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执教之初,陈寅恪的指导范围有“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研究(如研究唐蕃会盟碑之藏文、阙特勤碑之突厥文部分,与中文比较之类)”,但陈寅恪对中国突厥学的直接贡献,不是译释突厥碑,而是研究突厥史,尤其是唐与突厥的政治关系史。陈寅恪摒弃了那种把突厥史作为隋唐史附属品的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到了突厥汗国的历史地位。其一,他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一文中,作出“突厥在当时实为东亚之霸主”的结论。唐高祖向突厥称臣,是唐室讳莫如深的“国耻”,但从隋末争雄的国内外政治环境看,又是势在必行的权宜性“国策”。其二,在唐帝国的政治生活中,突厥籍和突厥化的藩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论唐代之藩将与府兵》一文中,揭示了唐代藩将社会基础的演变,论证了藩将所特有的使用价值。①
陈寅恪敬重伯希和的学识,留心伯希和的研究成果,而且在自己的论著中时常加以引用,其学术见解明显受到了伯希和的影响。伯希和与陈寅恪的这段交往也被中外学界传为美谈。
陈寅恪在巴黎大学就读期间,偶然看到国内报纸,有人提议袁世凯为终身总统,当时巴黎正在举办选花魁之会,陈寅恪作诗讽喻:“岁岁名都韵事同,又惊啼鳺唤东风。花王那用家天下,占尽残春亦自雄。”1913年冬天,陈寅恪曾到伦敦一游,参观绘画展览,作《癸丑冬,伦敦绘画展览会中偶见我国新嫁娘凤冠感赋》诗一首。
1914年秋天,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一片混乱,陈寅恪不得不匆匆回国。1915年春,陈寅恪到北京担任新成立的经界局局长蔡锷的秘书,主要工作是翻译有关东西方图书资料,探究中国经界的源流。蔡锷,湖南人,早年受陈三立赏识,破格进入湖南时务学堂学习。辛亥革命后,曾任云南省都督,1913年底到北京中央政府任职。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于1915年11月从北京秘密回到云南,领导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在国内一片强烈的反对声中一命呜呼。继任总统黎元洪任命陈三立旧友谭延闿为湖南省省长兼督军。谭延闿则请陈寅恪到省长公署任交涉科长。由于陈寅恪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很快就离开了,此后再也没有涉足官场和参加政治活动。
从1915年秋天开始,陈寅恪应江西省教育司(相当于后来的教育厅)副司长符九铭的邀请为江西省连阅留德学生试卷三年,并申请了江西省官费留学的名额,期间还在家中侍奉父母和博览经史著作。陈衡恪之子陈封怀回忆这段时间陈寅恪在家中的生活时说:“他送了我一册原文本的《莎士比亚集》,据说是他以前在英国读过的。里面每个剧本后面都写有他的评语(是用文言文写的),在那时,我们叔侄二人经常谈论欧洲各国的历史和文学。他在欧洲,特别是对英、德、法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这一年,父亲散原老人六十五岁,常常率儿孙游览南京的名胜古迹。例如1917年8月的日记中写道:“二十一日携儿子陈寅恪、登恪、孙封怀,买舟游燕子矶,遂寻十二洞,历其半,至三台洞而还。”还有诗云:
闭置不乐摩华颠,杂影江浒晴呼船。
从游年少蹲篷底,贪看拍岸惊涛旋。
千峰散翠日气午,鼓角十里高风传。
迎人伏燕势欲起,走循爪距登其巅。
覆碑一亭卧兵子,荒荒草木山依然。
往岁支筇伴国老,霜髯领客疑飞仙。
当时京师
图书馆曾拟聘陈寅恪为主任,但因其即将出国而作罢。
三、赴美学习(1)
在国内工作和学习了近三年后,陈寅恪于1918年冬再度出国。原打算再到柏林大学深造,但是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于是11月底的时候,他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美国的轮船。
陈寅恪几次出国留学,都是20世纪初在中国所出现的第一次留学热潮期间。鉴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现实,留学生们大多选择医学、物理、化学、农学等理工科专业,或是法律、教育、经济、政治等热门的文科专业,以便学成后报效祖国或者从事一个体面的职业谋生。而像陈寅恪这样选择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当时很罕见。他之所以执著地学习史学、佛学和语言学,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陈寅恪家学渊源深厚,从小受中国
