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爱上小笨蛋

第60章


  “老大,你们这是去县城了?”陶长林点头:“今儿个是宝宝的白天,俺去给他照几张相。”余妮儿已经一岁多了,相貌清秀,在这十里八村儿可以说得上是个美人胚子,只是皮肤有点黑,她坐在牛花花的胳膊上拍着小手指着陶宝宝道:“弟弟,弟弟……”
  牛花花转了转眼珠子道:“这孩子白白胖胖的,看着就有福。今儿个是白天,虽说不圆酒,好歹办个桌庆庆(庆祝)啊。”她一脸你不重视孩子,看你老娘我多疼孩子的表情,吕怀英听得牙酸牙疼,接口呛声:“妈,看你说的,孩子还小,哪有啥福气不福气的,他一生出来计划生育就罚了俺们一千块钱,辛辛苦苦干恁多年都给赔进去了,哪还有钱办桌啊,再说了,咱这儿都是第一胎圆酒,没得办第二回,人家看了还不得说咱钱多了烧的啊,该吃饭了,俺们先进去了啊。”
  一边说一边将陶长林拉进院子里,顺手关上了门,牛花花被顶了个倒仰,但她是个笨嘴拙舌的,让她耍浑,装赖装糊涂她会,与人争辩论理可就词穷了,“哼,没钱,没钱能去城里逛,没钱能给孩子照啥百天相,出去溜达一圈儿也不知道给爹妈带点儿东西,真不是个孝顺的东西!”原来今儿个这一出是嫉妒大儿子一家有钱去城里逛街了,做母子到这种地步,真是陶长林的悲哀……
  吕怀英就躲在门口面偷听,本来陶长林还在嫌弃她疑心病小心眼儿,等到吕怀英进了屋将牛花花的话复述一遍就再不吭声了,陶宝宝听了心中咂舌,这老太太威武啊,跟红楼梦里的贾母有的一拼,自己爹就是那不受宠的贾赦大老爷,看你不顺眼了怎么的都能挑出刺儿来,可惜吕怀英不是邢夫人,那性子,活脱脱的王熙凤,任凭牛花花再厉害也降不住。老爸啊老爸,你究竟是多缺乏母爱才会这么上赶着的犯贱!
  这话也就只敢在心里说说而已。棉花是个娇贵的物种,掰茬打药防虫害,跟伺候祖宗似的,不过效果也喜人,远远望去白花花的一片激动人心,摘棉花也是个技术活,一手并成鸡爪状,小心的从棉花球里将一块儿块儿白白的棉花揪出来。务必不能粘上棉花棵上的枯叶绿浆之类的,那样摘出来的棉花不但不好看在卖的时候也会被评为次一等,价格方面要低上许多。
  
