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主要的事情干完了,剩下的,就是分享胜利果实了。
作为本次事件的头号功臣,李隆基由临淄郡王升为平王,兼知内外闲厩,押左右厢万骑,也就是他仍然掌握着军权。钟绍京守中书侍郎,刘幽求守中书舍人,并参知机务。但他们现在还不能肆无忌惮地封赏,毕竟最大的主题还没有完成——那就是劝相王李旦登基。
二十三日,太平公主出面,传达少帝想要传位的“愿望”。相王固辞。这几乎是必演节目,不必细表,反正大臣们得想法子再请他几次才行。于是刘幽求对宋王成器、平王隆基提起此事,此时已是平王的李隆基说:“王性恬淡,不以代事婴怀。虽有天下,犹让于人,况亲兄之子,安肯代之乎!”古时等级很严,尤其皇家成员,即使父子间在正式场合下都称某王某公,而不称父子,或许正是这种森严的等级,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这一点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来。刘幽求不甘心,又说:“众心不可违,王虽欲高居独善,其如社稷何!”其实,李隆基和李成器两人应该更着急才是,因为相王即位,那他们就是皇帝的儿子,地位可比现在又高了。于是兄弟二人入见相王,极言其事,“相王乃许之”。别说,李旦还真算个厚道之人,没有过于虚假的推脱,免去了大臣们不少麻烦。
第二天,在太极殿上演了一出极富戏剧性的禅让场面。少帝在东隅西向,相王站在中宗的灵柩旁,太平公主说:“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刘幽求赶忙跪下说道:“国家多难,皇帝仁孝,追踪尧舜,诚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爱尤厚矣。”客观地来看的话,刘幽求其实比之宗楚客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是阿附某一集团的人,极尽阿谀之事,本质上没什么大的区别,只不过投靠的对象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这样,传位的事就算定了,可少帝仍赖在御座上,估计是已经傻了,当时少帝才十六岁——是有点小,但以个人经历推想的话,李重茂应该有足够的反应能力了,只是面对这种情况,任谁也都是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一看他不肯下来,便亲自上前:“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这不是你坐的宝座,快下去吧——于是就这么把他拉了下来。于是李旦即位,是为睿宗。七月改年号为景云。
从郡王到皇帝·李隆基(6)
睿宗即位,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得把太子定下来。本来这一向是个很难解决的大问题,但不能不说李隆基很幸运,碰上一个很知趣的父亲,也碰上一个很知趣的大哥——眼睁睁自己的榜样在前,如果不立李隆基的话,李旦很可能是第二个李渊,而李成器则很难逃脱李建成的命运。既然李隆基敢于发动政变杀掉韦后让自己的父亲当了皇帝,又为何不敢再发动一次政变自己当皇帝呢?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宋王成器,也就是后来的宁王李宪,是一个非常非常谨慎的人,大概是很有乃父之风。这样的人,可想而知,绝没有驾驭李隆基的能力,因此,他说“死不敢居平王之上”绝对是一句大实话。死也不敢在平王之上,如果在平王之上,就是死路一条。因此李隆基很快被立为太子,免去了二次争位的麻烦。睿宗的确很睿智,在即位之初就定下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满足了他的愿望,稳住了人心,否则如果围绕太子问题再争的话,他的皇位也保不住。
那么,李隆基如果没被立为太子,他会不会和大哥争呢?我觉得多半会争,他立有大功,又凭什么立的大功呢?从目的来讲,说是为了天下,那帽子也太大了,其本质只怕就是为了权,退一步讲是为了命。若是为了权而发动政变,那目标是谁就不重要了,至多是犹豫一下;若是为了命的话,他如此大功而不立为太子,不仅会有功高不赏之怨,而且也得考虑自己能否为父兄所容的问题,所以事态再发展下去,也基本上会重蹈武德年间兄弟之争的覆辙。另外,李隆基政变成功,靠的也是自己手下或者结交的这些人,他们依附他多少会有些目的,不可想像他们都是抱着为国家怎么怎么样这么崇高的想法而冒这样的非常之险,参与非常之谋也必是图将来有非常之利益的。所以李隆基如果得不到能赏给他们利益的地位,那他们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也会怂恿李隆基搞阴谋。
