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第32章


里根在这之前不大关心政治,他生长于一个自由派民主党家庭,全家人一向投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票。可是共党分子的做法燃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成了一名强烈反共分子。1947年,他当选为电影演员工会主席,并以此身份向联邦调查局提供了好莱坞的共党活动情况。 
  此后,到1962年为止,里根有10年之久充当通用电气公司的每周电视连续剧节目主持人。他的一部分任务是充当通用电气公司“大使”周游全国各地,向工人们发表演说。他的演说带有越来越浓的政治气味,练出了一套反共辞令,用以打动听众的心弦。 
  在1964年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巴里・戈德华特听过里根一次演讲,留下深刻印象。他请里根录制一个电视演讲节目,帮他用于全国各地的竞选。里根为此倾注了他强烈的反共激情。他在演讲中说:“你们和我面临着一个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么将人类这个最后的美好希望留给我们的孩子,要么就会判定他们踏出最后一步而陷入千年的黑暗。” 
  里根的演讲轰动了美国。戈德华特的竞选运动募得了800多万美元。《时代》周刊说里根的演说是“这一失败的竞选运动中的惟一亮点”;《华盛顿邮报》说它是“自从1896年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在民主党代表大会发表其‘黄金十字架’演说威・詹・布赖恩(1860―1925),美国政治家、演说家,因1896年发表反对货币金本位的演说,36岁即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译注以来全国政治舞台上最成功的一次初次亮相”。从此,里根就不再只是演员了。   
  第十一章 零选择方案(3)   
  加利福尼亚的共和党领导人说服了里根竞选该州公职,1966年,他以100万张选票的优势当选为加州州长。在又连任一届州长以后,他在1976年宣布要争取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因为他认为美国已在俄国人面前步步退却。 
  他告诉他的儿子迈克尔说,他想当总统的最大理由就是他要跟俄国人谈判。他说:“苏联人已经很久没有听见一位美国总统对他们说个‘不’字了。” 
  那次他没有赢得总统候选人提名,输给了在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而福特在大选中又败给了吉米・卡特。在卡特总统对苏联奉行和解政策4年以后,里根知道他该再试一次了。1980年,他轻松赢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接着又在大选中击败了卡特。在卡特任期内,美国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急剧上升,美国一些人在伊朗被扣为人质,税率超过了历史高峰。但里根总统的当务之急是要结束苏联的威胁。这个毕生反共的斗士进了白宫,事情终于有可能起变化了。 
  里根就任总统,提出了他的计划,就是“以实力求和平”。经济预测表明,苏联帝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不可能再把大量资金投入军备竞赛而同时还让它的民众吃饱肚子。里根要利用俄国的经济弱势,办法是把军备竞赛加剧到极限,直到逼得苏联无法招架而只好让步。里根说:“资本主义的伟大活力,成功地使我们在反共战斗中有了一个强大的武器,这就是钱。俄国人决不可能赢得军备竞赛的胜利;我们可以在花钱方面永远超过他们。” 
  里根开始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和平时期军备扩充,希望以此迫使俄国人做出不愉快的选择:要么跟上来而让民众饿肚子,要么最终认输。这是大胆的战略,马上受到了批评。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说:“我决不承认这种荒谬的理论,说什么只要我们今天造更多的核炸弹,明天就可以减少核炸弹。”甚至里根的一些顾问也认为这战略行不通。但里根总统坚信不疑。 
  按照他的计划,五角大楼的预算将要猛增,按照通货膨胀率加以调整后的美元币值计算,从1980年到1985年要升高51%,达到3300亿美元。这将是美国政策上一大改变,因为前几届政府都是消极看待苏联扩充军备而无抗议。里根后来曾请他的听众欣赏一幅漫画,画中的一位俄国将军说:“当只有我们在进行军备竞赛时,我更加喜欢这一竞赛了。” 
  在扩充军备的同时,里根又在世界各地大力传播自由福音,希望在东欧激起人们对苏联的反抗,并防止新的国家落入共党手中。美国资助了波兰和东欧其他各地以及中美洲的地下反抗运动。当过体育运动播音员的里根也重视广播。他把“美国之音”和“自由电台”的节目扩大到覆盖全欧洲。 
