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架的凤凰

第55章


 
  同年3月,李嗣源奉命讨伐,带兵赶往邺都,还未来得及攻城,军队已在中途哗变。将士们拥着李嗣源“黄袍加身”,李嗣源是厚道人,还想束身负荆,归朝自明,被女婿石敬瑭劝阻。李嗣源只得将几股反军整合一起,回师南下,反攻汴梁。 
  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赐给洛阳的将士,以此收买军心。将士们领赏后不但不领情,反而破口大骂:“我们的妻子儿女早已饿死,还要这些财宝做什么?” 
  李存勖逼迫他们开赴汴京。到了中牟县,李存勖听说李嗣源已经进入汴京,各地将领又纷纷表态支持李嗣源,知大势已去,便神色沮丧地登高眺望,对左右说:“这下我完了!”下令退回洛阳,一路上兵士又逃散了一半。他怕身边的卫士也变心,抚慰他们说:“太子才平定西蜀,得到了金银50万,很快就会运到,到时候全赏给你们。”卫士们说:“金银是好东西,可惜太晚了,谁也不会感激恩德了。” 
  李存勖听了很难过,不禁感伤流泪。不久后,银枪都卫也加入了造反的行列。 
  李存勖回到洛阳,仍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带兵逼近汜水关(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李存勖听从宰相和宦官的建议,决定亲自率军扼守汜水关。丁亥日,骑兵和步兵按照他的命令,已经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一早起来,正在用早餐,忽听到宫城兴教门外一片喧嚣声。他连忙带贴身的骑兵侍卫赶去查看,到中左门,见从马直(亲军)御指挥使郭从谦正指挥着兵变士兵杀入。 
  郭从谦本是他最宠信的伶人,掌握皇帝的亲军,认大将郭崇韬为叔父。郭崇韬被李存勖杀死后,他在部属中为郭崇韬鸣冤叫屈,被李存勖知道,问他:“你为什么要违背我而去依靠郭崇韬,想干什么?”并且跟他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想谋反?”郭从谦听了,知道自己弄权太甚,又怕又恨,觉得庄宗并非说笑。便加紧鼓动亲军,趁这一天军队都调到城外等候出发的机会发动了兵变。李存勖得知实情,跃马当先,带领侍卫冲杀过去,将叛军赶出门外,关上了大门。郭从谦又重新组织人马,放火焚烧兴教门,趁火势又杀入门内。李存勖与侍卫拼死抵挡,忽然飞来一箭,正中他的面门,痛得他几乎昏倒。鹰坊人(专事养鹰以供皇帝田猎的宫人)善友将他扶到绛霄殿廊房下,拔出箭矢,顿时血流如注。李彦卿等恸哭而去,左右皆散。李存勖连叫口渴,宦官奉刘皇后之命奉上酪浆。李存勖刚饮下一杯,突然力竭倒地而死。善友恐怕他的尸体会遭到叛兵肢解、蹂躏,“聚乐器而焚之”,用乐器作燃料焚化了他的遗体,这真是富有诗意的死了。李嗣源攻入洛阳,承继大统,是为后唐明宗。 
  李嗣源于余烬中找到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赠庙号“庄宗”。   
  削发为尼   
  常言说:“恶妇令夫败”。如果刘皇后仅仅在后宫专横,也不会铸成大错。但因为她过于贪财,干预朝政,以致民间荼毒,军心离散,终于酿成了恶果。 
  李存勖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近卫队,号称“银枪都卫”,李存勖当皇帝前答应将来有重赏,但一直无钱可赏。军队缺粮、欠饷也不理。面对请求粮饷的大军,大臣们建议用内库的钱充作公用。李存勖和刘皇后商量,刘皇后却说:“我们夫妇俩能够富贵,统治国家,一方面是因为皇上武功盖世,另一方面也是天命所归。既然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别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宰相豆卢革再三恳求李存勖,乞请发放一些内府库的钱财赏赐将士,以解燃眉之急,等日后再如数补还。皇后在一旁偷听,脸色大变,担心李存勖捱不过去,答应下来,她居然耍泼使蛮:“宰相说有就有。”并立即叫人从宫中拿出梳妆盒和两个银盆,将三个小儿子推搡到宰相面前,气呼呼地嚷道:“外人都说后宫里有很多钱财,其实早就随军赏光了,现在就只剩下这三个小鬼,请宰相把他们都卖了当军饷吧!”豆卢革无奈之下,拜辞而去。刘皇后贪财如命、吝啬至极,可见一斑。 
  众人看到刘皇后这副刁蛮撒泼的嘴脸,恶心得只想吐。士卒无不寒心,全都不吭一声地走人了事。 
  等李嗣源大军兵临洛阳城下,京城已是一片慌乱。士卒大量逃亡,军队叛乱越来越厉害。李存勖无计可施,只有不断地许诺。但士卒们早已心灰意冷,啧有怨言。他转身向内库的太监张容哥索袍带赏赐,容哥说:“什么也没有了。”士兵们大骂道:“皇上之所以落到这步田地,都是你们这帮太监坏事!”冲上来要打要杀,左右救之而免。容哥叹息:“皇后小气,不赏军士,才有今天,现在你们都归罪于我。将来万一出了大娄子,我肯定会被碎尸万段,反正早晚都是个死!”于是跳水自尽。 
