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第7章


  主人为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这时忽然见其中那段较短的红光一阵剧烈的上下翻腾,好似要挣脱束缚一样,然后变为笔直的一条光柱,倾斜着疾驰而下,半明半灭,落入山中,顿时山上冒出一道五色光芒,瞬间消逝无踪。主人心中窃喜,心想必定是那妖怪已被歼灭。再抬头观望,见还有一道红光飘于山顶,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知此乃老妖之气,看起来已经气渐低迷,估计是要落荒而逃了。果不其然,一会儿的工夫,另一道红光就好似一片惨落的树叶,在空中任由狂风摧残,萧瑟飘荡,慢慢地堕入山中荒地处。到此,两道红光都以悉数灭绝。
  清晨时分,东方渐渐亮了起来,主人知两妖已除,早就备好了饭食准备接待客人。这时见客人左臂抱着两只鸡,右手提着一段树条缓缓地走入屋内,树条上穿着两只蜈蚣,一大一小。主人迎上前去说道:“知道你大功告成,所以特意备下饭食为你祝贺。”客人却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两妖虽除,可惜这两只鸡也身受重伤,命不久矣。”主人听后,立刻走上前去,观望两鸡。只见那只小鸡,浑身羽毛脱落殆尽,唯有一息尚存,老雄也遍体鳞伤,精神沮丧。又观那两只蜈蚣,大的长约六尺有余,左钳已经脱落,脚足还有一两只在慢慢蠕动,小的那只也有五尺多长,双钳全被摘下,足已没大半,身体就像枯木一样僵硬。主人抬头询问:“这两妖既然以除,你还抓来做什么?”客人答:“这两只蜈蚣虽为妖精,但其身体发出红光,道行终究不浅。若用其躯壳制成刀剑之鞘,也可值千金。”说完,便把两只鸡递到主人手上,语气诚恳地嘱咐道:“这一战两鸡出力过甚,小鸡不过十日,老鸡不过半年,皆会死去,因其有功于人,所以死后一定要将之好生埋葬。另外,两鸡与妖激战之时,也都身受剧毒,切记绝不可食用,切记!切记!”说完便转头休息去了。
  次日一早,客人与主人辞行,又给了二百两黄金以示谢意,然后用一个木匣装上两只蜈蚣,负在背上而去。不久这两只雄鸡果真如那客人所言,先后脱羽死亡,主人也遵照嘱托,将两只怒晴鸡好生埋葬。埋有雄鸡的山峰耸立至今,唤作“金鸡岭”。
  第一章 墓中寻龙 黄妖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中古狸碑老猫洗肠一段,读来极尽惊悚诡异,此事也并非是完全虚构,在自然界的动物之中,有着数不清的凶猛野兽。它们一直维持着自古不变的食物链体系,依靠残食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为生。然后古语有云:“弱为强所制,不在形巨细。”这是说有些飞禽走兽,相互间彼此克制,被称为“天敌”。书里描写的狸子,体形和猫的大小相似,却能捕猫而食,再怎么机敏灵巧的猫遇上它,也毫无反抗余地,所以说此物是猫类的天敌。
  猫是种得天独厚的生灵,传说它有九条命,天敌少之又少,而专门吃猫的这种生物,现在很可能已经灭绝了,据说它体形如猫,头大鼻尖,耳朵竖立,且身体发黄,乍看之下好似狐狸。所以见过的人都误称其为“狸子”。又因其腰间长有一圈金黄色的毛发,很是显眼,所以也有的叫它“黄妖”。在古时则将它称谓“白狐子”,是道门里的妖怪,还有的说法认为这种生物实为犬科,体形接近黄鼠狼一样大小,双目滚圆,炯炯有神。
  相传黄妖的饮食习惯也颇为奇怪,它既不食林间草木,也不吃各类飞禽走兽,唯独对一种食物情有独钟,那就是家养之猫。黄妖的捕食手段更是堪称古怪,要不然名字里怎么带了个“妖”字呢?它从不会自己去围抓捕猎,而是通过释放一种类似催眠效果的气息,或说是继续愤怒之情,以袭家猫精神之虚,家猫会自行随之而去,任其活生生的寸磔而食,根本不会挣扎反抗。
  据曾经目睹过黄妖吃猫的人所言,那黄妖常会在有人居住的村边出没,每到月明星稀之夜,便从乱坟岗子上下来,到村中寻找家猫。如有家猫遇见黄妖,便会浑身战栗,吓得不敢出声,想逃也迈不开腿,只能绝望地跟着黄妖离开村子,走到有溪水流淌的所在。然后那猫就会在黄妖的注视下,像口渴难忍似的不停饮水,喝完吐出,吐完再喝,以此反复数次,直到将腹中五脏全部洗净,嘴角流着血水,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
  这时黄妖才会挤眉弄眼地缓缓走过去,先用舌头将猫从头到尾添遍,猫毛被它所舔,会自然而然地迅速脱落,它再伸出爪子在猫肚皮上来回抓挠,随即划破肚皮将肠子一节节拖出来吃掉,还要饮血食肉,最终只剩下几块残骸才肯罢休。
  第一章 墓中寻龙 关东军地下要塞
  胡八一初出道时被困野人沟金代将军墓,正走投无路,误入了一处与地下古墓相邻的“关东军地下要塞”,其规模之大难以估量。东北边境地区的日军地下要塞,是真实存在着的,而且不止一处两处,关于这种日本人修建的地下军事设施,有一些已经被发现,开辟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展览馆,还有一些已经在战争时期被毁,更大一部分却还隐藏在不为人知的山区,至今未被发现。
