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了?”
“回陛下,已经到了长安。”
三月份的天气,南陵又是到了春雨绵绵的季节,每年到这个月份,南陵至少会下十天左右的雨,雨是多大就有些不固定了。
不但是南陵,事实上每年春季的时候,长江流域基本上都会下雨,导致长江的水位总是会升高。
长江流域经过三年的整顿,是在去年完成了初步的规划。整顿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以前长江两边基本都是乱糟糟的水车,现在却是显得更加规整一些,工业区也不再是扎堆,是有计划地进行分布。
另外,因为对长江修行整顿,两岸的居民基本上是进行了迁徙,有些是迁徙到其它的郡,有些则是稍微挪了一下。
总体来说,长江作为帝国的工业区是铁定的事实,不但是因为有水力可以利用,还是因为长江的水上交通快捷并且轻便。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总是需要运输并且贩卖,那么走水路其实才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船的承载量起码是马车的数十倍以上。
站在南陵最高的建筑物上,吕哲眺望着远处的长江,因为是下雨的关系,视野被雨水遮挡,看去就是雾蒙蒙的一片,其实压根就是看不到长江上有啥玩意。
因为连绵不断地下雨,空气中的湿润程度很浓,要是在北方待习惯了的人,一年四季中估计会受不了南陵的春季和秋季。在南方,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中雨下得太多了,空气的湿润程度也会令人一呼吸,觉得能吸进一大鼻腔的水蒸气似得,感觉不舒服是必然的事情。
华夏大地的两条主要水系是长江和黄河,然后她们分出一条又一条中小型的水系。依照后世的说法,华夏文明其实是两河文明,远古时代是因为水源跟生存有关,到了封建时代则是统治区域的重心倾斜有关。
如果没有产生工业文明,华夏族群会一直拿两条河系作为天然的防御屏障,但是在吕哲的统治之下,两条河系已经转变了用途,她们会成为工业基地的摇篮。
长江流域边上,目前规划有七个工业基地,稍微上游一些的工业基地在蜀中,既是蜀地中难得的平原地带成都附近;第二个工业基地在接近巴郡的巫东,那里属于南郡管辖,亦是一处难得平原;第三个是在南陵边上的江陵旧址,它是作为首都的一个区,也是全国中规模最大的工业区;第四个工业基地在长沙郡境内,离洞庭湖颇近,它属于罗县的管辖范围,离澧水并不远,算得上是一个岔道口;第五个工业基地在衡山郡境内,它是坐落在邾县;第六个在九江县的居潮;第七个在在会稽郡的丹徒。
黄河的工业基地在规划中也有七个,目前只确定下了一个,那便是位于巨鹿郡境内的南皮。
其实之所以选择在主要水系旁边,不就是因为水力是目前帝国建设工业唯一的选择嘛。恰恰是因为这样的限制,导致只能选择水流有利的地点,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健康不是没人提,问题是没有可替代的能源,说多了都是白扯。
发展工业,帝国从第一座工业基地落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不要小看五年的时间,它虽然短,但是取得的成就却是一点都不低,比如水力没有被运用之前,哪怕是货币的制造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水力被运用之后,再加上研制出新的机械,冲压式的机器运作,再加上流水线,对于历朝历代缺钱的窘境根本就困不住帝国。
呃,历朝历代的缺钱主要是铜的不足够,但制造钱币的高投入也是原因之一,某些朝代甚至是官府觉得造钱太贵,鼓励民间生产,结果是制造出各种各类乱七八糟的钱币,质量最差的因为铅的含量过高,一掰就直接掰断。
“幸好是金币已经制造并流入市场,不然这一下可就丢人丢大了。”
吕哲说着向后退了两步,外面的雨势大是一回事,风向突然拐了一下,不退就该成为落汤鸡,他湿了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是一回事,那些随行的侍女可就得倒大霉。
“……”
