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唐大全集

第184章


再说眼下天气渐暖,几十万人聚居城中,脏污拥挤,一定会爆发瘟疫,所以放民众出城刻不容缓。”使者到达成都,打开城门,百姓争相出城,各自又恢复自己的工作,守城士兵也解掉甲胄,百姓官兵都很高兴。南诏军这时正攻打雅州,听说高骈来到,果然停止进兵,遣使求和,退兵返回。高骈又向朝廷奏报,将各道援军陆续遣还。
高骈到了成都,第二天派出步兵和骑兵五千人进攻南诏军队,到大渡河,抓获和杀死很多南诏军人,并擒获南诏酋长几十人,全部送到成都斩首。高骈又命令修复邛崃关和大渡河诸城堡、栅寨,并在戎州马湖镇修筑城池,称为平夷军,又在沐源川修筑城地,这些城堡都是南诏入蜀的要道,每个城堡和栅寨都派驻几千士兵戍守。从此之后南诏军再也不敢侵犯蜀地。高骈将黄景复召至西川节度使府,责备他在大渡河之战失职,将其腰斩。高骈又向朝廷上奏,请求亲自带领西川兵马及天平、昭义、义成等共六万军队攻打南诏,僖宗下诏不许。以前,南诏督爽官多次向唐中书门下送牒文,牒文辞语蛮横无理,中书门下没有答复。卢携上奏称:“如果这样不予理睬,南诏定会愈发骄横,认为唐廷无言以对,应该历数南诏十代受恩于唐,斥责他们忘恩负义。可是由朝廷中书门下发牒文,又有让南诏的地位与朝廷相平的嫌疑,请将诏文赐于高骈及岭西道节度使辛谠,让他们抄录诏文,以地方官的身份给南诏下牒文。”卢携的意见被唐僖宗采纳了。
(8)高骈筑成都外城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春,南诏一面派使者至高骈处请和,一面又反复骚扰边界。高骈很愤怒,就把他们派来的使者给斩首了。这时,南诏又将从前进犯交趾时抓获的安南经略判官杜骧之妻李瑶送回,并让李瑶带给高骈一封书信,信中言辞傲慢无礼。高骈回信,历数了其辜负历代圣恩的罪责,并以安南、大渡河的惨败对南诏进行羞辱。
十一月,高骈准备修建成都的外城,僧人景仙规划,周长二十五里。高骈命令县令募人修筑,明令官吏收取贿赂超过百钱者处死,严令取土时不得毁坏农田,从役之人每十天轮换一次,百姓十分满意。所以修城时,用不着官吏督促,人人卖力,仅仅两个月,外城便修好了。修城期间,为了防止南诏侵扰,高骈又派僧人景仙到南诏,游说酋龙归顺,南诏人笃信佛教,听说高僧前来,酋龙果然率领百官出来迎接。景仙以许配公主为饵,劝说酋龙归附大唐,酋龙果然动心,二人便商议各种礼仪,耗费了不少时间。高骈又声称将要巡边,烽火朝夕不息,可并没有出行。南诏不知是计,惶恐不安,所以直至成都外城修好,双方都相安无事。
南诏酋龙自嗣位为国王以来,为患唐朝边境大约二十年,朝廷为抵御其侵犯使得府库空虚,而南诏国中也因为长年战争而疲惫不堪。酋龙去世,其子法嗣继位,谥酋龙号为景庄皇帝,改年号为贞明承智大同,国号为鹤拓,又号称大封人。南诏王法嗣爱好饮酒和打猎,让大臣代理国政。闰二月,唐岭南西道节度使辛谠上奏朝廷称南诏遣西段宝来请和,并且宣称:“我诸道军队在邕州戍守多年,军队粮饷费用使中原疲敝,请许与南诏约和,让贫困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唐僖宗下诏准许。这样辛谠派遣大将杜弘等人带着书信和钱物,送段宝返回南诏,仅留下荆南、宣歙等几支军队戍守邕州,别的诸道军队裁减仅余十分之三。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夏,南诏派贵族赵宗政来请求和亲,同意称弟而不愿称臣。僖宗召集百官商议此事,礼部侍郎崔澹等上奏:“南诏傲慢狂妄,高骈等人派僧人将其使者引诱前来,不识大体,要是答应其请求,只怕会让后世笑话。”高骈知道后,便上表力争,僖宗难以决断谁是谁非,只得不了了之。
五月,辛谠又派摄巡官贾宏等出使南诏。
十二月,赵宗政返回南诏。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春正月,贾宏等人没有能够到达南诏,而是陆续在道中死去,跟着他们出使的人员也死了大半。这个时候辛谠患了风痹病,将部下摄巡官徐云虔召来,握着他的手说:“我已经向朝廷上奏请求派遣使者去南诏,可是使者接连病死,怎么办?你既然入仕做官,就应该想着报效国家,能不能出使南诏?我遗憾自己患风痹无法拜谢你呀!”说完后放声痛哭。徐云虔回答说:“士为知己者死!既然明公能任用我,长期以来深恨自己没有机会回报您,如何敢违背您的命令。”辛谠听后心里非常欢喜,给徐云虔准备丰厚的行装和钱物,令其出使南诏王国。
