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寇.

第435章


——可即便是身为开国之君的父皇,也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说服“豫州惨败”的无数孤儿寡母,给予这些伟大的罪人们入驻英烈殿的身后之荣。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黑色石碑上都刻着同样的一句话:“不屈的英灵在忏悔中长眠。他有错,但没有罪!”而供奉在太庙的“伪帝”刘柏,也是纯黑色的石碑。上面却是另一句话:“我们都只是凡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有些错误,你我无法承担,哪怕我们是皇帝。”
    用皇帝陛下自己的话说:不回避,不粉饰,不抹黑,是非功过,忠奸贤愚,后世子孙必须知道真相!——血的教训,以戒后来!
    对于这些人,刘明睿又有着别样的情绪。——原本,他是好端端的世子,升格太子可谓名正言顺稳稳当当,可就是因为这些人,他们发动“夺权之乱”,将自己掳为人质,直接导致了世子位被废黜。回想那痛苦的童年啊,他们正是罪魁祸首!
    可是!在“夺权之乱”的尾声,当自己被叛军携裹意图逃往敌国时,舍生忘死杀入万军之中将自己救出的,还是这些人!这个恩德又该怎么算!?
    或许是皇帝有意为之,大殿里空间广阔,足以容纳更多的石碑,可黑石碑的尽头,也是第一排石碑的尽头,象征着“先王”时代的结束。再往后的都是从第二排起始,目前只有三块石碑。——石碑又恢复成了汉白玉。
    这三块石碑,属于三位功臣。第一位是前周家家主、追封惠国公周昊乾,刻着“他的睿智足以照亮天地”;第二位是前工部尚书、追封玄国公赵铁锤,刻着“高尚的灵魂必在圣火中永生”;第三位则是前永胜军团统领,实授定国公孟大牛,刻着“这是一个抛弃了野心的伟人”。
    这是在靖难中蒙难牺牲的重臣,以及立朝后寿终归天的勋将。——显然,真正、完全属于“楚王”的时代,正是从这里开端。再往后入驻的英灵,他们不再有“霸王”的烙印,而是纯粹的大楚朝的开国功臣!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那整排黑石碑的尾端,却突兀地空出一个位置,竖着一块空白的石碑。——黑色的,镜面般光滑,没刻字。刘明睿上一回进来就发现了,却只觉奇怪未及细想,今日明白了。
    这个位置,就是留给老爷子的呀!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道不公】
    “你来了?”殿中传来刘枫的声音。
    刘明睿这才发现,自己的父皇推着一辆轮椅,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人正停留在这块空白黑石碑前。
    “父皇!儿臣参见!”刘明睿忙伏地叩头,刘枫摆了摆手,接着他又转向老人鞠躬行礼,叫了声:“老爷子!”
    是的,李德禄还活着,甚至还在笑容可掬地望着他。——那是怎样的笑容啊!开怀、释然、了无牵挂……老爷子,这一天,您等了很久了吧?
    刘明睿并不奇怪为何即将“入驻英烈殿”的人,此刻却还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从前罗夫人曾告诉过他,像他们这样气功大成的人,能近乎完美地支配自己的身体机能,极尽榨取每一分生命力,不仅是长寿那么简单,更能做到所谓的“青春不老、寒暑不侵、百病不生”,直到最后死亡的来临。
    换言之,普通人生命力的流逝是不均衡的,奇经八脉有一处出了问题,肉体就会虚弱直至衰竭。他们不同,通过运功能够自我调节,损有余而补不足,合理地调控生理机能,直到生命力总量入不敷出才会迎来自然死亡。
    因此,达到“宗师”程度的修炼者,他们往往能够通过推断肉体“生机耗竭”的时间,来预知自己的死期,做到传说中的“坐化升天,约期而逝”。可是哪怕在死亡降临的前一刻,他们依然能够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实在令人羡慕不来。
    老爷子今年九十三岁高龄,时候到了。
    在一阵“嘎吱、嘎吱”的响声中,刘枫推着轮椅走过来,正好停留在一根光柱内。在那金灿灿的阳光里,刘明睿看清了老人。
    这是一位身形枯瘦、相貌奇古的银发老者,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常人眼里象征着长者威严的雪白胡须稀疏零落,似乎从来未曾用心打理。在那洒脱的笑容里,老人脸上洋溢着红润的光芒,初看容光焕发,再看却又难掩那一抹充血般触目惊心的病态暗红。——果然,那是油尽灯枯后的回光返照啊!
    老人斜斜靠坐在那张金丝楠木的珍贵轮椅上,瘦骨嶙峋,背也有些微驼,像是一阵风就能吹折了的老竹杆。可那长寿眉下一双黑沉沉的几乎不见眼白的深邃睛眸,却在提醒着人们,你面前的人,是天下最后的一位宗师!