作为一名执政官,文官第一把交椅上的领坐者,萧何有点没有听懂皇帝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金、银、铜三进位是一个很好的金融体系,萧何再怎么也是管理民政的执政官,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以前只有铜钱作为流通货币,小额交易没什么问题,到了中等额度交易,因为近五年内的钱币不再有孔,抬着装满铜钱的箩筐买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幽默笑话,到了大型额度的交易才是真正的搞笑。见识过数百辆车全是铜钱,然后赶着去下订单的吗?萧何就亲眼见过。
下完了订单,等待真正交易的时候,那可不止是数百辆车了,是数千辆车。那一幕被几乎所有南陵市民都看见,赶着数千辆车买兵器的乌孙人也成了帝都人见人笑的对象,不是笑什么,就是笑一枚又一枚的数太笨,帝国钱币每一枚的重量相等,像帝国的商人大型交易是用称,哪有人用一枚一枚去数。
吕哲会那么说,是因为他依稀记得有那么一件事,靠不靠谱不清楚,大概就是谁问谁拜占庭和萨珊王朝哪一国强大,被问的那个人拿了一枚拜占庭的银币又拿出一枚萨珊王朝的金币,说“国力一目了然”。意思就是说用金币的那个国家比较强。
当然,那绝对是一件瞎扯淡的故事,哪一个国家就只有一种金属货币啦?就好像到了现代,拿出一张一百面值的软妹币和一张面值五十万的越南盾,然后来比国力或者比谁强大,难道认为面值五十万的越南比天~朝强?这样的事情扯不扯淡?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进位模式的货币,比如铜币从公元二百年起就成为世界各国的基础单位货币。另外,世界强国基本也是金、银、铜三进位的货币体系,只是每个国家的钱币重量和贵重金属的含量不一致,货币的名称也不一样罢了。
对于吕哲来说,金、银、铜三进位的货币体系不是终点,它只是开创另一套金融体系的起点。
什么金融体系的起点?毫无疑问就是纸质的货币!
当然,吕哲短期之内不会再去更改货币体系,那是一种交易额度一再上升,旧有体系已经不适应金融发展的现状,然后才会进行新的改革。
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防伪没有办法做到之前,任何的纸币出现都是在自毁长城,另外由官方来进行纸质货币的推行,只会演变成为一场官僚对民间的剪羊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金融实力无比强大的有宋一代,并且是连续发生了三次,前两次是变法的产物,直接导致国力崩坏,为失去黄河以北打开了大门,后面是皇帝做主的改革,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一张没有什么价值的纸币逼得家破人亡。
本来吕哲应该推行国属银行的建立,可是最后想了想也只是做了几个试点,他很清楚在时机不成熟之前,哪怕是正确的决定也会变成糟糕的举措,哪怕是正确的事情,也需要正确的时间。
“陛下。”萧何今天过来可不是和皇帝一块观看雨景,他除了提一下罗马使节团的行程,有另外重要的事情:“执政府关于将办公移到西京长安的手续已经准备好了。”
长安是在帝国历七年才在阿房宫的基础上进行修建,过去了将近七个年头,因为不需要城墙的关系,只差皇帝的宫城没有完全建好,其余的民坊其实是已经完工的状态。
对了,长安会是帝国的西京,她会成为帝国在关中的行政中心,离旧有的咸阳城约有五十里路,两边隔着一条渭水。
咸阳城是秦王扶苏的在帝国本土的封邑,长安建立起来之后,咸阳的地位遭到了各方各面的打击,不但是人口向新城长安自行且自愿地迁徙,商贾也是大量离开咸阳往长安跑。
吕哲已经下了旨意,四月份的时候会从中京南陵去西京长安,这一次会在那里待上至少三年。这样一来,帝国的军政管理体系肯定也是移动前往长安,原本唯一的首都南陵成了陪都,与她一块成为陪都的还有东京蓟城(其实就是北平)、南京昆明、北京九原。
帝国国土辽阔,说白了就是无比的庞大,那么坐标上肯定是与各朝各代不同了嘛,原本的北就成了不是北,南也不是南。
在制定五大都城的时候,吕哲也不是没有犯过难,长安是西京还是比较说得通,因为关中在帝国的版图上就真的是西边。可是北京该怎么整?