☆、冬季,女人的季节
  如今的新疆地区还没有在国家的号召下大面积种植棉花形成种植基地,所以棉花还属于高端产品,往年种上几亩地的棉花,留下够一家人做棉衣棉裤的,剩下的还能卖点钱,陶宝宝记得再过十来年新疆的棉花基地达到一定的规模,冲击了全国的棉花市场,大部分人选择去新疆打工摘棉花,本地种棉花的是越老越少,几乎消失不见。
  陶宝宝有一整个商场的珠宝首饰做后盾,每天吐出来一点,累积的多了堆在一起还是很壮观的,吕怀英每天光是想想自己的存货就忍不住偷着乐,底气很足的留下够全家人都做一身新棉衣棉裤的量直接将剩下的棉花卖光了,果然没等三天牛花花就理直气壮的上门讨要,人家说得好听是借,大家心里都门清,婆婆上门那是有借无还。
  吕怀英皮笑肉不笑的摊手,要钱没有,全部卖了。钱呢?拿去还债了。还什么债?生孩子的接生费和计划生育部的罚款呀!想当初没生宝宝之前她好不容易攒了五十块钱接过公爹非得要买浇水管,现在浇水管可是一米都没见着……
  牛花花看吕怀英颇有跟她秋后算账一分一分掰开细数的表情就忍不住两眼发晕落荒而逃。老太太从屋里冒出来冷哼道:“知道了吧?对付你婆婆这种笨嘴拙舌的人,你就得巴拉巴拉堵得她没话说!把她的气焰打下去看她还能嚣张的起来!还是那句老话,有理走遍天下!”吕怀英和陶宝宝心中默默点赞。
  趁着连续几天的好日头抢收完了棉花就该重新整理地了,将逐渐枯萎发黄的棉花杆一棵棵拔出来,甩掉根部的泥土,压成一摞,摊在背靠着的大路上,没几天就被秋天的太阳晒得干燥无比,确定没有水分后用大钢叉将棉花杆一点一点的垛起来,上面盖着一层种西瓜支大棚用的厚厚的塑料布,这晒干的棉花杆就是整个冬天的柴禾,盖上塑料布是为了防止雨雪将柴禾打湿。垂到地面上的多出来的塑料布用几块砖头压好以防大风吹开。
  将家里的土地全部翻整过来一遍后,吕怀英两口子将小麦种播了下去,又跑了几户人家,在村东头租了五亩地,吕怀英这是想要大干一场了,早早的让陶长林备好了西瓜种,交完公粮,这一年的农活总算是干完了,
  勤劳的农村妇女们根本就闲不下来,进了冬季就开始准备浆糊废纸,棉绳,大头针,这是准备做鞋子,在大街上溜一圈儿唠嗑的妇女们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针线笸箩,有事没事纳一针。陶宝宝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妈妈做的千层底子鞋了,花花绿绿的穿起来也很舒服,不过挺费事儿的。
  吕怀英每年冬天就开始做鞋,她是个风风火火闲不住的,家里三个大人的脚是定了型的,按着之前保存的鞋样子直接做,陶亚楠的每年都要重新量一下,至于陶宝宝,完全交给老太太了,吕怀英虽然针线活上手,但绣花可就不在行了,老太太有心脏病,平时干不了多少活计,只将小外孙的行头包圆了。
  一个月下来,吕怀英不知不觉的就攒了一麻袋的鞋子,有单鞋,也有夹层的,还有鞋帮子塞了棉花的,前面两种在做鞋面儿的时候事先在两侧留出缺口,然后缝上一块儿松紧带,这样穿的时候直接套也不会勒脚。最后面那种看起来比较臃肿,吕怀英去会上买了一大包的铝扣,在鞋面儿做好后用螺丝刀串好洞,将铝扣一个一个的对进去掰开四片爪勾,牢牢的勾住鞋面儿,鞋带子从扣眼儿里穿过就不会摩擦鞋面儿了,这样一双精心做好的鞋子省着点穿四五年的都有。
  鞋子做完了开始拆洗被子,这时候还不流行被罩,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提什么羽绒服羽绒被了,全是棉花的,实心儿的,吕怀英这个女强人扛起一条都差点累的直不起腰。将夏天用的大凉席铺在地上,被子摊开,将以往缝合的棉线拆掉,被面和里面儿都洗干净了晒干,被子里塞得棉花也在太阳底下暴晒两天,等到进了冬月(农历十一月份)就算太阳再大也没多少温度了,趁着现在太阳劲儿大,家家户户都在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热闹的很,到谁家去串门儿都得小心着点儿下脚,怕踩到了院子里晒的东西。
  晒好以后再重新缝好,这是个大工程,吕怀英和老太太忙活了一天才将被子重新缝合起来。之后就是做冬天的棉衣棉裤,老太太则是将地头上种的一溜高粱杆子收回了家,晒得一点水分都没有,韧性又好,挑出好的,用大剪刀修剪成一定的长度,剪出一个大大的圆形,这就是农村人常用的锅排。剪好形状以后,用大头针穿上搓好的粗棉线,一根一根的穿起来,绑的牢牢地,做饭的时候一般都是在锅底烧点水或者稀饭,锅排上面放着馒头或者剩菜,农村人叫这种做法为熘一熘。老太太做好了大大小小共五个锅排,全都挂在墙上,远远望去好像一张张摊开的大饼,很是诱人。
  冬至最开始是神医扁鹊为防止耳朵被冻伤发明了饺子儿逐渐形成的农家人重要的一个节日。老人家经常会吓唬家里的小孩儿冬至不吃饺子耳朵就会被冻掉,这样孩子就算再不喜欢吃饺子里面的姜末也得苦着脸咽下去。这天老太太让陶长林趁着还没亮的天早早去赶集割了二斤肥多瘦少的猪肉,又另外买了一块油滋滋的纯肥肉。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大豆油、芝麻香油和菜籽油这几种选项,平日肚子里油水甚少的农村人还是喜欢耗猪油。
  一年到头冬季就是给家人进补的季节,凡是手里宽裕些的人家都会这样做,尤其是积古的老人家,像老太太这样的,对冬至这样的节日很是重视,特意拿出一个洗了好几遍的坛子擦干净,将熬好的猪油一点点封进去,在低温的天气下会凝固,等到用的时候挖出来一块儿倒到烧热的锅里很快就会化开,这种油炒出来的菜最有滋味。
  
☆、年前热闹
  从院子角落里拔出来两颗大白菜,剥掉最外面脏脏的一层,露出里面绿莹莹的颜色,鲜嫩无比。接着就是将猪肉使劲剁成肉末,将白菜也剁成沫,两者混合加点姜末接着剁,剁的白菜出水算好,将馅料放到盆子里加点盐、味精、十三香和芝麻香油搅拌均匀,这就是农家人过年才能吃上的猪肉白菜饺子,老太太年纪大了手上没劲儿,剁肉馅这种事都是吕怀英拉着不情不愿的陶长林干完的,老太太则是发了大半乌盆的面,发好了以后揉揉搓搓切好再用擀面杖擀成大小均匀的饺子皮儿。
  趁着这会子功夫,吕怀英在厨房外面生了个煤炉,放上一口破锅和一点沙子,放进去花生慢慢的翻炒,等到尝着感觉差不多了将花生腾出来,一个一个的剥皮,搓掉红衣,得到一大捧的白胖胖的花生粒,已经被炒熟的花生粒散发着阵阵香味,陶亚楠中午放学回来闹着要吃一点,口水都流出来了,
  吕怀英塞了二十来个给他就着馒头吃,陶宝宝口水也要流下来了,上辈子吕怀英在海南做的小本买卖,就是干货的生意,炒花生炒瓜子的手艺是一绝,生意最好的时候好几家酒店要求供货,后来因为太辛苦加上年纪也大了就渐渐的不做了,实在令人可惜。如今闻着这熟悉的香味实在让他忍不住,小孩子的身体没那么容易控制,在他还不自觉的时候,一条银丝已经滑了下来,沾湿胸前的棉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