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秘本

第141章


譬如,他常在直属部下面前侮辱高级将校。虽然没有用鞭子,然而看到将校的脸上浮现出难以忍受的屈辱之色,他感觉比听到惨叫声更加过瘾。张达和范疆这两位士官便成了牺牲品。在张飞看来,这两个人没有家人,不管怎么虐待他们,都不用担心招来怨恨。
讨伐孙权的事情决定之后,张飞率领巴蜀西部的一万名将士,沿着嘉陵江而下,准备在江州与刘备的主力队伍汇合。“好,最后来一次训练!”张飞下令集合全军。刚好这时候张达迟到了。迟到的将校本来有好几个人,然而张飞唯独把张达叫出阵来,让他站在一万名士卒的前面。
“如此懈怠怎能上阵作战?要好好调教调教你们才行。都给我仔细看着,看我怎么把这厮抽死。今后再有懈怠者,和他的下场一样!”张飞咆哮着举起了鞭子。虽然已经年过五旬,张飞依旧是一位彪形大汉。他运足力气,扬起鞭子,暴吼一声,一鞭子抽在张达的背上。仅此一击,张达就被抽倒在地上。张达趴在地上,车骑将军张飞依旧毫不留情地抽打着。在场的士卒全都闭上了眼睛,不忍目睹这一幕。但即便闭上眼睛,鞭打之声还是不绝于耳,众人都想掩上耳朵。“呼——”张飞喘起了粗气。他打累了。若是张飞再年轻五岁,张达也许就真像他说的那样,成了他鞭下的冤鬼。张飞的疲惫让张达捡了一条命。
“好吧,去训练!”扔掉鞭子,张飞下令道。
浑身是血的张达横躺在地上,淹没在一万军兵扬起的沙尘中,谁也不敢去照顾他。要是有人去的话,弄不好也得和他落得一样的下场。不过,等到沙尘逐渐散去的时候,却有一个人向张达身边走去,是他的同僚范疆。范疆搀扶起张达,将他背走了。在谷川岸边的小屋里,张达终于恢复了意识。范疆和他的情人精心看护,总算有了回报。
“我没说错吧,就算没做错什么事也差点被杀吧?”范疆一边用蘸着冷水的布擦拭张达的伤口,一边说道。
“知道了……是我错了。”张达喘息着说道。一个月前,范疆曾经劝说张达:“如此下去,我们早晚都会死在张飞的手里。与其被他杀了,还不如先杀了他为好。”结果张达并未相应:“万万不可,此事一旦败露,一定会被折磨至死。”然而,他虽然拒绝了范疆的暗杀计划,却也差一点被折磨至死。张达承认自己错了,这意味着他同意参与暗杀张飞的计划。
“现在也不迟……下手吧。”范疆小声说道。
谷川的潺潺水声,淹没了他们的对话。在小屋外面的,是范疆的情人。她装作捡拾柴草,其实是在监视周围的情况。张飞的亲卫队长刚好倾心于范疆的情人。她的姐姐在阆中开了酒家,她偶尔去帮忙。亲卫队长便是在那里认识了她,和她说过几次话——范疆正好可以利用这种状况。她去引诱张飞的亲卫队长,同他约好了时间和地点。当然,她不用当真赶去赴约。等的时间久了,亲卫队长肯定会一肚子怨气地回到大营——等他回去的时候,事情应该都已经做完了。
两个将校抱了必死的决心。范疆借口受亲卫队长之托,临时接替他值班,进入了张飞的营帐。张达则伪装成郎中,抱着药箱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范疆嘱咐过卫兵,说今天晚上会有郎中来看病,所以张达没有受到怀疑,顺利通过了哨所。
“什么,我没有叫郎中来啊。”听说郎中来了,张飞有点儿糊涂,在床上坐起身。借着微弱的烛光,他认出了裹着头巾的张达。“死小子,你还活着啊……”张飞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他刚刚入睡。
“托将军的福,我还活着。”张达从怀里取出小竹筒,用嘴一吹,射出一支箭来。这是一种叫作“吹箭”的武器。
“啊……”涂了剧毒的箭,不偏不倚地刺入了张飞的心脏。
范疆从墙上拿下张飞的长刀,摘下刀鞘,运足力气砍去——张飞人头落地。二人拾起张飞的首级,装进箱子。张达抱的箱子表面上看是药箱,实际上是用来装首级的空箱。
“嗯,将军得的不是什么大病。诸位尽力保持安静,不要惊扰将军就行了。”郎中抱着药箱,在临时的亲卫队长范疆的护送下离开了车骑将军的营寨。
直到第二天早上,部下才发现张飞的首级不见了。而这个时候,实施暗杀的两个将校已经在范疆情人的指引下渡过了嘉陵江口。他们乘着小舟,早已逃出了蜀汉的势力范围。
“这是给孙权将军的好礼啊。”
“是啊,说不定能够得到一大笔赏钱,足够养活妻儿了……”
小船上二人交谈着。他们打算逃到孙权那里。

