,两侧供奉着中国的瓷花瓶,左边壁架上陈列着各国贵宾赠送的礼品,南窗外就是著名的玫瑰园。肯尼迪着蓝灰色西装,白衬衫和蓝领带衬托出他的潇洒风流,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病魔缠身的男子,脊椎先天畸形,先天的肾上腺萎缩、血液病,二次大战受伤又留下了背痛病,所以白宫中有张他专用的摇椅。他站了起来,热情地迎接陈香梅;陈香梅是一袭白色暗花短袖绸旗袍,挽一只白色镶嵌珍珠的手提包,婀娜妩媚。新闻秘书摄下了这一愉悦和谐的镜头。随后,肯尼迪在玫瑰园召开记者招待会,并聘请韩福瑞及尼克松等为顾问。 
  在肯尼迪,委任反对党的华裔女子出山,是宽容和智慧的展现;在陈香梅,是她政治生涯中的崭新的开端,是美国总统中第一个委任给她的第一件事,也是她与白宫关系序曲的奏响。 
  其时中国大陆正遭受百年未有的特大自然灾害,是有些人流向香港,所谓难民救济总署当然是出于政治上的诈诈唬唬人造舆论,但陈香梅是扎扎实实地做着,在华盛顿与香港之间穿梭往来。这当儿,她收到了聂光坻弟弟的一封信,告知他们全家已在难民中心,希望她担保他们去美国定居,她心头一热,人生何处不相逢!当她全力以赴办妥他们在加州定居手续后,才知晓聂兄已在几年前病逝于大西北的劳改农场,不胜唏嘘中她却有种解脱之感,总算回报了聂兄当年对她的一片痴情吧。与此同时,她的挚友方丹在香港孤寂地离开了人世间,终生未嫁的她死时刚过不惑之年,惑也不惑不惑也惑,她曾是那样乐天执著地寻寻觅觅,结局却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陈香梅去到方丹简陋的住房,“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雨纷纷泪纷纷披下她一脸。   
  参政的中国女人(4)   
  1963年11月22日中午,德克萨斯州达拉斯―沃思堡雨过天晴,处处显得格外清新,而街衢两旁夹道欢迎总统的人群则显得格外喧闹。肯尼迪夫妇与康纳利州长夫妇同乘一部敞篷汽车,后面跟着副总统约翰逊夫妇的座车等长长的车队。十二点半,车队徐徐驶进迪利广场,喜爱穿蓝灰色西装,白衬衫蓝领带的肯尼迪和着一袭粉红衣裙,头戴无边帽的杰奎琳皆容光焕发,向人群频频挥手。在欢呼的海洋中,只听几声枪响,肯尼迪的头颅已喷出鲜血和脑浆,杰奎琳尖叫着抱住了丈夫,在一片混乱中车队向帕克兰医院疾驶而去,但是身遭致命枪击的肯尼迪于下午一时逝世?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位遭暗杀的总统。民主乎?野蛮乎?这一天,恰恰是他入主白宫一千天。 
  自德州回华府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上,约翰逊立即宣誓就任总统,这是美国的宪法,其时,杰奎琳粉红衣裙溅上的血尚未干!11月22日晚,新任总统约翰逊刚回华府,被刺身亡的总统尚未安葬,白宫已是闹腾腾的搬迁场景。摇椅和近三年来肯尼迪用过的东西全给搬出,只剩下红地毯和电话,不过这两样看来也将更换。三年来,白宫弥漫着法国香水味,因为第一夫人爱用巴黎香水,爱着法国时装,爱吃法国大菜,爱说高雅的法语。她酷爱粉红、粉蓝和白色,又爱标新立异,将白宫处处重新布置,并发起美国历史古物回白宫运动。她年幼的一女一子给威严的白宫带来了勃勃生机,就在几天前的报纸上还登着小淘气在爸爸的大办公桌下玩耍的照片呢。然而,富贵若浮云! 
  目睹这一切的陈香梅忍不住对一位参议员说:“你们西方人也太现实了。最低限度,等总统葬礼完后再搬也不迟。难道多等一天都不可以!” 
  参议员耸耸肩。“一国元首的责任与工作太重大了,为了不失去一天时间,他们这样做是情有可原的。” 
  好一个“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是,如果元首没有一丝人情味,那么他的工作还有什么重大可言呢?人呵,争天霸地为哪桩? 
  杰奎琳却分外沉静。与丈夫最后吻别时,她将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脱下,放回已安息了的爱人手中,看来,她已将第一夫人的称号划了个句号。肯尼迪葬进了阿林顿军人公墓,在他的墓前点燃着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 
  肯尼迪墓就在陈纳德墓的下边一点。每每陈香梅去祭扫外子的墓时,都看见这不熄的火炬,她怀念这位美国总统中最年轻者也是美国总统中去世最年轻者。 
  被人讥讽为“从穷光蛋上升为富豪的”肯尼迪家族,是爱尔兰移民。肯尼迪的曾祖父在韦克斯福德郡的小村镇邓甘斯敦种植甜菜、马铃薯等为生。如果不是马铃薯枯萎病断了生路,他决不会搭上“棺材船”,在大西洋上煎熬四十个日日夜夜,方抵达东波士顿爱尔兰人和天主教徒聚居的移民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