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秘本

第129章


他之所以成为曹植派的积极分子,并非是因为崇敬曹植的为人,只不过是憎恨曹植的对手曹丕而已。曹操认可丁仪的才能,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丁仪,但曹丕表示反对:“父王,那样的话,妹妹岂不是太可怜了吗?你看看丁仪的斜眼。再怎么说都太过分了。”因为曹丕这样说了,曹操也就没有再提起那个话题。丁仪知道这个内幕后,心中暗暗发誓:“哼!五官中郎将(曹丕)!看我怎么报复你!”于是,他开始支持曹植,为的就是打倒曹丕。可是,到了一决胜负的时候,曹植却出了问题。
今天曹植又让康姬弹箜篌,自己躺在一旁饮酒。还未到中午,他就已经烂醉如泥了。“康姬……”曹植伸出手,用手指碰了碰坐在不远处的康姬的膝盖。
“哎,别戏弄人家。”康姬的手指离开了箜篌的琴弦,琴声戛然停住了。康姬说话带有乡音。虽说在中原居住了十几年,但在五丈原的秘密作坊中她几乎都是与同乡人一起生活的,这也难怪她的汉语有许多发音不准之处。
“不行吗?”曹植用胳膊肘拄着地面,爬到康姬身边,从一侧将她抱住。
康姬不情愿地扭了扭身子,不过还是很快将头埋在曹植的怀里,呜咽起来。
“喂,难过了吗?为何哭泣?”曹植怪声怪气地问道。
“妾身想回康国。”
“哦,想家了吗?”
“妾身自幼背井离乡,已十年有余,连做梦都不曾忘怀故土。求求你大发慈悲,无论是什么事,我都愿意去做,只要您能让我回到康国。”
“你,是个幸福的人啊。”曹植这样说着,用力抱紧了康姬。
“啊,好痛……为何说我幸福?妾身明明是不幸的女子……”
“有哪里不幸了?你还有故乡,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你看我,我……”
“您也有故乡吧。”
“不,没有……我连可以回去的故乡都没有,一直在四处漂泊。永远地漂泊在陌生的异国他乡……”感怀之至,曹植失声痛哭起来。
虽说是在曹植的邸内,但出出入入的外人也不少。他这样自甘堕落的生活被人们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在世间广为流传。

