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爱上小笨蛋

第67章


  掰玉米是个很辛苦的伙计,钻进玉米趟子里左手握着玉米杆右手掰玉米,玉米杆上长长的叶子两侧带着细小的绒毛,剌在脸上手上胳膊上奇痒无比,因此在下地掰玉米的时候不管多热都要穿上长袖长裤从头包到脚,但是双手没办法包,有些锋利的叶子就会在手上留下无数的小伤口,一双干燥粗糙遍布伤痕的双手是庄稼人勤劳的象征。
  将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摞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将地里的玉米全部掰完之后,拿着麻袋鱼鳞袋再次钻进地里将玉米装袋,装完袋一趟一趟的背出来,背到地头,再用板车人力往家里拉。拉完一车又一车,终于将地里的棒子全都拉回家,全部掀到空地上,整个院子堆得都是玉米。
  晚上陶长林将一个灯泡从屋里扯出来挂在堂屋的屋檐下,映着昏黄的灯光,三个大人加上陶亚楠开始剥玉米皮,将外面的皮子剥掉,剩下最里面最嫩有些发潮的三四张皮子,翻过来捋直,放到地上,再剥下一个,剥的多了堆成一个个的小堆,陶长林就停下来将十来个剥好的玉米用搓好的玉米皮绳子把屁股后面特意留的好皮子绑起来,等到这样绑好的玉米也多了,就挂在院墙上,或者屋顶,等着太阳将里面的水分晒干。
  秋忙开始,遍地粮食,整个村子都染上了金黄的颜色。晚上挑灯干活,白天里两口子还要拿着磨好的镰刀和锄头去地里将一颗颗的玉米秸秆砍下来,扔成一堆一堆的放在地里让太阳晒干,因为准备接下来这块地要种小麦,所以秸秆都是可着地皮来砍,能有多低就有多低,砍完了以后就轮到租来的那五亩地,等到将这些工序重复一遍,五亩地还给人家,地里的玉米秸秆拉回家当柴禾,自家的三亩半地还要用锄头将整块地面全都松一遍土,再接着就是种小麦,
  借了别家的播种机,吕怀英在前边拉,陶长林在后面扶着车把,不时的往斗里面放种子,吕怀英要是累了,两口子就换过来,等到小麦种子播完了,两口子的肩膀都被磨得见了血丝。陶宝宝记得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除了拼音还有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诗,第一首便是《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比城市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们更能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因为他们亲身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玉米晒干了以后,地里的农活已经不多,村民们终于可以喘口气,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将晒好的玉米拿下来,用大一字螺丝刀穿出一条线,顺着这条线一点点的将玉米粒搓下来,凡是家里种了玉米的几乎一整个冬天都在做这种事,吕怀英和陶长林也下手帮忙,在搓够了要上交的公粮和地租后两口子就去了村子最东面的窑厂里批砖,
  每天都要挤在高温的坑洞中等着砖头烧出来,一点一点的装到板车上,再由人力拉走。对干的出色的同志窑厂的老板会经常发一些毛巾瓷缸之类的,虽然不值钱但暖人心,于是陶宝宝家里的瓷缸毛巾多了起来。因为窑厂周围就是一个个大大的土堆,就近拉到坑洞里烧砖头,所以两口子每天回到家都是灰头土脸的,老太太再心疼也没办法,看着猪圈里养的肥肥胖胖的四头大白猪狠了狠心杀了一头,这在当时是除了要办红白事之外绝无仅有的情况,
  几乎轰动了整个村子,内脏之类的全给了屠夫当杀猪钱,剩下的杀好的肉被老太太挪着小脚硬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拉回了家。当天晚上煮了一大锅的猪血,配上小葱那叫一个香,又滑又嫩,牙口不好的老太太和陶宝宝也吃的有滋有味,陶长林在饭桌上一句话泼了全家人一身冷水:“咱杀了一头猪,村里人都知道,要不给咱爸妈送过去点儿?咱要是都自己吃了别人该说闲话了。”
  吕怀英翻白眼,什么说闲话,无非是看不得自家过好日子的刺儿头。老太太看他们之间冷了场连忙道:“长林呐,你别担心,这肉我都叫屠户分好了,明儿个我拿一条猪大腿给亲家送过去,你们两个该上工还去上工,别耽误了啊。”陶长林听了立马点头,他脑子直没想那么多,觉得反正都是给,丈母娘给还是自己给都一样,但在牛花花眼里可就大不一样了,儿子送过来是孝心,她可以随意拿捏下脸子,亲家母过来算是怎么回事儿?感情他是你亲妈我是你外道亲戚呀?
  牛花花也就在这时候比陶长林多长一个心眼子,不过她就算看出来了也做不到陶建文那样的口蜜腹剑,脸色刷的就摔下来了,让陶建文看了心中暗骂缺心眼儿。“亲家母麻烦你了啊,这不年不节的给俺们送啥肉啊,长林两口子过的不容易,留着打打牙祭也好。”
  老头子是个精明的,一说三笑让老太太心中警惕,面上不显和善道:“亲家啊,瞧你这话说的,长林两口子确实过的不容易,我也是不忍心,可我一个小老太太地里也帮不上啥忙,这看了一年的猪我是真不忍心现在杀,可是你不知道啊,两口子担心手里没钱我那两个外孙子长大了没得钱风风光光娶媳妇,现在是天天累死累活的干。
  