传统文化思想濡染,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均有涉猎,传统的十三经更是熟读成诵,但是他的抱负不在通经,而在研究历史。他认为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鉴往知来,也只有不断地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对历史遗产进行承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不断进步。中国古代汉唐时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终结,未来的中国还将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章学诚认为六经皆史,而在陈寅恪看来,历史的概念更加广阔,经、史、子、集之外,包括集部的流派,诸如小说、弹词之类都可以作为历史资料包括在大历史概念之中。陈寅恪把王国维看作是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化之人”,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其实这也正是他自己的写照。陈寅恪成长在中西文化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时代,他要承传中国文化,必然在众多的学科中选择史学来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源于他赤诚的爱国之情。晚清以降,国力日衰,列强觊觎中国领土,沙俄、英国、日本等国不断地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外蒙等边地制造事端,挑起冲突。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公然向清政府提出领土要求。中国西北边疆分裂性的叛乱频频发生。一批倡导和认同经世致用的文人学者心怀天下,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研究边疆的地理历史,期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陈三立的老友“同光体之魁杰”沈曾植痛感边疆领土主权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注重探究边疆史地,以开发边地和巩固边防,著有《蒙古源流笺证》、《元秘史笺注》、《黑鞑事略》、《蛮书》等。陈寅恪十分敬重这位父执。他选定西域民族史、元蒙史作为研究方向,显然一方面是出于对祖国边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受晚清经世致用学者尤其是沈氏的影响。
第三,中国本土文化中没有佛教,汉魏以来,佛教东传,“当时中国文化学术积累,至少已达一千年以上。”陈寅恪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纲领为观照,对中国本土文化如何吸收、同化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又怎样影响和改造本土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因此,他下功夫研究外来文化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佛教文化。但是他并不信奉佛教教义,“他的兴趣是研究佛教对我国一般社会的影响。至于印度的因明学和辩证学,他的兴趣就比较淡薄了”。可见,陈寅恪研究佛教文化,是为了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探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途径和规律。
众所周知,佛教经文多用梵文或者巴利文写成。从1世纪开始,佛经主要经过丝绸之路和西藏、云南等陆续传入中国,并翻译成用汉文书写的汉化佛教三藏经典,和用藏文书写的藏传佛教经典。由于梵文、巴利文的语法结构特殊,所以汉文佛经中望文生义和错漏之处较多。而且佛教东传所途经的新疆、青海、西藏、甘肃、蒙古等地区,多民族杂居。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又各有特点。如藏文虽与汉文属同一语系,但“因藏文数千年已用梵音字母拼写,其变迁源流,较中文为明显”。西域民族语言文字,又多受中亚语言文字影响。有的民族语言文字,如西夏文、突厥文等随着民族内部生活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失去生命力。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西域各民族都用本民族的文字,记录本民族的生活。陈寅恪从小就深受乾嘉学派的影响,对语言文字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俞大维忆及陈寅恪时说:“他常说:‘读书须先识字’。”他自己也认为,“如以西洋语言科学之法,为中藏文比较之学,则成效当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意识到要研究佛教和西域边地民族史,就需要通晓佛教经典和西域边地民族的族源、变迁、文化与生活风俗等情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习、掌握梵文以及佛教、西域各民族历史有关的语言文字。只有融合中西语言知识,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其成就才会卓然超越前辈学者。因此,他这次出国
留学的主攻专业仍然选定历史和语言文字,重点在梵文。
1919年初,陈寅恪抵达美国,翌年年初进入哈佛大学,师从兰曼(Lanman)教授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兰曼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梵学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到德国接受过东方古文字学的进一步训练。其梵文和巴利文水平之高,在哈佛大学首屈一指。他对于印度哲学和佛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并有《印度泛神教之开端》等著作传世。当时跟随兰曼教授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还有俞大维、汤用彤等人。陈寅恪的母亲俞明诗是俞大维唯一嫡亲的姑母,其胞妹陈新午则是俞大维的夫人,而俞大维的母亲是曾文正公(曾国藩)的孙女,其伯父俞明震、舅父曾广钧与陈氏父子祖孙皆是好友。
