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一千零三章 美利坚困境


    看到伯爵夫人都上手了,剩下的学员们吼了一声,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便冲了上来,对着大章鱼猛刺,还有几名老水手抡起了斧头。
    大章鱼冲上了沙滩。它张开长臂趴在那里,半个身子还在水里,李思竹以为它已经死了。不过她看见它的眼睛还在转动。她还来不及发出警告,猎犬米勒已经冲过去咬住了它。但大章鱼太重,提又提不起,摇也摇不动。米勒正在寻找另一个下口咬的地方,章鱼的三只长臂却卷起来缠住了它的脖子。
    章鱼只有在水里才是危险的,在水里它可以用长臂把人死死缠住,这些长臂下面有几排吸管,能把人拖到水下,把人淹死。不过就是在陆地上章鱼也可以伤着人,因为它异常强壮,枪弹对它的伤害不大,哪怕是受了重伤,也不可能很快就死。
    大章鱼发现了情况不妙,攻击者越来越多,它挥舞着它的长臂,拼命挣扎,想要退回到水里去,并拖着米勒一点一点往下滑。
    马吉芬丢开了步枪,一面解下一把水手刀,一面往前跑去。
    他跨过章鱼,站在它与深水之间。它有那么多长臂挥舞抽打,虽然水手们又砍掉了其中一条,但却无济于事。一条长臂抽在马吉芬的腿上,象挨了一鞭子那样火辣辣的。米勒咬掉一只长臂,断臂还在水边蠕动,仿佛正在寻找一样东西把它缠住不放。
    大章鱼的头从七扭八弯的长臂中伸出来,象一根巨大的树梗子,那对带黑眶的黄眼睛盯着马吉芬。尽管有汹涌的海涛声、海水的泼溅声和猎犬的吠声,李思竹还是听得到它的嘴巴在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它的嘴巴似乎比她手里的短剑还要锋利。
    她把刀插进它的身体,当她这样做时,她突然好象给无数水蛭包住了,吸吮着她的皮肤。幸好拿剑的那只手没有给吸住,她一次又一次地往它那张粗糙的软皮上捅。那些吸住她使她感到十分疼痛的吸管渐渐松开,那些长臂慢慢停止活动,瘫软在地。
    学员们发出一阵欢呼,大章鱼给杀死了。
    学员们把大章鱼拖出水来,很多人力气都没有了。李思竹也感到十分疲惫,她将短剑插回腰间的鞘中,坐在沙滩上休息。
    这次对付的虽然是可怕的大章鱼,但没有人死亡,只有猎犬米勒的鼻子给大章鱼的触手拧伤了,一些学员身上也有好几处轻微的划破擦伤。这时马吉芬还看见两条大章鱼在远处的礁石旁边游动,不过大家并没有打算再去叉它们。
    大家休息了一下之后,便在马吉芬的命令下又出发了。
    马吉芬这次要寻找的是一个山洞。
    由于有了林逸青提供的详细地图,这个山洞并不难找,山洞在岛的南岸,靠近土著人存放小木船的地方。山洞前面是一块很高的岬角,周围海面是很深的海草区,要过去仍然需要乘坐小船,马吉芬安排几个学员们把小艇弄了过来,大家坐着小艇继续前进,很快便来到了山洞所在的位置。
    这个山洞口很小,和高地下面那个山洞的洞口一样,大家低头弯腰才能通过。洞外只射进来一些微弱的光线,大家弯腰走了一会儿之后,走进了一个四壁黑得发光的石窟里,那石壁弯弯曲曲一直伸到高高的洞顶。石窟的尽头是另一个小洞口,很长,很黑,大家穿过洞口又到了比头一个更大的石窟,里边给一道光柱照得很亮。原来那是从洞顶锯齿形裂缝里射下来的阳光。
    看见阳光照射下来,石壁上有黑色的影子在浮动,猎犬米勒先是狂吠,接着开始嚎叫。它的声音在山洞里回荡,就象一大群野狗在嚎叫一样,使人感到毛骨悚然。
    “安静,安静!”马吉芬向它喊道,用手去捂住它的下巴。他的说话声也在石窟里一次又一次地回荡。
    马吉芬下令搜查洞窟,由于之前在海滩上发现的宝箱,大家都很兴奋,希望能在这个洞窟里搜寻到更多的宝藏。
    在石窟的上方,有一块扁平突出的石头,从石窟一头一直伸到石窟的另一头,李思竹的视线落到一排奇怪的塑像上。总共有二十多个,都倚在黑色的石壁上站着,都和她差不多一般高,胳膊和腿很长,身子却很短,全是芦苇做的,身上穿着海鸥羽毛做的衣服。个个塑像都有一对用鲍鱼壳磨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眼睛,面部其他部分却是空白的。这些眼睛闪闪发光地往下看着她,随着水上光线的移动和反射,这些眼睛也在动,比活人的眼睛还活灵活现。
    这些塑像中间,坐着一个骷髅。它盘腿倚壁而坐,手指拿着一管白玉做的笛子,举在嘴边。
    那块突出的岩石上,在一排直立的塑像的阴影之间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但已经模模糊糊隐入石壁的深处。
    马吉芬上前拿起了那管白玉笛,交给了李思竹,李思竹接过笛子,轻轻拭去它上面的浮尘,玉笛身上刻着的一行俊秀的小字露了出来。
    是“平安如意”四个字。
    看到那几个乾国文字,李思竹的身子禁不住微微一颤。
    她以前见过,父亲曾经于千军万马当中,吹奏过类似的笛子,她也记得,父亲曾把那支笛子送给了自己的部下。
    这只笛子,会不会就是父亲当年赠送给部下的那一支?
