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中的养生计划

第28章


是为了理想?正义?还是什么更高尚的东西?而实际上大部分员工仅仅是为了饭碗而工作的。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薪水,为了活的更好一点儿谋求职业的。我对企业忠诚,但企业也必须对我忠诚。员工和企业是契约关系,任何一方都是想从对方那里得到利益,指望对方主动为自己牺牲利益是不可能的。    
  “挑战极限,挖掘潜能”是很多企业对员工的鼓励,很多员工将这句口号理解为超负荷工作,结果是潜能没有挖掘出来,身体倒是毁掉了。    
  企业对员工的奖惩,是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为标准的。但优秀员的优秀绩效工往往不能长期延续,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要么是他们提前离职,自己创业;要么是身体提前折旧,业绩下降得厉害。    
  实际上,很多员工的绩效是很不环保的。这里所说的环保,是指对身体资源的环境保护。假如每取得一份销售订单,都要以大病一场作为代价,这样的绩效就是含有“水分”的绩效,就是不环保的绩效。但传统的绩效管理制度是不理睬这些的,只要销售人员为公司赚到了钱,即使他身体虚弱也可以得到较高的职位。多数企业管理者没有想到员工的可持续战斗力,反而习惯以职位晋升来奖励那些身体过度损耗的员工。    
  如果你是一名销售经理,而你手下的一名销售人员最近表现出色,创造了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但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发胖,你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你的选择:    
  (1)表扬他的工作成绩;    
  (2)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3)建议公司提升他为销售主管;    
  (4)兑现他的销售奖励;    
  (5)提醒他注意身体锻炼;    
  (6)建议他到医院检查身体;    
  (7)要求他必须到指定的医院检查身体,并上交体检报告单;    
  (8)与他共同讨论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    
  如果你选择了(1)、(2)、(3)项,说明你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经理,你并不太关心员工的健康;如果你选择了(5)、(6)、(7)项,说明你非常关心手下的身体健康;如果你选择了(1)、(4)、(8)项内容,说明你是一个很重视绿色绩效的经理。
企业需要养生式管理企业能做什么
  在绿色绩效方面,企业并不是被动的。有时候,从上到下的制度建立,才能保证绿色绩效的完整建立。    
  在美国,很多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绩效水分所带来的危害。据美国联邦健康与人力资源部估计,2000年美国社会因人们超重和肥胖而支出的费用高达1170亿美元,而每年因肥胖而死的人也多达30万。在此情况之下,很多美国公司开始把健身、减肥做为强迫员工必须做到的任务。    
  据《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报道,目前美国很多公司在员工中展开“强迫健身”运动。比如,美国电信业巨人斯普林特公司最近在堪萨斯州的总部落成,新办公楼区的设计突出了一个宗旨:要有助于健身和能够促使员工多走路、多爬楼。新办公楼区禁止停车,员工需要步行往返于停车场和办公楼,而且楼与楼间的距离长达800米,员工也只能走路。公司在办公楼里只安装了速度极慢的水压电梯,逼得那些没耐性的员工们只好爬楼梯。但为了减轻爬楼梯的乏味,公司特意在楼梯旁以大幅玻璃窗代替了冷冰冰的水泥墙,使人们在走楼梯时还能欣赏到楼外的亭院风光。    
  报道中提到的美国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Union Pacific Railroad),甚至向员工提供起了最新的减肥药。该公司负责健康与安全事务的主任马西称,现在公司4.8万名员工中有54%的人体重超标,而在1990年这一比例还只有40%。尽管公司在15年前就已推出了全面的健身计划,但这对抑制不断上升的肥胖者比例似乎无济于事。公司高层认为,企业里的男性员工年龄偏大,而他们从事的铁路工作机械化程度却日益提高,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们坐着就把工作干完了,助长了员工中肥胖比例的上升。为此,公司管理者下决心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展了包括给员工发放减肥药、提供健康咨询、发放减肥手册和计步器等多种尝试。    
  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预计,如果能把公司肥胖人数的比例降低1%,公司可以因此节省170万美元支出;肥胖人数降低5个百分点,公司可以节省850万美元;下降10个百分点,公司会省下高达1690万美元的经费。因此,该公司正在对234名员工进行5项减肥研究测试,希望能找到激发员工自发减肥的最佳办法。    
  这份报道是由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张杰发来,该报道还引用美国健康专家玛丽琳女士话:美国人现在太胖、太懒惰,大家吃的食物毫无生气,人人精神萎靡不振。美国正日趋成为"超重"社会的事实,促使各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迫使员工多运动和少吃饭。因此,现在鼓励上班族注意健身,已经不是在办公楼里设个健身房或鼓励大家多吃绿叶菜那么简单了。    
  耶鲁大学饮食与体重紊乱研究中心主任布朗奈尔说:"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大家不能自觉履行义务来完成工作,社会就应该采取强迫行动。这好比如果父母没有带新生儿去做免疫,社会就应要求他们去做一样。"看来,如果员工还没意识到加强锻练的重要性,企业就有必要督促他们"少吃多动"。    
  实践证明,"强迫健身法"产生了效果,现在员工们在午休时间出来慢跑,已成为斯普林特公司的"一道风景";一年前,员工们宁可花更长的时间等电车也不愿意走路,而现在由于坐电车的人越来越少,以致于公司完全可以停止这项服务了。36岁的公司员工布兰达说:"仅仅是走着去用餐、走着到停车场,我现在每天所走的路已经比我过去一个月走的距离还要长。刚来时还担心停车场离办公室太远,而现在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好消息。"本文开始提到的特纳也说,现在公司楼梯很受欢迎,如果不是要到太高的楼层去,很多人都会选择走楼梯。
企业需要养生式管理附:职场养生如火蔓延(1)
  ――原载于《新世纪周刊》    
  清谈玄学,吟诗作画,服食丹药,放荡形骸......这是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养生者曾经孜孜以求的生活。    
  在商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新的养生者群体开始出现在职业阶层之中。“在工作    
    
