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水浒-水浒别传

第35章


三人住所也只是几间破草房,门外晒着一张破网。三兄弟中,只有阮小二结婚了,两个弟弟尚处于单身状态。不管从哪方面看,这个家庭都绝对属于贫困户级别。 
  有三个壮劳力的家庭竟然挣扎在温饱线上,想想有点意料之外。不过既然白道有政府官兵时常下乡打秋风,黑道上梁山王伦蛮横封锁捕鱼水域,石碣村三阮日子难捱也在情理之中。 
  三阮虽然贫困,但是为人相当豪爽。吴用来游说他们入伙,三阮在身无长物的情况下,依然赊帐请吴用吃了两顿饭: 
  四个人坐定了,叫酒保打一桶酒来。店小二把四只大盏子摆开,铺下四双箸,放了四盘菜蔬,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阮小二道:“有甚么下口?”小二哥道:“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道:“大块切十斤来。”阮小五道:“教授休笑话,没甚孝顺。”吴用道:“倒来相扰,多激恼你们。”阮小二道:“休恁地说!”催促小二哥只顾筛酒,早把牛肉切做两盘,将来放在桌上。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阮小七便去船内取将一桶小鱼上来,约有五七斤,自去灶上安排,盛做三盘,把来放在桌上。阮小七道:“教授胡乱吃些个。”四个又吃了一回,看看天色渐晚。 
  中国人凡事好讲个“吃饭文化”、“酒桌艺术”。吴用借口“来而不往非礼也”。立马又回请三人吃了一翁酒、二十斤牛肉、两只鸡,顺便还将阮小二的赊账还清。这一手,可谓干净利落漂亮之极! 
  中国古代宣扬“义气”一说,不乏“一饭之恩永世难忘”、“芦中穷士义所不为”等经典案例,吴用收买三阮,也是用了这一招。都说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在这么隆重的“恩惠”下,三阮对吴用感恩戴德,也不足为奇了。再加上吴用四处挑唆大宋政府如何不公,人生在世当建功立业,三阮脑子一热,撸起袖子就击掌为誓,从此将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吴用最后那顿饭,一共消费了银子一两,而这区区一两银子,就收伏了三条生龙活虎的汉子的终身! 
  三阮的上山,开创了梁山的新局面。王伦时代的梁山,水军力量一片空白。晁盖时代大大不同,三阮率领十数渔家,便能顺利击败何涛。而后续上山的李俊二张二童,和三阮一起,更是将梁山水军发扬光大,成为一支百战百胜的精锐之师! 
  梁山陆军部队,虽然人数众多,然而战绩远远不能和水军相比。陆军出于自身硬件原因,也曾数度大输特输,譬如呼延灼的连环马就曾让宋江焦头烂额。但是水军不一样,占据地利的梁山水军,家门口从来就没折了半点威风!而且一些诈降、伏击、偷袭、斩首战,也是水军彪柄的战绩之一!   
  两银子造就梁山水军创始人(2)   
  三阮对于梁山水军,有着创始人的功绩。三阮里面,最值得一书的就是活阎罗阮小七。 
  中国人兄弟里面,最有出息的往往是老幺,而阮小七正是这种人物,相对比大哥二哥,阮小七更加聪明机灵,敢做敢为。 
  宋江为招安,一直煞费苦心,用尽手段,由此而来梁山上可分为三派。一派就是以宋江吴用为首的招安派,包括花荣、戴宗、杨志、广大降将等;一派是中立派,招也好,不招也好,完全无所谓,代表人物柴进、公孙胜、史进等;还有一派就是反对派,这一派人数虽少,但是实力不凡,包括三阮、林冲、武松、鲁智深等,有趣的是,宋江的最铁杆小弟李逵也是坚定的反对派之一。 
  宋江和大宋政府羞羞答答眉来眼去讨价还价,好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谈判,反对派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既然当家老大已经铁了心要投降,自己等人再坚持,恐怕也于事无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采用骂两声娘的方式来发泄一下,譬如武松、李逵(李逵的经典语录“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从此光荣地宣告诞生)。有点文化的采用劝说的方式来试图改变命运,譬如鲁智深,然而这一切努力都不能丝毫改变宋江的偏执和顽固。 
  阮小七和他们不一样!小七哥聪明啊,那是真聪明!深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先进理念!别人都希翼从老大身上打开突破口,小七哥却是直接从政府官员身上下手!只要破坏了政府官员的小恩小惠计划,老大哪怕再低声下气,恐怕也难以和广大好汉有个交代! 
