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人:他心通

第258章


又藏到了哪里?怎么才能找到并运用?   
  也不知想了多久,忽然发觉到自己动弹不得的当下现状。   
  武才扬大为骇然,了悟此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绝非巧合,恐怕这情形本来就是“他心通”术的最大弊端。自己若还不能领悟“他心通”术的真正运用方式,可能随时都会被众多心意的“惊呆”而制约的根本无法动弹。   
  若这缺陷无法克服,便真有毁山灭海能力,也绝对会在意外到来时,被人轻易斩除。   
  突然一声清越的啸声遥遥而出。那啸声发自于山下,却竟越传越高,转眼竟似从天上传来。接着心灵深处便出现幻觉,像是正有两只狐狸,相互追逐着向月而升。毫无疑问,那是心月狐的独门心法。   
  武才扬一怔,无比仇恨的意念,登时到达巅峰。也不知怎么,忽然就能动了,知道心月狐竟也在军营,而且发出啸声示威,哪里还能忍耐得住?飞奔而行。经过饭堂时,抛了仅剩寸许的竹子,顺手在堆积的柴火垛处,拎了根枝杈横生毫无形状可言的柴火棒。   
  心月狐啸声方停,又一声直入云端的啸声出现,接着仿佛天地里都是一个绵绵然的声音在耳边说道:“寺内何人?十三郎有请一见。”武才扬脚步一顿。但一顿之后,立即停也不停地大步前进。   
  幼年时,起初乃是师傅钱三的武功,在自己心中被誉为不可战胜的天神,而后便是朱婆龙。但惊鸿一瞥见过十三郎后,便在心中始终将十三郎定为天神。即使后来与修小罗同行,也在心中从未有过修小罗能战胜十三郎的想法。回忆隐约中能记得的心月狐、冷冰冰、巴图、十三郎四人围攻爷爷奶奶的场面,也总觉十三郎在那一战中具有一人力抗三分三的实力。可谓即使到了今天,心目中的第一高手,依然是十三郎。   
  设若此刻把自己心中当日围攻印象和修小罗旁观者印象结合起来,仔细思索一下,也能得出结论:冷冰冰和巴图联合起来,才能具备当日另外的三分三,心月狐则有三分实力。其余众多高手的围攻,仅能勉强占据剩下实力。   
  此刻却已不但有有以声音示威的心月狐、报出姓名的十三郎,甚或还有那些军卒交谈中的天罡大师。武才扬虽与天罡大师从未碰过面,但天罡大师隔门震飞修小罗、柳一搂,而两人竟毫无还手能力,已至少说明,天罡大师的实力,怕丝毫不在十三郎之下。是以他听到十三郎长啸而问后,第一个反应便是:快逃!   
  但怒火随即涌上心头。如无心月狐、冷冰冰、十三郎、巴图这四人的围攻,那楮大夫或诸葛清的射杀大计便是再完美,也休想实施。真个追究起来,导致爷爷奶奶死亡的直接凶手,依旧是这四名所谓的隐世高人。   
  既然此刻内力隐藏于某处无法运用而并非消失,既然精门这等可怖武学已然大成连赏一口饭都曾被一招迫飞过,既然“他心通”术乃心力最高境界连控心术也能让人死亡,武才扬哪还能思索自己“他心通”术中的无形缺陷?哪还能考虑自己对各种武学的运用根本可说乃是一窍不通?是以他只停顿一下,便继续大步向前。   
  ***   
  风声呜咽而响,越来越急。武才扬迈开大步,很快到达山门。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想来不久又会下雪。已是末申相交(下午三点)时分。武才扬凌立于山门,凝神而待。   
  这一刻,他已下定决心,无论军营中有多少的隐世高人潜伏在内,都休想让他逃避。   
  这一战,将是他武才扬名声正式出现于江湖的一战。自此之后,不是死去,便是他武才扬的大名,正式超越十三隐世高人之时!   
  悲苦的生涯已那么久,他该有自己的江湖生涯了!   