二月初六,徐云虔到达善闸城,南诏王国骠信见唐王朝的大使徐云虔不愿行礼,只得接受副使以下人员的跪拜。初九,骠信派慈双羽、杨宗来到馆舍,对徐云虔说:“贵节度使府的牒文想让南诏骠信称臣,向唐朝奉表贡献方物;骠信早已派人从西川入唐廷,与唐朝皇帝约为兄弟,要不就约为舅甥。无论是兄弟还是舅甥,不过通书信或者输钱币而已,怎么能上表纳贡?”徐云虔说:“骠信既然想为弟,或为甥,而骠信是已故景庄王酋龙的儿子,景庄又怎么能没有兄弟,他们是骠信的叔父辈,可如今骠信是君主,叔父辈对骠信也都称臣,那就更不用说弟和甥呢!更何况骠信的先祖,是由大唐册立,才能够将六诏合而为一,唐朝皇帝对南诏国有着大恩,尽管中间有些摩擦,可全都是边境官吏的过错。现在骠信欲与唐朝重修旧好,如何能不遵从祖宗的惯例呢?顺从祖先,可称为孝;服事大国,可称为义;平息战争,可称为仁;审正名分,可称为礼。这四项,全部是最高的美德,怎么可以不尽力而行?”骠信于是对徐云虔以厚礼相待,徐云虔在善阐城停留十七天才返回。南诏骠信交给徐云虔木夹二片,一片是给岭南西道的牒文,一片是交中书门下的,最终未向唐朝廷奉表称臣纳贡。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春三月,朝廷令左金吾大将军陈敬为西川节度使,代替崔安潜。
南诏使赵宗政返回南诏之后,崔安潜曾经上书朝廷赞同崔澹的意见反对同南诏修好。他认为:“南诏是个小族,只不过拥有云南一郡之地,要是朝廷派使前去请和,一定会认为中国怯弱,要是他们更进一步要求娶公主,就难以拒绝了。”僖宗无法决断,令群臣商议。宰相卢携、豆卢一直和高骈关系很好,都全力赞同议和。二人先后上言:“大中年之末,库府充盈。自咸通以来,南诏屡屡进攻,使得上下疲敝,府库空竭,十几年来,租赋大多数运不到京师,很多士兵因瘴疠而死去,百姓由于穷困而沦为盗贼,都是南诏入侵造成的。前年冬,由于赵宗政求和没有返回,去年冬,因云虔出使南诏,南诏没有进犯,说明唐与南诏有希望和好。现在安南军队出现混乱,士兵多半逃亡,邕管客军又减少了一半,要是不与其修好,今冬南诏军前来,怎么抵御?所以臣认为,应该派使回访,这样就算他们不肯奉表称臣,也会减轻敌意,不致大举入寇。”僖宗听从他的建议,便令节度使陈敬通知南诏,朝廷答应与南诏和亲,也不强迫其称臣,此外加赐金帛。同时,任命徐云虔为副使,到南诏传达朝廷旨意。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秋,南诏王上书表示,完全遵从朝廷旨意。
第二年,南诏上书请求和亲,朝廷以正在商议礼仪为由婉言回绝。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秋,南诏王派遣清平官杨奇肱来内地迎娶公主。唐僖宗命令陈敬回信答复,说:“皇帝出外巡幸,公主婚嫁的礼仪物品还没有完全备齐,等到皇帝返回京师长安之后筹办公主婚事。”朝廷用这个为理由推托,但杨奇肱不肯答应,直接到成都去见唐僖宗。朝廷没有办法,只好在这一年十月,将一宗室女封为安化长公主嫁给南诏,在这之后边患稍微平息。
16.王仙芝、黄巢起义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黄巢在狼虎谷壮烈自刎,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失败了。
(1)义军起事
咸通末年,灾荒不断,黄河以南,到处都是沦为盗贼的饥民。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唐僖宗继位后由于年纪小,将权力交到官员们手中。官僚们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不闻不问,他们除了贪图享受,横征暴敛之外,就是欺上瞒下,粉饰太平,官吏对潼关以东的水旱灾情隐瞒不报,使得这一地区老弱的百姓惨死,强健的甲丁四处流浪,社会问题非常严重。而该地区本来军队不多,再加上太平的时间太久了,官兵们经常不作战,官军与饥民接战屡屡失败。这一年,濮州人王仙芝聚众一千人在长垣起事。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王仙芝和同伙尚君长领兵占领濮州、曹州,队伍壮大到数万人,唐天平军节度使薛崇率军征讨,遭王仙芝打败。冤句人黄巢也聚集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黄巢和王仙芝少年时都靠贩卖私盐过活,黄巢精通骑马射箭,十分豪爽任侠,粗通史传经书,可是多次参加进士科考试都没有及第,于是成为盗贼,与王仙芝攻占州、县,横行于山东。农民在官府压榨中难以过活,就纷纷投奔黄巢,没几个月,队伍即扩大到数万人。唐卢龙节度使张公素,生性残忍冷酷,士兵都怨恨他。大将李茂勋原来是回鹘阿布想的后裔,回鹘败亡时,投降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张仲武收留了他,并让他入军籍戍边,由于战功卓著,赐予他李茂勋的姓名。纳降军使陈贡言是幽州的宿将,军士们都信服他,李茂勋杀死陈贡言,却打着陈贡言的旗号兴兵攻打蓟州,张公素出战不敌,逃奔京师,李茂勋进入幽州城,众人这才发现不是陈贡言,可事已至此,只好推李茂勋为主,朝廷不得以将李茂勋任命为卢龙军留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