  所以我们看到,在陈宗善太尉带领高俅、蔡京的走狗李虞候、张干办前来宣恩的时候,阮小七先故意凿漏了船,淹了三人半死,然后带领水手将十瓶御酒喝得涓滴不剩,再装入掺水的村酿白酒冒充正品。而事实也和小七预料的一样,假酒风波迅速改变了大多数好汉对招安的看法,本来骑墙的中立派立马和反对派站在同一路线。在反对派得力干将鲁智深的率先发难下,其余的大大小小头领,譬如刘唐、武松、史进、穆弘、水军头领全部像核裂变一样,发作起来。 
  正是阮小七这一举动,导致了后来的梁山大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而宋江为何对始作俑者阮小七不见丝毫处罚,不是宋江心慈手软,陈桥驿斩小兵,宋江眼皮都不眨一下,不是阮小七的元老身份,也不是阮小七的舍身试毒英雄壮举。真正的原因正是吴用的主意:要将朝廷杀得大败特败,日后招安才能卖个好价钱! 
  阮小七冒险一行,却鬼使神差地暗合了宋江吴用的本来意图。大胆想象一下,假如阮小七真的彻底破坏了招安大计,哪怕有十颗脑袋,恐怕十颗也要搬家。 
  阮小七最后还是屈服了,如此明里暗里破坏,仍然不能得偿所愿,他也只有随同大部队北伐大辽,南征方腊。 
  北伐大辽只是后人穿凿附会之举,历史并无此事,辽国就像阿富汗,全国没几处湖泊,梁山水军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南征浙江方腊,梁山水军大出风头。浙江自古号称“七山两水一分田”,全省处于丘陵地带、水乡泽国,方腊大本营淳安更是青山掩映绿水长流(今日千岛湖便是明证)。应付这种环境下的敌人,自然需要强劲的水军支援。 
  所以梁山水军很好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一路杀进决赛,彻底改变了方腊的命运。三阮中阮小二、阮小五相继阵亡,阮小七运气不错,不仅活到最后,而且将方腊的皇帝制服取来,上演一场《超级模仿秀》。正是他这一顽皮举动,授人以柄,最终在他爽朗大笑声中,解除官职,返回故乡继续打鱼,侍奉老母安享晚年,自己也寿至六十而终,在古代,这个年纪算是相当长寿的了。 
  阮小七的故事并未结束,著名的京剧折子戏《打渔杀家》中的男主角萧恩,其实就是阮小七的化名,活阎罗有生之年继续惩治贪官,替天行道,将梁山宗旨发扬光大,后人一直传为佳话。 
  一两银子,收伏了三员水军大将一辈子的忠诚,吴用的这笔交易,可谓合算之极。三阮代表了一大批贫苦的劳动大众,他们被黑暗的官府、黑帮双重压迫,走投无路之下,这才将自己也陷入草莽。他们接受了“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并且善良地认为这是一场可以改变百姓生活的正义举动,他们为改变梁山的面貌付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最终,宋江利用了他们的汗水和生命,将农民起义演变成一场近乎闹剧的造神运动。可叹阮小二横刀自刎的那瞬间,他的眼睛里,依旧放射出希望的光芒,依旧相信带头大哥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对于这件事,他至死不悔。 
  三阮的名字属于中国人标准取名艺术,而俘获他们一生的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吃饭文化,三阮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世界各国,要入乡随俗,学习当地的风俗习惯,要想和他们打交道,就必须用他们最熟知的方式来接近。中国人是最讲究“义气”二字的,当你和一个中国人交上朋友,你将获得十倍乃至于百倍的回报。 
  劈波斩浪浑不惧,要留英名在人间。   
  目光卓绝的宋系水军(1)   
  梁山水军将领八人,晁系为三阮,宋系则人数较多,一共有李俊、张横、张顺、童威、童猛五人,这五人里面,李俊和张横是结拜兄弟,张横是张顺的亲哥哥,二童是李俊的跟班小弟,算起来,这五人小团体关系相当铁杆,友谊密不可分。 
  梁山好汉中,晁派和宋派将领关系相当微妙,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比如对待招安这件事,晁派就是完全站在反对派一面,忠心宋江的宋派则大多同意招安。但是在水军身上,我们却看不出这种兄弟阋墙的苗头,晁派水军和宋派水军关系融洽,合作相当愉快。 
  梁山水军第一次会师在江州白龙庙,晁盖率领梁山英雄劫了江州法场,救了宋江戴宗性命,跟随李逵一路杀到浔阳江边,大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情形相当不妙。三阮正准备游过大江去夺船摆渡,张顺恰到好处地率领揭阳镇三霸集团前来接应,从而能够让晁宋大军全身而退。正是英雄相惜,水军八杰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深厚友谊。 
  我们看到,在后续的大大小小战斗中,水军战士上下一心,服从安排。疑兵不贪战功、伏兵不畏艰险,精诚合作,各负其责,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八杰更是身冒矢石奋不顾身,为广大战士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可以说,在晁盖牺牲后,宋系水军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很好地团结了同事,胸襟、目光不可谓不远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