☆、猪肉风波
  “我看他们在窑厂里辛辛苦苦的干活,这手上啊,磨得都是茧子,晚上还经常加班加点儿,你说要是再不吃点儿好的补补,他两个身体再好还能撑几天呐?我这一琢磨呀,干脆就杀了一头猪。亲家恁是长林的亲生父母,这儿子有好吃的,哪能忘了老的?
  昨儿个晚上下班儿回来一看我杀猪了就赶紧叫我给你们送来点儿,东西不多恁也别嫌弃,他两口子啊天不明就又去干活了,我也知道做亲家的我来有点不合适,但是不能耽误他两口子干活嘛,咱这庄户人家一年吃不到几回肉,长林的一番孝心,你可一定得收下!”老太太留下这么一句不容拒绝的话回了家。
  牛花花被她憋得一团火窝在心口偏偏不知道怎么发泄,陶建文对她翻白眼:“行了行了,有你吃的还不高兴?”牛花花噘嘴道:“谁稀罕!”陶建文怒道:“除了你谁不稀罕!你看看咱亲家,说话做事儿哪不是面面俱到,谁见了不夸?再看看你自己,一把年纪了脾气越发的邪乎,非得叫村里的人都不敢理你是吧?”
  牛花花就是个死不低头的,梗着脖子犟道:“人家好你咋不去当人家儿子去呀!”说完就摔门进屋。好在她不算太傻乎,老太太的年纪与陶建文几乎差了一个辈分,如果她敢说出你咋不去当人家男人这种话,就算陶建文再宠她也会武力给她开开窍的。年纪,注定了老太太在陶建文面前高一截,就算她是个没有儿子奉养吃老闺女的老寡妇,陶建文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秋老虎的热度对肉来说是个大杀器,老太太别出心裁,先用地锅将肉煮熟,再切成肥瘦相间的小块儿,用辣椒酱油盐水等腌了两大坛子,有陶宝宝的空间作弊器,去掉给陶建文的一条猪后腿,
  可着老太太腌肉也做不完,她只做了两条猪腿就不敢再做了,又用猪肚子上脂肪最厚的肉熬了一坛子的猪大油,剩下的让陶长林用板车拉着早早的起床去集市上零零散散的卖掉了,由于这个时候杀猪的人家很少,市场空缺也算是小赚了一笔,吕怀英看着陶长林上交的五十块钱心头诧异,没想到这时段的猪肉比过年过节杀猪卖的价格要贵出将近一半儿,家里可是还有三头大肥猪呢……
  找到老太太嘀嘀咕咕商量一番后,吕怀英拍板又杀了两头猪,这两头猪全部让陶长林用板车拉着去集市上卖掉。这集市吸引着十里八乡几十个村子的村民,陶家的大肥猪在集市上完全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儿,占据了全部市场,都不用考虑销路的问题。
  当然集市上也会遇到本村的人,看到陶家的猪都啧啧称奇:“长林呐,你家的猪喂得真好啊,这还没一年呢就喂那么肥?”陶长林乐呵呵的逢人便道:“俺家的猪都是俺丈母娘给俺看着,天天操心的喂食,这猪能长这么壮都是俺丈母娘喂的好啊。”他说这话无心,纯粹的字面意思,听的人却有心,村里的人都很清楚各家各户的情况,陶长林的丈母娘年年住在闺女家里大家都知道,一个小脚老太太喂出这么好的猪,赚的钱可不少,比那两口子(陶建文+牛花花)可强多了,无形中,陶长林又黑了自家爹娘一把。
  唠完嗑,大家都想起陶长林家里抓了四只小猪羔,现在杀了三头,家里还有一头呢,于是就有好事的问了:“你家那剩下的一头准备啥时候杀呀?”吕怀英爽朗回道:“那一头猪俺准备留到过年,杀了自家吃的。”
  大马路对面的大娘就开口了:“英子啊,那一头猪你们也吃不完不是,到时候分给俺们点儿呗。”吕怀英毫不犹豫的点头:“行啊。”紧着他们一家子吃也吃不完半头猪,虽然农户人家都馋肉,但一个正月吃下来包管看道肥肉就想吐,吕怀英一开始就打算好了留下两条猪腿自家吃,剩下的都要卖掉,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这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呢就早早的将陶家的猪肉给定下了,陶长林回到家一个劲儿的夸赞丈母娘费心了,老太太被夸得很不好意思,她怎么不知道自己这么伟大?
  饭桌一向是一家人商量事情的地方,陶亚楠吃着香喷喷的酱猪肉就馒头听着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其实主要还是吕怀英在讲。“这三头猪,去掉咱留下自己吃的,加起来一共卖了三百块钱,基本上算是一头猪一百,这还没喂到年下就长得这么好了,现在价格也很高,我想着,明年咱是不是多养点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