  小说中的地下军事要塞规模庞大,而实际上真的有那么大吗?现在已经发现的最大军事要塞——黑龙江虎林县虎头永固性地下军事要塞,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五个阵地组成。正是由于虎头要塞的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又处在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要道,日本关东军将其吹嘘为永久要塞,是“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不过这座要塞的下场也和西方的马其诺防线一样,被人迂回包抄了老窝,徒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备而不用。
  迄今为止,在东北发现的日本关东军地下要塞,以及弹药物资,实际上只是一小部分,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曾将大量地下仓库和军事设施封存隐蔽。
  日军的弹药武器在战败后藏匿得极深,关于此类的事迹不胜枚举,据说在八路军刚进东北的时候,到处收集日军残留的武器,但是收获不大,有一次几名战士在一条河畔,发现一座大坟,坟前立着个墓碑,上写:战马之墓。底下署名是一个日本军官的名字。看样子是关东军留下的,大伙也没太留意,但侦察连的连长却觉得这座坟很不对劲,这么大的坟堆里面得埋多少匹马?于是带人将战马坟挖开,结果往里边一看,坟中全是被拆散了的火炮,重新组装起来就可以使用,原来这是日军撤退时所藏的一批武器。在大兴安岭林区也隐藏着许多地下要塞,有种传闻,据说前些年大兴安岭的火灾,就是由于关东军地下军火库爆炸引发的。这些传闻虽然荒诞不经,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小说中那种地下要塞,是完全存在的。
  至于《鬼吹灯》中描写的地下要塞位于中蒙边境,现实中这里尚未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要塞,但在关东军对苏联采取的战略防御体系中,中蒙边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守满不守蒙,等于守河不守滩。在草原的边缘设立秘密要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第一章 墓中寻龙 尸香魔芋
  胡八一一行人等进入精绝古城的遗迹之后,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安葬精绝女王棺椁的地宫入口。棺椁悬挂在一个无底大洞之上,棺木是由罕见的昆仑神木制成。如果按现代家居装修的说法来说,这基本没有雕琢痕迹的棺木,属于原色风格。正是这样珍贵的昆仑神木,才使妖艳的“尸香魔芋”永不枯萎。昆仑神木是虚构的产物,是一种即使砍断也不会枯萎的树木。类似神树的传说在很早就有相关记载,扶桑、楗木、若木这三大神树,是中国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淮南子》等著述中记载的众多神话传说中最出名的三种,其中若木又名“昆仑若木”,它可以看做是昆仑神树的原型。
  生长在昆仑神木上的“尸香魔芋”大概是勾起网友们对《鬼吹灯》中提到的各种神奇生物发生浓厚兴趣的第一号,因为这个故事中“尸香魔芋”的原型根本就不难找出,也就是同它一字之差的“尸臭魔芋”,学名泰坦魔芋花(Titan Arum),原产地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因为它会散发尸体腐烂的恶臭,吸引苍蝇和以吃腐肉为生的甲虫前来授粉,所以又俗称为“尸花”,“尸臭魔芋”是一种世界上最大的花,造型像个大水桶,有着类似马铃薯一样的根茎。和那种同样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无茎无叶只有花瓣的大王花外貌不尽相同,但都是奇臭无比。这股子据说类似鲜牛粪或是腐肉的臭味是为了吸引嗜食腐肉的昆虫前来传粉,植物也要传宗接代嘛!
  网络上有人指出“尸臭魔芋”便是“尸香魔芋”的后裔,这就有点过于牵强。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世界上从没有过“尸香魔芋”,也没有过“尸香魔芋”守护所罗门王陵墓的传说。书中所谓的“尸香魔芋”不会发臭,却会另埋于根茎下的尸体产生异香,而这种能传播数十米的异香,会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使人脑产生幻觉,它曾是所罗门王的守墓者,利用死亡幻觉,杀死了无数妄想接近所罗门王宝藏的盗贼。这些都是我虚构出来的。虽然“尸臭魔芋”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会制造幻象,有些植物、真菌虽然的确会产生致幻物质,例如一些可以加工成神经性毒品的植物如罂粟、大麻之类,还有云南那边的美味牛肝菌,吃多了就会看见有小人在眼前跳舞,但直至今日,尚未发现能在人脑中制造如此强力幻象的品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