但这一切都免了,因为睿宗和宋王成器都十分精明,不敢鸡蛋碰石头,所以李隆基没有必要展现他“不忠不孝”的一面,实在幸运了很多。想当初李世民一直为玄武门之事而遗憾苦恼,原因就在于他素重名节,可是迫不得已只好这么干,虽然是胜利了,但果然因此受到后世很多人的指责。这么说,那就是李渊、李建成的问题了,如果他们也能像李旦父子一样,不就没事了么?并非如此。和李渊的情况不同,李旦的得位全由李隆基,因此他初立太子时就有一个明确的选择,而李渊则是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打进长安的,初立太子时李世民并未立有盖世之功,怪只怪李渊立太子立得太早,但若不立的话也不好……对于李建成而言,他不像宋王成器一样没当过太子,他的太子已做了若干年了,这是不一样的,因此成器可退,而建成不可退。总之,李隆基真的太幸运了。
太子的事定了,其他的问题也随之要解决,最主要的是官员的升迁与贬谪。该贬的官员基本上都贬了,即使已死的人也都追贬了,那么另外该封赏的人当中,已死的也都追封了,但活着的人却并未大肆滥赏。
钟绍京,初封为中书令,但钟绍京素来名声不佳,纵情赏罚,因此在别人的劝告之下,上表请辞,睿宗便把他改为户部尚书,不久又外放为蜀州刺史。
刘幽求,睿宗赏赐他的东西很多,但官职只是尚书右丞,虽然这个职位也不算小,但与他的功劳确实不匹配。所以才有了他“自谓有劳于国……殊不平,见于言面”,虽然后来又在诛杀太平公主的事情中立功,但始终不为朝廷重用,姚崇也很讨厌他,因此刘幽求最后的命运并不好,“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
崔日用,本来已升为黄门侍郎,但不久就被贬到京城之外做刺史。
葛福顺在政变中的作用差不多和尉迟敬德的主力前锋是一样的,但后来很少有他的消息,就知道有一次因为受毛仲的牵连被贬,而开元二十年又曾以右领将军的身份攻打靺鞨。最后怎么样呢?不知道,大概就是这样过了一辈子吧。
第四次玄武门之变就这样在睿宗登基的音乐声中结束了,但另一场政治斗争正在拉开序幕……
【帝国公主的覆灭】
唐朝有名的公主很多,文成公主、高阳公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所生,武则天就这么一个女儿,自然视为掌上明珠了。加之高宗一共就三个公主,另两个都是萧淑妃所生,其境况可想而知……
太平公主被现在很多电视剧渲染成一位美女,实际上未必是。《新唐书》上着墨不多,只写了四个字:方额广颐。额不用说就是头发以下眼眉以上的部分,其高度要视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就见过头发的底线与眼眉距离很近的人,看着相当难受。而额的宽度大概是要视头骨情况而定,也有很窄的,总让人疑心他是不是不太聪明。不是有种说法吗,说人的额头是否宽阔能表示这个人是否聪明。有时我也注意一下别人的额头,发现的确有些道理,我的大学同学们基本上没有很窄的额头。想想也是,脑容量大的话,一个小额又怎能装的下?不过此说正着推尚可,反推就不一定成立了,也有些智力低下者拥有一个大脑袋,这就不好说了。反正,太平公主有个很宽的额头,很好,正应了后面的一句话“多阴谋”,看来她是很有头脑的人,所以武则天才会说她“类己”。而“颐”的意思就是下巴,也就是说,在太平公主有个宽广额头的同时,她还有个宽广的下巴,想来整个脸就是一个四边形的形状,这副尊容估计不会多好看,至少脸型上给人感觉不很舒服。下巴宽也有说法,假如看柯南道尔写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看得多了,就会发现,他笔下那些性格刚强倔强的人,常会长着一个方下巴。由此透露出来太平公主的性格确实也是符合她的长相的。虽然史官只记了这么四个字,但没想到却起了这么大的“副作用”,如果他们看到这番推断,一定会瞠目结舌。
从郡王到皇帝·李隆基(7)
另外,还有一点,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而当公主晋升为皇帝的姐妹时,就是长公主,再进一步,成为皇帝的姑姑,那便是大长公主。至于皇帝的姑祖母叫什么,那就不晓得了。因此在高宗武后时期,太平公主的叫法是没问题的,而中宗、睿宗的时候,太平公主理应称为“长公主”,到了玄宗时期,就该称为“大长公主”,但现在为了省些麻烦,一律称为“太平公主”。
一
太平公主参与了诛韦后的事情,在韦氏与李氏当中,不用说她肯定选择自家人。不过她当然没有亲自上阵厮杀,但有了她的支持,无疑给李隆基吃了一颗定心丸——至少她不会妨碍他了。
太平公主在诛韦氏事件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把少帝从皇帝宝座上硬生生拉了下来,否则别人还真不好办。
事实上,太平公主在武则天当政时期虽然常参与军国机密事件的谋划,但武则天并没有给她足够的权力,因此我们几乎找不到太平公主以前做过哪些事情的记录。
小说推荐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 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先是头年底,帝国首都沦陷敌手;进入正月,金国骑兵将首都汴京城内的金银宝货、文玩古物、仪仗图籍搜罗一空;二月,金人立原来的帝国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三、四月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