这个时候的蓟城(北京)分明就是在帝国的东边,哪能是在帝国的北边啊!那边按照帝国版图的位置叫辽东好不好。
另外就是南京,哦……现在的名称叫金陵,她怎么看也不是在南边,那里在版图上的位置是在东南,而且金陵是处于中京南陵的辐射范围,再建造都城的意义被无限降低。最后是被挑选到了岭南那边,吕哲指着地图说昆明,然后昆明就出现了,有时候皇帝就是这样,对不对?
至于九原作为北京,那可就真的是毫无争议的地方了,九原位处河套,战略意义的重要性不需要重复。在那里设立一个都城,代表的是帝国对草原的重视,意味着帝国守卫草原既得利益的决心。九原被挑选作为北边的都城,那些早就迁移过去的人是欢欣鼓舞,连带自愿迁徙的人也是成倍增涨,就是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匈奴彻底哭了。
都城,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呼啊!皇帝制定的五大都城计划可不是那么简单,除了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牵扯到的其实还有未来发展的侧重点。
吕启在帝国历九年搞出了第一台合格的蒸汽机,从那个时候开始帝国建设轨道路线就已经提上了发展的日程。不过需要说一句实话,轨道路建造不简单,对于国家的冶炼也是一项天大的考验,因为现在可不是近现代,是公元前二零二年。
止于目前为止的世界各国来说,其它国家每年的生铁能够冶炼出多少吨没有人清楚,帝国每年的生铁也就是四十来万吨,等于是八亿斤左右的生铁,但这八亿斤的生铁可不能全部拿去制造铁轨,其它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
执政府给出的答案是,以目前的生铁生产效率来说,建造从中京南陵到西京长安的铁路,包括必要的平山开路,铁轨的生产,一系列面临的难题就需要大概用十五年来解决。因此,建造铁路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年生产四十吨的生铁看似很少,但吕哲已经感到无比的满意了。再说一次,现在是公元前二零二年,不是现代,要知道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他在十九世纪中叶也才达到二百万吨的年产量。
相差将近两千年,是五分之一的生产量,那是跨越两千年的差距!
执政府有给出一个发展计划,预计在未来十年可以将生铁的年产量提升到一百五十万吨。另外,关于钢的产量也会从每年四万吨提升到三十五万吨左右。
对于需要用十五年左右才能修建长安到南陵的铁路,吕哲没有什么可以不满意的地方,他万分的清楚凡事开头难的特点,只要能够成功修建起第一条铁路,累积足够的经验之后,往后再修建必然会相对轻易,就好像第一艘蒸汽船的建造已经进行了四年,它四年的时间内一再更改,但再有三个月不是要进行第一次的试航了吗?
