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九百零八章 舰神初现


    “现在追赃的话,还能够追出一些钱来,只怕再过几年,就好又都败光了。”岛津洋子说道,“这些钱可是够买好几艘大型铁甲舰了。”
    “想把这些钱敲出来,只怕很难……”林逸青看着手中的报告,捏了捏自己的下巴,开始思考起来。
    “在乾国,不是一切都可以用银子来折算吗?打板子都可以用银子减免的。”岛津洋子笑着提醒了他一句。
    “对啊!”林逸青猛醒,不由得狠狠的拍了一下大腿。
    象曾伯恒这样的“中兴名臣”,朝廷顾及颜面,绝对不可能给他以“重处”(这也是为什么朝廷这么多年对曾伯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追究的原因之一),但拿钱顶罪的话,却还是可以考虑的……
    正在林逸青考虑如何对曾九“小刀不快慢慢割”时,一辆马车悄悄的出现在了曾伯恒的府第前。
    不多时,管家拿着一张名帖,快步的来到了曾伯恒面前,“禀老爷,有一位林德利先生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听到这个带有洋味的名字,曾伯恒的眉毛扬了一扬。
    “他是什么人?”
    “来人自称是在海关税务司任职,不过职所在朝鲜海关。”管家说着,将来人的名帖呈了上来,“小人验看过了,他带的确是海关税务司的关防。”
    “朝鲜海关?”曾伯恒有些摸不着头脑,“小小的海关末员,来见我做什么?”
    “他说有要事要面见老爷,并告诉小人,如果老爷不肯见他,便将此物呈给老爷,老爷必然会见他。”管家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锦盒,呈到了曾伯恒的面前。
    曾伯恒接过锦盒打开只看了一眼,面色不由得一变,立刻将锦盒的盖子马上合上了。
    管家暗暗惊奇,刚才他接过锦盒时,便觉察其体量虽小,但份量很压手,里面装的应该是金银物品,刚才曾伯恒打开盒子时,他也瞥到一道金光,证实了他的猜想,但他想不出,为什么曾伯恒会见之色变。
    曾伯恒立刻发觉了自己的异样,他微咳了一声,瞬间恢复了常态。
    “去请他到前厅奉茶,我换了衣服便过去见他。”
    “是。”
    管家快步离去,看到管家身影消失之后,曾伯恒才又将那个小锦盒重新打开。
    里面放着的,是一颗小小的狮钮金印,只是印身金色有些发乌,且有些许划痕,颇有沧桑之感,一望而知不是新铸,而是用了好多年的东西。
    曾伯恒拿起小金印,看了看印面的文字,一时间不由得眼热心跳。
    印文是小小的四字楷书“李秀成印”。
    日本,东京湾,英国远东舰队“雄辩女神”号巡洋舰。
    一间舱室里,年轻的陈伟望了望舷窗外的日本海岸,伏下头来,用素描的手法仔细的描绘着正在兴建中的日本岸防炮堡。
    在已经画好的多张图纸旁边,是一封写好的长信。
    “……林先生,您如果现在到东京来,我想您会很惊讶的发现,因为您的关系,日本正在东京湾构筑大量的海岸炮台,据说那些已经建好的炮台,都装备有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大炮,您以前曾多次提醒过我,要注意一下克虏伯大炮,恰好我们‘雄辩女神’号的舰长伯纳特少校是英格斯上校的好朋友,他想要参观一下这些炮台和上面的大炮,在英格斯上校的协调下,日本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于是我便有机会和舰长一道进入到了这些炮台当中,并接触到了已经建好的炮台中的那些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公司从创办开始,随着技术发展,造出的火炮种类非常之多。我要给您讲述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克虏伯大口径火炮的结构。”
    “图1中是一门标准的克虏伯大炮,全炮由三部分组成:1、炮体,即炮管部分。火炮的瞄准装置都位于这一部位。2、上炮架。炮体之下,左右各有一块‘铁板’架着火炮的炮耳轴,这两块三角形的板子称为上炮架,也有称作架膀的,两块上炮架前后各有一个小轮子,用以在下面的下炮架上活动。另外,火炮的俯仰操作装置都位于此部位。3、下炮架。上炮架之下,是火炮的下炮架,简称下架。下架承托着火炮炮体和上炮架,从图中可以看到,下架的上表面是一个前低后高的斜坡,称为‘阻退斜坡’或‘阻退平台’,火炮平时不用时,炮体连同上炮架被一起拉到斜坡的高处固定。战斗时先将火炮退回到阻退斜坡的前段,再装填发射。火炮发射后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驱动上架驮着炮体往后‘爬坡’,这段爬坡过程就起到了抵消后坐力的阻退作用。为了防止火炮向前推出或向后后坐时跑得太远,在阻退斜坡的两端都装有限位装置,并配备了用以减震阻退的弹簧。”