听到张飞营中的都督送来急报,刘备瞬间便猜到张飞已死。这也是有原因的。以往从巴蜀西部来的报告,必定会署上张飞的名字。而如今的急报却是营督送来的,这意味着张飞不在了。熟悉张飞平素行为的刘备一下子便想到:“该不会被部下杀了吧?”他猜中了。起兵东征之际,张飞的死给战争投下了不祥的阴影。然而,执意复仇的刘备并没有改变决心。张飞被杀是刘备即位那一年七月的事情。
“先遣部队立即出发!”接到张飞的讣告之后,血贯瞳仁的刘备命令道。
东征军的先锋是吴班与冯习。两员大将领兵沿长江而下。如今,刘备已经失了荆州,因此孙权势力范围的边界就到了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和湖北省的省境。这里自古以来便有三峡之险,自上流到下流,途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几处险地。其中,孙权军的李异、刘阿驻守在巫峡附近。而蜀汉一方则在北岸的白帝城建立了据点。西汉末年,也就是二百年前,白帝城一带有一个名叫公孙述的人自立为帝。在他的宫殿的井中出现一条白龙,所以将这里取名为白帝城。蜀汉军在古城的遗址上扎下营寨。从成都沿江而下的吴班、冯习二将,率领四万多兵马。蜀汉军一鼓作气,攻破了孙权军。在长江之上的战斗,还是上流的军队较为有利。而且,蜀汉军中的心中也燃烧着为关羽报仇的信念。关羽与张飞不同,他对上级颇不以为然,对士卒却爱护有加,蜀汉军中有很多人感念关羽的知遇之恩。“为关将军报仇!”猛攻孙权军的蜀汉军中,到处都是这样的喊杀声,这声音让蜀汉军勇往直前。越过巫峡,即是三峡之中最东面的西陵峡。这里有一座名叫秭归的小城。蜀汉军便向那里进发。
皇帝刘备在白帝城建立起大本营,随后向南方发兵。南方的武陵,按当时的话来说是蛮族之地。武陵山中的少数民族既强悍又有战斗力。刘备打算说服他们,使其成为蜀汉军的同盟。结果武陵的少数民族军果然归顺了蜀汉一方。“好兆头!”刘备说道。接连失去了关羽、张飞这两位歃血为盟的兄弟,刘备希望厄运到此为止。今后,好的事情应该开始了吧。巫峡的胜利与吸纳武陵山的少数民族,让众人觉得事情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时,东吴的孙权派使者来到白帝城求和,但是刘备根本不予理睬。这是一场为关羽报仇的战争,他完全没有考虑利害得失。即使有人陈说利弊,他也听不进去。诸葛孔明的长兄诸葛瑾在孙权手下为官,同时也是南郡太守,他给白帝城的刘备送去一封信,信中写道:“如若报仇,关羽之仇与先帝之仇,应孰先孰后?如若只为夺取荆州,荆州与天下,孰大孰小?”蜀汉的建立,打的是汉献帝之死的旗号。为天子汉献帝报仇,难道不比为臣子关羽报仇更重要吗?与其夺取微不足道的荆州,岂不是更应该与曹氏争夺天下吗?这篇文章不无道理,刘备却摇头道:“不用搭理。”他一心要为关羽报仇雪恨,为亡弟关羽夺回荆州。正因为这个目的,他才来到白帝城,为东征做着切实的准备。
东吴一方也没有坐等。孙权拜陆逊为都督,准备抵御刘备的东伐人马,同时也与魏展开了外交交涉。魏的名将于禁,此前落到了东吴的手中。孙权将于禁恭恭敬敬地送回魏国,而且信中以“臣权”自称。
“孙权小儿终于投降了。不管怎样,值得庆贺!”魏国的群臣非常高兴。
“不能接受东吴的降书。此时正是攻打东吴的大好时机。”进谏的是一个叫作刘晔的侍中。东吴的孙权如此俯首称臣,的确非常难得,说不定是东吴有什么祸事临头了。一定是因为刘备东征讨伐孙权,东吴大敌当前,才摆出有曹魏在身后援助的架势。“如果现在出兵攻打东吴,东吴则不堪一击。吴亡则蜀孤,便不足为患。天下一统,时不久矣!”刘晔慷慨激昂道。
曹丕想了一会儿,慢慢摇了摇头:“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降者心,断不可为。朕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这是皇帝曹丕的意见。

第二年,也就是魏国的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蜀汉章武二年二月,刘备下令向东进军。刘备起用镇北将军黄权为帅,起初黄权曾经谏言道:“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但是,刘备没有听从这条建议,黄权的意思他当然也明白。逆流而退固然困难,但只要自己的后方非常巩固,退却时也不会太过恐惧。不过,刘备根本没有退却的念头。这是为关羽报仇雪恨的战争,只有皇帝刘备亲自立于阵前,才能安慰关羽的亡灵。“兵分两路,江北交给黄权,我亲自领兵由南岸而下。”刘备的决心没有一丝动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