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西方的奋

第77章


往事恍如一场春梦,相爱是如此短暂,负心却是这样长久。这则故事也是昔日昆明非常年代异族婚恋的共同的悲剧结局的写照吧。世上能有几对陈纳德与陈香梅呢? 
  陈香梅的笔端总是蘸满着情。她编织的故事像许多女作家一样,爱写男女之情。人生这道窄门只容两人通过,但无爱、种族、阶层、第三者等种种缘由,人们大多很难通过这道窄门。对女子,便留下“一道很长的,经常疼痛和永不会痊愈的创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A Thousand Springs》(《一千个春天》)是陈香梅婚姻的自述,从1944年古城昆明与将军的相识写到1958年与将军的死别,一曲真正的生死恋。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6)   
  这是陈纳德去世后,她白天在乔治城大学忙碌,只有深夜挑灯疾书,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杀青的,伴着追忆与相思,和着欢笑与泪水。 
  她在自序中写道:“它是一本日记,有着多少页被失落了,多少页被遗忘了;然而,它响彻了一个女人的欢笑与悲哀。这个女人为爱曾献出她的一颗慧心,整个灵魂;并深知她已获有爱的报偿。” 
  著名作家和学者林语堂先生为该书作序,由衷地赞叹这本书,“它是少数珍贵书籍中的一本。”“是片断的回忆,是生活的琐事,有温暖、有感情、有柔情,是他们伟大永恒的恋爱生活史。在它朴实和珍爱家庭琐事的忆念艺术中,它使人想到那本不朽的名著《浮生六记》,那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爱情故事,是一位平凡的中国读书人,在他妻子死后写成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一千个春天》可以说是陈香梅所有作品中最完美最动人的一部,以前未有过,以后也不会有,这是一次高峰体验,恰如刻骨铭心的爱情只有一次一样。文情并茂、结构严谨,二十一个章节,标题全是纯中国文化味的四字句,古典诗词名句,依旧是俯拾皆是,且浑然天成,字字珠玑,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智慧! 
  但这本书偏偏是陈香梅用电动英文打字机敲出来的!是否可以从这一侧面明隙:东西方的文化实乃相通,人类的感情实乃相通呢? 
  这本书最初的遭际却令人沮丧。1962年5月完稿后,陈香梅颇自信地交给纽约时报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家大出版社。但出版商审读后,为难地摇摇头:“这种纯情的作品,在美国是没有市场的。”六十年代,世界大动荡,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性解放让西方的人们眼花缭乱,何处去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纯情殉情?陈香梅黯然神伤,这可是她的泣血之作。大出版商似动了恻隐之心:“这样吧,如果您愿意,我给您介绍另一家出版公司,规格可是中级的。”她能说什么呢,她又不懂出版这一行,将自己的作品付印成铅字,是每一个作家的心愿,总不能高不成低不就。 
  五月播种,就已误了季节;整个夏天亦不见动静,她不敢有何奢望。秋天,她有事去到泰国曼谷,这河道如网、庙宇如林的城市勾起了她童年的回忆,父母牵着她们姊妹的小手游览玉佛寺,不懂朝拜,不知祈祷,可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是他们家最和谐美满的日月,时光不会倒流,永远不再!而今,37岁的寡妇在沉沉暮霭中走进殿宇,夕照中纤尘不染的寺庙金碧辉煌得让人目眩,晚风吹拂树叶沙沙响,那可是智慧的七叶树?那绽开着金黄色碎花的可是圣树瞻波伽?她顿觉周身沐浴后的清新,所有的忧思纷纷沉淀下去,她不是佛教徒,可情不自禁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刹那间,心门砉然张开,心泉汩汩淌出,然而,一无所求!只有一片安静的心海,即使她天生注定是一个漂泊者,或曰满天飞。 
  这一夜,她睡得特别香甜,可震耳的电活铃声将她惊醒,一个结结巴巴的声音语无伦次:“好极了好极了我一口气读完我要出这本书这本书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你和你商量……”她一头雾水差点以为是醉鬼的骚扰电话,话筒里却响起了:“一千个春天一千个春天这名就是诗……” 
  她猛地坐起来:“请问你是谁?” 
  “我叫艾诺逊,纽约出版公司。你的书稿就在我手上,我刚看完,希望替你出版,你怎么说?”大洋彼岸的纽约人终于冷静下来,清楚地表达了他的意愿。 
  她为他的激情所感动:“好的。请你跟我的律师谈谈,他在华盛顿。” 
  他又激动了:“哦,好的好的,这就是说你已经答应了,我太喜欢你的这本书,一千个春天―――你答应了? 