第一艘蒸汽船依然是木质结构,只有少数的地方使用了金属结构。
使用木质结构不是帝国无法造铁甲舰,是压根就没有那样的必要。帝国目前在海洋上是无敌的状态,造出铁甲舰干什么?有那么多的经费,投入到第二个民生的五年计划不是挺好!(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 再再再再世
- 【看了就不想看文版简介 郡王追捕一老贼足有四年,终于得手 这老贼多次重生换身,专业借尸还魂 郡王发誓要将她背后机密全部挖出 却发现—猥琐糙汉竟是昔日朱砂泪、白月光 郡王┴你说就她这熊样,是老子初恋 人活得太久,总会失足那么几次 却恰好都跌在了你手里【超多雷点,注意避让【女主的灵魂也是女的,百分百纯娘
- 穿越架空马桶上的小孩完本
- 最新章:81 完结
-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 逆转国势,碾压诸侯,镇压叛乱,开疆辟土,复兴大秦帝国,推动文明进程,一切都从公元前207年底开始。斩赵高,宰胡亥,逆转国运!挽救华夏文明精华,挽救诸子百家经典,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论什么道,王道、霸道?碾压!碾压刘帮,碾压项羽,碾压过后再说孔孟之道 作者:马帮1所写的《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无
- 穿越架空马帮1连载中
- 最新章:第286章 秦帝国崛起(终)
- 大汉之帝国再起/白军皇
- 大汉之帝国再起作者:白军皇远东,汉军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降临前进行着记载他们最后辉煌的平羌展争 海西,罗马军团在东征西讨的胜利中逐渐步入治世的终结 而横亘在东西间的安息人和贵霜人从丝路贸易中抽取巨额赋税而持续着富庶和繁荣 在北方,野蛮的游牧民族仍在舔舐着爪牙,等待着机会 公元168年,原本的轨迹随着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大汉之帝国再起
- 远东,汉军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降临前进行着记载他们最后辉煌的平羌战争 海西,罗马军团在东征西讨的胜利中逐渐步入治世的终结 而横亘在东西间的安息人和贵霜人从丝路贸易中抽取巨额赋税而持续着富庶和繁荣 在北方,野蛮的游牧民族仍在舔舐着爪牙,等待着机会 公元168年,原本的轨迹随着一个人登上历史舞台而改变,
- 历史军事白军皇完本
- 最新章:两百九十八.终结:昭武四十八年
- 神话大秦:我的帝国无限崛起
- 始皇帝崩逝,穿越者扶苏获得了祖龙传承,以雷霆手段灭杀赵高登基称帝 觉醒了天运帝国宝库系统,只要提升大秦国运就能够变强。实施新政全民修仙、教育兴秦的仙国之路 打造人人如龙的最强大秦!面对天地神仙妖魔鬼怪的侵扰,扶苏轻蔑一笑,挥手镇压 作者:赤血星空所写的《神话大秦:我的帝国无限崛起》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玄幻小说赤血星空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2章 大结局,扶苏战天!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作者君新书《天策上将军 天下第二行书字帖《祭侄帖》里,祭奠的是他的同胞弟弟;文天祥的《正气歌》里传颂着他父亲的名字;他的叔父是当世最伟大的书法家,却更是爱国者;他只身一人,奔走千里,求回父亲遗骸,赎回亲友、父亲部下后代,救济三百余口人,却遗失女儿 他的家族满门忠烈,浑身傲骨,在安史之乱为国捐躯者超过
- 历史军事蚂蚱不吃鱼完本
- 最新章:新书《布衣汉末行》已经发布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数十年的发展,铸就了一个帝国的雏形。在风云激荡的殖民时代,一个新的日不落帝国将随之冉冉升起,从汉洲大陆,覆盖整个东印度群岛,并逐步向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大西洋延伸,最终制霸全球海洋,建立属于东方时代的新秩序 作者:重庆老Q所写的《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重庆老Q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章 北庭
- 穿成秦始皇他妈后,我靠强国系统带飞大秦
- 赵灵渠带着国富民强系统穿成了秦始皇嬴政的母亲—赵姬 更令她绝望的是,她刚穿越了就生了历史上‘成蟜之乱’中的成蟜!秦异人还抛弃她们母子跑了 没事,她有强国系统在身,怕什么?追上去 靠什么男人?养儿子不香吗?当太后不香吗 她拿出系统中的各种国强知识给小嬴政看,结果对方阴恻恻的开口“你不是我娘,你是谁 赵
- 都市言情起不出名字连载中
- 最新章:第240章赵灵渠回现代
- 大汉帝国雄风录(秦汉三国)
- 大汉帝国雄风录(秦汉三国》作者:燕小七为了曾经的信仰与荣耀,为了昔日的帝国与雄风,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到汉景帝末年的故事,历史是否会因为他的到来而产生改变 卫青,李广,程不识名将如云 公孙弘,张汤,田汾谋臣如雨 一代大帝汉武刘彻,北击匈奴三千里 时新派,改造派,守旧派大时代的风云如此壮阔 作者:所写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