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冬,刚刚建校3年的清华,便邀请当时社会声望如日中天、任司法部长的梁启超到校演讲。梁以《君子》为题,引用《易经》“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少年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这对清华的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立为清华校训。同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梁启超已于11月30日来清华,“假馆著书”约10个月,取名所居的西工字厅为“还读轩”。自1920年12月2日始,梁开始在清华以《国学小史》为总题系统讲学,并于1922年2月正式就聘为清华学校的讲师。所以当1925年2月22日吴宓持聘书往天津梁启超的寓所请为国学院导师时,梁启超欣然就聘。其讲授和指导的课程有“中华文化史”、“儒学哲学”、“历史研究法”等。
第三位到校的导师是赵元任(1892-1982)。赵元任于1910年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名列第二。在美国留学期间,先后毕业于康奈尔和哈佛大学,主修数理和音乐,得哈佛物理博士(1918)。两年后回国,最初在清华教数学。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访华,赵元任担任翻译。他常将罗素的讲稿译成不同的方言,正确而流利,因而引发他对语言学的兴趣,从此致力于此。1921年秋赴美,到哈佛大学教中国语文,同时研究音韵和乐理。1924年离开哈佛到欧洲旅行研究,在瑞典时与汉学家高本汉论学,并商谈翻译高氏名著——《中国语音学研究》。1925年回清华任教,接受研究院应聘,主要讲授“语音学”、“苏州方言调查”等。
最后到校的导师便是陈寅恪,也是最费周折的。国学研究院开办时,陈寅恪尚以翩翩36岁佳公子独身之躯在德国
留学。虽然陈寅恪长期游学欧美,学问博大精深,在国内却是无名望、无著作、无学位的“三无”学人。其与声名卓著的王静安、梁任公、赵元任同聘国学院四大导师,除学养深厚使然外,关键在于有力人物的推荐。向曹云祥校长推荐陈寅恪的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吴宓。如前已言,他们二人在哈佛相识,吴宓对其一见倾心,推崇备至,此时清华组建国学研究院,他自然忘不了“全中国最博学”的陈寅恪了。
当然,聘请陈寅恪也一定得到了王国维和梁启超的赞同。王国维曾向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推荐陈寅恪,梁启超则是陈家的旧识,素知陈寅恪的家学渊源。陈哲三在《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中这样记述:“十五年春,梁先生推荐陈寅恪先生,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廖廖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接着梁先生提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教授对陈寅恪先生的推誉。曹一听,既然外国人都推崇,就请。”于是,陈寅恪于1925年回国应聘,但是因为散原老人有病,请假一年,到杭州侍疾,1926年7月7日抵京,至8月25日开学前才到达清华园,时年37岁。
是时研究院共有导师4人,讲师1人,助教3人,导师和讲师可以招生,导师、讲师所担任的指导科目也据各人专长分任,研究院逐渐步入昌隆之运。后来李济之先生在《回忆中的蒋廷黻先生》中追忆说:
民国十四年,为清华学堂开办国学研究院的第一年,这在中国教育界,可以说是一件创举。国学研究院的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清华为研究院所请的第一批教授(实称导师),有王国维、梁启超及陈寅恪、赵元任诸先生,我是受聘去作讲师的一人。那时华北的学术界的确是很活跃的,不但是纯粹的近代科学,如生物学、地质学、医学等均有积极的研究工作表现,受人重视,就是以近代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为号召,也得到社会上热烈地支持。
当时华北学术界非常活跃,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风气大开,国学研究院的实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自然受各方面的重视。加上四大导师先后到位,极盛一时,真可谓“清华学院多英杰”。