乱世中各方休战的建安二十一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一年,并不是没有事情发生,只不过在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魏国埋头研究如何攻打孙权,蜀国也在一步步地拟定作战计划,准备夺取汉中。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正月,曹操向南方的居巢进兵。居巢在巢湖一带,即现在的安徽省巢县。三月,曹操命伏波将军夏侯惇、都督曹仁和张辽等大将留守居巢,自己则撤回邺城。居巢驻屯的曹军有二十六军之多,孙权一看这阵势就预感到战势不利,决定求和。
“还不慌不忙的样子,看样子对方相当有自信啊。”对于曹操返回邺城一事,孙权阵营是这样理解的。
不过,刘备阵营却另有一番解释。夺取汉中之后,曹操只留下夏侯渊,自己则退回了邺城。这次居巢出阵,他又留下二十六军,自己却早早赶回去。难道曹军真的有总帅不在却仍能战斗的信心吗?不,不是这样。西征之时如此,南征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不能长时间外出,内部必然有事。这是刘备阵营内法正的解释。法正认为,内部的事件正是王太子问题。内部有纷争的阵营往往无法随心所欲地行事。曹军取得汉中之后,没有一鼓作气进攻蜀地,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对于曹操不能久居阵前的同一个事实,孙权和刘备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孙权求和,刘备求战,两者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行动。
刘备阵营大量搜集曹操方面的情报。正如法正所推测的一样,曹操的确有内忧,而且逐渐明朗起来。成都上下不禁一片叫好之声:“时机大好,应该出击。曹操会因内部纷争而自取灭亡。”
然而诸葛孔明对这种乐观的估计发出了警告。“等待敌人自取灭亡这种想法实在是幼稚,曹操阵营有超出我们想象的雄厚基础。”这样说得多了,也就有人开始责难孔明:“得恐曹症了吧。”
“你总是说曹家强盛,不过据邺城的探马密报,邺城分为曹丕派和曹植派,双方争执不下。曹家的基柱现在不正摇摇欲坠吗?”刘备这样问孔明。
“派别相争的确很是激烈,但是照现在的形势看来,应该很快就会平息下来。”孔明答道。
“平静下来吗?”刘备多么希望自己的乐观估计是事实。敌人内部的纷争若平静下来的话,这边就棘手了。
“分析从邺城传来的情报,我只能认为派别之争正呈减弱之势。”
“是吗?我听说杨修和丁仪等曹植党人的计谋正在日益占据上风……”
“没有用处。”诸葛孔明摇了摇头,“关键人物曹植已经退出了。”
“退出了?他放弃了继承人之争?”
“是的。”
“我没听到这样的消息。”
“曹植沉溺酒色,这样的情报应该是很早以前就有了的吧。”
“贪恋酒色是曹家的传统,他的哥哥曹丕不更是厉害吗?”
“不,曹植酗酒有些异常。我猜,他沉溺于酒色可能是曹操怂恿的……”
“怎么可能?怂恿自己儿子沉溺酒色,天下哪有这样的父亲?”
“曹操会这么做,自然有原因。”诸葛孔明开始解释自己的推理:在众多儿子之中,曹操偏爱三儿子曹植胜过长子曹丕。那种出众的才华与诗人的气质,都让曹操欣赏不已。但是,在选定继承人的时候,评定的标准就不同了。“篡夺天下者,必须是心狠手辣之人……”这样想来,果然还是应该选择曹丕。曹操又考虑到了之后的事情。心狠的曹丕必然会废掉天子,自立为帝。像他这样无情的人,自然也会毫不留情地杀掉所有妨碍他的人。如此一来,争夺魏王继承人的对手就会成为他的第一个牺牲品。“不要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你自己最好先从竞争中退出。”不知道曹操有没有明说,但他至少对曹植作了这样的暗示。要从竞争中退出,表现出与继承人身份不相符的行为自然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曹植的生活突然崩溃,只能是这个原因。丁仪和杨修等人虽然时常劝诫,但他们似乎还没有读懂曹植的内心。曹丕应该从弟弟混乱的生活中,清楚地读懂了他已经放弃争权……身在相对立场的两人其实已经决定不再争执了。所以不管丁仪、杨修再怎么折腾,也都成不了大事。对曹家的内部骚动,不可抱太大的期望啊。”诸葛孔明的思路十分清晰。
“原来是这样……”刘备略有些失望,“要是不能借助曹家内乱的话,该怎么办才好呢?”
“汉朝的大臣之中,没有不恨曹操的吧。与其期待曹家内讧,不如指望心怀不满的大臣们发起反曹运动……”
“可是,伏皇后一族的反曹计划失败了。当时残酷处刑的记忆还没有从人们心中消失。在这样的恐怖之中,还有人敢反曹吗?”
“并非不可能。而且曹操最害怕的其实也就是这一点。伏氏一族以为拥立天子,得到讨曹诏书就能够打倒曹操,这真是大错特错。天子没有任何力量。依靠软弱无力的天子才是伏氏一族的悲剧。憎恨曹操的人都会铭记这个教训,也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吧。他们掀起下一次反曹运动时,必定要仰仗有实力的人。”
“有实力的人是?”
“主公您,或者是孙权。但眼下孙权跟曹操讲和,不能依靠。主公您又离他们太远……汉臣能依靠的,只有比您离他们更近一些的您的部将。”
“哦,是关羽吧。”这种程度的事情刘备还是明白的。
关羽在荆州北部,从他所在的樊城到大汉朝廷所在的许都,一路尽是无垠的平原,六百里的路程没有任何地理上的困难可言。
“反曹志士们会向关羽求助吗?”刘备问道。
“许都已经给关羽送来了密信。”
“哦,是吗?……那么,那些朝廷的志士是?”
“金祎、耿纪、吉本及其子吉邈和吉穆等人。”
“哦……”刘备脸色有些难看。
金祎是汉朝大忠臣金日的后代,但吉本只是太医令,也就是医生。耿纪虽任少府之职,位列九卿,但也只不过是负责照顾天子衣食住行的人。反曹派中没有一位像样的将军可以指挥打仗,刘备多少有些不满。
“就算搅乱一下曹操阵营,不也是一件好事吗?要是许都动乱,曹操就无法随心所愿地派遣援军前往汉中了。”
“说得也是……”
刘备为了攻打汉中,已经派张飞、马超和吴兰等猛将向下卞城进军了。

“这究竟是什么世道啊……”曹植茫然地伫立着。康姬倚靠在柱子上一动不动。曹植如往常一样喝醉了酒,“喂、喂”地叫喊着,推了推她的肩膀,结果她的身体就顺着柱子倒了下来,发出咚的声响。曹植慌忙俯下身去。人已经死了,没有脉搏了。不知她死了多长时间了,身体都已经变凉了。康姬身体横在地上,她死前弹奏的箜篌却还好好地立在台上。箜篌的弦凄凉地俯视着主人的尸体。喉部发炎,接着是轻微的关节痛,随即猝死。河南地区流行的这种怪病令人不寒而栗。曹植的文学老师、学问严谨的徐干十天之前刚刚去世。天才的檄文作家陈琳的死讯则是第二天传来的。据说他是握着笔,在书案边离开人世的。陈琳曾经在袁绍手下做事,号召天下讨伐曹操的《讨逆檄文》就出自他之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