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西方的奋

第72章


谁知道呢?他是这样地不屈不挠,哪怕错了他也不会悔过的!幸耶?不幸耶?但诚如他自己所说:“我虽然是个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衰老的硬汉说不出话,抑或无话可说?回顾67年的人生路,满目沧桑,何处不苍凉!他刚强勇猛,但并不凶狠恶毒;他倔强孤僻,但决不阴险奸诈;他有智有谋,但却不用于玩权术。在这个西方将军的身上,似乎更具有中国古代壮士的侠义之风。他疾恶如仇,是反法西斯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士为知己者死,他对蒋介石夫妇可说忠诚无二,无论他们处于怎样的境况中。他最后十年的错误抉择,离不开这种“感情用事”。当然,他的信仰是反共产主义的,这使他一错再错,无法不错。而这种“感情用事”,也反映在他对薛岳、龙云等的态度上,他了解他们,就愿为他们两肋插刀,并不顾忌蒋介石的恩怨。他对共产党的看法,抗战时曾坦诚地感谢过新四军对飞虎队的救助,但后来愈来愈仇恨,是否跟他再也无缘与共产党人,尤其是与领袖人物接触有关?他不了解共产党人,也无缘建立感情。如若换个视角探讨他的空中战略战术,其实与中国共产党当年的游击战术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他硬是被西点军校学院派斥之为“游击战术”。生命是种缘啊。他跟史迪威有缘频频接触,却无缘深交成友,其实他们的个性中有着极其相同的一点:不屈不挠。这支撑着他们整个人生。史迪威去世后,他的日记被发表,他与陈纳德的尖锐的矛盾等于又一次亮出,陈纳德如何能服输?他的一支笔曾让罗斯福对他刮目相看,他的笔端怕也会宣泄着他的偏激。这两个与中国有不解之缘的美国将军呵。   
  天上人间(5)   
  陈纳德的最后十年几乎湮灭了他在八年抗战中的烁烁光华、几十年后,一位飞虎队的老队员来华旅游,一头白发的他将抗战的军功章佩戴得胸前满满的,他行走在昆明的街衢,行走在重庆的斜坡路上,有好奇的娃娃相跟着,有时髦的青年投过惊异的目光,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飞虎队的光荣的纪念!他的眼光茫然了。但也不必过于悲观。人们还是记得飞虎队,记得陈纳德的。1984年6月,张爱萍将军指出:“陈纳德将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具体体现。这种友谊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它是牢不可破的。”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纳德。千秋功罪,自有公正评说。这是后话。 
  第二天,即1958年7月25日,华盛顿白宫打来电话,艾森豪威尔总统提请国会晋升陈纳德为中将已获通过,陈纳德终于晋升为三颗星的中将,但是,已经迟了整整十年!这还是在葛柯伦、艾尔索普和一些空军将领及路易斯安那州的议员的不懈努力下才取得的。而陈纳德既不欣喜若狂,更无受宠若惊之感,他平静且平淡,富贵于我若浮云。这世界没有我春天照样会来到。两天后,他离开了人世。艾森豪威尔前来吊唁时说:“我与陈纳德将军在第二次大战时虽在不同的战场作战,但我对他的成就、他的品德无时不表示景仰。”参谋总长在唁电中称:“陈纳德是美国空军领袖,是美国青年的好表率。”英国蒙巴顿元帅的唁电中不无叹惜地指出:“陈纳德将军的事功与伟业一直没有得到应得的奖赏。”陈纳德的一生有是有非,但是,他的天下毕竟是打出来的,不那么容易被岁月磨蚀掉。 
  第三天,在相对平静中度过。每天陈香梅都能收到许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慰问信,有熟悉的朋友,更有素昧不是生的陌生人。人未死而世人已知,难能可贵。陈纳德最关心的是飞虎队的“孩子们”的近况,陈香梅总是先挑出“孩子们”的信读给他听,读着读着,她会哽咽出不了声,将军的枯瘦的大手便握住子她的手,她知道,他在说:“不要流泪。”她给飞虎队协会的朋友们写信,她相信大夫们一致公认的硬汉陈纳德会勇敢地战胜病魔,8月将在旧金山举行的飞虎年会上相聚。她的笔在信笺上滞住了,硬汉的8月在哪里? 