  广播攻势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到里根总统第一个任期末,已有将近1/5的苏联成年人每周至少一次听美国的广播。同样的人在东欧更多:在波兰达68%,在罗马尼亚达64%,在匈牙利达58%。1983年5月调查600名波兰人认为谁是“波兰的最后希望”时,罗纳德・里根名列第三,仅次于教皇和圣母马利亚,而领先于团结工会的瓦文萨。 
  里根又采取了一个引起争议的步骤。1983年,美国把中远程核导弹部署到西欧,它们从西欧能打到苏联的腹地。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让俄国看到美国的威胁是当真的,但北约盟国对此举意见分歧,出现两级分化,同时欧洲各地都有大批人上街举行抗议游行。它也使里根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做是战争贩子。里根的女儿帕蒂也公开反对在西欧部署导弹,因此而加入了反核运动。俄国领导人则感到忧心忡忡。 
  里根还强化了他的反共言论,把苏联说成是“现今世界的邪恶焦点”,说共产主义属于“历史垃圾堆”。他根本拒绝与苏联人谈判,指望俄国人会首先承认失败。然而美苏之间日益缺乏沟通,这也开始产生很严重的后果。韩国客机被击落而导致269人丧生,此事也许引起了人们严重的不安,而本文开头谈到的彼得罗夫1983年秋季遇到的情况更是一度使美苏两国濒于核战争边缘。1983年9月28日,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说在里根离开白宫之前苏联将不再做出外交努力,使形势变得更严峻了。 
  里根总统心情矛盾。一方面,他的战略起作用了。中央情报局1983年秋季在一份备忘录中报告说,苏联正在走向它的“最后阶段”;要想扭转局面就需要进行激进民主的经济改革,而那样一来它的共产主义制度就不复存在了。但另一方面,里根及其顾问们担心韩国客机事件会是未来事态的一个预演;如果苏联垮台,它不会静悄悄地垮下去。里根担心求生存的斗争有可能最后导致孤注一掷而引起核灾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联人对美国也产生同样的想法。他们担心里根的言论日益强硬可能表明他真的在策划先发制人的第一次打击。如果结束共产主义的代价是世界毁灭,那就太不值得了。里根后来在回顾1983年秋季的形势时写道:“我开始认识到,许多苏联官员害怕我们,认为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对手,而且还是有可能先下手向他们扔核武器的潜在侵略者。”里根觉得苏联人对美国有这种想法,是叫人难以置信的,然而他拒绝会晤苏联领导人,叫苏联人很难不这么想。   
  第十一章 零选择方案(4)   
  由于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加上选举年的民意测验表明很多美国人认为里根真想冒险发动战争(赞成他的对外政策的人占38%,而表示不赞成的人占49%),里根觉得他扩充美国实力的做法也许是太猛了,该转而采取和平姿态。他急剧降低了他的调子,开始打开谈判的大门。他说:“核战争是决无胜利可言的,永远也不能打的。我们的梦想是希望看到有一天把核武器从地球上清除掉。”这与几个月之前的有关“邪恶帝国”的言论已大不一样了。 
  在降低调门和促进谈判方面,南希・里根也为她丈夫帮了大忙。1984年初,里根终于会见了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据南希・里根说:“葛罗米柯走到我面前说:‘你丈夫相信和平吗?’我说:‘当然NE021。’他说:‘那好,你愿意天天晚上都对他的耳朵悄悄说这个吗?’我说:‘是的,我愿意。我也愿意对你的耳朵说这个。’” 
  但里根的武库里还有一样武器,即“战略防御计划”(SDI)“战略防御计划”(SDI)在当时俗称“星球大战计划”。――译注,就是建立一道对导弹防御屏障,防止来袭的导弹。里根1979年访问过五角大楼的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在那里认识到一旦核导弹来袭,就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消极忍受惨重损失,要么立即发动反击,最后结果几乎是自杀。他说:“这两种选择都很糟糕,还必须想别的办法。”从那时起,他一直在构想第三种选择,这就是后来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在太空部署激光器,能发现敌方升空的弹道导弹,精确瞄准,将它们击毁。有这样一道屏障,就可以防止核交锋。有些顾问认为这只是一种讨价还价的筹码,用来促使俄国人同意削减核武器,但里根是真的相信有此必要。 
  里根迫切希望完全消灭核导弹,但他认为“战略防御计划”是安全网。一旦美国遭受到核战争威胁,那就只有依靠对导弹防御系统来保护国家。而且里根表示只要苏联人相信他的意图,他愿意让大家分享这一技术以保护世界。在一次对全国国民发表的电视讲话中,里根提出了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同时也建议俄国分享这一技术,从而使双方能共享和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