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第42章


义工衡量的是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打工则是考验学生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和超负荷工作的潜力。 
  人生设计在童年     
  研究性学习   
  写作带动思考(1)   
  ――纪录寻根之旅 
  来美6年以后第一次回国探亲,女儿一路上每天记笔记,回来后整理写成报告。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再翻书、查资料、作研究、分析、总结,较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了事物。 
  通过写作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这是一种可提倡的研究型的学习方法。 
  女儿赴美后第一次回国寻根之旅,对她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历史性”活动。回国以前,我要求她把这一切完整地记录下来,写成一份长篇报告。我认为,如果走马观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中国的了解可能是肤浅的。但是,如果把它写下来,对许多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就不得不做细致的观察,在写作过程中必然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对一时不明白、不理解的,还会进一步研究。这样,对她的成长、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一路途经香港、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福州,果然,每到一地她都掏出笔记本做记录。回到美国后,无论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圆明园遗址,还是故宫午门以及长城,各个年代的演变女儿都能明确清楚地说出来,并能付诸文字。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女儿经历了细致的观察和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困惑不解到理性思考的过程。这种用“实践课题”带动的学习,是很好的开创性思维活动,也是培养研究能力的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令人高兴的是,她自己也乐此不疲。日记的第一篇是在启程前一天写的,在这开篇第一段中,她已难掩急不可耐的心情,写道: 
  啊,痛苦、激动、忧虑和伤感,这么多情感怎么会这么猛烈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就像正发生在我身上那样呢?现在,我明白了,这种情况会发生的。因为我此时此刻正在亲身感受到这一切。自从我们决定要去中国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一天一天地掐算着上飞机的日子。今天是日历上的最后一天,我早已迫不及待了! 
  ↓ 11岁的寻根之旅 
  为了让她可以好好地、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这40天的旅行,我只安排了两周时间在家乡福州,其他时间到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由于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事实上,到达第一站香港以后两天,她的日记就已经无法坚持写下去了,因为每天都要到将近午夜才可以休息。她只好把每天的活动简要地记下来,从中国旅行回到美国后才开始补写“日记”。 
  作调查研究。在写作中,为了准确无误地做出地理、历史的描述,女儿特地到图书馆借了几本参考书。由于前期读了一些书,也初步作了一些研究,使她对诸如香港的地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圆明园遗址、故宫午门、长城的历史变迁,等等,都能作出准确清晰的文字描述。 
  香港到1997年为止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她位于珠江三角洲口,珠江三角洲在澳门的紧北部。香港由香港岛和230多个大多数无人居住的小群岛组成。我们飞机降落的九龙,紧靠香港岛。 
  …… 
  在中国,孙逸仙是一位受尊敬的伟人,他也叫孙文和孙中山。他生于1866年,1925年过世。他上大学时曾经学过医,由于不久就认识到从医不能解救自己的国家,他放弃从医,组织了政党,最后领导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推翻清王朝后,他成为新共和的总统,但是,几个月后,袁世凯逼他让出总统的位子。孙中山愤于新总统的政策,于 1913年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到了日本。 
  …… 
  中国的长城据说是可以从月球上用肉眼看到的唯一的建筑物。有些书提出了反驳的观点。不过当我亲眼看到长城以后,我更相信这一种观点。 
  长城的修筑起始于楚国,那时楚国先建造了一座防护墙,接着,其他各国也学着建了,有些城墙修了几千里长。 
  到了秦始皇时期,把它扩修成了万里长,万里长城就是这样得名的。万里长城的意义就是有1万里长的城墙。自那以后人们就把它叫作中国万里长城。 