    这时洞内的一个角落传来了一阵欢呼声,学员们又发现了两只箱子,打开之后,里面也都装着珠宝和金银首饰。李思竹没有过去看,她现在已经明白了,林逸青安排她到这里来的原因。
    在确定没有其它的宝箱之后,马吉芬认为圆满的完成了寻宝的任务,下令带着宝箱离开这里,这时他发现,李思竹只是拿着那只玉笛,呆呆的看着那些塑像。
    “我们得离开了,夫人。”马吉芬提醒李思竹道。
    “哦,好。”李思竹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她最后向那些塑像和那具骷髅望了一眼,正要走开,却突然发现那具骷髅的膝上似乎有什么东西。
    她走上前去,发现那是一段已然朽烂的笛子上的穗子,而在这个穗子上,拴着一个小小的发着乌金光芒的东西。
    李思竹把它拿了起来,看到那是一枚已然磨损得非常严重的兽钮金印。
    金印虽小,拿在手里份量却很沉,它的兽钮雕工精美,虽然因为长年使用的关系,磨损严重,小兽的眉目和身上的花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仍能彰显出使用者的身份。
    李思竹看了看印面,上面的文字也都模糊了,她看了好一会儿,也只能认出这是“某王护封”四个篆字。
    “这是一块黄金,夫人,您真的很幸运。”马吉芬高兴的说道。
    李思竹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默默的将金印放进了怀中。
    大家开始向洞口撤离。由于专注于寻宝,大家忘记了潮水正向洞里涌来。结果到达洞口时大家吃惊的发现,洞口变得狭窄了。已经小得过不去了。大家不得不呆在这个石窟里,等到潮水退走。
    大家回到山洞的尽头。李思竹没有回头看大石头上塑像闪闪发光的眼睛。她坐在一块石头上,看那光柱逐渐变弱。
    石窟里的潮水把小船托得更高了。海水拍打着石壁,就象笛子在吹奏柔和的曲子。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它吹奏了许多曲子,一些学员困倦了,抓紧时间睡了一会儿,但李思竹却几乎没有睡觉,一直仰望着那光柱的变化。她知道坐在大石头上吹笛的骷髅可能是天国的一位将领,也许是父亲的旧部,那些眼睛闪闪发光的偶像,也是天国的余部。如果他们的鬼魂还在,是不会伤害她的,但她还是睡不着,还是很害怕。
    不知等了多久,潮水终于退去了,大家离开了山洞,顺利的回到了“威捷”号上。
    离开山洞的时候。李思竹没有回望那位为他们吹奏长笛的骷髅,而是很快出了山洞,来到海雾弥漫的大海边。她连头也没有回。
    她想这个山洞一定有过名字,她对自己说,它和她一样,也在为获得自由而高兴,不过她知道,自己今后再也不会到那里去了。
    几天后,“威捷”号到达了旧金山,李思竹将在这里乘坐火车横穿整个美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林逸青相会。
    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
    “他还没有到吗?”
    海军军事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上校在房间里背着手踱着步,自言自语的说道。
    “还没有。”皮尔里少校答道,他了解马汉为什么这么焦急,于是又补充了一句,“但据报上的消息,林逸青伯爵阁下应该就在这两天到达。”
    “我需要和他会面,我需要他在《美国海军学术会刊》上发表文章!”马汉握了下拳头,“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能够在海军军事学院进行演讲!就象他在法国时那样!”