  她说:“好吧。” 
  她无条件答应了他。这在讲现实的美国,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可她答应了。 
  月光如永泻进住室,她想,如果真有佛光,何必是金光?此刻她就沐浴着佛光,心与心若能相通,何必费口舌讨价还价? 
  《一千个春天》很快在纽约出版了,倍受读者青睐,一版再版直至十版,成为1962年纽约时报书评小的十大畅销书之一,一时洛阳纸贵,争相传阅。谁说西方已唾弃了纯情坚贞?也许罗密欧与朱丽叶少男少女的爱让现代人觉得疑惑,但历经沧桑九死不悔的爱却重重地拨动了浮躁尘世疲惫人们日渐麻木了的心弦,人们分外渴求真诚的爱、崇高的爱。这以后,多种中译本,还有韩文译本和日文译本纷纷出版,东方读者的心共鸣感自然更强烈。 
  美国人仿佛这时才注意到,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安娜,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陈香梅。 
  安娜・陈纳德―――陈香梅出名了! 
  她一直在实践她的作家梦,但这一次圆梦是分外圆!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7)   
  她感慨万千:“古人云:文穷而后工。这个‘穷’字,涵义太深,不只是物质穷困,生活潦倒、事业不顺、情意伤怀等等厄运,它更包含着生命中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大彻大悟才会有好文章。” 
  一个寒冷的冬雨的早晨,陈香梅像往常一样急匆匆离家上班。她的家已搬到大教堂街4201号,这幢高耸的公寓建筑被人称为“塔楼”,设施管理都无可挑剔,但左右邻居太爱热闹,冷气发动机又装在她的宅顶。所以有合适的居所,她还要挪。 
  就在跨出大门的瞬间,她“定格”了。 
  街对面,一个熟悉的中国男人的身影正朝塔楼张望,蓦地,他不顾一切横跑过街!雨天雨地,车如流水!因为他也看见了她。 
  有缘有情的人,哪怕相隔五年十年几十年没见,只要他或她出现在彼此的视野里,就能认出你! 
  他以百米冲刺之速冲向她。 
  她抓住了他的双臂,不是梦,是47岁的毕尔!毕尔说,是偶遇香桃,才知晓一切。 
  他负疚,这些年他家安在香港,人却在加拿大发展,他已成为一个颇有声名的建筑帅,除了建筑,他两耳不闻世间事,竟不知道香梅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没能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出现在她面前。他责备她太倔强太要强,为什么不跟他联系?要晓得这些年他不跟她往来,是恪守不干扰她与将军生活的准则呵。他终是书呆子气。 
  就这样一个门外一个门里说着听着,好一会她才觉察他已被雨淋了个稀湿,她急急地说:“你怎么不撑伞呀?快进来!” 
  他一笑:“我想,你不会需要我的伞。” 
  她泪眼朦胧。分手在雨天,相逢在雨天,可她不会躲到他的伞下,他懂得她。他早就说过她:此峰独秀。 
  懂得她的人似乎不是太少。 
  林语堂先生在《一千个春天》的序中就曾写道:“本书的主角是克莱尔・陈纳德,这个事实,使这本书增添光彩,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次要的,这本书并无意作为一本完整的陈纳德将军传,但在完篇时所出现的却是一个人的画像。将军年轻的未亡人,我们的作者,是一位中国女作家,当她邂逅陈纳德时,是一名新闻记者,她擅长于中国读者们认为极动人的短篇小品,至于她个人的品格,也很自然地从本书中流露无遗,读者所得的写照,乃是一位奉献牺牲自我并且颖慧的中国妻子。” 
  五十年代初在台北,陈香梅夫妇认识了林语堂先生,以上文字不只是对《一千个春天》内容和艺术趣味的鉴定,而且是懂得陈香梅。 
  或许陈香梅还并不十分懂得自己,她总是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可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深爱着我,我是幸福的。我同时感觉伟大及渺小。伟大,是因为我曾如此深刻的、完整的为他所爱;感到渺小,是因为他付出了如此之多保护着我热爱着我。”她为了这爱献出了她的慧心和整个灵魂,她得到的是一千个春天。 
  其实,得与失是对孪生姊妹,就像幸福与痛苦永恒地难舍难分。她全身心爱着陈纳德,与他同在时光是幸福的,但是,她的独立意识在无形地消蚀着,充其量不过是纳德夫人而已。失去了将军她沉浸在痛苦之中,但是,她的独立意识得到最充分的张扬,才会造就出遐迩闻名的陈香梅。 
  纪伯伦的诗句说得好:“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 
  命运正在改变塑造着她。两年前,她已经懵懵地拓出了另一片天地。   
  参政的中国女人(1)   
  不可思议的,在此地完成,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