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元年八月辛未,宣德帝朱瞻基将朱高煦的大逆之罪奉告天地、社稷诸神,随即亲率大军数十万进发乐安。数日间,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擒获了孤立无援的朱高煦。
大明朝,开始迈向仁宣之治的巅峰期。
(全文完)
后记,玄武天机的圆与缺
关于《玄武天机》,在当时完稿后,许多感想已经写在了《玄武天机的机缘》一文中,但现在第三卷刊印,热心的编辑还是希望我再唠叨几句,那就再信马由缰式地唠叨几句吧。
先说说阅读体验。小说类型不同,阅读的感觉是不同的。我的小说读者,以《雁飞残月天》等大长篇培养的受众最多。不同于《雁飞》那样的成长型作品,《玄武天机》属于悬疑型,代入感肯定不如大长篇,所以希望读者们不要抱着《雁飞》那样的代入感去看。这里没有少年一战成名,没有奇遇连连,没有盟会夺魁,反而是更加真实的世界,两个男主角,无论是萧七还是朱瞻基,都很不如意,甚至连他们的爱情,都充满着苦涩。这种真实的世界,包括文化和历史的真实,才有更加绵长的力量,也是我希望让读者们细心品味的乐处。
新武侠写了这么多年,慢慢地发现,文化味道浓郁深长的小说其实最难写。我比较欣赏丹布朗的作品,也一直希望能写出那种悬疑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的故事,除了惊险曲折的武侠情节,还要有更多的历史、宗教、哲学等“文化养分”。
当日接受十堰市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我曾说过,像武当山这样,融会了自然旅游胜地、道教玄武法脉的发源地、皇家护国道场、内家拳发源地等自然、文化、武术、历史等多种元素交融一处的地方,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动笔之初,我就希望,写武当的题材,不要仅仅拘于武林题材,陷于门派之争,而要有更大的“野心”。
《玄武天机》应该是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希望本书能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广大的江湖视角,尽量真实的武学阐述,重新解读的历史事件,古朴玄奇的道教文化,深妙圆融的太极哲学,还有,比悬疑更加诡异的人心。
是的,人心。
当朋友们全部看完这个小说后,会明白我在最初的《太极之道,人心之旅》中所说的话,“玄武天机,其实写的是一次人心之旅”。最大的秘密,在于人心,人心的多变也带给悬疑小说无穷无尽的变化。当然,《玄武天机》虽然有悬疑也有推理,但总体上看,大多只是制造一种氛围,并没有做过多的渲染,如果里面的人喋喋不休地追问:“请问,木卫被杀时,你到底在哪里,谁能给你证明?”那小说不但变了味,而且会削弱我要表达的文化和哲学。
月有阴晴圆缺,任何一部作品写完,相信作者都会觉得有圆满处,有缺憾处。本文的缺憾在于对“太极之道”的演绎,因为故事所限,表达还是有些浅显了。
太极之道讲究舍己从人,随曲就伸,顺势而化,看似被动却又时刻掌握主动,这种深藏在太极武学背后的太极哲学,其实才是传统文化精华中的精华。在小说中,我曾借萧七之口说出,太极之道较之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更加高妙;而小说整个主干,千里追杀中五行铁卫的连环秘杀和朝廷抑武策的失败,则反衬出太极之道的高明圆融。不过这终究是一篇武侠小说,因为不想表达得过于“着相”,所以没有过多用力,事后想想,还是有些未曾尽言的缺憾感。
虽然有缺憾,但整体上这部作品是我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因为一直以来就想写一部道教文化、历史疑云、解密悬疑类型的武侠作品,却总感觉缺少一个点,最终是在武当山,找到了这个强大的支点。另外,我的小说,除了三四万字的中篇,就是大长篇,这种二十多万字的篇幅,正好是填补了作品的一个空白。
不知不觉,写武侠小说已经十多年了,这是一个比较吓人的时间长度。十多年间,江湖剧变,出版环境、杂志市场、网络环境乃至电子阅读的市场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激变,甚至,连当年最年轻的武侠小读者们都步入青年了,武侠小说创作所面临的环境真的是愈发山穷水恶了,每一个武侠原创作者的内心深处都会有种彷徨茫然。
好在,当前,我最后已完稿的作品是《玄武天机》,假如要画一个阶段性句号的话,《玄武天机》无疑是一部能让我安心的作品。
最后说一声,那些不屈不挠的铁杆读者,比如百度“雁飞残月天”贴吧上的吧友们.比如那些在微博和论坛上发评论支持《玄武天机》的读者们,在此一并致谢,你们的鼓励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王晴川于2014年6月2日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