研究院先后共招收了四届学生,总计70余人。1925、1926年各录取学生30余人,合计61人(含备取6人),1926年毕业29人,其中15人申请留校研究一年(实际有7人注册);1927年8月录取新生11人,加上1925、1926年录取而未入学的学生,以及留校生,共有学生24人;1928年又招新生3人,同时在本年度毕业的22名学生中,有10人留校续读。这些成为“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的清华国学院学生均为天资聪颖、慧心纨质的当世俊彦,成材率极高。“守先哲之遗范,托末契于后生”,从学生名册中可看到这些名字:刘盼遂、吴其昌、王庸、周传儒、高亨、徐中舒、杜钢百、姚名达、王力、姜亮夫、陆侃如、戴家祥、卫聚贤、杨鸿烈、陈守时、刘节、蒋天枢、谢国桢等。他们后来大都成为国学某一门如语言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哲学、文学、佛学等方面的一流学者,使研究院的风范传统和学术薪火得以绵延承传,继之而起的清华文学院将此发扬光大,融铸而成经典的“清华学风”、“清华学派”。
徜徉其间陈寅恪初到清华,因为尚未成婚,和吴宓一起住在了清华园工字厅的西客厅,二人握手言欢,吴宓赋赠陈寅恪一诗:经年瀛海盼音尘,握手犹思异国春。独步羡君成绝学,低头愧我逐庸人。
冲天逸鹤依云表,堕溷残英怨水滨。灿灿池荷开正好,名园合与寄吟身。①这首诗不仅是吴宓对陈寅恪的仰慕之情,更道出了陈寅恪在清华学术事业的开端,前程似锦。
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环境是非常令陈寅恪满意的。王国维住西院,梁启超住北院,赵元任住南院,陈寅恪先后住过西院36号、南院2号,以及新林院(俗称新南院)53号,都是常川住校的名师,而学生也都是一时之选,真可谓英才齐集。同时,国学研究院也有独立的购书经费,并且十分充裕。不到两年,已经购置了许多满、蒙、藏文书;中文经典古籍,包括明刊和近刊的善本丛书;欧、美、日本书刊和杂志,以及《大藏经》等七八百部。这些书对陈寅恪研究工作极有用处。
“盖世奇才”、“教授之教授”、“太老师”,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及清华国学院学生对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尊誉。陈寅恪系世家子弟,祖父陈宝箴,父陈三立,兄陈衡恪,皆为当世名士。自1902年春随兄师曾东渡日本求学,到1926年归国就聘清华国学院导师,陈寅恪已断续在欧美游学近20年,此所以他能以“三无”之身与当代王、梁二位大师及哈佛博士赵元任共席的原因所在。虽稍有周折,但最终能够聘得陈寅恪为学院导师,确是清华之幸。在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学术界有一场“土产学者”和“出洋学者”之争。前者讽刺后者不解中国传统,其学问主张为隔靴搔痒,胶柱鼓瑟;后者则批评前者方法陈旧,工具不够,考训充满迂腐之气。陈的到来,得到了新旧两派学人的首肯和推崇。陈寅恪家学渊源,旧学根底深厚,诸多古章典籍如十三经等均能流利背出,而后又游学欧美多年,对西洋新观点科学方法及工具亦有很深的造诣。单就语言为例,陈寅恪通晓的有二三十种之多,举凡英、法、德、日、俄乃至印度梵文、蒙、满、阿拉伯、巴利文、突厥文、波斯文、暹罗文、西夏文以及诸多中亚西亚现存或已亡的文字甚至匈牙利和马札尔文,他都目到意通,手到擒来。他在研究院授课课程为年历学、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研究、摩尼教经典回纥译本之研究、佛教经典各种文字译本之比较研究、蒙古、满洲书籍及碑志与历史有关系者之研究等。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据他在1923年与妹书中所言:“我所注意者有二:一历史。(唐史、西夏)西藏(即吐蕃)藏文之关系不待言。一佛教。”其一生研究的重心是国史,对于史籍无所不读,他特别注重史实,他常说在史中求史识,目的是在历史中吸取历史的教训,举凡中国历代兴亡的原因,中国与边疆民族的关系,历代典章制度的嬗变、社会风俗、国计民生、一般经济变动的因果,以及中国文化独立于世界之林长久连续存在的原因等都在他的目下,并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在史学领域中,他又将重点研究范围倾注在中国中古史,主要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尤推崇宋史。他在20年代所授课程有佛经文学、禅宗文学、世说新语研究、欧阳修研究、元白刘氏研究等。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由于其所授皆为前人所未逮,服膺其倾世之才,陈寅恪授课时出现了不仅学生云集而且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来听课的情景。
小说推荐
- 陈寅恪与傅斯年