    “在火炮的下架底部,一般都装有几个巨大的炮轮,可以在地面的轨道上运动(轨道的长度决定了火炮的转向范围)。火炮的左右旋转就靠驱动这些炮轮在轨道上转动来实现。因为军舰的构造比较特殊,舰上用的克虏伯大炮也有不采用大炮轮,而直接把没有轮子的下炮架固定在炮盘上的,通过驱动巨大的炮盘来转动火炮,已经有人给这种大炮盘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磨盘’。”
    “克虏伯火炮的炮体就是指它的炮管部分。这种火炮的炮管一般由内管和束缚在外的炮套或炮箍组成,目前有些书里面称为套筒炮,不甚贴切。克虏伯火炮的内管由特种钢(钢与熟铁混合熔化)铸造,先铸成圆柱形的炮坯,截去两头的浮渣后,将整个炮坯放在大汽锤下反复锤打成型,现在克虏伯公司内的大汽锤可是天下闻名的。经过锤打工序后,内管基本成型后再磨光表面,钻出炮膛即可。因为火炮发射时,药膛内的发射药包剧烈燃烧,会产生较大膛压,为保证火炮炮管的强度,在内管之外又束缚上了一层层的炮套或炮箍。火炮口径越大,用的发射药量越大,外层的炮套炮箍也就越厚。值得一说的是,这种炮箍和炮套的内径会略小于内管的外径,安装时,先用高温烘热涨大再套到内管之上,冷却后就自然牢牢束紧了。”
    “在图2上面是一幅克虏伯炮体部分的解说图。图中我用红线勾勒出的部分就是火炮的内管,内管之内由两部分组成,从炮口往后到药膛之前的炮膛有膛线,在这段炮膛之后是火炮的药膛,是装填时容纳炮弹和发射药包的地方,药膛空间越大,装填的发射药包就越多,火炮的射程相对也越远。图中蓝色的部分称为炮箍,德国克虏伯大炮的炮箍或炮套都是采用钢质,而英国阿姆斯特朗和法国加纳采用的是铁质,性能上要稍逊克虏伯一筹。通过观察图中这两层炮箍可以看到,所谓的炮箍就是一段段拼接起来的钢圈,如果不是分段拼接,而是采用一体的,那就称为炮套(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窄的是箍、宽的是套)。对应这两种‘套筒’方式,分别有钢套炮和钢箍炮的叫法。另外还有一种克虏伯炮,兼用钢箍和钢套,就称为钢套箍炮,乾国‘平远’号等铁甲舰装备的12英寸大炮就属于钢套箍炮。另外,在一、二层炮箍之外,在靠近内管后面的位置最外层还有一道炮箍,主要因为那个位置是炮体上受涨力最大的地方,这道最外层的炮箍普遍存在于当时的大口径克虏伯炮上,虽然它不是区分钢套炮和钢箍炮的标志(无论钢套或是钢箍,都有这道炮箍),却是识别克虏伯炮的重要外部特征。”
    “这门120毫米克虏伯要塞炮则是典型的钢套炮,从图上可以看到,火炮内管之外没有一段段的炮箍,而是采用的整段的炮套。”
    “这张图画的是火炮药膛和前方炮膛衔接部位的示意图。药膛内没有膛线,内径较大,炮弹可以顺利通过,而前方炮膛则有膛线,装填时,炮弹上的弹箍遇到膛线就会卡住而不能再向前推进。只有等火炮发射时,随着发射药包燃烧产生的巨大推力,弹箍嵌入膛线中,使炮弹顺着来复线旋转发射出口。”
    “说完让人头晕的炮箍炮套,下面讲点您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克虏伯炮的瞄准方法。”
    “除了某些型号的要塞炮外,一般克虏伯炮的瞄准装置都位于炮体上。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在克虏伯火炮炮体中部附近的位置,有两根尖尖的准星,而在火炮炮尾炮套上对应有两个表尺,这套东西就是克虏伯火炮的瞄准工具了。一般克虏伯火炮上的准星和表尺都是左右各一套,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考虑舰上使用空间狭小,如果只有一边有瞄准装置,很可能会因被炮门遮蔽而无法瞄准,所以准备了2套,以灵活运用;第二是火炮采用一侧装置瞄准时,可以在另一侧的表尺上调一个机动度数,例如正以距敌1000米进行瞄准时,另一侧的表尺上可以调为1100米或900米,以防第一表尺不准,而能立即改用第二表尺瞄准。”
    “克虏伯大炮的表尺为铜质,成T字形,上为横表尺,下为纵表尺,分别用于调整俯仰和方向。表尺之上标有度数,纵表尺上分别为100米、500米、1000米等,以便根据观测到的敌我距离调整俯仰(纵表尺上的刻度分为两列,左侧为采用铁弹的刻度,右侧为使用开花弹时的刻度);横表尺上的刻度分上下两行,分别用于向左右瞄准,以16分为一度。”
    “火炮操作时,根据测量员报告的敌我距离通过观察纵表尺调整俯仰角度,即控制火炮的射程,而炮位上的炮手则根据横表尺、准星来瞄准目标,三点一线,大致对齐就可以发射了。”
