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第33章


兵者,诡道嘛!”邓钟梅在一旁将信将疑,摸着下巴说:“师座判断极是。但我总感觉解放军北上的部队是在作佯动,而这才是真正的主力,目标是蟠……”陈武立即转头,拉下脸说:“胡说!胡先生的判断还有错吗?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走,继续前进!”邓钟梅不好再说什么,转身率部队继续前进。但走了十来分钟还是觉得不踏实,回头又跟陈武说:“师座,万一这是解放军主力,去打蟠龙镇怎么办?蟠龙可是个军事重地啊!还是给军座报告一下吧!”陈武在吉普车里摇晃,半晌才道:“即使去打蟠龙也没什么呀,那里有整1师的167旅,还有胡先生的‘金刚级’大将李昆岗。怕什么!整1师延安都能拿下来,守蟠龙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喽!咱们现在的任务是执行胡先生北上绥德的命令,其他的,咱们不管,也管不了!”
  提到进占延安一事,邓钟梅心里的那团愤怒之火就重新燃了起来。当时胡宗南所有的部队中,走在最前面的就是邓钟梅率领的61旅。3月18日晚就已抵近解放军由教导旅守卫的最后掩护阵地七里铺,比整1师的先头部队整整领先了7.5公里。当晚宿营后,全旅官兵都等着领赏了,结果胡宗南一纸命令把全旅官兵先前的努力化为泡影。“整1师是英雄的部队嘛,现在整1师的167旅守卫的蟠龙肯定固若金汤,自己操这份闲心干什么?”想到这,邓钟梅反倒觉得有一丝快意,再也不说话,带着部队朝绥德一路赶去。
  现在蟠龙被围攻已成为事实,但无论是陈武还是邓钟梅却都高兴不起来,先前的幸灾乐祸早已无影无踪。毕竟,无论90师还是90师的61旅,与1师和1师的167旅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蟠龙没了,自己整师整旅的补给从何而来?
---------------
第四章蟠龙攻坚,陕北战局初步稳定(6)
---------------
  为避免解放军的埋伏,董钊、刘戡选择了一条小小的山路作为行军路线。九旅之众按一路排开,先行的部队已走得有气无力,而后面的还没有出发。本来,董钊、刘戡是可以走大道的,因为西北野战部队所有部队已兵分三路,一路以王尚荣带队作佯动,一部以阎揆要率领深入敌后破袭延安以南的公路,另外主力正在围攻蟠龙镇,只是以少部分兵力在蟠龙东北的山区作了机动防御,根本没有兵力在大道边上设伏。但此时的董、刘两人已如惊弓之鸟,偏偏就选择了那么一条羊肠小道。
  5月3日清晨,解放军停止了进攻。胡宗南却感到更加的恐惧,因为与解放军交手这么多年来,他深知解放军打仗的习惯,通常是昼伏夜出,一轮攻击停止后,接着而来的是又一轮更加猛烈的进攻。
  果然不错,到5月3日傍晚,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部队对蟠龙发起了第二轮进攻。5月3日一整天,野战部队都在开“战时诸葛亮会”,讨论夜间进攻的问题。讨论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对壕作业是抵近敌人碉堡的唯一办法。
  所谓对壕作业,就是把壕沟一直开到敌人阵地的碉堡下,靠壕沟的掩护冲到敌人的阵地上去。在5月2日晚上第一轮进攻的时候,358旅就采取了“对壕作业”的战法,效果比较明显。
  5月3日晚间战斗一打响,我军的每个连每个排都安排了大量的对壕作业部队拼命地挖啊掏啊,到5月4日清晨,一条条壕沟弯弯曲曲伸向了167旅的每一个阵地。野战部队从壕沟里不断冲向敌阵,嘶杀声、喊杀声、枪炮声响成一片。
  167旅的主阵地在集玉峁高地,理所当然这就成了野战部队的主要攻击阵地。守这个高地的是敌499团2营5连,3日晚间,敌5连连长在乱枪中毙命,阵地群龙无首,一时乱作一团。我军新4旅突击队一拥而上,当即拿下了阵地。
  集玉峁被攻,李昆岗不得不把紧靠集玉峁的旅指挥所向后撤退。这一撤不要紧,守备集玉峁附近几个阵地的部队也跟着撤了下来。不到几个小时,李昆岗丢失了蟠龙东山的全部阵地。
  3日战斗再次打响的时候,胡宗南隐约感到了灾难正在降临。他一再电令李昆岗必须坚守待援,但事实上,胡宗南手上并没有机动应急部队可供支援李昆岗。董、刘两军正在山间小道里疲于奔命,金盆湾一带的陕西保安部队被阎揆要咬得死死的,一个兵也抽不动。他只好按惯例派了一些飞机去助战。但谁都知道,在两军短兵相接的战场上,飞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仅仅能壮大声威而已。派到蟠龙去助战的飞机除了胡扔一气炸弹,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作用。
  望着解放军部队一步步攻进镇内,李昆岗除了一次次向胡宗南哀求,没有任何作为。到4日晨,胡宗南不得已,把留守延安的一个旅也投了过来。但那个旅一动,阎揆要就摆出一副要进攻延安的架势。这个时候的胡宗南才感觉到,自己指挥的陕北战场已如一只破船,到处漏水。董、刘部队迟迟未到,从延安派来助战的部队担心后院起火又不敢进。李昆岗已感到大势已去。
  4日傍晚,彭德怀已有足够的把握于当晚结束蟠龙战斗。他给军委的电报说:3日黄昏前后,我用坑道爆破,夺取蟠龙东南与西南高地。蟠龙战斗今晚可解决,此刻已攻占蟠龙镇一半。