  到了汉朝,长城延长到了戈壁沙漠,因为人们要保卫他们的远疆。不过不仅仅秦朝和汉朝建了长城,在金朝和明朝长城都得到加固和进一步延伸。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城的大部分是在明朝改建的。现在的长城是砖结构的,但是在明朝以前都还是泥建的。 
  对于一个5岁离开中国,在美国生活了6年的孩子,写下以上的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靠什么,除了沿途收集资料外,还靠事后作资料整理和研究。回到美国以后,她跑到大学的图书馆,借了不少有关的资料。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而得来。这些信息,家长如果不查资料,有的数字也未必准确。家长即使可以告诉孩子,也绝对没有通过自己研究得到的那样珍惜、记忆深刻和具有成就感。这是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的时候。家长插手,反而弄巧成拙。   
  写作带动思考(2)   
  “理论”联系“实际”。她在写作的过程中,结合以前从书本上读到的、电视剧上看到的,把所有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尽情发挥,不管是否准确,总是调动了自己的思维,“理论”联系了“实际”。 
  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景点就是一座像庙一样的房子,是当年慈禧太后监禁她儿子光绪皇帝的地方。 
  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关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围墙像花岗岩那样坚固,就像个牢房。光绪皇帝领导一个变革运动,这个运动威胁到了慈禧太后的权力。然而,变革运动失败了,慈禧太后把皇上关了起来,自己掌握了最高的权力。 
  …… 
  明陵是安葬明朝皇帝的地方,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座独立的陵园。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其中13位安葬在这儿。在十三陵里,只有长陵和定陵对外开放。 
  我们只去看定陵。因为定陵是在地底下的,我们得走下许多层台阶。下到最底层时,看到的第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虽然是大开着的,但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 
  据说当年皇上下旨建造这座地下宫殿时,令工匠们在墙后装上暗箭,如果有人想进入并且果真闯入殿门的话,一支支死亡之箭就将射向他。我总在想第一个打开殿门的人到底怎么啦,有没有被暗箭射倒了?他是不是死了? 
  …… 
  穿过紫禁城前面的大门午门,我们进了紫禁城。这时,我们看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5座大理石桥。桥下并没有湖泊、流水。这些桥只是装饰物!站在太和殿前,我们看到一片大型石雕坡道,一直通向太和殿的殿堂,坡道的两旁是两排阶梯。 
  我可以只凭想象,就知道皇上是怎样坐在他的轿椅上从坡道上经过,而抬轿人走在它两旁的阶梯上。坡道上雕刻着象征皇上的龙。如果有人不小心踏在了坡道上,就要被推出午门斩首。现在,因为没有皇帝砍他们的头,小孩子们正在上面发狂地跑来跑去。 
  整个故宫在我看起来那么假。由于历代皇帝皇后的利己,使那么多人死在这里。紫禁城给我留下的只是一个坏印象,就似那个旧时代及其阴影正环绕密布在我的心头。 
  …… 
  爸爸和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他在拍照的时候,我则在努力想象,如果我是领导人的话,站在那儿是什么感觉。 
  …… 
  在写作中,她自然地把景物、历史、思想和积极的人生观都结合在一起。这都是独立思考,并把它和书本知识、实际考察联系起来的结果。 
  困惑和思考。当然,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孩子,要想通过一次短暂的旅行,了解清楚中国社会是不切实际的。不过,有了问题,就会激发进一步的思考,也许当时就在思考,也许留给以后思考。孩子的智力是通过不断思考而开发的。 
  我们登上楼梯到剧场入座。剧名叫小井胡同,就是有一口井的小街道。这是什么剧,该不是讲关于一口井的传说吧。 
  接着,灯光开始慢慢变暗。 
  起先,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一个老人、一棵树和一口井。随着剧情发展,终于能跟踪到剧情了。这是一个关于住在一条胡同上的几家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变迁史。 
  虽然我搞明白了这剧演的是什么,我却仍然对他们说什么毫无所知,他们用的词对我来说都太复杂了。在他们说的10句话里,我只能听懂几个发音、几个名词。爸爸也告诉我,听不懂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用了很多怪异难懂的词,这些词在“文化大革命”时是被普遍运用的。爸爸妈妈和其他人都听得懂,因为他们经历了那场运动。 
  …… 
  逛完了整个颐和园,我们从边门走出去吃午饭。 
  店主兼服务员站在门前热情地把我们迎了进去。小屋里只有几张桌子,饭菜并不十分美味,不过店主人的殷勤接待却弥补了不足。 
  店主给我们说关于她的故事。她才27岁,1年前开了这家饭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