    “日本人在已经建成的一座大炮台当中安装了一门巨大的280毫米的德国克虏伯大炮,而且还完全地装备了与其相配套的克虏伯炮弹。我对这些炮弹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查阅了已知的有关280毫米克虏伯大炮的功能及其炮弹装载、炮弹初速、炮口力量以及垂直击中钢板的穿透厚度等数据资料,这种280毫米炮弹的弹头每枚自重约170千克,弹高72厘米,弹腹深度达60厘米,弹壁厚50毫米。弹头形状为圆锥形空心圆的巨型弹体。在弹头圆锥顶部有一台阶孔,上部直径8厘米,中部直径4.5厘米,下部直径2.5厘米。圆孔内壁带有螺蚊,直通弹腹。在锥体距顶部12厘米处有两个正对贯通的小圆孔,直径2厘米。在弹体圆柱上镶嵌着20片凸起的上下两排小青铜片,沿圆柱等距离10行排列。小青铜片厚度为0.5厘米,长4.4厘米,宽3厘米。”
    “克虏伯大炮的弹药分为定装式和分装式两种。定装式炮弹的弹丸和药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发射药量固定不变,发射时一次装入炮膛。分装式炮弹弹头(弹丸)和药筒分开装填,它又分为药筒分装式和药包分装式两种。日本人的这门克虏伯大炮口径为280毫米,其膛内阴线(凹型槽)深度为6.5毫米,大炮炮管阴线的实际直径为293毫米。而炮弹(弹丸)的直径为280毫米,其弹壳外裹着韧而滑的‘铅壳’和20片凸起的青铜片——火炮学名为‘支撑弹带’,总厚度为5毫米,其炮弹(弹丸)的总直径为290毫米,与大炮的阳线直径280毫米相比,过盈量为10毫米与大炮的阴线直径293毫米相比,间隙为3毫米。大炮是药包分装式炮弹,不设药筒。发射时将弹丸、药包装药和点火具分三次装填,依靠炮闩来密闭火药燃气,高速把弹丸送出炮口。”
    “20片凸起的‘弹带’的作用是:弹丸在发射火药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时,与炮管膛线凹型线条紧密咬合,支撑弹体始终处于炮膛正中位置并切入阴线,实现其铅壳挤迫无罅漏高密度状态,借助巨大的高压气体推动力,在炮管中高速旋转前进,从而保证弹丸在炮口处飞行前进时,可以获得最大初速和外弹道飞行中的稳定。”
    “这些克虏伯炮弹(弹丸)上镶嵌着厚度仅为5毫米的铅壳与青铜质弹带,硬度极低。在75.2千克火药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使弹头与炮膛密封,并嵌入坚硬的膛线凹凸槽中深入5毫米,这样,可以保证弹丸在身管中获得最大的动能。同时,青铜质的弹带以其较铅为硬的质地,支撑弹丸始终处于炮膛的正中央,并以其较钢为软的特质,使膛线减少了磨损,保证了大炮炮管的寿命。”
    “我所见到的这些炮弹能够清楚的分出两种弹类。一类是开花弹,另一类是穿甲弹。所谓‘开花弹’,就是用极薄的铅质材料包裹着铁质弹丸,其弹腹掏空,用来储存炸药。弹头顶部的‘弹嘴’直径2.5厘米,用来装置‘弹引’、‘自来火’(即引信)。装填时,在弹引与自来火之间的隔针孔内插入隔针(保险),避免在膛内引爆而导致炮毁人亡的惨局。炮弹(弹丸)飞离炮口后,弹丸在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时,隔针会自动甩掉脱掉。当弹丸飞触目标时,弹引碰到硬物就自动引爆,造成弹片开花,其猛烈与威力是其它弹头所不能比拟的。”
    “开花弹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主要是其弹体的结构所决定的,弹体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铁质弹体,上顶部锻压成圆锥状(穹形);下部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圆柱以底部圆周为基准,自下而上等距离加工为桶箍样的凹槽。凹槽的数量根据弹体的大小刻有二行或四行直槽。直槽内填满铅质材料,弹丸外表则用坚韧而滑腻的铅壳包裹着。二是青铜质‘弹带’。极薄的铅箍紧紧地包裹铁弹的外表并填满弹体凹槽,让铅箍与弹体阴阳咬合。大炮射击时,铅壳的外直径和炮管的‘阴线’直径的底面留有供3毫米(一侧半径方向余量为1.5毫米)的‘过盈量’,铅质包裹层又有韧、软相间便于切割的特性,当弹丸在发射火药燃烧产生巨大高压气体,铅箍便在瞬息间产生塑性变形,切入炮膛阴线内,从而实现弹丸发射时的‘挤迫无罅漏’的要求,获得最大初速及其炮口力量。与此同时,被阳线凸部切割下来的铅屑也随着高速气流冲出炮管,保证了炮管的洁净。三是炸药。其27.5千克的黑色炸药装满弹腹,有效地保证了开花弹头的威力。”(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