  溯风凛冽。      
~第七章 儒者三损~    
  凛冽的风声呜咽作响,再过一刻,雪花飘洒而下。天色灰暗、雪花飘洒的刹那,募然声声长啸由山下军营发出,接着隐隐传出整齐的呐喊声:“杀!——杀!杀!”鼓点伴奏当中,一队二百来人的军卒,分做两排,整齐地踏着鼓点节奏,步步上山。   
  武才扬冷冷盯着这上来的二百多人,看他们随着越来越近,表情上蕴涵出的同样果决刚毅神色,哪还想象不出,除了久经训练、对那些所谓的隐世高人已达膜拜神灵般的信服外,还有着军令如山谁也不敢违背的坚定信念,以及心月狐对他们的心灵动员在内。否则任谁听到一人居然眨眼杀了数十人的情形,都会畏惧不前,哪敢前来送死。   
  两排人接近到山门十丈下方处,自动停下,各个间隔一丈侍立左右,对凌立于山门前,肩抗奇形怪状枝杈横生烧火棒的武才扬望也不望一眼。一到各自站立位置,当即与对面同伴面面相望,抿嘴互瞪,不发一言。人人手按腰间兵器,皆是开山刀或阔背三脊剑。两排人绵延到百十丈外的山腰,俱都站定之后,山下数里外的军营中又传出一声声整齐的呐喊,又有一队军卒大步而上,排布于山道两边。大约都是什么剑刀棍盾,四人一组的组合。这次排布,已完全到达山脚,而后又有鼓点紧锣密鼓地出现,许多蚂蚁般的人跑动中,两条黑线已经直延到军营。   
  这种排场,做得可着实显得过于大了一些。眼见雪花越飘越急,最初到来的军卒肩头都有了薄薄一层积雪,山下军营依旧锣鼓不停,武才扬大感不耐。   
  但这些军卒,俱都是汉人南人,虽然衣衫整齐,看来乃是最佳配备,依然能经常看到他们衣衫破烂处露出的肮脏棉絮,想来无论外罩再光鲜,内里的棉衣棉袄,依然是他们常穿的破旧衣物。他的目标仅仅是心月狐、十三郎、冷冰冰、巴图这四人,以及楮大夫这藏于背后的幕后指挥,对眼前这些军卒,实在是毫无一分残杀兴趣。何况无论如何,他们也都是出身于贫苦百姓,参与扑黄尘,为得只是驱逐蒙古鞑子,恢复汉人河山。于情于理于道义,他都绝不能做出全数屠戮之举。   
  忽然烟幕弹当空而现,自山道至军营排列着的数千名军卒,同时仰天大喝:“驱逐鞑掳、还我河山!驱逐鞑掳、还我河山!”   
  大喝声中,三名儒者跺着方步,慢慢而上。这三人俱是头戴方巾,一派儒生打扮。一人年已六旬,长须直垂胸前;一人年约四旬,面白无须;一人年仅三旬,五缕长须,生像俊雅。三人负手踱步,举止安稳,姿态洒脱,形象完全乃是闲庭散步,看在人眼中,能给人以强烈感受,似乎他们再走上几年,也休想从山下到达山门这里。却竟似完全超越了时空限制,只片刻功夫,便由山下踱到山腰,再片刻,便到十丈开外。他们每一步与每一步间的距离,实则至少相隔一丈以上。   
  武才扬顿时想起幼年时自己那次那幼稚的伏击,失声道:“三秀才!”   
  他此刻的见识,与幼年相比自然乃是天壤之别,是以当下看出,这三个秀才谷的秀才,用的皆是绝顶轻功“千里户庭”。同时也立即醒悟,彼时自己被擒而未被当下格杀,实在是自己那时武功太过低微,根本不受重视的缘故,否则未等他说话制造悬念,便会当即被斩。但这千里户庭……?   
  忽然心中一动,口中不由自主和缓说道:“千里户庭,儒教身法之一,”脑中立即出现一段话语:“……自孔圣人创下儒教且千年流传之始,世人便不断发现许多手无缚鸡之力、苦读寒窗数十年、一心读成为官的儒者,居然也有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莫名能力,再联想到孔圣人七十二弟子中不凡武林高手的历史,猜测在孔圣人传下的儒教当中,也暗含一些武林修行方式。自此儒教弟子或虽为武林人士却受儒教影响者,代代总结,逐渐在流传下的《论语》、《易经》等与孔圣人直接有关的儒教知识中,寻出一套儒教神功。该功法以‘上士杀人用口舌、中士杀人挥刀剑、下士杀人怀石盘’为至高目标。其‘口诛笔伐’、‘舌绽莲花’、‘口若悬河’、‘天花乱坠’、‘唇枪舌剑’、‘舌敝唇焦’等口舌之技,既有无上武功心法含蕴其内,又可通过言语致人心神大乱暗含心力修行。一套上士口舌武学,令人猝不及防下,绝对有死无生。尤其儒教神功中还暗含一种身法修炼,据传练成后当真可如千里户庭,大具天地无限缩减之态。本庄仔细研究后,猜测那套身法,便由《易经》演化而出……”   
  那大段话语,显然依旧出自于天龙庄的机密资料,想来若是神智模糊,便会再度以和缓声音背诵而出,现下神智清醒,也不免说了前面一句后才想起了这些大段话语。   
  武才扬心头大是凛然,忽然间发觉,武林之诡异,简直与幼年时自己的懵懂不觉全然不同。越到高深境界,便越易发觉:世间修行之术万万千千,简直每一行业均可暗含武功修行方式,绝非只能以内力修炼为主、招式修炼为辅的浅薄江湖感悟。也顿时明白,何以世间武林高手如此之多,派别如此之众,但建国立业者,却罕有几个武林高手——却原来芸芸众生之间,诡异神秘之事实在太多。一切的一切,竟都在暗暗均衡制约当中,任是哪种至高境界,都会遇到克制方式。   
  口中已经说道:“……看三位皆是儒者,显然运用的,便是那等儒教神功中的千里户庭之术。”   
  目光冷然盯着三秀才,看他们有何话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