  此时,李存勖只有少数亲兵跟随。想到过去勒马中原,是如何的豪迈,而今英雄末路,凄凉无限。不禁放声大哭。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居然是他最信任的伶人郭从谦亮出了弯刀,呐喊着要他性命。他对这肘腋之变猝不及防,同时也怒不可遏,恨不能亲手宰了这畜生。骆驼死了比马大,英雄命蹇有余威。他骑上马大喊一声:“奸贼找死!”好似霸王战娄烦,当阳桥上张翼德。叛军们无不觳觫,刀剑落地。或许是作恶多端,天不怜他,郭从谦发一支冷箭,一矢中的,射破了面门。顿时血流如注,摔下马来。拔出冷箭后,口渴得要命,到处找水喝。大叫刘皇后来侍候,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在夫妻之情跟利害之间,再加选择,于是她不但不亲自去看望庄宗一眼,反而教宦官送去一碗酪浆给他喝。而据当时传说,凡是被弓箭或兵刃所伤的人,往往感到又渴又闷,如果喝水的话,还可以救活;喝粥或酪浆,则死得更快。刘皇后就故意派人送去酪浆,真是恶妇兽行。李存勖刚喝下一杯,便一命归西了。 
  刘玉娘收拾细软,在马鞍上挂满了金银财宝,一把火烧了皇宫,与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率领七百骑兵卫队,逃出宫门,想到晋阳暂时躲避。当时,李氏皇族纷纷逃出洛阳,将目的地定在晋阳,希望能在这个龙兴之地得到庇护进而以此为据点卷土重来。刘皇后不但狠毒,贪财,势利,还很淫荡,在逃亡途中,她害怕李存渥丢下她不管,便百般挑逗李存渥。而李存渥见她姿色犹存,风韵无限,且是皇嫂,便乐意与她私通。自此一路双宿双飞,到了晋阳城下都亭驿,守将李彦超恨其贪婪,把钱看得比命还重,更不知爱护将士,便不肯打开城门,收留他们。相反,李存渥在这里又被部下杀死,刘皇后趁乱躲入附近农家,逃出了生天。 
  “命既在天,人如我何?”这是刘皇后常说的话。《资治通鉴》第274卷后唐纪中,对此是这样加注的:“纣责命于天,纣所以亡,未闻妲己有是言也。”意思是说,纣王埋怨老天,认为天要亡我,非己之罪,而不忏悔,但妲己却没说过这种荒唐的话!因此后人常常感叹,刘皇后祸害之烈,甚于妲己。 
  “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刘皇后虽然走投无路,可她认为这是暂时的困厄。在躲藏了一天之后,拿着金银财宝却找不到饭吃,反而被强汉抢走了不少金银。她忽然想到东晋桓温作乱时,许多王公大臣就是抱着金子饿死的,不仅打了一个寒战,只得放下高贵的身段,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可怜兮兮的难民,到佛寺里求赊饭。这段逃难的经历,带给她思想极大的震动。她看到那些老百姓辛辛苦苦,却终食不饱,甚至为乱兵驱使,想安稳的死都不可能。而那些和尚尼姑们,却一个个衣饰光鲜,满面油光,受到官民的尊重。她本就礼佛,通晓经书,于是她取出剩下的一些钱财,在太原附近建了一座尼姑庵,剃度为尼,想从此隐名埋姓,躲藏起来。 
  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这句成语用在她身上真是恰如其分。江山都丢了,她依旧贪婪成性。她虽然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每天念诵佛经,心却不空,反而塞满了更贪婪的物欲的诱惑。青灯古佛决非所愿,她眷恋的是世俗的生活。正因为此,她不顾自身所处的险境,趁着兵荒马乱,以佛的名义,强行占领田庄,大发不义之财。她又拿出银子大放高利贷,聚敛财物,其贪渎不减当年。穷苦农民被逼无奈,只得卖儿卖女。但也有地方豪强垂涎她的美色和财富,趁机敲诈她,终于引起诉讼。有知情者就向当局告密,揭发出她是前朝皇后,后唐明宗李嗣源闻说,骂道:“误国的妖后,终于现身了。”遂派人到晋阳,敕令她自尽。 
  刘皇后临死前哀求:“我已于红尘无缘,难道不能侍佛终身吗?”明宗说:“佛门静地,而你罪孽沉重,岂容于你?正是佛让我清理门户的。”刘皇后说:“我佛慈悲为怀。”明宗终于不理,使者强行用毒酒鸩杀了这位昔日的皇后。这位贪图富贵不认生父的刘皇后从此结束了自己吝啬而又残忍的一生。贪财为了享乐,但她却没想到贪财也会让人丧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钱何尝不是如此,钱能使人富贵,也能使人堕落甚至送掉性命。 
  叱咤风云、智勇兼备的乱世英雄李存勖在攻灭后梁后不过三年时间,转眼就成为众叛亲离、置身无所的独夫民贼,身死族灭贻笑天下,何也? 
  其一:就是恶妇乱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