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第14章


放下电话,看见新任司令员崔可夫,立刻象熟人般叹起苦来:“将军同志,欢迎你。你瞧,情况糟透了。敌人在加紧进攻,我们的人却擅自把指挥所撤向后方。”
  “谁?”崔可夫问。“坦克兵团的司令员。”
  崔可夫立刻叫接线员接通了坦克兵团司令部。他拿起听筒:“我是新任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中将。你为什么把指挥所撤向后方?什么?炮火太猛,伤亡太大?谁允许你这么做?作为一名将军,如果你的下属也象你一样擅自行动,你怎么处理?我认为你的行为违反了国防人民委员227号命令。限你立刻把指挥所迁往原地。今后再有类似事件,要受到军法处置。”
  坦克兵团司令羞愧得无地自容,连连称是,当夜将指挥所迁回前沿阵地。
  上任第1 天就遇上下称心的事,崔可夫开始理解了他的前任的苦衷。
  当夜,克雷洛夫向崔可夫介绍前线形势。进攻第62 集团军的德国人约有9 个加强师,空中有近千架飞机掩护。而62 集团军在郊外作战时已减员大半,有的师只剩200 多人,有2 个坦克旅连一辆坦克也没有。
  讨论结束时,疲惫不堪的克雷洛夫用一只手撑着地图:“预计明天在马马耶夫岗和中央车站会有一场激战。集团军快要顶不住了,而我却无能为力。”说着热泪涌了出来。
  崔可夫一阵心酸,他一下子了解了这位才结识一天的伙伴,感动地说:“就是剩下我们俩,也要战斗到最后一粒子弹。”
  9 月13 日,双方直接争夺斯大林格勒市的战斗打响了。
  德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向马马耶夫岗和中央车站推进。炮弹和炸弹如雨点般落在马马耶夫岗上,指挥所与前沿部队通讯失去了联系,崔可夫被迫将指挥所迁移到察里察河谷一个坑道内。
  坏消息接踵而至。苏62 集团军北面奥尔洛夫卡防线被突破,126.3 高地被德军占领。左翼,苏62 集团军一混成团在德军进逼下被迫放弃了萨多瓦亚车站东边的拖拉机站。在马马耶夫岗和中央车站,德军凭着优势兵力也突破了苏军防线。14 日下午,德军攻占马马耶夫岗,中央车站和专家楼,沿察里察河向东扑向伏尔加河。
  冲入市区的德国兵以为苏军已经溃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纷纷从汽车、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上跳下来,象醉汉般狂呼大叫,有的还吹起口琴,在大街上跳起舞来。隐蔽在地下室的苏军战士气得咬牙切齿,端起枪向德国人瞄准。
  随着一阵枪响,德国人纷纷倒了下来。但后续部队仍象潮水般涌来。德国人开炮了,那幢地下室的楼房燃烧了起来。
  14 日下午2 时,第62 集团军司令部。
  告急电话纷纷打来,崔可夫显得焦虑万分。他手头已没有预备队。根据地图上的标志,德国人的坦克只需再推进10 公里,就要夺占这座城市了。
  “近卫步兵第13 师怎么还没到?”克雷洛夫把目光从桌上军用地图上挪开,踱步来到崔可夫跟前问。
  崔可夫也不清楚。他看了一下手表,快10 个小时过去了。今天凌晨三点,方面军司令员告诉他,将派近卫13 师增援,部队已在途中,可到现在还不见踪影。
  司令部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崔可夫身上。他意识到下属们都在焦急地期待着。今天凌晨,62 集团军曾发起反攻,但在敌空军猛烈轰炸下,效果不大。如果援兵不到,整条防线就要瓦解了。
  指挥所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满身尘土的人闯了进来。
  “近卫13 师师长亚历山大・伊里奇・罗季姆采夫少将向您报到。全师一万名官兵经过四昼夜急行军,现已全部集结在伏尔加河岸边待命。”
  崔可夫和在场的人象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一下子围了上去。
  “我命令你,今夜率全师渡河,明晨3 时投入战斗。用1 个团攻占马马耶夫岗,用2 个团消灭市中心、专家大楼和车站一带法西斯,一个步兵营目作预备队。指挥所设在码头附近的伏尔加河岸上,不准后退一步。”
  “是,司令员同志。我是共产党员,我不准备离开这个地方,也绝不离开这个地方”。罗季姆采夫说完,举了个行手礼,指挥部队去了。
  真象童话中的一样,奇迹发生了。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2.近卫13师――利箭出击
  罗季姆采夫奉崔可夫命令,连夜返回部队召开军人大会,进行战前动员。部队求战心切,发誓要守住斯大林格勒。