  第四天,是星期天。陈纳德分外神清气爽,医生同意他会见客人。民航公司的副董事长道尔专程从华盛顿飞来看望了他,将军的女秘书多琳前来请他处理了一些书信文件,她前前后后在他身边工作已十几年了。将军的长大成人的子女们都来探望他,他的眼中流淌出罕见的满足与闲适。陈香梅去到天主教堂望弥撒,她跪在蒲团上默默祈祷,三分侥幸七分绝望!该完的事他都完了,生命莫非真的该打上句号了?!她回到医院时,将军的老友诺伊夫妇正在探望陈纳德,香梅隐约知道,将军已托付诺伊和葛柯伦日后照顾她和女儿们。谁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分明是“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热心的诺伊夫妇执意邀香梅一块出去吃中饭,他们看小香梅实在是太憔悴了。香梅不想去,陈纳德慈祥地看着她,沙哑地说:“你去吧,散散心。”她只有从命。星期天的法国菜馆,热闹似过节,可是她失魂落魄,无心品尝一道道名菜,她只是下意识地吸吮着薄荷冷饮,冷到了心里,而额上却沁出密密集集的汗珠!她顾不及礼貌周到了,她冲动地站了起来:“对不起,我想我该回医院了。”她的脸色苍白得吓人,诺伊老人不放心地将她送上车:“你没事吧?”她没事,可她担心病床上的他。 
  下午的医院,没有查病房的忙碌,便显得格外静谧,她紧张地推开虚掩的房门―――虚惊一场。 
  微风轻拂着白乔其纱窗幔,室内飘荡着茉莉花的清香。一只钟嘀嗒嘀嗒嘀嗒走着,指示着三点。将军像是还没醒来,安详地躺着。她放下心来,蹑手蹑脚走向床前。他睁开了双眼,他本就没睡着,还是太熟悉她的气息?她说:“亲爱的,我回来了。”他的目光霎时异样地光亮,他突然坐了起来,热烈地伸出双手,她几乎扑过去握住他的双手时,他喊出了清晰的话语:“亲爱的,让我们说再见吧―――”大口大口的鲜血涌了出来,她的思维凝固了!奥克斯纳博士和五六个医生护士急急地跑进来抢救,可是,他的生命已经打上了句号。到处是一摊摊鲜艳夺目的血和无数猩红的血点子,像是一团团火在噼里剥落燃烧着,生命,就是燃烧! 
  奥克斯纳博士沉痛又困惑地对她说:“我真没想到,他会去得这么快。” 
  他去了!她这才醒悟过来,她浑身颤抖,她扑向他,一遍遍喊着他:“克莱尔―――克莱尔―――”她不相信他会离她而支她不能没有他1 
  她没有呼天抢地哭嚎,她请求让她再单独和他待一会儿。她跪在他的身边,握着他的尚有余温仍旧柔软的大手,可是,他已无力与她紧紧相握!   
  天上人间(6)   
  从今往后,她又是一个人行路。哦,不,还有他与她的骨肉―――一对才八九岁的女儿,行路难。湿热的泪水这才涌了出来,流到嘴角,分外咸涩。 
  不要流泪。 
  可她做不到。 
  ・42・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没有了大树,如何遮挡风雨烈日?没有了将军,她的生命中怎么再会有春天? 
  33岁就成了新寡的她,心在泣血。 
  却只有追思,绝无追悔。 
  不要说:“少伴老,难到老”,不要叹11年的夫妻岁月太短暂,将军给予她的爱,给予她的天空和家园,怕是别的女人纵有几辈子也无法拥有的,而她,33岁就已经拥有过。她丝毫不想炫耀于世人,但她的心分明是满足的。 
  杜甫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不敢说已读过万卷书,但可以骄傲地说,不知行了多少个万里路!一年中有六个月在“鸡声茅店月”中度过,他带着她,“晚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飞遍了中国,飞遍了美国,还想飞遍世界。 
  陈纳德已飞遍欧亚非洲,飞南美洲和苏联,是他的心愿。1953年9月9日,得公事访问的机缘,继母碧茜帮他们照看两个孩子,于是开始了60天走马灯的旅行生活,算是补了个“双蜜月”。 
  墨西哥京城让香梅耳目一新。西班牙式的中古建筑与现代摩天大楼相间,勇猛的一斗牛士和妩媚万千的墨西哥女人叫她叹一声:好男好女。但对墨西哥的吃,却不敢恭维。咸肉香菜汤,油多菜少;烩饭中有椰子香蕉,简直大倒胃口;主食麦饼,是玉米粒做的,拌着辣椒和葱末吃,实在难以下咽。她想,吃,还是在中国! 
  万山群绕的危地马拉,青绿香蕉的果园很是诱人,街衢上常碾过马车车轮,伴以叮当作响的铃声,恍惚间,她忆起了北平和昆明的日月。 
  萨尔瓦多的富庶与尼加拉瓜的肮脏懒惰郡给她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但最难忘怀的是哥斯达黎加京城圣若塞的雨夜,将军谢绝了一切应酬,拥着她去到一家小型的夜总会。屋里烛光摇曳;窗外,微雨纷飞。乐队正演奏着墨西哥的情歌:“不要哭吧,墨西加利的玫瑰。”男男女女翩翩起舞,此地以佳丽如云闻名于世,可将军只是一动不动拥着她,“你是我心中唯一的佳丽。”他如醉如痴。 
  被称为世界中点的巴拿马,四通八达、游客云集。夜间,沿着巴拿马海湾的灯光,像是镶嵌在紫色光晕的海面与繁华的都市间的一串珍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