  彭德怀给军委发完电报,立即下达了总攻令。我西北野战部队4个主力旅从蟠龙四周的制高点上排山倒海般冲杀下来,李昆岗的最后防线随之崩溃。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被李昆岗包装得像“铁桶”般的蟠龙镇被西北野战部队的优势兵力一举攻破。蒋介石嫡系整编第1军第1师第167旅旅部及第499团6,700多人被俘,300多人被打死。我军生俘167旅少将旅长李昆岗、少将副旅长涂建、少将参谋长柳届春和旅政治部主任陈献金。
  看到那些堆成小山的军用物资,我军战士像阿里巴巴闯进了大盗的藏金库,换掉自己的烂棉袄,个个欢天喜地,一个劲儿地感谢胡宗南这个“运输队长”。
  李昆岗把自己化妆成一个伙夫,灰头土脸混在士兵里。做过蒋介石的侍从参谋,当过胡宗南的参谋长,如今成了解放军的阶下囚,这样的身份转变他是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他梗着脖子直嚷要见彭德怀,他要看看彭德怀是怎样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但当彭德怀一身灰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捉了李纪云,捉了麦忠禹,今天又捉了自己的彭德怀居然是这样的相貌平平!
  西北野战部队得胜而归,董、刘两军才姗姗迟来。看到昔日物资堆积如山的蟠龙此时已人去物空,整1师师长罗列无限感叹,向胡宗南发电说:竟日行军,每于拂晓出发,黄昏入暮始克到达。夜则露营,构工戒备,毫无休息。是以人则疲劳,马则困顿。伤落倒毙日渐增多,战力消耗极剧。人马时致枵腹,故不特军纪日衰,且士气亦远非昔比。临履实境,时切心痛。
  拿到罗列的电报,胡宗南眼中无光,面无表情。他已经好几天不见客、不理公事、也不刮胡子了。整天整天的沉默,不说话,精神恍惚,思维几乎陷于停顿。他已经感觉到,自己正一步步跌入深渊,他在给蒋介石的报告里写道:“当前战场我军均处于劣势,危机之深,甚于抗战。”
---------------
第五章主动歼敌,出击陇东收复三边(1)
---------------
  真武洞祝捷
  新华社5月12日发表了《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一文。“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在陕北卡住了,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胡宗南现在是骑上了老虎背。”这段话让胡宗南深有感触。在扑朔迷离的陕北大山里,自己的部队散不开,也收不拢,而解放军则时聚时散,神出鬼没。胡宗南早就感到自己骑上了老虎背,进退不得,上下两难。
  文章里对胡宗南形成足够刺激的还是后面那几段话。“事实证明,蒋介石所依靠的胡宗南,实际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胡宗南‘西北王’的幻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运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其一生的劣迹必在这次的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而且这也是蒋介石法西斯统治将要死亡的象征。”
  “志大才疏”“饭桶”“阴险虚伪”“常败将军”,哪一条都直指胡宗南的要害,让他感到剜心地痛。胡宗南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可以说,这篇文章是胡宗南最好的学习材料,比蒋介石十次、百次的精神讲话效果都要好得多,因为这里面,有自己血的教训。现在,他自比越王勾践,要去卧薪尝胆,积聚重新雄起的力量。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克星”彭德怀。这个没有进过黄埔,也没有喝过洋墨水,就上过两年私塾,后来去陆军湖南讲武堂学了几下射击的湖南人,竟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如此丢人现眼,这是胡宗南万万没有想到的。
  应该说,在十多年前的山城堡一战中,胡宗南就领教过彭德怀的厉害了。1936年冬,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同一方面军会师后,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向红军展开进攻。彭德怀指挥红军在甘肃环县境内的山城堡与胡宗南决战,战斗从10月31日开始一直打到11月22日,以胡宗南大败而告终。山城堡一战让胡宗南刻骨铭心,1939年,彭德怀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返回的时候,胡宗南还特地约见过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