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希望你快乐

第17章


 
  我说,是吗。 
  然然说,我腿软。 
  我说,咬咬牙就过去了。 
  然然运了运气,说,好吧。 
  说着推门就下去了,大义凛然地迈进学校大门。   
  73、孩子的心境和我们的有天壤之别   
  天津卫视做了一期关于刘真然的节目,关于刘真然不考试的争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中国的很多家长能够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想一想,除了分数我们还能为自己的孩子在心智上提供一些什么样的帮助。 
  孩子频繁地上电视,会有一些争论,也有一些看法,对孩子来说,她会因此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可能会过早地激发出她的名利心。 
  而且有一些教育专家也对此提出了意见,认为孩子配合家长上电视,是为了博得家长的赏识,甚至于专家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家长过于自信,实际上是毁了孩子。虽然,我确信刘真然能配合我上电视只是因为事先约好的一个玩具或者冰激凌。但是在大家铺天盖地的评价中,尤其是专家的观点下,让我经常想是不是我错了。 
  我有点蒙,有时候也会想自己这样做到底对孩子有什么恶果,是不是也应该听从大家的教诲,让孩子也跟大家一样,不要出风头,循规蹈矩地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儿童。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推翻。 
  晚上,大家要看刘真然的访谈节目,而然然正在用DVD看新出的大片成龙主演的电影《神话》,看的如痴如醉。家里的另一个电视恰好收不到天津卫视,于是只能用她看的那台,经过反复地做工作,才勉强让她把《神话》暂停,一起看关于她的访谈节目。 
  她说,我能不看这个吗? 
  我说,不行,这和你我有关,怎么可以不看。 
  然然说,那可以看重播啊。 
  我说,怎么可能。 
  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然然只能退让。只是看了几分钟,她居然睡着了。丝毫也不关心她自己在电视里的表现。 
  半个小时的节目结束之后,大家散去,她被叫醒,迷糊着说,完了吗,完了吗,可算是完了。我要看神话,看神话,成龙大哥太帅了,简直太帅了。 
  妈妈问她,难道你不再喜欢周星驰了吗? 
  然然说,我比较了一下,还是成龙帅,他的是真功夫。 
  由此,我确信,万万不可以用成年人所关心的事物去揣测孩子。这个世界上缺少的是成年人对孩子的耐心和对孩子真正的了解。   
  74、我们都有无尽的烦恼   
  一个三十五岁的中年男人自然会有他没完没了的烦恼。这些烦恼只有过来人能理解,说给年轻人,一定是不得要领的。 
  旁观我身边的朋友们,都有同样的问题和烦恼,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事业的、心理的等等。这个年龄排解这些烦恼的方法就是一群中年人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彼此的烦恼,彼此相互关怀和鼓励一下。有的时候在事业上也会有一些帮助。等等。 
  但大多数时候,一个三十五岁的中年人的烦恼都是要靠自己去解决和排遣的。 
  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我对然然说,喂,小不点,你知道爸爸有很多的烦恼吗? 
  按照以往,她会问我,都是些什么烦恼,于是我把那些烦恼挑她可以理解的说一点点。博得她的理解和同情,我就觉得会好过一些。而且会觉得有趣,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小不点竟然这样回答:“喂,你有烦恼,我还有烦恼呢。” 
  我问,你有什么烦恼? 