  13师是一支英雄部队,1941年11月在空降兵第3军所属部队基础上组建。组建之初,德军已深入苏联腹地,进逼莫斯科。全师立即开赴沃罗涅夫阻击德军。在艰苦的防御作战中,全师重创德军,荣获列宁勋章,于1942年1月19日改称近卫步兵13师。
  晚9时,部队悄悄进抵伏尔加河边。河对岸德军已占据好几座高大建筑物。虽是无阴无月,但离渡口不远,有一艘被炸毁的驳船在燃烧。在火光映照下,河对岸德军不停向河道开枪开炮。
  先遣队42团第1营出发了,战士们登上2艘快艇,冒着弹雨前进。曾参加渡河作战的近卫13师老战士N・A,萨姆丘光回忆道:
  “快艇离右岸越来越近时,敌人的炮火更加猛烈。炮弹不时在快艇周围爆炸,掀起根根巨大水柱,伏尔加河水象开了锅似的。不能再迟疑了,营长费多谢耶夫上尉一声令下,快艇迎着炮火疾速驶向岸边。战士们没等船靠稳就纷纷跳入水中,涉过浅水,登岸投入战斗。”
  由于情况紧急,13师官兵一上岸就一营一营地投入到连天的炮火和呼啸的弹雨之中,他们消失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里,使德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受到阻击。
  罗季姆采夫近卫军的出击有效地影响了战局,经一天血战,消灭德军2000余人,尔后他们扑向德军在城西和市中心的两个主要据点――中央火车站和马马耶夫岗,在那里与德国人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从中央火车站到马马耶夫岗――皿染的风采之一、之二中央火车站是市内交通枢纽,它是通向伏尔加河河岸的主要通道,62集团军防线也由此穿插而过。那天晚上崔可夫在街头指挥作战,发现火车站被德军占领后,将集团军防线一分为二,部队处于分割围歼境地。正焦急时,只见一位个子不高、动作敏捷的战士迎面走来,崔可夫示意他停下。
  “报告将军同志,42团1营1连连长安东・库兹米奇德拉甘上尉正带领全连去市中心执行任务。”
  “那好,我命令你带领全连占领这个车站。”
  “是”,德拉甘接受任务后,迅速拉开队形,在夜幕中冲向车站方向。几分钟后密集的枪炮声在车站上空骤然响起。
  车站周围的建筑物已被德军控制,他们躲在厚墙和掩体后面,居高临下,从四面八方射出的密集的枪弹,在苏军前进的道路上织成了一道道火网。
  德拉甘决定避开正面突击,采用迂回战术,抄后路攻占车站大楼。他将战士分成若干小组,借着断壁残垣,悄悄绕到楼后。然后让战士们每人准备好三、四枚手榴弹,德拉甘一声喊,手榴弹冰雹似地砸了过去。乘着硝烟,德拉甘率战士们冲了进去。大楼里敌人猝不及防,不知苏军底细,仓皇出逃。
  就这样,一连顺利地拿下了车站大楼,在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筑起了一座坚强的堡垒。
  然而,这只是一场大血战的前奏。
  德军对车站失守大为惊慌,很快查明占领车站的苏军只有一个连,便调集重兵反扑过来。
  16 日拂晓,猛烈的枪炮声重又响起。
  德军俯冲轰炸机几乎擦着对面工厂的烟囱从车站上空呼啸飞来,疯狂地扫射,投下了几百枚炸弹。轰炸之后,炮击又开始了。大火在车站的大楼里熊熊燃烧,房屋倒塌,连钢筋都扭曲了,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硝烟。
  经过狂轰滥炸,德军以为车站里边的苏联人已炸得差不多了,又呼啦啦地拥了上来。等到德军刚接近车站,从断壁残垣的废墟中飞来了一阵手榴弹和密集的子弹,双方距离太近了,德国人成了挨打的靶子,一拨拨地倒了下来。
  战斗持续了一天,车站大楼仍岿然不动。
  正当车站的战斗日趋激烈之时,叶林指挥的42 回2 个营与步兵第112师416 混成团余部对马马耶夫岗发起了勇猛进攻。
  马马耶夫岗位于斯大林格勒市中部的西侧,它居高临下,俯瞰着整个市区。站在山岗上,城北的码头、大型工矿企业,如“红十月”厂、“街垒”厂、拖拉机厂以及城东宛如一条宽宽飘带的伏尔加河尽收眼底。此处阵地得夫对市区战斗胜负有重大影响,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展开争夺。
  9 月16 日拂晓,42 团团长叶林带领两个营潜伏在山脚下。苏军战士伏身于枯草里,仰望着山顶,心想只等一声令下,高地就是我们的了。
  马马耶夫岗响起了隆隆炮声,浓烟四起,弹片横飞。红色信号弹升起来了,战士们一跃而起。冲在最前面的是政治指导员帕坚科,他在敌人机枪阵地前扔出了几颗手榴弹,与此同时,他也中弹倒了下来。战士们奋勇冲了上去,许多人倒了下来,鲜血染红了发烫的土地。
  战士们终于冲进了堑壕,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