- 前几天,岳南先生来到我的寓所,携来《陈寅恪与傅斯年》书稿,嘱我看后提些意见。我虽是九十八岁的老人,精力不济,但面对这部撰述陈、傅两位恩师,并插有堂兄何思源青年时代与陈、傅二师一起留学欧洲相交甚笃的图片和文字,百感交集,遂未作推辞,决定先读为快。书稿翻阅一遍,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两位大师的身影又在眼前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8章
- 泰山之子(人猿泰山第四部)
- 《泰山之子》内容简介:这个故事我定从别人那儿听来的。他其实不该讲给我,也不该讲给任何别人。这得归功于一瓶陈年佳酿在那位讲故事人身上产生的奇妙的作用,引得他开了头;也得归功于随后那些天,我对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持怀疑态度 等那位爱吃喝交际的东道主发现他已经给我讲了那么多,而我对他的故事仍然将信将疑时,他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9章
- 唐寅在异界
- 他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杀手 而去到了混乱不堪的异界,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的实力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这里,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挥舞手中的武器;在这里,为了生存,他别无选择走[展开 他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
- 玄幻小说六道连载中
- 最新章:终卷 第一百五十章 完结
- 唐寅在花都
- 作者所写的《唐寅在花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八章:大结局
- 神曲[孙恪轩]
- 公元前两千一百六十四年,舜帝禅位于大禹,至此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建立。禹帝在位期间,横征暴敛,独断专行,由此,朝政日非,以至天下人心思乱,群雄四起 朝纲不振,群魔肆虐,加之上古神器九方神鼎意外破碎导致八十一颗魔星降临大地,至此泱泱华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东海少年海孤风就在这样一个乱世中横空出世,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5章
- 神曲(孙恪轩)
- 神曲(孙恪轩)txt下载由网友上传,作者为:孙恪轩公元前两千一百六十四年,舜帝禅位于大禹,至此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建立。禹帝在位期间,横征暴敛,独断专行,由此,朝政日非,以至天下人心思乱,群雄四起!朝纲不振,群魔肆虐,加之上古神器九方神鼎意外破碎导致八十一颗魔星降临大地,至此泱泱华夏面临着前所未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5章
- 昂行的慕丘恪使徒
- 白色的乌鸦告诉我,我是被选中的,会拯救这个世界的人,我千百万次尝试,千百万次失败重启 可是,黑色的乌鸦又告诉我,我是个小人物,没了我,世界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我杀死它并将它埋葬 你能理解,你能理解,我当然知道你能理解!事情又不是发生在你身上 就算再怎么理解.不去感受,无法感同身受的话,你又怎么会知道我
- 都市言情清风潇漫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卷 意义 正文·012 圣戗宇
- 驭灵人赵恪
- 天出二日,夜现二月,灵界降临。世界各地灵异事件频发,无数人死于此类事件,有幸存者得灵守护,人们称他们为驭灵人 作者:来不及忧伤所写的《驭灵人赵恪》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来不及忧伤连载中
- 最新章:第46章 神奇玉印
- 陈氏家族全传/李西岳 苏学文
- 陈氏家族全传陈氏家族全传txt下载由网友上传,作者为:李西岳苏学文介绍: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其所代表的整个陈氏家族,当年曾对蒋介石的最初发迹,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最初建立,以及其后在中国大陆长达22年之久的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当年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果夫更被誉“国民党之教父;陈氏家族亦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