中养生,在养生中工作”是他们的奋斗格言,“宁可失去工作,不能失去健康”是他们的养生誓言,“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是他们的加班条件。这是“非典”疫情之后中国职业阶层的一个新动向。那么,他们的出现会不会是“魏晋风度”在今天的重新上演呢?    
  京城职场养生族    
  晚上11点,正在上网聊天的贾盛欣接到了一条手机短信,上面写着:为了明天的快乐,请速下线睡觉。看到这封短信,他很听话地关了电脑,然后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早晨6点半他又被电话铃声叫醒,电话中有人提醒他快起床,并命令他到楼下晨练,于是他也照做了。发短信并打来电话的人是他所在的“职场养生俱乐部”的朋友。贾盛欣平时有上网聊天的嗜好,经常一聊就聊到了深夜,结果不仅耽误了第二天的工作,而且身体也变得虚弱不堪,他早想改掉这个毛病,可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于是不得不找别人来约束自己。当他听到几个朋友成立“职场养生俱乐部”消息时,马上毫不犹豫地就报名参加了。这个俱乐部平时的活动就是交流“职场养生”的经验,并通过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相互提醒或监督养生计划的执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贾盛欣终于从网聊的泥潭中走出,而且还养成了每天晨练的习惯。贾盛欣说他现在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职场养生族”了。    
  在北京,像贾盛欣这样的职场养生族已经越来越多。他们中有企业白领职员、记者、律师、翻译、公司经营者等,他们往往自发成立职场养生俱乐部,经常一起运动,一起交流职场养生的经验。道教养生、太极养生、瑜伽养生等是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现代运动学、营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他们所重点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一个由上班族自己创编的“职场养生操”开始大行其道并广为流传,据说“职场养生操”脱胎于2003年北京体育健身节上的一个获奖项目“新太极健身操”,获奖作者曾是某著名网络公司的部门经理。    
  很多人之所以加入职场养生族行列,都是因为曾经有过一段惨痛的经历。某公司业务部经理曲洪今年只有34岁,但他却是典型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他说他的病都是因为工作而急出来的,每个季度他都担心任务不能完成,几年下来,人都快要崩溃了。他觉得他实在应该注意养生了,于是申请调换了一个部门,新部门没有销售额压力,他的心情也比以前轻松了很多。    
  杨先生是香港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也是职场养生运动的参与者,每次到北京他都要找一些养生爱好者进行交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