- 四个性格相投的兄弟走到一起,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他们的正义,没有政府后台,没有大规模枪战从校园之间的争强斗胜,到江湖的尔虞吾诈;体会过苦痛的监狱生活,也经历了身边兄弟的生死离别主人公半现实的成长历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作者:所写的《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过去往往过不去
- 作者所写的《过去往往过不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分节阅读 79
- 往而不往
- 秦往觉得她可以陪的起顾景逑一生,后来,她在最好的年华陪他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却没有和这个她很喜欢很喜欢的男人走到最后 好像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大家好似宁愿守着过往过余生,从未想过找回过往共度余生 世界上很多误会都是一个不愿解释,一个不愿意听 作者:晴天阴天不下雨所写的《往而不往》无
- 都市言情晴天阴天不下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九章 想回到过往
- 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 《那时唐朝》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作,正说唐朝三百年大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忧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章
- 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
- 主人公穿越来到五代十国,成为了南唐李昇第四子李景达,开始了他的王爷生涯,熟读历史的他,想改变历史,他通过广纳贤才和南争北战,最后成为了南唐的摄政王,他能不能统一中原,成就霸业都是未可知数 作者:作家mzZ9jc所写的《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作家mzZ9jc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四章 火并福州(一)
- 三国往事
- 其实很想写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后来经过内心的纠结和激动终于开始写了这本新书 希望大家们给我新书点点赞,多刷刷阅读量。还有打赏。作者章韩谢谢大家了 作者:章韩所写的《三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章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章 太子曹丕
- 蜂王国往事
- 【硬科幻】论在被篡位后如何科技兴国走向星海 蜂王国教皇病重逝世,年幼的储君安琛继位,七天后即被篡位 安琛逃出皇宫,隐姓埋名谋求别路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和航天集团的实际领袖 安琛:闷声发大财 1 本文设定为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外星文明(否则没法看啊,但生理与社会结构仍与人类文明有明显差异 2
- 恐怖灵异农杆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十九章:选拔宇航员***
- 共和国往事
- 本书通过对孙成蕙及其一家人五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他们在五十年莫测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所遭遇的“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以及为获取做人的真正权利而不屈斗争的生活画卷,描绘了现实的残酷、求生的艰难、人格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思想的复苏、社会的进步等等 作者:周梅森所写的《共和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都市言情周梅森完本
- 最新章:该章节已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