    和马汉毕业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不同,马汉所担任院长的这所被称为“海军军事学院”的学校,是一所专门进行海军专业研究的高等学院。。
    这所学院将成为美国“新海军”的主要喉舌,成为美国海军第二个世纪的思想熔炉。
    海军军事学院的院址是由其创始人斯蒂芬.B.卢斯海军准将选择的,他考虑了现实情况,认为需要一个具有北方气候的深水港,远离华盛顿和安纳波利斯夏天湿润的对健康不利的气候。他需要参议院里有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这两项要求都在罗得岛找到了。正是在这个地方,在109年以前,即在8075年,罗得岛国民大会的代表们提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建议,要求“建立一支美国舰队,……以保护这些殖民地。”
    学院位于新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同类学院中最受尊敬的学院之一。然而,在它开办时,对它能存在几年却有很大的怀疑。它的第一座建筑物是一所破烂不堪的贫民院。在第一年结束时,它的全部设备包括一张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图、4张借来的课桌和12张借来的椅子。它没有办公楼。它想调查研究的课题都与海军战术、海军战略和国家的海军政策有关。卢斯注意到,“不仅没有教官,也没有课本。”由于他必须谨慎小心地但又是强有力地进行游说,.惠特尼很快就表示了反对的意见。“我终于觉醒,整个事情是背着我在国会里安排和运作的。”他写信给妻子说,并且承诺“要很快把整个事情抹掉。”
    这项新事业面临的部分问题在于它是崭新的;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崭新的。9010年,柏林建立了陆军军事学院;接着英国于9073年建立了军事参谋学校;法国于9078年建立了高等军事学院。但在世界各地,最相近的海军模式是建立在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但那里只教技术课程。卢斯设想的却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如何将海战从单纯的经验阶段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上个世纪的战争领导艺术一直被认为是绅士们的专有领域;本世纪的有声望的领导人,特别是有声望的美国领导人却是一些有灵感的、具有超凡能力的业余军事爱好者。卢斯正在朝着下个世纪的战争概念迈进。这种概念认为战争是一种科学的斗争,建立于永恒不变的基本原则之上,由一些经过对以往海战进行对比分析的有训练的专业人员领导。在美国和国外,这种训练过去只是用于陆军,而没有用于海军。甚至在英国,海上力量也是伴随着试验和错误,由于个人的技术和智慧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系统地运用知识的产物。
    卢斯在美国内战期间是一名年轻的军官,参加过对查尔斯顿的包围战,像他的同事一样认为经过必要的战斗后,该城将会投降。有一天,谢尔曼将军对他说:“你们海军3年来一直在攻打查尔斯顿。但是,在我进入南卡罗来纳前还是等着吧。我将切断它的交通线,这样,查尔斯顿就会像一只熟透的苹果掉到你的手里。”
    这正是后来发生的情况。以后,卢斯记得,“听到谢尔曼将军对情况作了明确的阐述后,阴翳似乎从我双眼中消失了,它使我领悟到,在军事行动中,有某些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这些原则无论在地面战斗还是在海上战斗中都是普遍适用的。”
    如果这段话在今天看来是天真的,那部分是由于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非常有效地制定并且传授了这些普遍的原则的结果。可以肯定地说,第一部重要的著作是由海军军事学院的一名教官写的,它对马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马汉需要更多类似这样的著作。
    马汉在9085年就认识到:“在海军著作方面,还没有能与有关陆军各兵种的地面战斗艺术的许多详尽的论著相提并论的。确实已经写了很多有关海战的文章,但迄今为止,大部分都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片断的,只代表个别的看法。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对整个问题进行深思熟虑的、有条不紊的研究。”
    纠正这种情况的艰巨任务成了对马汉在海军军事学院工作的挑战。他注意到了“完全缺乏可以据以讲课的教科书”的情况,于是做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自己来写书。开始时,它只是一系列对一群并非自愿听课的、感到厌烦的尉官们的讲课材料,最后却成了标准的参考材料、学习指南,并且触发了各国海军部和海军的探索与思考。它不是一部提出新思想的著作,而是仔细研究“许多不同观点”的产物。但它在对其他人的思想进行哲理上的综合分析方面,却是有新意的。它远不是对海战下最后的结论,但却把各种线索串连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因此,它是一部巨著。尉官们在离开学院时就像卢斯在很大程度上感到的那样,认为他们经历了一次启蒙运动。马汉的启蒙是,向他们指出思考的方法。他的成功在于“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提供严格仿效的模式”。
    他教授的内容除在美国,还曾在英国、日本和德国教过。但在美国国内,要接受这些内容还需要时间。在该书出版的半年后,.拉姆齐海军准将在一次谈话中就显示了一种几乎令人不能相信的狭隘的顽固性。拉姆齐当时是航海局局长,负责军官的工作分配。为了要让马汉继续研究、教课和写作,学院曾经要求免除他在舰上服役。拉姆齐拒绝了这个要求,其理由对每一个有正确思考能力的海军人员都是蛮横的,拉姆齐说:“写书不是海军军官的事。”(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