小说推荐
- 陈寅恪与傅斯年
- 前几天,岳南先生来到我的寓所,携来《陈寅恪与傅斯年》书稿,嘱我看后提些意见。我虽是九十八岁的老人,精力不济,但面对这部撰述陈、傅两位恩师,并插有堂兄何思源青年时代与陈、傅二师一起留学欧洲相交甚笃的图片和文字,百感交集,遂未作推辞,决定先读为快。书稿翻阅一遍,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两位大师的身影又在眼前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8章
- 泰山之子(人猿泰山第四部)
- 《泰山之子》内容简介:这个故事我定从别人那儿听来的。他其实不该讲给我,也不该讲给任何别人。这得归功于一瓶陈年佳酿在那位讲故事人身上产生的奇妙的作用,引得他开了头;也得归功于随后那些天,我对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持怀疑态度 等那位爱吃喝交际的东道主发现他已经给我讲了那么多,而我对他的故事仍然将信将疑时,他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9章
- 唐寅在异界
- 他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杀手 而去到了混乱不堪的异界,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的实力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这里,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挥舞手中的武器;在这里,为了生存,他别无选择走[展开 他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
- 玄幻小说六道连载中
- 最新章:终卷 第一百五十章 完结
- 唐寅在花都
- 作者所写的《唐寅在花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八章:大结局
- 神曲[孙恪轩]
- 公元前两千一百六十四年,舜帝禅位于大禹,至此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建立。禹帝在位期间,横征暴敛,独断专行,由此,朝政日非,以至天下人心思乱,群雄四起 朝纲不振,群魔肆虐,加之上古神器九方神鼎意外破碎导致八十一颗魔星降临大地,至此泱泱华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东海少年海孤风就在这样一个乱世中横空出世,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5章
- 神曲(孙恪轩)
- 神曲(孙恪轩)txt下载由网友上传,作者为:孙恪轩公元前两千一百六十四年,舜帝禅位于大禹,至此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建立。禹帝在位期间,横征暴敛,独断专行,由此,朝政日非,以至天下人心思乱,群雄四起!朝纲不振,群魔肆虐,加之上古神器九方神鼎意外破碎导致八十一颗魔星降临大地,至此泱泱华夏面临着前所未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5章
- 昂行的慕丘恪使徒
- 白色的乌鸦告诉我,我是被选中的,会拯救这个世界的人,我千百万次尝试,千百万次失败重启 可是,黑色的乌鸦又告诉我,我是个小人物,没了我,世界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我杀死它并将它埋葬 你能理解,你能理解,我当然知道你能理解!事情又不是发生在你身上 就算再怎么理解.不去感受,无法感同身受的话,你又怎么会知道我
- 都市言情清风潇漫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卷 意义 正文·012 圣戗宇
- 驭灵人赵恪
- 天出二日,夜现二月,灵界降临。世界各地灵异事件频发,无数人死于此类事件,有幸存者得灵守护,人们称他们为驭灵人 作者:来不及忧伤所写的《驭灵人赵恪》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来不及忧伤连载中
- 最新章:第46章 神奇玉印
- 陈氏家族全传/李西岳 苏学文
- 陈氏家族全传陈氏家族全传txt下载由网友上传,作者为:李西岳苏学文介绍: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其所代表的整个陈氏家族,当年曾对蒋介石的最初发迹,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最初建立,以及其后在中国大陆长达22年之久的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当年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果夫更被誉“国民党之教父;陈氏家族亦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