  然然答:我累啊。 
  我问,你哪里累。 
  然然说,我累啊,耳朵累,现在听你的唠叨,等会儿听老师唠叨。你们想烦死我呀。   
  75、嘉年华   
  我们生活的城市有嘉年华,而且嘉年华的大广告牌就在我们居住的小区前面,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无条件地接受这个城市娱乐的广告教育。 
  然然告诉我,如果要是将嘉年华的所有娱乐设施都玩一遍,竟然需要七千多块钱。天啊,这对我绝对是个意外的消息。从我的内心里是难以接受这种昂贵的娱乐消费。虽然它能让孩子感受到片刻的快乐,但太贵了。几百块钱我也觉得贵,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完全可以有更好玩、更有意义、更便宜的玩法,虽然这个观点有点背离潮流,但我还是觉得如此奢侈的玩法确实应该让我们大家愧疚。 
  所以,我没有带孩子去嘉年华,虽然不见得非要花很多钱,据说几百块钱也可以玩个痛快。但我还是觉得贵,太贵。 
  然然问我,为什么不去嘉年华,我说,几百块钱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可以让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读好几年的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我们把这钱用在嘉年华,只享受片刻的快乐,太不值得了。我觉得这个钱可以用的更有价值。 
  然然说,几千块钱可以改变更多人的命运,确实是这样。   
  76、理想排名   
  有媒体采访然然,她一时兴起,谈起了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在市场里摆个小摊,当时她正沉醉在将各种饮料搅和在一起,似乎她当时的同学很热衷她的那些创造和想象,所以她告诉媒体她长大了希望能做一个摆小摊卖饮料的人。顺便也再卖点别的东西,半躺在躺椅上,等别人来买东西。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只是孩子的理想总是会变的,所以媒体的报道就有些偏颇了,有些报纸的标题是“不让孩子考试,父亲希望她长大了摆小摊。” 
  当然,孩子长大了干什么一般是由不得我的,她的摆小摊的理想很快就成了过去,之后的理想是开一个茶馆,并且反复地把这个理想强调给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记者反复问她,你长大了干什么。然然言之凿凿地说,长大了开茶馆,开茶馆。 
  让人家很无奈。大概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听到孩子一些更远大的理想。 
  之后,然然的理想又变成了音乐老师,她觉得音乐老师很好。 
  我问她到底长大了想干什么。她掰着手指头,做了个排名,依次是:音乐老师、考古工作者、护士、茶馆老板、饭馆老板、超市老板、总统、摆小摊。 
  她说,长大了,就按照这个顺序选择职业。   
  77、人和社会的两面性   
  学校里会教授很多歌谣,会有很多冠冕堂皇的语言和行事方法,而孩子们中间却有着另一套成人们通常不会知道的歌谣,和我的小时候一样。两种东西,孩子们在游戏和玩耍时更喜欢后者。比如课堂里唱的可能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而下课孩子们传唱的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没有听过的东西。 
  然然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盛传一个天津方言的歌谣: 
  我来到天津卫,是嘛也没学会,学会了开汽车,撞死了二百多,警察来抓我,我跑进女厕所,掉进了茅房坑,和粑粑做伴我差点没牺牲,没牺牲。 
  这些永远也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童谣作品恐怕永远也找不到出处和作者了,但我相信大多数天津的孩子都在自己的童年时传唱过这样一个歌谣。 
  类似的还有很多,只是我记不住了。 
  到了三年级,然然又从学校学回来另一个,更恶心和恐怖的,是从小时候那个家喻户晓的民谣你拍一我拍一改编的。用途是在孩子们玩锤子剪子布的时候高声唱的,大意是: 
  一分二分我经常得,三分四分我很知足,一百分我从来没得过,妈妈妈妈你别生气,都怪儿子不争气,抽烟喝酒耍脾气,男女厕所都敢进,八月十五进监狱,九月十五挨枪毙,十月十五进坟地。进坟地。 
  唱到进坟地的时候,孩子们开始出锤子、剪子、布,而且,唱的时候还有肢体语言,胳膊和手都在有节奏地动。 
  我不知道老师们和别的家长知不知道孩子们在平时传唱的这些地下歌谣。如果知道了会怎么想。 
  我想了想,你要是不让他唱,他一定背着你唱。你要是不管,他也是接着唱。 
  里外都是唱,就无所谓了。不过,我还是想出了个好办法,教了几首我认为更好听的歌,《送别》、《童年》、《爱的罗曼斯》、《啊朋友再见》。从歌词的内容到旋律都给孩子讲了一遍,孩子非常震撼和喜欢。 
  只要然然觉得这些歌比那些地下歌谣好听,就行,再大一点,她自己就不爱唱那些无聊的地下歌谣了。 
  然然非常喜欢我教她的这些歌曲。还想教她点黄梅戏,被她断然拒绝。再怎么讲,反正就是不爱听,不爱唱。   
  78、考还是不考   
  不让孩子考试是我目前能找到的应付应试教育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而且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长文明历史的的民族,我认为完全应该具备容纳一个新思想、新方法的心胸,况且,我也不是教育孩子对抗社会、对抗教育体制,无非是更注重孩子的心智、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压力终于让我感受到了,虽然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对然然不考试这一现象进行广泛的探讨,而且网络上的调查数据,支持率还是很高的,至少我们都听到了一个呼声,对中国教育体制、观念的改良的呼声。 
  但做又是一回事了。 
  据说,新的学校传出话来,如果然然再不参加期末考试的话,就不再让然然在这所学校里就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