    刘明睿毫不怀疑,即便老人已是处在垂暮弥留之际,可他依然有着举手投足决人生死的能力,让人望一眼,便打心底里生出敬畏,不由自主地微微颔首下来。
    然后,老人开口了。
    “九郎,我就知道,你是不会叫我糊涂死的。——这个孩子,就是你心里的储君?”
    这一问,恍如晴天霹雳,那一刹那的狂喜与期颐几乎将刘明睿击倒!——可他不敢,他凝聚了整个灵魂,只为听清接下来的那句回答,决定他一生的回答!
    那句回答只有一个字。
    “是!”
    突如其来的惊怔,无法克制的狂喜,刘明睿噗通跪下,几乎留下了激动地眼泪,颤声喊道:“父皇!儿臣……”谦逊谢恩之语嘎然而止,刘明睿一瞬间坠入冰点。
    因为老人……摇了摇头!
    “他不如你!”老人的话语冰冷却又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回旋余地,仿佛是在陈述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实:“虽然,他继承了你骨子里的那种坚忍与执着,还有最宝贵的仁慈!可他却没有傲睥天下统驭万方的枭雄霸气!从来没打过仗,也从未经历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注定他一辈子成不了千古圣君,最多也就是个守成之主。——这上头,似乎是明轩这孩子好些,你说呢?”
    老人的话语让人沮丧,可真正令人绝望的,却是父皇接下来的回答,还是一个字:“是!”
    两个一模一样的“是”,一字升天,一字入地,刘明睿心里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嘴角泛起苦笑。
    可刘枫紧接着的话语却同时安慰了两人的心灵:“这世上的事最讲究缘分,勉强不得。我观察了他们十多年,好歹品出了几分心性。——睿儿心地仁厚,忧怀天下,政务上头也有独到之处,只是有些优柔寡断不够果决,不逼急了龇不出牙来,这是为君者的大忌。可他懂得自省!能够吃一堑长一智,深明己身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这又是人君大德!一利一弊,孰轻孰重,当真叫人好生为难。”
    这番考语有褒有贬,终究是褒义多些,却又带着几分透心彻髓的意味,刘明睿听来只觉惊惧中暗含着窃喜,不由羞愧地低下头去。
    “至于轩儿……唉!——轩儿勇武不假,也很有几分剑指天下的枭雄气,这我喜欢,奈何他太过骄躁了些,终究难成大器。就拿这次平叛来说吧,三路人马齐头并进,他为了争那‘平叛第一功’,不请旨也不与友军通气,自说自话就敢悍然恢复《割耳令》,还美其名曰‘遵循祖制’!哼哼,颁令的是朕不假,可他忘了废令也还是朕!”
    刘枫说着脸上已隐隐带了狰狞,语气如腊月的朔风般字字透着彻骨的寒厉。刘明睿却看得听得爽到了极处,他第一次觉得,父皇雷霆震怒,居然也可以如此赏心悦目!
    只听刘枫声沉气缓地继续说道:“哼!二十万无辜的鞑靼族百姓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如此伤天害理大违天和,这是他自己造孽!给自己招祸!可更要紧一头,为了区区一场小胜,他竟敢坏了我‘汉胡一家’的百年大计!弄得属国离心离德,全国鞑靼惊惧难安,这,这是对江山社稷军国百姓犯罪!些许微劳小功,竟敢如此放肆!——朕,不能饶恕了他。江山,也绝不能交给他。”
    这番话终于道明了一切。
    刘明睿第一次把握到了父皇的心态!——原来如此,二十万人的枉死并不是让父皇放弃三哥的根本原因,甚至“不请旨”的专断妄行,属国离心国家动荡的严重后果,这些都不致命!察妃娘娘的怨念那更是无足轻重。
    真正重要的是,三哥的亲率之举动摇了父皇定下的“百年国策”!——“汉胡一体,民族融合”!
    父皇今日的言行表明,这八个字是决定整个大楚皇朝未来发展方向的最根本的国策!雷打不动,动则必死!
    毫无疑问,一个无视甚至仇视鞑靼子民的皇子,如果让他继承了皇位,这条至关重要的铁律也必将打破!继之而来的,是愈演愈烈乃至没完没了的民族矛盾和鞑靼叛乱,朝廷的军队与财力将在动荡与内耗中白白消亡,无数“谋逆窃国、改朝换代”的历史机遇就此从天而降,砸落在那些有志于此的野心家头上!——千万不要忘记,曾经如此强大的大狄皇朝,是如何在短短二十年间衰败、崩溃、陨落的!
    内耗、叛乱、分裂,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伤不起的心腹大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